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人類正在步入一個全新的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在生產(chǎn)及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應用,使人類的生活、社會的面貌正在發(fā)生著新的、深刻的變化,使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人也在發(fā)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方面,信息技術通過對人的發(fā)展的推進和對人的愿望、要求的滿足,顯示著它的人性面;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在一定條件下又反過來成為剝奪人的需要、壓抑人的感情、束縛人的自由的東西。在這樣的困境面前,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將信息技術的非人性面減少到最低限度,充分發(fā)展和宏揚其人性價值。當代中國也正處在全球信息技術革命的洪流中,充分調(diào)動信息技術與人性全面發(fā)展的良性互動,在把中國推向信息技術時代的同時,人性價值也得到更高實現(xiàn)和滿足。第一章首先說明了進行論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第二章是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闡述人性價值的理論意蘊,明確人性價值的本質和特征;第三章探討信息技術的時代背景,明確信息及信息技術的內(nèi)涵、特征和信息技術發(fā)展內(nèi)在的人性機制;第四章和第五章分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人性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第六章是本文基于上述分析而得出的結論,其重點在于強調(diào)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人性發(fā)展的辨證和互動,進而結合我國實際,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帶來的中國人的人性發(fā)展進行哲學反思,使我們在走向信息技術時代及現(xiàn)代化的同時,人性的境界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5
大小: 1.44(MB)
子文件數(shù):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61
大?。?2.1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先秦時期的中國思想世界,經(jīng)歷了從“王官之學”向“諸子之學”的轉變,前軸心期所醞釀的哲學觀念經(jīng)由先秦諸子的闡發(fā)而完成了從“集體思想”向“精英思想”的蛻變,后經(jīng)由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干預而逐漸完成了其“經(jīng)典化”的過程。而以儒、墨、道、法、陰陽各家為代表的先秦諸子共同締造了古代中國的“思想史高原”。變亂的歷史進程在不同的思想運演中產(chǎn)生不同的投影,業(yè)已逝去的歷史在不同的歷史思維中被喚回、被重現(xiàn)。圍繞著歷史進程中主體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與客觀規(guī)律性的關系、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模式等諸命題,先秦諸子展開了不同的論說,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歷史哲學思想。本文即以此為研究對象,重點考察儒、墨、道、法、陰陽五家的歷史哲學思想,同時著力分析了前諸子時代思想觀念演進的脈絡,考察了諸子歷史哲學思想的產(chǎn)生背景,試圖以此展現(xiàn)先秦時期歷史哲學思想發(fā)展的整體脈絡。本文分為三大部分,即導言、正文和結語。導言主要是闡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意義和思路,回顧了本選題的研究概況。第一章為諸子歷史哲學思想的產(chǎn)生背景,著重分析了春秋末期以來天命信仰的轉變所導致的天道觀念的出現(xiàn)和天命觀念的轉變。正惟如此,“道”的抽象成為可能,人道理性方得以覺醒,而此兩者的實現(xiàn)正是諸子歷史哲學思想得以形成及展開的起點。第二章為儒家歷史哲學思想,分別闡釋了孔、孟、荀的歷史哲學思想。揭示了三者在人道價值、天人之辨及歷史的演進模式上所顯示出的不同的致思傾向。第三章為道家歷史哲學思想,力圖揭示道家將人類歷史進程視為“道”的思辨和展開過程,分析了老子之“道”同莊子之“道”的內(nèi)在差異及由此所導致的兩者對于人類自身存在境域的不同理解和救贖之道。第四章為法家歷史哲學思想,著重闡發(fā)了韓非的哲學觀,分析了法家的歷史變易觀及其與儒、道兩家的不同。第五章為陰陽家歷史哲學思想,分析了陰陽家的天人感應思想及其所包含的“關聯(lián)性思維”,闡釋了鄒衍的“五德終始”的歷史哲學思想。第六章墨家歷史哲學思想分析了墨子視閾中的“天志”與“非命”及其所構建的以“兼愛”與“尚同”為旨歸的理想社會圖景。結語總結了先秦諸子的歷史哲學思想中所包含的主要命題及其在先秦思想史上的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62
