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多環(huán)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指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苯環(huán),以線狀、角狀或簇狀方式排列的稠環(huán)型化合物。這類物質具有強烈的致癌、致畸、致突變性,是一類持久性難降解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因此,PAHs在環(huán)境中的行為、歸趨及風險評估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環(huán)境中超過90%的PAHs殘留在土壤里,當植物在PAHs污染的土壤或水體中
2、生長時,由于植物的吸收作用使自身受到污染,從而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構成威脅。然而,迄今人們對植物根系吸收PAHs的機制還知之甚少。所以,研究PAHs如何進入植物體內和食物鏈的過程,對生產(chǎn)無PAHs污染的農(nóng)產(chǎn)品、運用植物修復PAHs污染的土壤或水體以及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風險評估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本論文以小麥為供試材料,以菲(PHE)為PAHs的代表,通過室內水培和土培等一系列試驗研究了PHE跨小麥根系界面的傳輸機制。
采用小麥水
3、培試驗,研究了小麥根系對PHE的吸收方式。結果表明,在36 h內,小麥根系在菲含量為5.62μM的Hoagland營養(yǎng)液中的吸收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快速吸收階段(0~2 h)和慢速吸收階段(2~36 h)。對PHE濃度與小麥根系PHE吸收量進行擬合,可以得到米氏常數(shù)Km為23.7μM,最大吸收速率Vmax為208 nmol/(g鮮重·h),這說明小麥對PHE的吸收是通過載體運輸?shù)倪^程;小麥根系吸收PHE和萘的競爭試驗進一步說明了此過程的
4、存在。低溫或2,4-二硝基苯酚(DNP)均可抑制小麥對PHE的吸收,這表明PHE的吸收依賴新陳代謝作用。在PHE溶解度范圍內,小麥根系主動吸收PHE的量可高達吸收總量的40%。根系吸收PHE導致營養(yǎng)液pH值的升高,似乎表明小麥根系對PHE的吸收是通過與H+形成共運對的共運門(symport或co-transport)方式進行的。因此,需載體協(xié)助和耗能的主動過程參與了小麥根系對PHE的吸收。
小麥根系吸收通道的抑制試驗表明,
5、當營養(yǎng)液中加入不同類型和濃度的水通道抑制劑時,均可對PHE的吸收產(chǎn)生明顯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可到達31.05%~37.93%,說明了水通道是小麥根系吸收PHE重要通道;陰離子通道、Ca2+通道和K+通道分別受到抑制時,小麥根系PHE的吸收與對照相比,抑制率分別為3.93%~8.34%、-0.58%~7.78%和-7.12%~6.50%,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這說明PHE不是通過這三種通道途徑吸收的。
用含不同濃
6、度的PHE、K+和NO3-的反應液體系研究了小麥根系ATPase活性、質膜H+-ATPase活性和硝酸還原酶(NR)活性的變化,以探討植物根系吸收PHE的酶學機制。結果表明,PHE對ATPase、質膜H+-ATPase和NR活性均有誘導激活作用,并且其在反應液中濃度越大,三者的活性越強。ATPase和質膜H+-ATPase活性均在反應液pH為8.0,NR活性在反應液pH為7.5時達到最大。ATPase和NR的活性能相互促進,且具有顯著或
7、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rmax=0.996**);二者與PHE之間也呈現(xiàn)出了顯著或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ATPase和NR與PHE之間的最大正相關系數(shù)rmax分別為0.977**和1.000**。土壤中能氧化分解PHE的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分別在PHE加入土壤后的第14 d達到最大和第7 d降至最小,相應的激活率和抑制率范圍是14.72%~46.52%和36.13%~94.79%;二者之間也達到了極顯著負相關關系(γmax=-0.5
8、99**)。
不同代謝抑制劑對小麥根系吸收PHE的影響結果表明,DNP、NaN3、KCN和Aresenate對PHE被小麥吸收時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隨其濃度的增大而增強;不同抑制劑對小麥根系吸收PHE的抑制率大小也不一樣,例如,當DNP、NaN3、KCN和Aresenate均處于較高濃度(其濃度分別為10-5M、10-3M、10-2M和10-1M)時的抑制率分別為59.55%、51.99%、21.27和33.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多環(huán)芳烴脅迫下小麥根系質膜差異蛋白質組學研究.pdf
- 不同作物根系吸收多環(huán)芳烴(菲)的差異研究.pdf
- 多環(huán)芳烴菲在土壤礦物表面的吸附與光解行為.pdf
- 多環(huán)芳烴在樟樹根土界面的分布特征.pdf
- 多環(huán)芳烴污染的根系分泌效應.pdf
- 根系滲氧對紅樹植物去除多環(huán)芳烴(菲和芘)的作用研究.pdf
- 小麥根系構型的分析與模擬.pdf
- 內生真菌降解多環(huán)芳烴菲研究.pdf
- 多環(huán)芳烴在根際界面的環(huán)境行為及微生物響應.pdf
- 苗期冬小麥根系生長與分布模型.pdf
- 植物根系吸收多環(huán)芳烴(Phe)的動力學機制及利用微乳液提高多環(huán)芳烴生物降解效果的研究.pdf
- 基于模型的小麥根系可視化研究.pdf
- 多環(huán)芳烴(菲)污染土壤禾本科-豆科植物間作修復效應及其機制.pdf
- 多環(huán)芳烴跨膜分配作用及致毒分子機制研究.pdf
- 灌水深度對冬小麥根系形態(tài)分布及根系活力的影響.pdf
- 小麥根系浸提液對黃瓜幼苗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機制.pdf
- 擬南芥響應多環(huán)芳烴菲脅迫相關基因的功能分析.pdf
- 湖泊沉積物中多環(huán)芳烴菲吸附解吸特征研究.pdf
- 水稻-小麥根系相互作用對鎘吸收的影響.pdf
- 大環(huán)芳烴功能化界面的構建及其手性響應性能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