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學基礎,制作:張志明 醫(yī)學博士,緒論,,學習目標: 1、了解中醫(yī)藥學的課程內(nèi)容、學習目標、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 2、了解中醫(yī)藥學發(fā)展簡史。 3、掌握中醫(yī)的基本特點。,簡介中醫(yī)藥學,一:兩個數(shù)字1、70% 2003年,美國對占疾病總數(shù)70%的沒有理化指標變化的疾病束手無策。2、90% 2003年,美國死亡者中約

2、90%死于醫(yī)源性藥源性疾病,而非死于原發(fā)病。,,,,,,,二:非典型肺炎(SARS),1、死亡率 全球:11%,中國香港:17%,中國臺灣:27%,中國大陸:7%,(其中廣東省3.8%,廣州:3.6%) 2、治療費用 香港:從幾萬到一百多萬港幣。 廣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一院:最貴一例約五千元。,三:醫(yī)藥的發(fā)展歷程,1、公元前2000年:來,吃這些根莖。 2、公元1000年:這些根莖是異教徒的東西,來,念

3、這些祈禱辭。 3、公元1850年:祈禱辭是迷信,來,吞了這些藥片。 4、公元1985年:藥片沒有用,來,吃這些抗生素。 5、公元2000年:抗生素都是加工產(chǎn)品,來,吃這些根莖。,四:中醫(yī)藥學,中醫(yī)藥學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我國三大國粹之一、第五大發(fā)明。它吸收了天文、歷法、氣象、數(shù)學、生物、地理、哲學等多種學科的重要成果,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奇特的治療方法,在保障人民生命

4、身體健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五:中醫(yī)藥學在國際上的情況,1、1972年,尼克松。 2、 世界衛(wèi)生組織傳統(tǒng)醫(yī)學合作中心,國際針灸培訓中心 。 3、4112 人。 來華接受中醫(yī)藥教育和培訓的留學生人數(shù)再居自然科學學科來華留學人數(shù)首位。去年,全國27所中醫(yī)藥大學新招留學生4112名。其中,來自亞洲各國的留學生最多,其次為大洋洲、歐洲和北美洲。,,4、51個國家 到2004年12月為止,我國已與51個國家簽訂了含有中醫(yī)藥

5、條款的衛(wèi)生合作協(xié)議,另外還簽訂了專門的中醫(yī)藥合作協(xié)議17個。這些協(xié)議的簽訂、實施,推動了政府間在中醫(yī)藥科學教育等方面的合作。,3、72所 目前,美國注冊的中醫(yī)學院有72所,經(jīng)其教育部門審查批準的達30所。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與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合作,開設了中醫(yī)學系,成為西方國家正式設立中醫(yī)學系的第一所大學。,5、130多個國家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分布在世界上130多個國家的中醫(yī)醫(yī)療及針灸機構(gòu)達5萬多家,針灸師超過10萬人,注

6、冊中醫(yī)師超過兩萬人,每年約有30%的當?shù)厝?、超過70%的華人接受過中醫(yī)藥醫(yī)療保健服務。 隨著中醫(yī)藥國際交流合作的不斷擴大,中醫(yī)藥教育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擴大。,中醫(yī)基礎理論 中醫(yī)診法 中醫(yī)辨證 中藥學 方劑學 針灸推拿,,中醫(yī)學基礎知識,學習方法和目標,1、方法 轉(zhuǎn)換思維方式、理論

7、聯(lián)系實際、多思考敢提問、多動手勤練習。 2、目標 掌握中醫(yī)基本理論、常用術語; 了解中醫(yī)診治基本程序; 了解中醫(yī)常用療法。,課時分配,1、理論知識(約 22 課時) 如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臟腑、病因、診法、辨證等。2、技術(約 24 課時) 如藥物療法、針灸療法、拔罐療法、推拿療法。,中醫(yī)發(fā)展簡史,1、漢代及以前 《黃帝內(nèi)經(jīng)》 《難經(jīng)》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8、 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 2、晉隋唐 王叔和《脈經(jīng)》,,《針灸甲乙經(jīng)》 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3、宋金元 金元四大家4、明清 《溫疫論》《溫熱論》《溫病條辯》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1、整體觀念 人體自身的統(tǒng)一性。 人與自然、社會的統(tǒng)一性。2、辨證論治 證、癥、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中醫(yī)的思維

9、特點,1、比較2、演繹3、類比4、以表知里5、試探6、由果析因,思考題,1、中醫(yī)學的特點有哪些?2、簡述癥、證、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中醫(yī)的哲學基礎,學習目標: 掌握陰陽、五行的概念。 掌握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 了解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精氣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太極圖,夫太極者,理而已矣,如環(huán)無端,無始無終,太極陰陽圖,生生之謂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陰陽者,天地

10、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一: 陰陽學說,(一)陰陽的概念 日光的向背—向日者為陽,背日者為陰。 上—下;內(nèi)—外;南—北;冬—夏;太陽—月亮;男—女; 任何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1、定義:自然界相互關聯(lián)的事物和現(xiàn)象對立雙方的概括。 2、規(guī)定性:以“水火”為征兆。 3、相對性:陰陽之中還可分陰陽。 “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shù),然其要

