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的發(fā)展及技法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筆畫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xiàn)形式。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先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復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后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zhèn)涞乃囆g效果。一、工筆畫的歷史背景工筆畫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存物中,就有骨匕柄刻有“雙鳥紋”作品中的鳥,已從真是的鳥形演化成一種裝飾紋樣,其中雙鳥的對稱描繪全用線刻畫,用線已具有

2、粗細、長短、虛實的變化,已能大略表現(xiàn)出不同的質感,已開始顯露出先民們刻畫藝術形象時用線能力的端倪。從春秋戰(zhàn)國到魏晉南北朝工筆畫畫種已經形成。工筆畫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行,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tài)與形體的完美統(tǒng)一。在工筆畫中,無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筆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筆畫在唐代盛行起來,它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一方面繪畫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繪畫的材料改進。初唐時期因絹料的

3、改善而對工筆畫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米芾《畫史》所載:“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后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碧拼軙P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的都是現(xiàn)實生活,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強的描寫性,而且富有詩意。明末以后,隨著西洋繪畫技法傳入中國,中西繪畫開始相互借鑒,從而使工筆畫的創(chuàng)作在造型更加準確的同時,保持了線條的自然流動和內容的詩情畫意。明清五百

4、年間工筆畫廖若星辰,幾乎瀕臨絕境。工筆畫的興衰有歷史的原因,有自身發(fā)展的原因,對于工筆畫在常人的認識中是以直觀的模擬自然物象為能事,刻意求似,刻意求全,刻意求細。而明清兩代的一些文人畫家把后人偽托王維所撰的《山水訣》中的一段文字奉為圭阜:“夫畫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倍压すP畫重彩畫貶為“揮掃燥硬”“板細無土氣”并說:“刻畫細碎,為造物役者,乃能損壽,蓋無生機也。”就是說工筆畫格調不高,不登大雅之堂,這是對工筆畫的偏見

5、和不了解。6、點染:用接近寫意的筆法,一筆蘸上深淺不同的色彩在畫面上連點帶染,取靈動之意。處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時候時常用到此法。7、斡染:將一塊色彩向四周染開。畫仕女臉頰的紅暈時即是采用此法,工筆牡丹的繪制中也會用到。8、醒染:在罩色過后色彩略顯發(fā)悶的畫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畫面醒目。9、接染:方法是分碟調出二至三種圖案色,各色厚薄相同,多為同類色或類似色,分幾枝筆將各色鋪于紙上,迅速以偏干的清水筆將各色接起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