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五瀉心湯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五瀉心湯,14級碩士五班劉夢夢,,,,主要內(nèi)容:,《金匱要略 》原文及釋義:,“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薄督饏T要略》 本條論述寒熱錯雜的嘔吐證治。癥見上有嘔吐,下有腸鳴,中有痞阻,乃因寒熱互結(jié)于中焦,升降失調(diào)所致。因其病變在中焦,古以“心下痞”為其主要特征。方用半夏瀉心湯。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

2、,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jié)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傷寒論》149條,,《金匱要略 》原文及釋義:,“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主之?!?

3、 ——《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 “傷寒中風,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jié)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傷寒論》163條,,《金匱要略 》原文及釋義:,“傷寒出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

4、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 ——《傷寒論太陽中篇》“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傷寒論》“心下痞,  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p>

5、 ——《傷寒論》154條,,五瀉心湯的病機關鍵:,五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 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均為主治痞證之劑。1、病位:少陽樞機2、病機:脾胃升降失常,寒熱互結(jié),虛實錯雜3、疑問:人體諸多病理變化之中,可以出現(xiàn)寒熱并存,錯雜相見,如表寒里熱、上寒下熱、上熱下寒等,但是同一臟腑怎么出現(xiàn)寒熱并

6、見?,,“痞”之各家解析:,,,方論 吳昆《醫(yī)方考》卷1:“傷寒下之早,胸滿而不痛者為痞,此方主之。傷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氣湯下之,則傷中氣,而陰經(jīng)之邪乘之矣。以既傷之中氣而邪乘之,則不能升清降濁,痞塞于中,如天地不變而成否,故曰痞。瀉心者,瀉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氣;芩、連之苦,所以瀉痞熱;已下之后,脾氣必虛,人參、甘草、大棗所以補脾之虛?!?吳昆認為是脾胃升降失常,清濁阻塞于中,所以稱為痞。,“

7、痞”之各家解析:,,從陰陽升降論痞證:《素問·六微旨大論》云:“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為天;降已而升,升者為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依《內(nèi)經(jīng)》理論認為,人體之所以發(fā)病,皆因陰陽失調(diào),氣機紊亂所致,所以應該從陰陽升降失調(diào)角度理解痞證。 這種看法較吳昆的脾胃升降失調(diào)更進一步揭示病機。,“痞”之各家解析:,,劉力紅從“否”“泰”二

8、卦的體位性用看痞證:,(1)痞——同“否” →否塞不通(2)否卦——天地不交流; 天 乾→胃不降濁→嘔吐;地 坤→ 脾不升清→下利(3)泰卦——天地交流; 地 坤→ 脾氣主升清→地氣上升; 天 乾→胃氣主降濁→天氣下降,泰卦卦辭是:“小往大來,吉亨”。否卦卦辭則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劉力紅教授從本質(zhì)上揭示了痞證的病機。,《易經(jīng)》否、泰二卦于治則的意義:,尤在涇在《金匱要略心典》云:“中氣既痞,升降失常,獨陽

9、上逆而嘔,獨陰下走而腸鳴,是雖三焦俱病,而中氣為上下之樞,故不必治其上下,但治其中,黃連、黃芩苦以降陽,半夏、干姜辛以升陰,陽升陰降,痞將自解,人參、甘、棗則補養(yǎng)中氣,以為交陰陽,通上下之用也。”黃連、黃芩——苦以降陽,寒以清熱,降陽為本,清熱為標半夏、干姜——辛以升陰,溫以散寒,升陰為本,散寒為標參、草、棗——扶脾助脾,鍵運中焦,升降之樞通暢,,五瀉心湯分析:,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病機相似——陰無以升,陽無以降

10、的陰陽痞塞不同之處——生姜瀉心湯:因未經(jīng)誤下,雖汗出而“解”,但余邪未盡,復內(nèi)陷心下,飲食不化,積滯發(fā)酵而挾有水濕致痞,故兼見干嘔食臭,腸鳴下利等癥,加生姜以和胃散水,多用于大病之后,胃氣不和,飲食停滯諸證。 甘草瀉心湯:在生姜瀉心湯證基礎上,反復誤下,中氣益虛,痞益甚,尚見腹?jié)M,腸鳴,下利完谷,干嘔,心煩不得安等,倍用甘草以瀉心除煩,健胃安中。,,方藥及分析:,附子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