11、一也。”,(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1、相互對立:陰陽的對立、制約。2、相互依存:陰陽的互根互用。3、相互消長:陰陽雙方在一定限度內(nèi)量的變化。4、相互轉(zhuǎn)化:在一定條件下陰陽雙方的質(zhì)變。,(三):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 的應用,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jié)構(gòu)。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4、用于疾病的診斷。5、用于疾病的治療。6、指導疾病的預防。,病案,陳某,女,48歲,2004年1月16月就診。主訴:四

12、肢關節(jié)冷痛1月余。病史摘要:入冬以來,出現(xiàn)四肢關節(jié)冷痛,以肩、肘、腕、膝關節(jié)痛疼為主,屈伸不利,觸冷水或遇風寒疼痛加重,得溫痛減。伴有畏寒,四肢不溫、關節(jié)不紅腫。舌淡白,苔薄白,脈緊。實驗室檢查:血沉45mm/h,抗“O”大于500U/L,類風濕因子陰性。思考題:1:本病癥屬什么證(陰證、陽證、寒癥、熱癥)?2:從陰陽的偏盛偏衰分析病癥產(chǎn)生的機制。,參考答案:,本病癥屬陰證、寒癥。冬季為寒氣主令。患者由于感受寒邪,使機體出陰陽

13、失衡。寒為陰邪,陰邪偏盛所形成的疾病性質(zhì)是寒癥。陰寒之邪侵襲經(jīng)脈,則四肢關節(jié)冷痛、屈伸不利。陰邪偏盛,陰長則陽消,體內(nèi)陽氣相對不足,溫煦功能減退,故畏寒、肢體不溫?;颊哂|冷水或遇風寒疼痛加重,意為隨寒邪加重而癥狀加重,反之則減輕,說明陰長而陽消,陽長則陰消,這也提示可用溫熱祛寒的方法來求得陰陽的平衡,以達到治愈該病的目的。,虞某,男,65歲,2002年3月22日就診。主訴:咳嗽咯痰伴發(fā)熱5天,大汗肢冷1小時。,病史摘要:患者5天前開始

14、出現(xiàn)咳嗽,伴輕微惡寒,發(fā)熱,體溫38.80C。發(fā)病前有咽喉痛、鼻塞。5天來咳嗽逐漸加重,伴有咯痰,痰黃黏不易咯出。自服退熱藥,有出汗,但熱不退。今晨體溫高達39.80C。1小時前家人發(fā)現(xiàn)患者呼吸短促、神志模糊、面色倉白、大汗淋漓、手足濕冷,遂急送醫(yī)院就診。體溫35.50C,脈搏104次/分,呼吸30次/分,血壓70/50mmHg。意識模糊,皮膚濕冷,口唇清度發(fā)紺,咽部充血,右肺呼吸音粗,左中下肺可聞濕性咯音,心率104次/分,節(jié)率齊。舌

15、淡紫,苔黃厚,脈細微欲絕。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17*109/L,中性0.94,淋巴0.05,單核細胞0.01;胸部X線見左中下肺大片模糊影,胸片診斷:左中下肺部炎癥。,思考題:,1:本病癥前后階段各屬什么證?2:試用陰陽轉(zhuǎn)化的理論分析證的變化機制。,參考答案:,1:本病癥前階段屬陽證、(實)熱證,后階段屬陰證、(虛)寒證。2:該患者因外感風熱之邪而發(fā)病,風熱侵于口鼻,故鼻塞、咽喉腫痛。風熱犯肺,肺失宣降,則咳嗽、咯痰,痰色黃稠。風熱

16、之邪客于肌表,故微惡寒、發(fā)熱,熱邪入里,邪熱熾盛,則高熱、汗出。在這一階段,因感受陽熱之邪,陽熱偏盛,從而表現(xiàn)出實熱證。持續(xù)陽熱亢盛,熱盛耗傷陰津,損傷陽氣,導致熱及生寒,陰陽轉(zhuǎn)化,出現(xiàn)了陽氣欲脫的表現(xiàn)。陽氣衰,不能溫養(yǎng)肢體,故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心陽衰,宗氣泄,呼吸短促、神志模糊。陽氣衰,不能固攝,則大汗淋漓,氣隨汗泄,病情危篤。,二 : 五行學說,(一)五行的概念: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zhì)的運動變化。(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

17、 1、五行的特性:“基于五行,高于五行”。 2、事物的五行分類:“取類比象”。 3、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木,火,土,金,水,,,,,,,,,,,(三)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1、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2、說明臟腑間的病理變化。3、用于診斷和治療。,病案,吳某,女,43歲,2004年4月12日就診。主訴:失眠2月,伴心情不暢、緊張3周。病史摘要:2月前因家庭矛盾,思慮過度,誘發(fā)失眠。夜難入睡,

18、甚則通宵不眠,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易驚悸。就醫(yī)后按醫(yī)囑每晚服用安眠藥治療,睡眠有改善,可入睡5~8小時,但夜間多夢。進3周來,漸心情抑郁不舒,緊張、惶恐不安,工作不能按期完成。伴有頭暈、眼干澀、胸脅痞悶、善太息、夜間雙臂麻木、月經(jīng)延期半月未行。再次西醫(yī)就診,診斷為焦慮癥,建議抗焦慮治療,因懼藥物副作用,要求中醫(yī)治療。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思考題:,本病癥分為前后兩階段,前階段因思慮過度,暗耗心血,心神失養(yǎng),導致失眠病癥,后階段表

