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摘要本文從生活者的角度來考察環(huán)境問題,認為面源污染是社會轉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失序在環(huán)境問題上的投射。以風險社會的理論視角來看,面源污染是現代性的風險之一。尤其在農村地區(qū),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產方式的轉變,原有的鄉(xiāng)村社會結構受到沖擊,這種沖擊不僅體現為村民生活方式的變化,而且體現為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變化所帶來的環(huán)境負荷加大,其中尤為令人矚目的是鄉(xiāng)村垃圾的日益增長與垃圾處理無序方面的矛盾。本文分為七章。第一章為導論,對面源污染的相關研究進行
2、了回顧與總結,認為面源污染研究是環(huán)境社會學領域的一個較新的課題,之前的研究多集中于自然科學領域,強調以技術手段來調控面源污染。如果運用社會學理論,通過個案研究方法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理解面源污染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深化該研究。第二章為田野點介紹,按照從縣到鄉(xiāng)再到村的順序介紹了本文實地調查研究地點的相關情況。第三章為物質篇,主要敘述了本文所選擇的田野點所在區(qū)域的環(huán)境本底特征,并從當地農民的生產與生活兩個方面闡述了當地生產與生活方面的特點與變
3、化,以及這些特點與變化與農村面源污染之間的關系。第四章為風險篇,主要探討了跨區(qū)域存在的面源污染問題,分為縣域面源污染、村域垃圾問題以及污染源擴散三大方面??h域面源污染的風險在于土壤退化、水土流失、水土污染與自然災害頻發(fā),村域垃圾問題在于垃圾的排放與處理無序化,面源污染源在農村的擴散是風險加劇的一種表現。第五章為探因篇,首先討論了農民是否具有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認為農民將環(huán)境視為生活的背景,在強大的生存邏輯下對風險感知較弱。本章進一步探討了面
4、源污染的路徑依賴問題,并且認為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的制度空缺使面源污染這一問題沒能得到較好的控制與解決。第六章為實踐篇,本章介紹了田野所在地環(huán)境保護的實踐行為,認為實踐雖然與觀念之間存在分裂,但兩者可以得到調和。面源污染是現代社會秩序失序的一種表現,面源污染的治理是一種秩序重建的努力。秩序重建有賴于公眾風險感知能力的加強以形成社會共識,其中社會教育是調和實踐與觀念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A B S T R A C TT h ea u t h o
5、rt h i n k st h a tt h en o n .p o i n ts o u r c ep o l l u t i o ni s ap r o j e c t i o nf r o m s o c i a l d i s o r d e r t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a m o n g t h e s o c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6、 t i o n .W i t h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r i s k s o c i e t y t h e o r y ,n o n —p o i n ts o u r c ep o l l u t i o n i s ar i s ko f m o d e r n i t y .E s p e c i a l l yi nr u r a la r e a s ,w i t ht h eI
7、m p r o v e m e n to fl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o fp r o d u c t i o n ,t h eo r i g i n a lr u r a ls o c i a ls t r u c t u r ei S i m p a c t e d .T h i si m p a c t i S n o t o n l y a c
8、 t e d a st h ec h a n g eo f v i l l a g e r ’S1 i f e ,b u t a l s oa st h ei n c r e a s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1 0 a db r o u g h tb yt h ec h a n g e ,w h i c h i s e s p e c i a l l yr e m a r k a b l e i s t h
9、e c o n f l i c tb e t w e e n t h eg r o w i n g t r a s hi n c o u n t r ya n d t h ed i s o r d e o f g a r b a g e d i s p o s a l .1n l sp a p e r1 S d i v i d e di n t os e v e nc h a p t e r s .T h ea u t h o rs u
10、 m m a r i e s a n dr e v i e w st h er e s e a r c ho f n o n —p o i n ts o u r c ep o l l u t i o ni nf i r s tc h a p t e r .t h i n k e sn o n —p o m t s o u r c e p o l l u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i n t h e f i e l
11、d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O C l o l o g y 1 S a r e l a t i v e l yn e w s u b j e c t ,t h e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m o r ef o c u s e so nn a t u r a l s c i e n t i f i c f i e l d s w h i c he m p h a s
12、i so nu s i n gt e c h n o l o g vw a v t oc o n t r o l n o n —p o i n t p o l l u t i o n .T h ea u t h o r t h i k e s i f w ee m p l o yt h e c a s es t u d y m e t h o da n d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n o n —p o i n t
13、 s o u r c e p o l l u t i o n D r o b l e mf r o mt h ev i e w p o i n to f s o c i o l o g y ,w e c a n s t u d yt h er e s e a r c hi nad e e p l i e rw a y ·I nt h e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 ,t h ea u t h o ri n
14、 t r o d u c t st h er e l e v a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n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i t e w i t h t h e o r d e r f r o mt h e c o u n t y t o t o w n s h i p t ov i l l a g e ·I n t h e t h i r d c h a p t e
15、r ,t h e a u t h o r m a i n l yd e s c r i b e s t h e b o t t o me n v l r o n m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i t e ,s t a t e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t h
16、e c h a n g e i n l o c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l i f e f 而m t w oa s p e c t s ,a n d f u r t h e re x p o u n d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t h er u r a ln o n —p o i n ts o u r c e p o l l u t i o
17、 n a n d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t h e c h a n g e .I n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t h ea u t h o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e x i s t i n gn o n —p o i n t s o u r c ep o l l u t i o np r o b J e m
18、 s i nt h ec r o s sa r e aw h i c hc a nb e 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m a j o ra s p e c t s :c o u n t y n o n 。p o i n t s o u r c e p o l l u t i o n .v i l l a g e g a r b a g e p r o b l e ma n d t h ep o l l 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面源污染的風險與秩序重建——以三峽地區(qū)一個土家族鄉(xiāng)為例.pdf
-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土家族地區(qū)村干部的角色轉換——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鴨子口鄉(xiāng)為例.pdf
- 土家族民族鄉(xiāng)鎮(zhèn)風貌規(guī)劃研究——以湖南沅陵縣火場土家族鄉(xiāng)為例.pdf
- 湖南土家族民歌傳承的傳播學研究——以石門縣土家族地區(qū)為例.pdf
- 土家族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及其對策研究——以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區(qū)為例.pdf
- 渝東南地區(qū)土家族圖形解析—以“土家園”包裝設計為例.pdf
- mba論文民族地區(qū)農產品品牌發(fā)展研究——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為例pdf
- 農村基層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研究——以重慶市恒合土家族鄉(xiāng)為例.pdf
- 三峽庫區(qū)農業(yè)面源污染控制的策略研究.pdf
- 土家族地區(qū)小集鎮(zhèn)的發(fā)展與變遷——以鄂西南建始縣為例.pdf
- 基于Geodatabase農業(yè)面源污染數據庫的建立與應用——以重慶市三峽庫區(qū)為例.pdf
- 土家族地區(qū)城鎮(zhèn)居民消費結構的研究——以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為例.pdf
- 土家族地區(qū)小學教育現狀及思考——以塘河村為例.pdf
- 三峽庫區(qū)典型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研究.pdf
- 土家族地區(qū)民間小戲研究.pdf
- 三峽地區(qū)傳統(tǒng)祠廟景觀研究——以重慶地區(qū)為例
- 城鎮(zhèn)化進程中土家族文化的傳播研究——以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為例
- 城鎮(zhèn)化進程中土家族文化的傳播研究——以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為例.pdf
- 簡析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的藝術特征與演唱處理——以畢業(yè)音樂會中土家族民歌為例
- mba論文民族地區(qū)中小企業(yè)扶持政策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