大?。?2.8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道家思想深邃而博大,但自始至終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展開。這個一以貫之的核心問題便是生命問題,對生命的思考、生存的反思是道家思想的鵠的,而這個鵠的在莊子研究中一直是相對薄弱和欠缺的。只有明確了莊子的生命哲學,才能真正理解道家哲學。此外,對莊子生命哲學研究還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根源,那就是現(xiàn)實中諸多生命問題的出現(xiàn)。在追逐物欲、功利的過程中,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單向化、片面化,生命的精神層面被遺忘,尋找精神家園的呼聲越來越大。對莊子生命哲學的研究和挖掘將會為這些現(xiàn)實生命問題的解決提供可資借鑒的思想資料。盡管莊子產(chǎn)生于先秦,但它的存在決不是只對先秦時代有意義,它適用于任何一個時代的任何一個人。莊子認為,“道”造就了宇宙萬物,存在于宇宙萬物之中,給宇宙生命以不盡的能量,決定宇宙生命的一切變化。“道”在生命中周流無礙時,生命是形體健康的、精神自由的理想狀態(tài),即莊子說的“逍遙游”的狀態(tài)?!板羞b游”的狀態(tài)是形體與精神、身與心的合于“道”的狀態(tài)。當生命的形體與精神共同回歸于“道”中時,人就是回到了真我的狀態(tài),即自由與喜樂的生命境界中。然而莊子認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類生命往往不能回歸到“道”中,那是因為現(xiàn)實中的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這個自我阻礙了“道”順暢地流注進生命當中。自我是由人類思維創(chuàng)造出的生命假象,從“道”的高度來看,它只存在于頭腦的想象中,轉瞬即逝。在莊子看來,人類沉迷在思維創(chuàng)造出的自我這一生命的假象中,而忽視了生命本真“道”的存在。自我給生命帶來了緊張,緊張使“道”不能順暢地流注進生命之中,從而使人類的生命力減弱,使生命處在半死不活的相濡以沫的狀態(tài)中。因為自我,人類不能回歸到真我之中,享受到生命的自由和喜樂,自我就是回歸大道的障礙。那么,人怎樣才能回歸大道呢從正面說,就是要體道,覺悟到“道”的存在從反面說,就是要讓思維停下來,去除自我在忘掉自我的那一刻,就是“道”最充分地降臨到身體中的那一刻。莊子是最有情之人、情最真之人,他可憐人世之人因為自我的存在而毫無生之自由、生之樂趣。他所關心的是人存活于世的每時每刻實實在在的身心感受。莊子不認為給予人和平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充分的物質條件,人就會獲得自由和喜樂;也不認為人在窮困的逆境中就一定會痛苦。人是否能夠獲得自由和喜樂取決于人是否能夠回歸到生命本真之中,就像鳥兒回歸山林,魚兒回歸大海一樣。因為在莊子看來,人類生命本來就是“道”的產(chǎn)物,只有回歸到“道”中,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喜樂,那將是人處在自我的囚籠中不能想象的生命境界。在莊子的生命哲學中,唯一讓人覺得不可捉摸的地方是“道”的無形無象、無始無終,“道”似乎超出人可知的范圍,但事實上,人類的生命從產(chǎn)生到死亡就是存在于不可解釋的自然現(xiàn)象之中。在人類耳目可感知的范圍之外,的的確確有真實的存在。對于“道”,即生命本真,我們不能用耳目去感知,卻可以用心去體會,去覺悟。所以,莊子并不高深莫測,也沒有脫離現(xiàn)實,他不是存在于“逍遙游”之云端,而是存在于實實在在人間的土地上。人類不應該再抱著自己的充滿謬誤的思維死死不放了,我們應該放下已經(jīng)習慣的邏輯思維,如莊子說的那樣,“徇耳目內(nèi)通”莊子人間世,來聽一聽心的聲音,那將會使人類的生存品質從本質上得到改變。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68
大小: 2.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中國步入現(xiàn)代開始于鴉片戰(zhàn)爭,從那時開始,中國也逐漸開始面對現(xiàn)代性的問題。一戰(zhàn)以后中國面臨的現(xiàn)代性問題更加突出,而此時適逢五四,國內(nèi)思想界氣氛活躍,思想家們對中國現(xiàn)代性的建構也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在二十世紀20年代,朱謙之的“唯情哲學”是當時的一個亮點?!扒椤笔侵熘t之“唯情哲學”的核心概念。朱謙之將“情”視為宇宙本體,主張以直覺方法去體認,貶抑理性的作用,對唯科學主義進行了批判。同時,朱謙之還以哲學理論為依據(jù),提出了他的社會主張,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表達了朱謙之對“任情的自由”的追求。