19、現(xiàn)為肝血不足,肝失疏泄,血虛肝郁的病癥。試用五行學說分析病癥變化的機制。,參考答案:,根據(jù)五行屬性以及生克制化的理論分析,心屬火,肝屬木。木能生火,肝能生心,即肝藏血可以濟心之陰血。因此,肝與心屬母子關系,病理狀態(tài)下肝心之間,可以發(fā)生疾病的傳變?;颊咭蛩紤]過度,暗耗心血,心神失養(yǎng),導致失眠病癥,由于心血虧耗,進一步累及于肝,導致肝血不足。肝血虛則肝失所養(yǎng),肝疏泄失常。肝失疏泄,則心情抑郁不舒、胸脅痞悶、善太息;肝血不足,不能濡養(yǎng)頭目、

20、肢體及沖任二脈,則頭暈、眼干澀、夜間雙臂麻木、月經(jīng)延期半月不行;心血虛,心神不寧,則緊張、惶恐不安,工作不能按期完成。根據(jù)五行學說理論,可以認為,該患者由于心血不足,累及于肝,導致肝血虧虛,血虛肝郁的病癥,也即子病傳母,子盜母氣。,作業(yè),2、陰陽五行學說如何解釋人體的病理變化?,1、請用陰陽、五行的屬性理論對人體組織器官進行分類。,思考題,1、陰陽的概念?2、五行相生相克的順序如何?,中醫(yī)基礎理論,一:臟腑二:精、氣、血、津液及其互

21、相關系三:經(jīng)絡四:病因,五臟,教學目標: 掌握五臟的生理功能。 了解中醫(yī)臟腑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和特點。,一:心—君主之官,1、主血脈 血液正常運行的條件:心氣充沛、脈管完整滑利、血液質(zhì)量較好。 2、主神 神的概念。 3、在體合脈、其華在面、開竅于舌。 4、在志為喜、在液為汗。,二:肺—相傳之官,1、主氣、司呼吸。2、主宣發(fā)肅降、通調(diào)水道。 “肺

22、為水之上源”。3、朝百脈、主治節(jié)。4、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于鼻。5、在志為憂、在液為涕。,三:脾—倉廩之官,1、主運化、升清。2、主統(tǒng)血。3、在體合肉、主四肢、開竅于口、其華在唇。4、在志為思、在液為涎。,四:肝—將軍之官,1、主疏泄。 協(xié)調(diào)氣血運行;促進消化吸收;調(diào)節(jié)精神情志;協(xié)調(diào)水液代謝;調(diào)理沖任二脈。2、主藏血。3、在體合筋、其華在爪、開竅于目。4、在志為怒、在液為淚。,五:腎—作強之官,1、主藏精,主

23、生長、發(fā)育、生殖。2、主水。3、主納氣。4、主骨生髓、其華在發(fā)、開竅于耳和二陰。5、在志為恐、在液為唾。,六腑與奇恒之腑,教學目標: 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 了解奇恒之腑的概念。 了解臟腑之間的關系。,,六腑 膽(中正之官):主決斷;幫助消化。 胃(倉廩之官):主受納腐熟;主降濁。 小腸(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別 清濁。 大腸(傳化之官):主傳化糟粕。

24、 膀胱(州都之官):貯存、排瀉尿液。 三焦(決瀆之官):元氣、水液運行的通道。,,,,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六種組織器官形態(tài)中空與腑相似,中藏精氣與臟相似,故叫奇恒之腑。,臟腑之間的關系,一、臟與臟之間 1、心與肺——氣與血的關系:心主血脈、行血,肺司呼吸、主氣。 2、心與脾——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兩方面:心主血推動血行,脾統(tǒng)血為氣血生化之源。 3、心與肝——血液運行和精神活動方面:心主血

25、、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4、心與腎——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5、肺與脾——氣的生成和津液輸布方面 6、肺與肝——氣機的調(diào)節(jié)方面 7、肺與腎——水液代謝和呼吸運動方面 8、肝與脾——消化功能和血液的生成、貯藏、運行方面 9、肝與腎——肝腎同源 10、脾與腎——先天與后天、水液代謝方面,,二:六腑之間的關系 在消化、吸收、排泄方面相互聯(lián)系,以通為用,以降為順。 三: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26、 1、脾與胃——納運結(jié)合、升降相因、燥濕相濟,病案,李某,女,39歲,1990年3月18日初診。胃痛3年余,進3個月來加重。伴腹脹、噯氣、吞酸,口干便秘,饑不欲食,體瘦神疲,舌質(zhì)紅苔少,脈沉細。胃鏡及病理報告為:胃竇及大彎部慢性淺表性胃炎。屢治乏效。辨證屬胃陰不足,需熱內(nèi)擾,氣機郁滯。予養(yǎng)陰益氣,行氣解郁法治之。處方:黃芪15g、沙參30g、麥冬15g、石斛10g、烏賊骨15g、郁金10g、元胡10g、生地15g、桔梗3g、炒枳殼6g

