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歷史章節(jié)復習:夏商周重要制度高考歷史章節(jié)復習:夏商周重要制度101網(wǎng)校高考頻道收集和整理了高考歷史重點指導:中國古代中央官制,以便高三學生生在高考備考過程中更好的梳理知識,輕松備戰(zhàn)。祝大家暑假快樂。一.知識歸納(一)大綱版1.秦朝:中央設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秘書和監(jiān)察九卿是虛指,是中央各部門的專職官員。2.隋唐: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確立,唐太宗完善,中書省草擬政令(中書發(fā)令),門下省審核批駁(門下審
2、令),尚書省頒發(fā)執(zhí)行(尚書行令),三省集權于皇帝六部分吏、戶、禮、兵、刑、工。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權,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封建社會官制的重大變革。3.宋元:(1)北宋:按分化事權原則設三個副宰相,參知政事管行政,樞密使管軍事,三司使管財政。(2)遼:實行蕃漢分治,中央設北面官,由契丹人擔任,管理契丹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又設南面官,由契丹人或漢人擔任,管理漢人和渤海人。(3)西夏:實行黨項官職和漢族官職分開的制度。(4)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為全國最
3、高行政機關(相當于秦朝丞相和唐朝尚書省),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關設御史臺為最高監(jiān)察機關設宣政院專管西藏和宗教事務。4.明清:(1)明初: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六部尚書直接聽命于皇帝。(2)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限制了皇權康熙帝設南書房雍正(1)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①建立:從秦朝開始,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國軍政大權由皇帝總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調動軍隊的憑據(jù)虎符由皇帝控制、發(fā)給。②特征
4、: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襲顯示了權力的不可轉移,另一方面以皇權至上顯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這是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建立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①職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機構中,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兼理監(jiān)察事務,太尉負責全國軍事事務。丞相之下還有諸卿,分別掌管著國家的各項具體事務,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②評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職,在地位、職責和權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然而,對于
5、軍政大事的決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諸卿進行朝議,最后由皇帝裁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君主專制下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5.從漢至元君主專制的演進:(1)漢朝:漢初,丞相集決策、司法、行政大權于一身,位高權重。為了加強皇權,漢武帝重用身邊工作人員,讓他們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2)魏晉南北朝: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繼而又有中書省、門下省,逐步形成三省體制。(3)隋唐時期:唐朝中央的三省中書、門下和尚書,分別負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學設計
- 夏商周政治制度導學答案
- 夏商周和戰(zhàn)國設計
- 第1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課件
- 夏商周的更替公開課
-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
- 夏商周的更替公開課
- 夏商周的上帝神話與文化變遷
- 夏商周時期貨幣起源與發(fā)展研究
- 夏商周的上帝神話與文化變遷.pdf
- 夏商周飲食文化的審美解讀.pdf
- 歷史高考復習
- 部編歷史七年級上冊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
- 夏商周時期貨幣起源與發(fā)展研究_9257.pdf
- 淺談夏商周奴隸制法律思想的形成與演進
- 夏商周青銅器紋飾與原始宗教的關系
- 高考歷史復習體會
- 北京市房山區(qū)夏商周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