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目的探討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患者腦脊液病原菌分布及其藥物敏感率變遷情況,為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提供依據(jù)。方法收集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神經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術后顱內感染患者腦脊液標本510份,對病原菌分布及藥敏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共分離出病原菌114株,陽性率為2235%,其中G菌58株5088%,G菌56株4912%,未發(fā)現(xiàn)真菌感染。位居前6位的病原菌分別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2895%,鮑曼不動桿菌1667%,腸球菌屬965%,銅綠假單胞菌965%,肺炎克雷伯桿菌614%及金黃色葡萄球菌526%。對G菌敏感藥物有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尚未發(fā)現(xiàn)萬古霉素耐藥菌株對G菌敏感的藥物有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本研究中8例患者發(fā)生重疊顱內感染,總體預后差。結論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病原菌以G菌為主,但近年來,G菌比例及種類顯著增加,特別是不動桿菌屬作為顱內感染病原菌越來越常見。鮑曼不動桿菌多為多藥耐藥甚至是泛耐藥,需引起臨床重視,合理應用抗生素。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8
頁數(shù): 37
大小: 1.01(MB)
子文件數(shù):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21
大小: 0.7(MB)
子文件數(shù):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8
頁數(shù): 50
大小: 1.0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目的探討B(tài)超實時監(jiān)測技術在神經外科術中應用的可行性、操作方法、準確性、優(yōu)缺點。方法回顧性分析大連市中心醫(yī)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應用B超實時監(jiān)測技術對患者行神經外科手術治療20例,從術前準備、手術過程、手術效果、術中B超圖像表現(xiàn)等方面分析研究。結果全部20例病人術中定位準確,病變清除順利。10例全切,6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術后2例出現(xiàn)神經功能缺損加重,但出院前或出院后1個月內均恢復正常功能或恢復至術前功能狀態(tài),余18例患者神經功能保留良好。無明顯并發(fā)癥,無手術死亡及術后顱內感染。術中B超實時監(jiān)測技術與術前CTMRI方法比較,在病灶大小測量及病灶顯示上,除膠質瘤術中B超實時監(jiān)測測量值較術前CTMRI偏大外,余二者基本一致。結論B超實時監(jiān)測技術在神經外科術中可以實時顯示病變部位和范圍,有助于術中準確定位和手術路徑的正確選擇,對病灶切除程度及范圍進行實時觀察,減少手術的副損傷。具有安全無創(chuàng)、定位準確、操作簡單、可重復性好、方便快捷、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是神經外科的理想術中輔助設備。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37
大?。?11.7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電子科技大學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碩士學位論文MASTERTHESIS論文題目四川省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住院病人病案數(shù)據(jù)庫及預后分析學科專業(yè)生物醫(yī)學工程號201421210112作者姓名房芳指導教師何永生教授ANALYSISONTHEDATABASEPROGNOSISOFNEUROSURGERYINPATIENTSINSICHU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ATHESISSUBMITTEDTO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TECHNOLOGYOFCHINAMAJBIOMEDICALENGINEERINGAUTHFANGFANGADVISPROFESSHEYONGSHENGSCHOOLSCHOOLOFMEDICINE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73
大?。?1.3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目的觀察神經外科靶控輸注舒芬太尼麻醉對術后圍拔管期血流動力學的作用方法擇期行神經外科手術患者40例,ASA分級Ⅰ或Ⅱ級,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T組),對照組(C組),每組20例。T組采用靜脈靶控技術,舒芬太尼以效應室濃度04UGL誘導,術中以效應室濃度025UGL~04UGL維持,至縫皮時調至02UGLC組靜注舒芬太尼03UGL~05UGKG誘導,術中間斷靜脈注射舒芬太尼02UGKG。記錄麻醉前T0,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3分鐘T3,拔管后5分鐘T4的血壓和心率及拔管10分鐘的視覺模擬疼痛VAS評分、嗆咳和躁動情況,分別記錄2組蘇醒時間、拔管時間。結論與間斷靜脈注射舒芬太尼相比,靶控輸注舒芬太尼用于神經外科手術圍拔管期血流動力學更穩(wěn)定,患者嗆咳躁動發(fā)生率更低,術后VAS評分更低。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24