27、、香附10g、當歸20g。水煎服,每日1劑,6劑癥減,12劑病情穩(wěn)定,共服藥20余劑,胃痛消失。肝脾病變對胃痛發(fā)病有何影響?胃痛需要與哪些病證鑒別?,參考答案,1、肝主疏泄,調(diào)節(jié)脾胃氣機升降。若肝木失于疏泄,橫逆犯胃,致氣機阻止,便可發(fā)生胃痛。脾與胃相表里,兩者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當脾陽不足,中焦虛寒時也易發(fā)生胃痛。2、應與真心痛、脅痛、腹痛等病證進行鑒別。3、按語 病久成郁,郁而化熱,灼傷胃陰。故立法以養(yǎng)胃陰為主,兼

28、以理氣、制酸。因氣能生津,故兼補氣,以利陰生。如此則胃陰復,虛熱清,郁氣疏,從而使胃痛得緩。善事調(diào)養(yǎng),可望痊愈。,案例,王某,男,45歲。1989年3月20日初診。 反復發(fā)作腹痛、腹瀉4年(結(jié)腸鏡檢查,診斷為慢性結(jié)腸炎),伴腸嗚、周身乏力,腰膝酸軟。面色少華,四肢欠溫。舌質(zhì)淡,脈遲弱。證屬脾腎陽虛,治宜溫補脾腎。處方:熟地30g、白術15g、山藥30g、鹿角膠15g、罌粟殼10g,補骨脂10g、肉桂6g、炮姜7g、炙甘蘋6g。水

29、煎服,2次分服。 二診:服藥6劑后,腹痛減、泄瀉止,余證皆緩。繼服15劑后諸癥悉除。,思考題,1.試述脾腎陽虛致瀉的機理。2.五臟當中還有哪些臟的因素可以導致泄瀉?,脾腎陽虛泄瀉,1.脾主運化水谷和水濕,腎為一身陽氣之根本,溫煦著全身各個臟腑。脾虛不能化谷、運水,腎陽虛則不得溫煦,不能化氣行水,則谷不能腐熟化為精微,水不得化生津液,谷反為滯,水反為濕,水谷雜下,而為泄瀉。2.肝。因肝主疏泄,促進脾胃的運化與吸收。若肝失琉泄,

30、橫逆犯脾胃,致胃不受納、脾不運化,也可導致泄瀉。按語 慢性胃腸疾病日久多虛寒。本例為脾腎陽虛,溫運失常,涅滯下注之陰寒證。故以補腎溫陽為法。,作業(yè),1、為什么說“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2、與水液代謝密切相關的臟腑有哪些?為什么?,思考題,1、為何說心為“君主之官”?2、中醫(yī)治療更年期綜合癥多從肝入手,為什么?,氣血津液,學習目標:,掌握精、氣、血、津液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 了解精、氣、血、津液的

31、病理變化。 了解精、氣、血、津液的相互關系 。,第一節(jié) 精,一:精的概念 1、廣義 2、狹義 二: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 2、后天之精 三:精的功能 1、生殖作用 2、促進生長發(fā)育 3、生髓化血 4、滋養(yǎng)作用,第二節(jié) 氣,一:氣的概念 1、原始義與引申義 2、中醫(yī)學中的含義 二:氣的生成 三:氣的運動 1

32、、氣機 2、氣的運動形式及其意義,,四:氣的功能 1、推動作用 2、固攝作用 3、溫熙作用 4、防御作用 5、氣化作用,,五:氣的分類及各自的生成、分布與功 能特點 (一)元氣 1、生成 2、分布 3、功能特點,,(二)宗氣 1、生成 2、分布 3、功能特點(三)營氣

33、 衛(wèi)氣 1、生成 2、分布 3、功能特點 4、營氣與衛(wèi)氣的比較,第三節(jié) 血,一:中醫(yī)對血的定義 1、脈為血之府 2、營氣和津液組成血液 二:血的生成 1、精、氣為物質(zhì)基礎 2、脾生血與心生血 三:血的功能 1、濡養(yǎng)臟腑經(jīng)絡,,2、濡養(yǎng)形體官竅 3、精神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四:血的運行 1、

34、氣的推動和固攝 2、脈道的完整和通利 3、血液的質(zhì)量和寒溫 4、主要臟器,第四節(jié) 津液,一:概念 1、津液 2、津與液的區(qū)別二:津液的生成 源于水谷精微,三:津液的功能 1、滋潤和營養(yǎng) 2、化生血液 3、運輸廢物,四:津液的運輸和排泄

35、 1、運輸 2、排泄,第五節(jié) 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一:精與氣的關系 1、精化氣 2、氣化精 二:精與血的關系 1、精化血 2、血化精 三:精與津液 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同生同化,四:氣與血——“氣為血帥,血為氣母” 1、氣生血 2、氣行血 3、氣攝血 4、血載氣 5、血

