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和目的:
  最大肌肉力量是其他力量素質的基礎,對其他力量素質的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RM(One Repetition Maximum)即肌肉在一定范圍內一次收縮所能克服的最大重量,是評價個人最大肌肉力量的常用指標,用于運動員和普通大眾制訂力量訓練負荷的參考標準和國民體質健康監(jiān)測中力量素質的評價。傳統(tǒng)1RM測試采用遞增負荷法,測試結果準確,但步驟繁瑣、費時,應用于無訓練經驗的人群尤其容易造成損傷,因此,大規(guī)模、高頻率

2、的進行傳統(tǒng)1RM力量測試不易實施。為彌補1RM測試的不足,采用簡便的方法推算個人的1RM力量引起國外很多學者的關注,并建立了相應的推算方程,增加了1RM的適用范圍。目前,我國關于1RM推算方程的研究還很缺乏,直接引用國外方程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本研究在參照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取我國青年人群作為研究對象,以仰臥推舉、負重蹲起和負重屈肘三個動作的1RM實測值作為因變量,分別以次最大負荷及相應完成的次數(shù)、一般形態(tài)指標(身高、體重、圍

3、度等)和簡易靜力性力量指標(左右握力、背力、腿力)作為自變量建立1RM推算方程,為簡便、準確的評價我國人群的1RM力量提供重要的方法依據(jù)。研究方法:
  招募18-27歲健康青年受試者240名(男性n=124,女性n=116),每位受試者分別需進行一般形態(tài)指標、簡易靜力性力量指標(包括握力,腿力及背力)和仰臥推舉、負重蹲起及負重屈肘三個動作的1RM、4-10RM力量測試。正式力量測試前,受試者進行2周(2-3次/周)的適應性動作練

4、習,熟悉測試流程、規(guī)范測試動作;1RM力量測試2周后,隨機抽取32名受試者進行1RM重復測試;另招募38名同年齡段受試者和45名中年受試者對新建方程進行回代測試。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1RM實測值為因變量,分別以次最大負荷(4-10RM)及相應完成重復次數(shù)、一般形態(tài)指標和簡易靜力性力量指標作為自變量,采用線性逐步回歸建立相應的推算方程;采用 Pearson相關分析計算受試者一般形態(tài)指標、簡

5、易靜力性力量指標與各項測試動作1RM實測值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1RM測試的重復性檢驗采用組內相關(ICC)分析法;采用配對 T檢驗比較七個國外推算方程及本研究新建推算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的差異,顯著性水平為P<0.05。
  研究結果:
  1.1RM測試的重復性檢驗結果顯示,仰臥推舉、負重蹲起及負重屈肘三個測試動作的兩次1RM測試結果之間的ICC系數(shù)均較高,男性和女性依次分別為:0.932、0.986、0.928和

6、0.961、0.988、0.962。
  2.將國外推算方程直接應用于我國青年人群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比較顯示,在現(xiàn)有的七個推算方程中,男性除Brzyck、Lombardi推算方程外,女性除Epley、Wathan推算方程外,其余推算方程的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3.由次最大負荷及相應完成重復次數(shù)做自變量建立1RM推算方程如下:
  男性:1RM仰臥推舉=rep wt/(0.

7、983-0.021*reps) R2=0.962;1RM負重蹲起=rep wt/(0.977-0.019*reps) R2=0.987;1RM負重屈肘=rep wt/(0.976-0.022*reps) R2=0.989;
  女性:1RM仰臥推舉=rep wt/(0.964-0.021*reps) R2=0.964;1RM負重蹲起=rep wt/(0.964-0.018*reps) R2=0.983;1RM負重屈肘=rep wt

8、/(0.977-0.023*reps) R2=0.969。
  青年受試者回代檢驗結果表明,男女受試者全部新建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均呈高度相關(r分別為0.982、0.999、0.988,0.990、0.993、0.910),且二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中年受試者回代結果顯示,男女受試者全部新建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均呈高度相關(r分別為0.953、0.971、0.933,0.983、

9、0.987、0.918),除女性仰臥推舉動作外,其他動作新建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4.由一般形態(tài)指標作為自變量建立1RM推算方程如下:
  男性:1RM仰臥推舉=6.345*上臂緊張圍-3.740*上臂放松圍-26.742 R2=0.562;1RM負重蹲起=3.164*體重-3.321*臀圍-2.236*大腿圍+280.305 R2=0.389;1RM負重屈肘=1.299*上臂緊

10、張圍-0.524*小腿圍+12.543 R2=0.407;
  女性:1RM仰臥推舉=5.532*上臂緊張圍-4.462*上臂放松圍+1.197 R2=0.166;1RM負重蹲起=1.774*大腿圍+9.022*(上臂緊張圍-上臂放松圍)-47.186 R2=0.196;1RM負重屈肘=0.576*小腿圍+2.339*(上臂緊張圍-上臂放松圍)-3.401 R2=0.267。
  回代檢驗結果顯示,男性受試者三個測試動作新建

11、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均呈中度相關(r=0.690、0.596、0.422),且二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女性受試者仰臥推舉和負重屈肘動作新建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呈中度相關(r=0.417、0.547),且二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負重蹲起動作建立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相關系數(shù)較低(r=0.16),且二者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5.由簡易靜力性力量指標作為自

12、變量建立1RM推算方程如下:
  男性:1RM仰臥推舉=0.990*左手握力+11.292 R2=0.421;1RM負重蹲起=0.050*背力+0.890*左手握力+1.322 R2=0.452;1RM負重屈肘=0.211*左手握力+0.006*腿力+11.339 R2=0.429;
  女性:1RM仰臥推舉=1.029*右手握力+8.004 R2=0.431;1RM負重蹲起=0.032*背力+0.875*右手握力+13.6

13、25 R2=0.353;1RM負重屈肘=0.352*左手握力+10.598 R2=0.282。
  回代檢驗結果顯示,男性受試者的三個測試動作所建立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均呈中度相關(r=0.550、0.584、0.629),除仰臥推舉動作外,其余動作建立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女性受試者仰臥推舉和負重屈肘動作所建立推算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均呈中度相關(r=0.672、0

14、.632),且二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負重蹲起動作新建方程得到1RM推算值和實測值之間呈低度相關(r=0.449),且二者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研究結論:
  1.國外現(xiàn)有1RM推算方程直接應用于我國人群時,多數(shù)方程的準確性降低。
  2.由次最大負荷及相應重復次數(shù)作自變量建立1RM推算方程擬合度高,經青年受試者回代驗證其應用可靠,能夠簡便、準確的推算青年人群的1RM力量。中年受試者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