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摘要 摘要 對于漢唐學術文化及其發(fā)展與世家大族的關系,陳寅恪先生認為,漢以后的地方大族盛門乃為學術文化之所寄托;丁冠之先生也曾反復強調(diào),魏晉世家大族對于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 這些不刊之論, 一方面從新視角規(guī)定了漢唐家族尤其是文化士族的大致研究方向,開拓了家族史研究的新領域;另一方面也為微觀的家族個案研究,如進一步探討漢唐經(jīng)學的傳承、異同乃至邏輯連接與其之間的關系,留下了相當大的空間。本文即以順陽范氏這一典型的文化士族作為個案,著重以范
2、氏家族的“經(jīng)學人格”為主心,分別從經(jīng)學傳統(tǒng)的家族文化熏陶與范氏家族的中古經(jīng)學貢獻這兩方面加以展開,從中掘發(fā)一個無法脫離玄、佛思潮的世家大族的文化應對與傳統(tǒng)堅守。除緒論、補論與結語外,其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部分內(nèi)容中: 第一部分重在從家學家風上初步爬梳順陽范氏經(jīng)學世家的家族個性。首先是對處于經(jīng)學中衰時代的順陽范氏家族情況的綜述,考察了范氏家族的起源及其世系,然后又著重論述了身處于這一時期儒學、經(jīng)學不振的背景之下,范氏一族博學多通卻又仍世守儒業(yè)
3、、家傳經(jīng)學,成為迥異于魏晉風度的經(jīng)學世家。第二部分是本論文的難點與重點,更是其“靈魂”所在。在余英時先生漢晉“士大夫群體自覺”這一觀點的基礎上,筆者提出范氏家族的“經(jīng)學人格”這一概念,用篤經(jīng)與守道、述道與弘道,框定與強固順陽范氏的經(jīng)學世家的文化個性,這可能是本文的最大閃光點。第三、四部分是范氏家族對“春秋榖梁學”的研究以及其家族對于經(jīng)學觀念的踐行與推廣,這兩部分是范氏家族對漢唐經(jīng)學所做貢獻的焦點。其中第三部分比較深入地分析了作為漢晉家族
4、經(jīng)學典范的順陽范氏家族的“春秋學”經(jīng)學成就。在漢唐間“春秋學”的學術背景下,以范氏“榖梁學”為個案,來管窺漢晉南北朝經(jīng)學極具時代特色的家族經(jīng)學,并從中凸顯范氏家族對中古經(jīng)學的特殊貢獻。顯然,對范氏家族成員的“春秋學”尤其是其“榖梁學”成就逐一梳理與闡發(fā),并全面探討了范氏家族整體的《春秋》經(jīng)傳詮釋特色,基本填補了當前的學術空白;第四部分則通過范氏家族對儒家經(jīng)傳的傳播與儒家教育的推廣,進一步延伸其經(jīng)學貢獻。這主要表現(xiàn)在范氏成員的言行踐履與儒
5、學官方教育的推行,也更是通過其文史作品而有所傳達,堪稱典型的就是大史學家范曄的《后漢書》中的論、贊部分中所大量引用的儒家經(jīng)典,及其以儒家道德觀念評價歷史人物。 通過將經(jīng)學世家的順陽范氏家族,置入中古文化流變尤其是漢唐經(jīng)學傳承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我們大體可得知,在中古經(jīng)學史上,由孔孟儒學、兩漢經(jīng)學長期熏陶,而經(jīng)學觀念又造就、支撐其文化個性的順陽范氏,具有漢唐間的任何一個其他文化士族都無可取而代之的獨特地位,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順陽范氏家族
6、對經(jīng)學的整理、詮釋、傳播乃至經(jīng)學信念的固守與弘揚,在漢唐間就極可能會出現(xiàn)經(jīng)學尤其是“榖梁學”上的學術斷層,更難說中唐以后經(jīng)學的再次復興。 關鍵詞 關鍵詞:經(jīng)學視野;順陽;范氏家族;經(jīng)學人格 the old sages in inheritance, keeping, expla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riginal Confucianism of Kong-Meng and Confucian classi
7、cs, especially persist and practice the idea of Confucian classics. It has made a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ure of China's academic tradition especially Confucian classics of Middle-Old dynasty, so the academic
8、meaning is self-evident;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eeper analyzes the ShunYangFan's family’s achievement of chun-qiu theory as a model of Confucian family. According to family knowledge and family tradition, thi
9、s paper preliminarily sorts out the ShunYangFan's Confucian family personality with many evidences, which educational circles are rare to explore. Therefore,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also obvious. KeyWords: C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經(jīng)學視野下的兩晉南朝順陽范氏家族_5912.pdf
- 兩晉南朝南陽順陽范氏家族研究
- 兩晉南朝瑯邪王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_13706.pdf
- 兩晉南朝的國子學.pdf
- 兩晉南朝南蠻校尉研究.pdf
- 兩晉南朝江州政區(qū)研究.pdf
- 兩晉南朝士族門第婚姻研究.pdf
- 三國兩晉南朝地志散文研究.pdf
- 兩晉南朝正史中所見人名研究
- 兩晉南朝公府辟召制度研究.pdf
- 魏晉南朝汝南安城周氏家族研究
- 魏晉南朝東海王氏家族文化研究
- 兩晉南朝僧人與文學研究_22656.pdf
- 兩晉南朝門閥士族的奢侈性消費及其影響.pdf
- 魏晉南朝東海王氏家族文化研究.pdf
- 東晉南朝陳郡謝氏家族書信研究.pdf
- 魏晉南朝的瑯琊王氏家族文學研究.pdf
- 吳郡顧氏家族與兩晉政治.pdf
- 魏晉南朝汝南安城周氏家族研究_17690.pdf
- “游集”與東晉南朝謝氏家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