36、生氣,,五:氣與津液 1、氣生津液 2、氣行津液 3、氣攝津液 4、津液載氣 5、津液生氣六:血與津液 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化,案例3-6,孫某,女,24歲。1969年11月3日初診。 遺尿10余年,多方醫(yī)治乏效。及早長又羞于啟齒,遂罷醫(yī)不治。近年經(jīng)常感冒,遺尿日漸加重,有時競徹夜不敢入睡,苦不堪言。癥見面色憔悴,少氣懶言,口中氣冷,小便清長,余瀝不盡。便溏。

37、舌淡無苔,脈沉無力。證屬氣虛衛(wèi)外失司,固攝無權(quán)。治宜益氣壯陽為法。處方:炙甘草12g、干姜10g、附子6g,大棗5 g,水煎服。11月7日二診:上方服3劑,遺尿減輕,效不更方,繼服7劑。遂愈。,思考題,1. 遺尿與哪些臟腑有關?2.氣虛導致遺尿的機理是什么?,氣虛不固遺尿,1.遺尿與腎和膀胱有關,固腎為主水之臟,腎的蒸騰氣化與固攝作用保證膀胱的定時開合,尿液按時排泄。膀胱者,州都之官,貯藏尿液,靠腎之氣化而定時排出所存之尿液。腎不固

38、藏,膀胱開合失度,則易致遺尿。另外,水液的代謝與肺、脾、三焦等臟腑有關,肺主行水,脾主運水,三焦為水液運行的通道并主司全身氣化,所以遺尿有時也與此三者有關。2.氣虛則失其固撮之職,不能固攝;同時,氣化功能減弱。從而導致遭尿。按語觀本案,患者經(jīng)常感冒,鼻中氣冷,為肺氣虛;遺尿,小便余瀝,脈沉為腎氣虛;食少便溏為脾氣虛。故方用甘草干姜湯溫肺益氣,四逆湯溫壯腎陽,大棗補益中州以助運化。藥僅l0劑,多年之沉疴,賴以得除。由此可見,經(jīng)方之用

39、,貴在權(quán)變。,作業(yè),,1、如何理解中醫(yī)“氣”的概念? 2、如何理解氣血之間的關系?,思考題,1、中醫(yī)認為“氣”具有哪些功能?2、中醫(yī)的“血汗同源”有何臨床意義?,病因,學習目標:,掌握六淫、痰飲、瘀血的概念及其致病特點。 了解七情、飲食的致病特點。 了解中醫(yī)病因?qū)W說的特點。,病因,一:中醫(yī)病因?qū)W的特點 1、取類比象 2、審證求因 二:三因?qū)W說 1、內(nèi)因 2、外因

40、 3、不內(nèi)外因,第一節(jié) 外感病因,一:六淫 1、六氣 2、六淫 3、六淫致病的特點——季節(jié)性、地區(qū)性、相兼性、外受性、轉(zhuǎn)化性。,(一):風(春季主氣) 1、浮越——輕揚上浮,易犯上位; ——開泄外越,出汗惡風等。 2、多變——發(fā)病快,變化快; ——病位游走。 3、善動——搖擺不定,抽搐等。

41、 4、兼邪——風為百病之長。風寒、風熱、風濕等。,病案,李某某,男性,40歲。3個月前受涼后出現(xiàn)四肢關節(jié)痛疼,游走不定,關節(jié)曲伸不利,起病之初有惡風、發(fā)熱、舌淡紅、苔薄、脈浮。,診斷:痹證(風痹)。,,(二):寒(冬季主氣) 1、收引——氣機收斂、汗竅閉塞,導致發(fā)熱惡寒、無汗?!蠲}經(jīng)絡收縮,導致筋脈、關節(jié)屈伸不利,孿急作痛等等。 2、凝滯——阻滯、凝滯經(jīng)脈氣血,導致各種痛?!昂魍础敝狻?3、

42、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陰勝則寒,陰勝則陽病,導致惡寒、手足冷、腹部冷痛、嘔吐下利等。,病案,王某某,男,28歲。兩天前不慎受涼,自感發(fā)熱惡寒、無汗、鼻塞、流清涕、咳嗽咽癢、舌苔白,脈浮緊。,診斷:感冒(風寒)。,,(三):暑(夏季主氣;明顯的季節(jié)性;只有外 感,沒有內(nèi)生) 1、炎熱——陽盛則熱,導致高熱、煩燥、面赤、多汗等。 2、升散——上升易犯頭目,擾亂心神,導致頭昏目眩,不省人事昏倒等。

43、 ——發(fā)散易致汗多,導致傷津耗氣。 3、多挾濕——熱蒸濕動,濕熱為患,導致身熱不揚,四肢困倦、胸悶嘔吐、大便不爽等。,病案,患者男性,23歲。時值夏季,昨日突然出現(xiàn)壯熱煩渴、頭昏重脹痛、鼻流濁涕、胸悶泛惡,苔黃膩,脈濡數(shù)。,診斷:暑濕感冒。,,(四):濕(長夏主氣) 1、濕為陰邪,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常先困脾,導致運化無權(quán),水濕停滯,發(fā)為泄瀉、小便少、水腫等。 2、趨下——“傷