11、病機相似——獨陽難降之陰陽痞塞 大黃黃連瀉心湯——治寒郁化熱,熱邪壅聚之熱痞方。因熱壅較甚,故于半夏瀉心湯內(nèi)盡去溫補之品,而獨任苦寒下泄以攻痞。 附子瀉心湯——主治上熱下寒,痞兼陽虛之寒熱痞。出現(xiàn)痞證之后,用藥不當或其他因素,衛(wèi)陽受損,出現(xiàn)惡寒汗出,用附子煎汁兌入,溫復衛(wèi)陽。,,虛、實、寒、熱四大癥:,,在應用半夏瀉心湯時,應重點掌握寒熱虛實四要點?! ∫粸樘摚浩馓?、胃陽弱而見乏力便溏、泄瀉;  二為實:

12、氣機升降失常而見胃脘痞滿、腹脹;  三為寒:中陽不足而見惡食生冷、脘腹冷痛;  四為熱:脾胃運納不健、食積化熱上蒸而見口舌生瘡、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數(shù)等。,臨床應用:,胃脘嘈雜不適或灼熱,畏寒肢冷,反酸口苦,心煩燥熱,腸鳴便溏,遇冷癥重。舌質(zhì)淡,苔薄黃,脈沉細數(shù)。現(xiàn)代運用;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口腔潰瘍等證屬寒熱錯雜、腸胃不和者。,,徐某某,男,42歲,2019年8月起食欲不振,疲乏無

13、力,大便日2~4次、呈稀糊狀,腹脹多矢氣,曾在長春某醫(yī)院診斷為“慢性肝炎’’,治療1o個月出院。此后因病情反復發(fā)作,5年中先后4次住院,每次均有明顯之腸胃癥狀。2019年元月住入本院,8月7日會診。 經(jīng)治醫(yī)師報告:病人肝功能正常,谷丙轉(zhuǎn)氨酶略高,在150~180單位之間。惟消化道癥狀明顯,8個月來多次應用表飛鳴、胃舒平、酵母片、黃連素……治療,終未收效。現(xiàn)仍食欲不振?口微苦,食已胃脘滿悶腹脹,干噫食臭,午后脘部脹甚,矢氣不暢,甚則煩悶

14、懶言,不欲室外活動,睡眠不佳,每夜2~4小時,肝區(qū)時痛。望其體形矮胖,舌苔白潤微黃,脈沉而有力,右關略虛。為寒熱夾雜,陰陽失調(diào),升降失常的慢性胃腸功能失調(diào)病癥。取用仲景半夏瀉心湯,以調(diào)和之。,黨參9克,清半夏9克,干姜4.5克,炙甘草4.5克,黃芩9克,黃連3克,大棗4枚(擘)。以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再煎取200毫升,早晚分服,日一劑。  藥后諸癥逐漸減輕,服至40余劑時,患者自作總結(jié)云:治療月余在5個方面有明

15、顯改善。食欲增進,食已脘中脹悶未作,腹脹有時只輕微發(fā)作。  按語:病程既久,反復發(fā)作,脾胃虛弱于前;便溏腹脹,神疲懶言,口干微苦,舌苔微黃,寒熱錯雜于后。終至氣機痞塞,升降失常而見心下痞滿,干噫食臭,矢氣不暢。用半夏瀉心湯補益脾胃,辛開苦降,調(diào)理寒熱,畢數(shù)功于一役也。堅持服用,終使頑疾盡拔。,The end,Thank you!,謝謝!,,供婁浪頹藍辣襖駒靴鋸瀾互慌仲寫繹衰斡染圾明將呆則孰盆瘸砒腥悉漠塹脊髓灰質(zhì)炎(講課2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