文章將朱謙之的“唯情哲學”分為前后兩期進行考察,而各自又從哲學意蘊和社會主張上進行論述,分別與前四章相對應第一章講前期“唯情哲學”的哲學內(nèi)涵“虛無主義”,第二章講前期“唯情哲學”中表達的社會主張?zhí)摕o的無政府主義;第三章講后期“唯情哲學”的哲學含義“真情之流”,第四章講后期“唯情哲學”之上提出的社會理想大同主義。第五章則是在對前四章內(nèi)容的總結上揭示出“唯情哲學”所表達出的對“任情的自由”的不懈追求,這種一任真情的自由是對理性主義的批判。朱謙之的“唯情哲學”是對中國現(xiàn)代性的一種設計,這種設計方案建立在人們的自然感情之上,而不同于西方理性主義之上的現(xiàn)代性。朱謙之的“唯情哲學”對人性、自由有著深入的思考,他的方案對中國現(xiàn)代性的建構有著借鑒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7
大?。?2.09(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方東美是現(xiàn)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學術上貫通中西哲學始終把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作為己任。方東美有自己獨到的哲學體系那就是他的“生命本體論”他在創(chuàng)建這套體系時借鑒了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懷特海的機體主義哲學和中國的易經(jīng)哲學思想而落腳點也最終回歸到中國傳統(tǒng)哲學。在傳統(tǒng)文化哲學問題上方東美主張以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思想流派。方東美認為要研究中國哲學首先需要還原哲學起源時候的思想這樣接下來的研究才不會出錯因此他對原始哲學的研究非??粗赜绕鋵τ谠既寮艺軐W和原始道家哲學方東美認為它們應當著重被研究。文章試圖通過對方東美原始儒家哲學和原始道家思想的研究對方東美“生命本體論”的分析包括方東美生命哲學的形成過程、結構和內(nèi)涵找出它們和“生命本體論”之間的一些關系。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6
大?。?0.5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友愛是西方哲學中的一個重要論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伊壁鳩魯、西塞羅、奧古斯丁、德里達等,都對友愛問題進行過不同程度的研究。在西方古典思想史的譜系中,友愛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古典思想中的友愛是西方現(xiàn)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思想淵源。到基督教時代,友愛從“人與人”的關系,擴大到“人與上帝”的關系。然而,在現(xiàn)代政治哲學思想中對友愛的研究已經(jīng)不多了。但是友愛這個話題并不會因此而被拋棄,它是始終貫穿于我們生活中的??v觀古今中外,亞里士多德對友愛的研究是最深刻和詳細的,對后來的哲學家乃至今天的社會生活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對友愛問題進行了比較詳細和深刻的論述。本文立足于亞里士多德的代表作尼各馬可倫理學,研究其中占很大篇幅的友愛思想。亞里士多德的友愛思想是建立在古希臘友愛觀的基礎之上,受到時代的影響,并且更多的受到柏拉圖的影響,是對古希臘友愛哲學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亞里士多德對友愛的闡述詳細而具體,從不同角度把友愛進行分類,如把友愛分為快樂的友愛、實用的友愛和善的友愛等。通過對友愛思想同自愛、正義、幸福等幾個主要思想的比較來進一步闡述友愛的深刻內(nèi)涵。本文的重點在于分析亞里士多德友愛哲學的價值。從尼各馬克倫理學中挖掘出他的友愛哲學,希望能夠通過分析亞里士多德的友愛思想,以及他對后世哲學家友愛觀的影響,從歷史的角度和現(xiàn)實的角度來提高對友愛的認識,并推進人際關系的進一步和諧發(fā)展。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8
大?。?0.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科學與科學精神緊密相關,科學精神體現(xiàn)了科學自身的內(nèi)涵,同時又超出科學自身,成為人的世界觀的組成部分??茖W精神分為三個層次認識論層次、社會關系層次和文化價值觀層次。后現(xiàn)代哲學從文本理論、游戲理論和反基礎主義出發(fā),解構了科學精神的認識論層次和文化價值觀層次的內(nèi)涵,以曲折的方式張揚了科學精神的社會關系層次的某些內(nèi)涵,并且主張把這個層次的民主、自由、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貫徹到文學、藝術、哲學等各個領域。后現(xiàn)代哲學對科學精神的解讀既有破壞性的一面,又有建設性的一面。本文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此作了分析,建設性地探討了如何借鑒后現(xiàn)代哲學視野中的科學粕神的積極意義問題。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0
