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總論重新整理題庫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緒言緒言1、針刺的原始工具—砭石;針法起源的時間—新石器時代;針法起源地點—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灸法起源的時間—來自人類用火的經驗;灸法的發(fā)源地—北方。2、《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現存最早的經脈學文獻,反映了對經絡系統(tǒng)認識的早期面貌,堪稱經絡學最早專著。3、《黃帝內經》是對古代針灸學的“第一次總結”“第一次總結”,成書標志著針灸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成。4、皇甫謐《針灸甲乙經》349個腧穴,現存最早較全面的系統(tǒng)性針灸學專著。是

2、對古代針灸學的“第二次“第二次總結”總結”,第一部傳至外國的針灸著作?!搬樉谋亲妗?。5、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⑴繪制“明堂三人圖”,是針灸史上最早的彩色經絡腧穴圖(已佚)。⑵創(chuàng)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⑶提出灸法預防疾病的觀點。即“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為預防醫(yī)學作出了貢獻。6、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⑴確立了354個經穴,刻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⑵設計了兩具銅人模型,是我國最早的針灸模型。7、滑伯仁《十四經發(fā)揮》提出“十四經”。

3、8、楊繼洲《針灸大成》“第三次總結”“第三次總結”。經絡總論經絡總論一經絡的概念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tǒng)。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系指經脈,其原意是“縱絲”就是直行主干線的意思。有路徑的含義。起著貫通上下,溝通內外的作用,為經絡系統(tǒng)主體部分。絡:有網絡含義。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起網絡與聯系的作用。二經絡學說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tǒng)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

4、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一種理論學說。經絡學說是針灸學的理論核心。三經絡的基本作用(一)十二經脈:具有內屬于臟腑,外絡于支節(jié)之特點。(二)十二經別:加強了十二經脈在胸腹,頭面,臟腑與臟腑,臟腑與體表間的密切聯系。(三)十五絡脈:加強了十二經脈在四肢部以及軀干前后左右多個部位間的緊密聯系。(四)奇經八脈:是一組具有特殊作用的經脈,對其他經脈起統(tǒng)率,聯絡與調節(jié)作用。(五)十二經筋:起著約束骨骼,疏利關節(jié)的作用。(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

5、用。四、經絡的重要性《靈樞脈度》篇:“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難也?!保ㄒ唬┱f明病理變化(二)指導辯證歸經(三)指導針灸治療《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庇骷友哉f:“凡治病不明臟腑經絡者,開口動手便錯?!?循行走向規(guī)律: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胸。交接規(guī)律:表里手經接于手;表里足

6、經接于足;同名陽經接頭面;交接陰經接胸腹。(五)十二經脈的氣血循環(huán)流注:(五)十二經脈的氣血循環(huán)流注: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鄉(xiāng)。二、奇經八脈二、奇經八脈1、指別道奇行的經脈,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共8條,故稱奇經八脈。2、奇經八脈的特點:①不直接隸屬于臟腑,但與奇恒之腑關系密切;②八脈間無表里屬絡關系,但有陰陽之別;③上肢無奇經,奇經均分布于下肢和軀干;④別道歧行:循行無順逆,無陰升陽降的規(guī)律,

7、除帶脈橫向循行外,皆由下向上縱向循行;⑤除任督二脈,余六脈均無絡脈;均無自己的專穴,寄穴于它經,不參加氣血循環(huán)流注。3、十四經: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各有其所屬的腧穴,故與十二經脈相提并論,合稱“十四經”。4、任脈:任脈起于小腹胞中下出會陰部,向上行于人體前正中線,至咽喉,環(huán)繞口唇,入目眶下,聯系于目。功能:①“陰脈之?!?,總任六陰經;②“任主胞胎”。5、督脈:督脈起于小腹胞中下出于會陰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內部,上達項后風府,進入腦內,

8、上行顛頂,沿前額下行至鼻柱,止于上唇系帶。功能:①“陽脈之海”,總督六陽經。②“屬腎絡腦”,6、沖脈:沖脈起于小腹胞中下出會陰部,向上行于脊柱內;其外行者經氣沖穴與足少陰經交會,沿腹部兩側上行,達咽喉,環(huán)繞口唇。功能:①“十二經脈之?!?,“五臟六腑之?!?,調節(jié)全身氣血;②“沖為血?!?,擅治婦科病。7、一源三歧:奇經八脈中的任脈、督脈、沖脈皆起于胞中,同出于會陰,而分別循行于人體的前后正中線和腹部兩側,故稱。8、帶脈:帶脈起于季脅部(L2

9、),斜向下行到帶脈、五樞、維道(膽經穴),橫行繞身一周。功能:①約束縱行軀干諸經。②帶脈病、婦科病9、維脈:陰維脈起于小腿內側,沿大腿內側上行到腹部,與足太陰經相合,至頸部會于任脈。陽維脈起于足跟外側,向上沿足少陽經上行,至前額、再到項后,合于督脈。功能:①陰維聯絡諸陰,主一身之里。②陽維聯絡諸陽,主一身之表(“維持陰陽平衡”)。10、蹺脈:陰蹺脈起于內踝下,沿下肢內側直上,在軀干部伴足少陰上行,至目內眥,與陽蹺脈相會合。陽蹺脈起于外踝

10、下,從足太陽脈分出,沿股外側和脅后上肩,至目內眥,合陰蹺脈;上額,與足少陽合于風池。功能:①調節(jié)肢體運動;②司眼瞼開合。三、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三、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因其沿線深而長,又與正經相似,故又稱“別行的正經”。十二經別的循行分布規(guī)律:離→十二經別多從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上的本經別出(向上走↑)入→經過軀干部深入體腔,聯系相關臟腑出→在頭項部由體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