大?。?0.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目的通過對多潘立酮混懸液灌注聯(lián)合腹部按摩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留置鼻腸管的應用研究,為重癥患者選擇一種置管成功率高、更方便、經濟有效的置管方法,以期進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方法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根據(jù)研究對象的納入排除標準,將神經外科需要留置鼻腸管進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100例重癥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即多潘立酮混懸液灌注聯(lián)合腹部按摩組(觀察組)和多潘立酮混懸液灌注組(對照組)。操作者遵醫(yī)囑對觀察組進行多潘立酮混懸液灌注聯(lián)合腹部按摩,對照組進行多潘立酮混懸液灌注留置鼻腸管。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置管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置管成功率、進行腸內營養(yǎng)的等待時間、置管過程中嘗試插管的次數(shù)、置管后72H內不良反應、有無非計劃拔管、觀察組腹部按摩前后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結果1觀察組置管第1天、第3天、第5天的幽門通過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3750VS2350P00042觀察組第1天、第3天、第5天的早期腸內營養(yǎng)使用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即觀察組第1天、第3天、第5天進行腸內營養(yǎng)的等待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1450VS350P00383兩組間在嘗試插管次數(shù)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27≥005。4在置管后72H內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中,觀察組腹脹與腹瀉的發(fā)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50VS1150P00455觀察組患者腹部按摩前后HR、R、BP、SPO2等生命體征的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潘立酮混懸液灌注聯(lián)合腹部按摩法留置螺旋型鼻腸管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置管過程中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作為一種新的置管方法,在置管過程中配合腹部按摩法不僅方便、安全,患者耐受性好,而且提高其置管成功率,縮短進行腸內營養(yǎng)的等待時間,促進重癥患者疾病康復,值得向臨床推廣。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59
大?。?1.5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目的探討鹽酸羥考酮用于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選取ASAⅠⅡ級全麻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40例,隨機分為羥考酮組O組和舒芬太尼組(S組),每組20例。麻醉誘導采用咪達唑侖002MGKG,舒芬太尼05UGKG,順阿曲庫銨02MGKG,丙泊酚2MGKG,氣管插管后行機械通氣,兩組均以1%七氟醚06MAC,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01~03UGKGMIN維持,間斷追加順阿曲庫銨。手術結束前30MIN,O組靜注鹽酸羥考酮01MGKG,S組靜注舒芬太尼01UGKG。記錄兩組患者麻醉前和全麻蘇醒期不同時間點的血流動力學指標,觀察手術時間、麻醉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藥物不良反應、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和鎮(zhèn)靜評分(RAMSAY)。結果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麻醉時間、手術時間、VAS評分和RAMSAY評分、呼吸抑制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O組蘇醒時間和拔管時間明顯短于S組P<005,O組嗆咳發(fā)生率明顯低于S組P<005,O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低于S組P<005。結論羥考酮和舒芬太尼應用于神經外科手術全麻蘇醒期均能達到有效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但羥考酮與舒芬太尼比較,蘇醒時間和拔管時間縮短,拔管嗆咳反應發(fā)生率低,而且術后惡心嘔吐發(fā)生率低。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29
大小: 1.6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國內外科技園區(qū)法規(guī)政策比較研究姓名董世龍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教師魏紀林200351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經濟法和行政法等部門法協(xié)調一致,相互銜接。但是,在制定時,還要考慮科技園區(qū)的特殊性。此外,在制定過程中應避免過于抽象和原則,要增強其可操作性。其次,科技園區(qū)是現(xiàn)代經濟的新型區(qū)域,其發(fā)展離不開投資保障。為了確??萍紙@區(qū)有充分的資金投入,促進科技園區(qū)高新技產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我國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用立法形式明確規(guī)定RD投入占GDP的比例和企業(yè)的RD投入強度以扶持科技園區(qū)高新技術企業(yè)加大技術創(chuàng)新力度,走自主知識產權的發(fā)展道路;對公司法和證券法等法律進行修改,為科技園區(qū)增加社會資本投入提供法律依據(jù);進一步完善我國科技園區(qū)風險投資法規(guī)政策,為科技園區(qū)提供充足的風險資金。