44、與濕者,下先受之”,出現(xiàn)下部的病變?nèi)缢[、小便淋濁、帶下、泄瀉等。 3、重濁——沉重、重著,出現(xiàn)周身沉重、四肢困倦、頭重如褁等。 ——混濁、穢濁,出現(xiàn)排泄物分泌物穢濁不清,如小便混濁不清、大便溏泄、婦女帶下過多等癥狀。,,4、粘滯——癥狀的粘滯性,出現(xiàn)小便澀滯不暢、大便粘滯不爽、舌苔粘膩等。 ——病程的纏綿性,如濕疹、濕痹、濕溫病中的發(fā)熱等,

45、反反復復難于速愈。,病案,患者女性,20歲。病發(fā)于梅雨季節(jié),癥見頭重如裹、肢體困倦而重、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口淡無味、便溏,舌苔白膩,脈濡滑。,診斷:濕邪阻滯。,(五):燥(秋季主氣;初秋為溫燥,深秋為涼燥)。 1、干燥——“燥勝則干”,易傷津液,導致口唇、鼻咽、皮膚等等的干燥。 2、易傷肺——燥邪從口鼻而入,最易傷肺,導致干咳少痰、痰粘難咳、痰中帶血等癥。,病案,患者女性,18歲。時植秋季,兩天前受涼后出現(xiàn)咳嗽

46、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干咽燥、鼻唇干燥、頭痛、微感身熱,舌苔薄黃而干,脈浮數(shù)。,診斷:風燥咳嗽。,,(六):熱(火) 1、急速——發(fā)病急,變化快,衛(wèi)分很快傳到氣分,出現(xiàn)高熱、煩躁、口渴、大汗等癥。 2、上炎——癥狀多表現(xiàn)在上部,如頭痛、耳鳴、咽喉紅腫疼痛等。 3、耗氣傷津——熱邪煎熬陰津,出現(xiàn)口渴喜飲、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以及體倦乏力、少氣等癥狀。 4、生風動血——“熱極動

47、風”,表現(xiàn)為高熱、神昏譫語、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等“風”。還會導致吐血、便血、尿血等各種出血癥狀。,,5、易致瘡癰——熱入血分,腐濁血肉,造成腫瘍。,病案 患者男性,25歲。長夏季節(jié),感受暑熱之邪,出現(xiàn)高熱、大汗、大渴、心煩悶亂、面赤氣粗、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而干,脈洪大。,案例,患者,張某,男,25歲,2004年7月就診。病史:惡心欲吐患者下午在田間勞作時,突感頭暈頭痛,胸悶難受,欲往樹陰下乘涼休息,卻感腳軟無力,隨即暈倒在

48、地,不省人事,口角流涎,無四肢抽搐及驚叫。隨即由他人用車送醫(yī)院診治。查體:T:39℃,P:108次/分,面色潮紅,呼吸氣粗,神志朦朧,呼之間能張目,不能對答,舌紅而干,脈洪大。,思考題請結(jié)合病史寫出診斷、分型(證名)。,參考答案 診斷:暑邪 分型:暑熱傷陰按語7月份正值夏令時節(jié)。夏季炎暑,田間勞作,感受暑邪,熱郁氣逆,阻遏氣機,上犯清陽則感頭暈頭痛;肺失清肅則胸悶難受,團塞輕竅則猝然發(fā)厥,表現(xiàn)為

49、突然暈倒在地,不省人事,這符合暑邪的診斷。然患者無口角流涎,無抽搐及驚叫,亦無半身不遂等后遺癥,可與中風及癰證相鑒別。因氣機不利,肺氣失宣,則呼吸氣粗。暑邪犯心包,蒙蔽清竅,則神志朦朧,不能對答,但呼之能張目,說明尚未致昏迷。舌紅而干,脈洪數(shù)乃暑熱傷陰之象。,案例,患者,男,33歲,2005年4月就診。病史:該患者3天前因吃火鍋,過食辛辣肥甘,次日晨起出現(xiàn)腹痛、腹瀉,口服呋喃唑酮、黃連素等藥未效。昨晚上癥加重,出現(xiàn)腹痛即瀉,日10余次

50、,瀉下不爽,伴脘腹痞滿,納呆,惡心嘔吐,渴不多飲,肢體困重,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思考題請寫出主訴、病名、證名及診斷。,參考答案主訴:腹痛、腹瀉3天,加重1天。病名:泄瀉證名:濕熱蘊脾證按語 本證為過食辛辣肥甘,傷及胃腸,濕熱蘊脾,脾失健運,運化失常,發(fā)為泄瀉。惡心嘔吐,納呆,腹痛腹瀉為泄瀉的特征性癥狀。其病在脾胃腸;固吃火鍋而起病,病性一般屬熱。雖腹痛腹瀉,但無里急后重,大便膿血,故不是痢疾;瀉下不爽,脘痞腹脹,肢體圍

51、重,渴不多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則其病機不僅為熱,并有濕熱內(nèi)蘊,所以診為濕熱蘊脾證。,,(一)含義 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邪。包括大頭瘟、白喉、天花、霍亂等等許多傳染病和烈性傳染病。(二)致病特點 1、熱毒盛——發(fā)病急,病情重;很易擾神、動風動血。 2、傳染性強——易于流行。 3、癥狀相似。,疫癘,第二節(jié) 內(nèi)傷病因,一:七情 (一)含義 喜、怒、

