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文題目:心凝形釋——中國畫“靜“ 境探究.T h e s i st i t l e :M i n dF o c u s e d W h i l e B o d y R e l e a s e d - - - - t h eS t u d y o f S t a t i ci n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學生姓名:戴宇靜N a m e o f S t u d e n t :D a i y u j i n
2、g學科專業(yè):美術D i s c i p l i n e s :F i n eA r t s申請學位類別和級別:全日制專業(yè)碩士學位,2 0 1 2 級T o a p p l y f o rg r a d u a t ec l a s s e sa n dl e v e l s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f u l l —t i m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 m a s t e r ’Sd e
3、 g r e ei n2 0 12學位類別:文學碩士D e g r e eC a t e g o r y :M a s t e ro f A r t s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D e g r e e —g r a n t i n g u n i t s :Z h eJ i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指導教師:張禾教授I n s t r u c t o r :Z h a n gh e p
4、r o f e s s o r提交日期:2 0 1 5 年3 月2 4 日S u b m i t t e d D a t e :M a r c h2 4 ,2 0 15第三部分重點論述中國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靜思,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是建立“靜”的審美心胸,即要有澄懷味像的審美態(tài)度,通過“梓慶削木為鯨’’來表明莊子的“心齋’’、 “坐忘’’、“物化“ 是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關鍵的第一步。其次,物象取之靜觀,藝術家要懷有虛靜澄明的心,要能在下筆前準確
5、地抓住物象的特點,并找到藝術規(guī)律將其集納于筆下。最后講述把握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的基本要素,結合本人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從題材的選擇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來進行展開,其中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又從用線和用色來論述,提出藝術創(chuàng)作前需要保持虛靜的審美心胸,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心靜手動的關系,藝術創(chuàng)作絕不是孤立的,這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第四部分講述如何使藝術家達到“靜“ 的心境并使之呈現(xiàn)出藝術作品的“靜”,即靜氣的修養(yǎng),它需靜觀澄心的心境和積學立身。靜觀是進入創(chuàng)作的前提,它能使心歸
6、于平和而不被外物左右。中國畫是一個自然漸變式的過程,面對有形無形的變化皆需澄心靜心的面對與接受,澄懷觀道,靜而求之。畫之靈魂在于畫者學養(yǎng)高低,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支撐靈魂的軸心,因此,中國畫創(chuàng)作必須要有鑒古之學,包括讀史讀畫,另外還要提高畫家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水平。第五部分講述“靜“ 在當下的指導性意義。它是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賦予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動力,是一種積極的藝術精神,在浮躁的社會當中能獲得休憩,從而在藝術上汲取精神慰藉。本文的文脈思路在于,什么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