大?。?1.2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第一部分概括介紹國內(nèi)外城市建設理論探索的基本狀況及存在的問題伴隨城市發(fā)展和城市化運動的興起國外首先出現(xiàn)了研究城市建設和規(guī)劃的各種學派他們從城市內(nèi)部的合理布局到城市與周圍地區(qū)的良好協(xié)調(diào)、從物質建設到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diào)、從單純城市建設到城市與自然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等方面進行了論述而從中國城市建設及其研究現(xiàn)狀來說雖然學者們提出了有關城市管理、城市政權機構、城市政權和城市政府行政管理相結合等理論但僅局限于零星的不系統(tǒng)的研究因而我們必須用唯物辨證的觀點去思考城市建設與管理這一巨大的系統(tǒng)工程第二部分全面論述城市建設的主體該主體即全部城市政治系統(tǒng)主要是指作用和影響城市建設的政黨、社團、組織、個人的各種因素的總和根據(jù)職責和地位的不同我們又將其分為城市權力政治系統(tǒng)和城市非權力政治系統(tǒng)盡管有不同的區(qū)分但從實質上講城市建設的真正主體應該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主體性的發(fā)揮則直接關系到城市建設與管理的成效因此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就需要轉變舊觀念處理好不同單位、群體及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此外我們還應通過有效手段和方法來調(diào)動勞動者的積極性第三部分全面論述了城市建設的客體城市建設的客體是指作用于城市建設的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也即影響城市建設主體的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總和對于城市建設的客體的分析該文主要是從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這兩大系統(tǒng)的區(qū)分上討論了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包括文化環(huán)境對于城市建設及其主體的制約和影響第四部分該文論述了城市建設的主、客體統(tǒng)一即主體離不開客體客體是主體作用下的客體主體中有客體客體中有主體城市建設的道路是主體認識客體作用客體而客體又反作用于主體的過程實際上這一過程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是逐步走向主客體統(tǒng)一的過程同是對每個個體來說它又是一個改造客觀世界又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25
大?。?0.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20世紀俄裔美國作家安蘭德(AYNR)的小說及思想在美國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隨著她的作品被譯介到國內(nèi),對她的研究和關注也逐漸興起。目前國內(nèi)外關于蘭德的研究可以大致分為幾個角度第一,倫理學及哲學思想研究。主要是對蘭德的“理性利己主義”和“自私”論進行學理探討和分析;第二,對小說創(chuàng)作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說人物的塑造、情節(jié)結構等因素的分析。而對于結合小說探討蘭德思想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分析探討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手法和藝術技巧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角度,對蘭德客觀主義哲學思想的研究更要結合其在小說中的體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對她的作品及思想進行綜合分析。本文應用文本分析、歸納綜合等方法探討蘭德思想的形成以及其付諸實際的過程,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她的生平經(jīng)歷、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思想形成的過程以及巨大的影響力。第二部分進入小說文本的分析,從中找出蘭德哲學思想在小說主題、人物塑造、情節(jié)結構這三個方面的體現(xiàn),深入小說內(nèi)部挖掘藝術技巧和表達方式。第三部分分析了蘭德客觀主義哲學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尤其是對我國知識分子問題和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啟示。論文的分析嚴格遵循“是什么、怎么樣”的邏輯順序,聯(lián)系小說文本,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對我們認識和分析當下現(xiàn)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73