52、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將七情分屬于五臟,則以喜、怒、思、悲、恐為代表,稱為五志。 (二)七情致病的條件 1、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2、超過人體本身的生理活動的調(diào)節(jié)范圍,引起臟腑氣血功能紊亂,才會導致疾病的發(fā)生。(三)七情致病的特點。二:飲食失宜 1、饑飽無度 2、飲食不潔 3、飲食偏嗜 三:勞逸失當 1、過勞 2、過逸,,三:病理

53、性因素 (一)痰飲 1、含義:機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chǎn)物。濕聚為水,水即成飲,飲凝為痰。 2、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 3、肺、脾、腎對水液代謝關系最密切。濕多困脾胃;水、飲多留于腸、胃、胸脅、腹腔及肌膚等處;痰則隨氣升降,內(nèi)致臟腑,外至筋骨皮肉,無處不到。,病案,患者女性,53歲。形體肥胖,咳嗽陣作,喉中痰鳴氣粗,胸高脅脹,痰黃質(zhì)稠,煩悶不安,面赤汗出,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診斷:哮喘(

54、熱哮)。,病案,患者女性,46歲,發(fā)作性眩暈2年余。昨日起眩暈又發(fā),頭重昏蒙,視物旋轉(zhuǎn),胸悶作惡,嘔吐痰涎,苔白膩,脈弦滑。,診斷:眩暈(風痰上蒙),,(二)瘀血 1、含義:體內(nèi)血液停滯,不能正常運行。(它既包括積于體內(nèi)的離經(jīng)之血,又包括阻滯于經(jīng)脈及臟腑內(nèi)運行不暢的血液。) 2、形成:除外傷引起,還可因氣虛血瘀、氣滯血瘀、血寒致瘀、血熱致瘀。,3、致病特點: 疼痛—刺痛、部位固定、拒按;

55、 腫塊—質(zhì)硬、固定不移、局部青 紫; 出血—血色紫暗或夾塊狀; 紫紺—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 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瘀斑; 脈象—澀、結(jié)代等。,病案,患者男性,56歲。有冠心病史3年,現(xiàn)癥見左心前區(qū)刺痛、固定不移,晚上痛疼加重,胸悶心悸,口唇青紫,舌質(zhì)紫暗,脈沉澀。,診斷:心痛(心血瘀阻)。,案例,患者,嚴某,男,56歲,2002年10月就診。近1年來,心前區(qū)疼痛,反復發(fā)作,呈悶痛或刺痛,痛處固定,痛

56、常牽引至左臂內(nèi)側(cè)疼痛,每日發(fā)作2—5次,每次1~3分鐘,多在勞累后誘發(fā)或發(fā)作頻繁,伴心悸、氣短,噯氣則舒,少寐多夢。平素性情抑郁,胃納尚可,二便自調(diào)。舌質(zhì)稍暗,邊有瘀點,苔白,脈時結(jié)。思考題請結(jié)合病史寫出病名、證名并分析病機。,參考答案,病名:胸痹證名:氣滯血瘀按語患者心前區(qū)疼痛反復1年,屬胸痹證。疼痛性質(zhì)為刺痛而固定,且舌邊有癖點,脈結(jié)。這些均為瘀血特征。胸陽不振,氣機阻滯,瘀血停著,心脈不通,故胸痛,部位固定而刺痛。勞累后

57、則發(fā)作頻,心悸、氣短、體倦乏力,為氣虛的表現(xiàn)。但患者胃納、二便一般,脈不弱,證明虛不甚,為氣機郁滯,氣滯血瘀之證。,作業(yè),1、如何理解“風為百病之長”? 2、瘀血有哪些證侯特點?,思考題,1、何為“六淫”?2、如何理解“傷于風者,上先受之”“傷于濕者,下先受之”?,診法,學習目標: 掌握望神、望面色的方法和臨床意義。 掌握望舌的方法和臨床意義。 掌握問診的主要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掌握脈診的方法及正

58、常脈象的特點。 了解聞診的內(nèi)容、常見病脈的特點及主病。 。,,一:中醫(yī)診斷的思維過程 1、診—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不可偏頗。 2、斷—先斷病,再斷證。 二:中醫(yī)診斷的原理—“司外揣內(nèi)”。 三:四診合參,不可偏頗。,第一節(jié) 望診,一:望診注意事項 1、光線充足 2、患者安靜 3、充分暴露檢查部位 4、望而知之,謂之神。,,二:望神(“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1、神的中醫(yī)學概

59、念 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 問題:望神有何意義? 2、望神的要點 目光、面色、表情、神識、言語等方面。 思考題:中醫(yī)望神與西醫(yī)的觀察神志有何異同?,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整體情況由好 差,病情由輕 重。,,,,,,3、辨證分型,,得神見于正常人或病情輕者。表現(xiàn)為目光明亮靈活,面色榮潤,