大小: 2.8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ABSTRACTTHOUGHTINPHILOSOPHYOFFRANZKAIKAMAINLYFOCUSON攮EFOTLOWINGASPECTSPERSONANDWORLD,REL矗TIONOFPERSONANDWORLDISESSCTHAT也EPROBLEMTHATEACHWRIERDEFIMTELYMUSTACETEACHAGREEMEMONTHISPROBLEMKAVATHINKS啦ATTHEPERSONISAKINDOFPHI壬LLLESSE,ISANONLY霉孫SEINTHEANIMALINTHECAGE,BUTTHEWODDISKENAKINDOFOUTANDOUTOFABS蚴ISAPRISONFORJRULINGWIMOPPRESSINGPERSONBMLDING;EVERYBODYMUSTFACET0LIVINGANDDEATH,BMATHOWTOFACETODEATHCAN辯EADEP睡OFMDMDUAL。THEREAREALOTOFANTINOMIESINK8投拄ST111∞CLLWORLD。PERSON試出THERELATIONOFMEWORLDOFOUTOFHARMONYHAVEMADEHISMINDAILDBODYEXHAUSTEDHEHADBEENLOOKINGFORTLLEEXITTHATGIVERCIIEFTOINWODDOFSPATHEHADBEENTHINKING援ACL∞ESSWIBFILLIANCE。DEMR旗氌HOPE,THCETEMALLI島ANDTHED砌。THE赫T圭LOFKAVAISWHMESTABLISHESONTHEL【I11DANDGENIALANDBADIDEAINORIGINALOFFENSEFOUNDATIONBMHIS赫壤ISNOTANNBFIEFRELI西OUSTHEF撕MONTHEMEANING,毯S秘魄ISTHINKING撼EXISTENCE,ALSOISP疆SMNGETEM越TRUTHKEYWORDSKAFKAESQUE;THEPERSONOFMESINGLEDIRECTIONDEGREE;THEDI89黜TYPEOFWORLD;LIVINGANDDEA出E;EFIL;BELIEVMG;ETERNAL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7
大?。?1.8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價值理性作為對人的價值創(chuàng)生活動的自覺意識,它是站在現(xiàn)實生活世界之上,以終極關懷的方式對人的價值創(chuàng)生活動的理性審視、思考、統(tǒng)攝和關照。它來自于、指引著并不斷生成在人的這一實踐創(chuàng)生活動之中。雖然價值理性滲透在人的每一個實踐行為之中,然而由于傳統(tǒng)實體主義思維方式的局限,以及狹隘階級利益的驅動,理性內(nèi)在結構科學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張力機制逐漸失去了應有的彈性,科學理性不斷工具化、技術化,價值理性受到排斥而走向了失落。馬克思哲學開創(chuàng)了現(xiàn)實生活領域的革命性變革,開啟了世界歷史的進程。隨著以類意識為基本內(nèi)涵的人類主體意識的成熟,價值理性在當代的重建有了可能。本文正是力圖立足于真正現(xiàn)實主體意識的覺醒,來重建價值理性,以確保人類精神生活世界的完整與和諧,實現(xiàn)發(fā)展觀念的科學化與發(fā)展道路的人性化。從而最終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人類帶來一個真正幸福的光明前途。本文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從本體論的角度,通過對價值理性的人本學考察,找到其在實踐中生成的根據(jù)及其人學意義,并分析了價值理性與科學理性的關系,界定了本文討論的價值理性的所指,為價值理性的重建找到客觀的根據(jù)。第二部分從歷史觀的角度,通過對價值理性在現(xiàn)實歷史中的萌發(fā)與演繹,分析了價值理性在啟蒙以來失落的內(nèi)在根源,并考察了西方學者重建價值理性的方略及其失敗的原因,為我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下重建價值理性總結出了經(jīng)驗教訓。第三部分從主體的角度出發(f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所開創(chuàng)的現(xiàn)實世界革命及哲學革命的基礎上提出了價值理性在當代重建的目的,理論基礎,現(xiàn)實基礎及幾個基本途徑。我們堅信,隨著世界歷史的到來和類主體意識的成熟,我們將看到的是由價值理性統(tǒng)攝的人的實踐理念的不斷科學化和人性化,隨之而來的必將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61
大小: 2.3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天道性命的貫通周敦頤哲學思想探析姓名張理峰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中國哲學指導教師王新春20060408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對總體宇宙人生的持久關注和深入思考,使天人關系成為儒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在先秦與漢唐儒學的基礎上,宋明理學將這一問題進一步深入到天道性命相貫通的層面去思考本文即欲通過分析周敦頤的哲學思想來呈現(xiàn)儒學的這一發(fā)展趨勢。周敦頤處于理學的初創(chuàng)期,是上承漢唐儒學下啟宋明理學的重要人物,因此他的思想既有承續(xù)傳統(tǒng)儒學的特點,更有開啟儒學發(fā)展新方向的意義他哲學思想的核心即在于重新詮釋儒家的天人關系,致力于天道性命的內(nèi)在一致與雙向貫通,從而為人的價值生命之挺立提供內(nèi)在依據(jù)。由此,他鼓勵世人成就圣賢人格的為學宗旨也在這樣一種天人新義中順利展開,從而揭開了儒學發(fā)展的新篇章。論文共分四個部分。第一章簡要論述了佛老思想對北末儒學的影響及儒學自身發(fā)生的轉向周敦頤時處北宋,這是一個深受佛老思想影響和儒學悄然轉向的時代東漢之后,儒學衰微,玄學與佛學相繼而起,后者以其高妙的學理思辨風行魏晉隋唐,對中國哲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玄學強調(diào)本體之學的致思路徑使中國哲學開始了由宇宙生成論向本體論的過渡,而佛教對佛性的深入闡發(fā)使中國的心性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些都將逐步滲透到新時期儒學的學理建構中去與此同時,北宋儒學也正在發(fā)生轉向在經(jīng)典的詮釋方面,由漢唐的訓詁之學向義理之學轉變;在社會思潮層面,由重視外在的禮樂教化逐漸演變?yōu)樘岢珒?nèi)在的德性自覺;在哲學建構層面,開始了由漢唐的宇宙發(fā)生論向天道性命相貫通基礎上的心性本體論的轉向。第二章毛要論述了周敦頤以太極為核心所創(chuàng)建的儒家新的天道觀周敦頤對天道性命問題的思考首先從重新建構儒學的天道觀開始包括周敦頤在內(nèi)的理學家們大都承接儒家‘周易的傳統(tǒng),秉持一種易學視野下的天道觀在這一天道觀中,整個宇宙是一個有機和諧的統(tǒng)一體,天地萬物都是天道本體大化流行的產(chǎn)物,因而展現(xiàn)出生生不息的無限生意。在這一天道觀的支配下,周敦頤以太極為核心創(chuàng)建了儒家的天道本體論。太極作為天道本體,是宇宙萬有的乍化本源和存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51
大?。?1.5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人的存在和諧的哲學解讀姓名孫業(yè)偉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教師李恩來20070401II思主義和諧觀的本質,也是人的存在和諧的終極目標。第一節(jié)寫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何以可能,第二節(jié)寫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如何可能。關鍵詞人的存在;和諧;異化;關鍵詞人的存在;和諧;異化;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58
大?。?0.2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本論文旨在探究柏拉圖美諾中所處理的德性與哲學的關系問題,并將探究成果體現(xiàn)為美諾新譯本和全文義疏。美諾是哲人柏拉圖唯一一篇以德性本身為主題的對話主要處理的問題是“什么是德性”,以及“如何獲得德性”。德性之于人性,一如實現(xiàn)之于潛能。換言之,德性是人性的充分實現(xiàn)。可以通過探究德性來探究人性,即“認識自己”。必須注意這篇對話正副標題之間的張力。正標題是對話的主人公,美諾。副標題是論德性。但是,美諾可以說是柏拉圖對話中出現(xiàn)過的最壞的人、最缺德的人。該張力貫穿整部文本。這篇對話著重處理的內(nèi)容是,德性是知識,知識要靠學習,學習是回憶,回憶要求勤勉與之相應,缺德是無知,無知等于不學,不學則依賴記憶,記憶屬于怠惰的人。德性是知識,但它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知識,即無知之知。無知之知不僅在于知道自己不知道,還在于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即知道自己應該向哪些值得追問之處發(fā)問。與美諾最接近的柏拉圖對話是高爾吉亞和普羅塔戈拉。高爾吉亞宣稱德性不可教、只有修辭術可教普羅塔戈拉宣稱德性可教,并以教授德性收取學費為業(yè)。美諾是高爾吉亞的學生,但他來向蘇格拉底提問時,似乎想用高爾吉亞的修辭術展現(xiàn)普羅塔戈拉“德性可教”的觀點。換言之,美諾想以自己的方式結合修辭學家高爾吉亞和智術師普羅塔戈拉。高爾吉亞和普羅塔戈拉匯合于美諾。將在這篇論文中看到,這一結合將意味著什么。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119
大?。?5.88(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