60、表情自然,動作靈活有力,語言清晰,反應靈敏等,少神見于虛證患者。 “神氣不足”表現(xiàn)介于得神與失神之間,為輕度失神的表現(xiàn)。,失神見于病情嚴重者。目光呆滯,面色晦暗,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呆板,反應遲鈍,神智朦朧,昏昏欲睡。表現(xiàn)與得神者相反。,假神,見于久病、重病精氣極度虛衰的病人,是生命垂危的表現(xiàn)。喻為“回光返照”或“殘燈復明”。,望面色,一:常色 生理狀態(tài), 光明潤澤、 含蓄不

61、露。 1、主色—平常膚色,具種族特征。,2、客色,隨季節(jié)、氣候等變化而稍有改變的膚色?;颊撸簞偡^藥酒。滿臉通紅,明亮潤澤。,(二)病色,一切反常的色澤都屬病色。病色的出現(xiàn),不論何色,或晦暗枯槁,或鮮明暴露,或雖明潤含蓄,但不應時應位,或某色獨見,皆為病色。,1、赤色,主熱證。滿面通紅為實熱,兩顴潮紅為虛熱。患者:滿臉通紅,兩腮、口鼻尤甚。高血壓?。ㄎ笩岣位穑?。,2、白色,主虛證、寒證、失血

62、證?;颊撸好嫔n白而濁,口唇暗紅。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肺腎氣虛,寒飲內(nèi)盛。),,患者:面色淡白面目浮腫。水腫脾腎陽虛,3、青色,主寒證、痛證、瘀血和驚風?;颊撸好嫔珶o華,臉頰青黃,耳旁生瘤。支氣管肺炎,先天性耳聾失語。(腎虛水飲),4、黃色,主虛證、濕證?;颊撸好嫔S無光,面目虛浮。慢性腎炎,尿毒癥。陰水,脾腎陽虛,濕濁上泛。,5、黑色,主腎虛、寒證、瘀血和水飲。患者:面色黧黑,

63、兩目無神,口唇紫暗。肝硬化腹水。鼓脹,腎陽虛衰,寒水侮土。,四:望形態(tài),1、形體—通過望患者的強、弱、胖、瘦觀察患者的體質(zhì)、氣血陰陽的盛衰等。如中醫(yī)有“肥人多濕”“瘦人多火”之說。2、姿態(tài)—望患者走、站、坐、臥的姿勢,觀察有無強迫體位、喜好體位。一般動、仰、伸為陽為熱;靜、俯、屈者為陰位寒。,五:望頭頸五官,頭部—主要觀察頭形有無畸形,嬰幼兒囟門閉合情況;頭發(fā)的顏色、有無脫落。 面部—有無水腫、特殊面容、口眼歪斜等

64、。,,(三)頸項—有無腫大(癭瘤、瘰疬),有無頸項僵強等。,望五官,1、望目注意神、色、形、態(tài)。 2.望耳(1)色澤 正常人耳廓色澤紅潤,是氣血充足的表現(xiàn)。,,3、望鼻:注意顏色、外形、以及有無鼻淵等?;颊弑穷^青,有黑點,面色蒼白。 慢性乙肝。,,4、望口唇(1)唇色(2)唇

65、形,,5、望咽喉注意有無紅腫、化膿等。,六:皮膚,注意皮膚的顏色、光澤、彈性,有無斑疹等。,,,九 :望舌(中醫(yī)特色),(一)總論 1、原理—舌與經(jīng)絡臟腑聯(lián)系密切、舌為心之苗脾之外侯、“金津”“玉液”上潮孔穴。 2、舌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    心——舌為心之苗,手少陰心經(jīng)之別系舌本。    脾——舌為脾之外候,足太陰脾經(jīng)連舌本、散 舌下。 

66、   肝——足厥陰肝經(jīng)絡舌本。    腎——足少陰腎經(jīng)挾舌本。,舌診方法及注意事項,(1)光線:應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為好。  (2)姿勢:一般要求患者取正坐姿勢,要盡量張開口,自然舒展地將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  (3)順序:先觀察舌苔的有無、厚薄、腐膩、色澤、潤燥等情況,次察舌體的色澤、斑點、胖瘦、老嫩及動態(tài)等情況。部位方面,可從舌尖看到舌根。,正常舌

67、象,正常舌象,簡稱"淡紅舌、薄白苔"。即舌體柔軟,運動靈活自如,顏色淡紅而紅活鮮明;胖瘦老嫩大小適中,無異常形態(tài);舌苔色白,顆粒均勻,薄薄地鋪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干濕適中,不粘不膩。,1、淡白舌,主虛證、寒證或氣血兩虧。 患者淡白舌薄白苔 (氣血兩虧),,患者:淡白光瑩舌。(屬氣陰兩虛),2、紅舌——主熱證。,若舌鮮紅而起芒刺,或兼黃厚苔的,多屬實熱證。若鮮紅而少苔,或有裂紋或光

68、紅無苔,則屬虛熱證?;颊撸杭t色裂紋 舌少苔(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紅光瑩舌(氣陰兩傷),3、絳舌,在外感病若舌絳或有紅點、芒刺,為溫病熱入營血。 在內(nèi)傷雜病,若舌絳少苔或無苔,或有裂紋,則是陰虛火旺。 另有舌絳少苔而津潤者,多為血瘀 患者:舌絳光瑩 病毒性感冒(熱入血分),,患者:降裂紋舌,舌中苔剝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