通過完善找國相關投資法律法規(guī)為科技園區(qū)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法律環(huán)境。最后,加快稅費改革、依法治稅,制定高新技術改造傳統(tǒng)產業(yè)和技術升級的稅收優(yōu)惠法規(guī)政策以及對科技園區(qū)外資企業(yè)實行稅收的國民待遇原則是保障和扶持我國科技園區(qū)高新技術企業(yè)的重要措施;對科技園區(qū)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實行零稅率,運用WTO規(guī)則促進科技園區(qū)對外貿易的發(fā)展也是促進科技園區(qū)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萍紙@區(qū)的發(fā)展需要法規(guī)政策的支撐、激勵和扶持,完善我國科技園區(qū)法規(guī)政策,調整和選擇更加有利于我國科技園區(qū)發(fā)展的法規(guī)政策體系,創(chuàng)造更加合理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實行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對于規(guī)范和加快我國科技園區(qū)發(fā)展,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有機結合,提高我國整體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具有深遠的意義。關鍵詞科技園區(qū);法規(guī);政策;II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61
大?。?2.41(MB)
子文件數(shù):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32
大?。?1.3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目的對比顯微神經外科手術與裸眼手術治療后顱窩占位病變的臨床效果,評價顯微神經外科手術的運用價值,并探討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后顱窩占位病變的圍手術期處理策略。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神經外科后顱窩亞專業(yè)組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5年間收治的417例行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的后顱窩占位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和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3年間裸眼手術治療225例后顱窩占位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顯微神經外科手術與裸眼手術治療后顱窩占位病變的總體腫瘤全切率、二次手術率、術后需處理的腦積水情況、術后腦脊液漏及枕下積液率,并進行卡方檢驗得出結論對比顯微神經外科手術與裸眼手術治療聽神經瘤的腫瘤全切率、面神經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小腦半球切除情況,并進行卡方檢驗對比顯微神經外科手術與裸眼手術治療主體在后顱窩的巖斜區(qū)腦膜瘤的腫瘤切除率、顱神經損害情況、小腦半球切除情況、術后腦脊液漏,并進行秩和檢驗對比顯微神經外科手術與裸眼手術治療四腦室腫瘤的腫瘤全切率、術后需手術處理的腦積水率及術后腦脊液漏,并進行了FISHER精確檢驗。結果與裸眼手術相比,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的腫瘤全切率有所提高,二次手術率、術后需處理的腦積水率、術后腦脊液漏及枕下積液率都有降低聽神經瘤的腫瘤全切率、面神經解剖及功能保留率增加,小腦半球切除情況明顯減少主體位于后顱窩的巖斜區(qū)腦膜瘤的腫瘤切除率有所提高,顱神經損害情況、小腦半球切除情況及術后腦脊液漏情況減少四腦室腫瘤的腫瘤全切率增高、術后腦積水情況、腦脊液漏減少。結論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可以明顯提高后顱窩占位病變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使得手術帶來的副損傷明顯減少,在同樣保證術后神經功能良好的情況下后顱窩占位病變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顯著增加,患者預后明顯改善。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37
大小: 1.1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目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釋AHH是臨床上通過給患者術前快速輸注一定量的晶體液或膠體液使血液稀釋,繼而使血容量維持在高容狀態(tài)的一項常用的、實施簡單方便的血液保護方法。臨床上實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釋可以用晶體液、羥乙基淀粉和明膠類,由于大量晶體液的輸注可能會使組織發(fā)生水腫,而明膠類制品容易引起機體發(fā)生過敏反應等問題,因此實施AHH常用羥乙基淀粉。萬衡是一種新一代的羥乙基淀粉制劑,此平衡液有助于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但是應用萬衡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釋對凝血功能是否存在影響,國內研究較少。本實驗應用血栓彈力分析儀進行血栓彈力圖的分析,檢測萬衡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釋后對于圍術期血流動力學和凝血功能是否存在影響,以此來指導其臨床應用。研究方法選取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30例擇期在全麻下行顱內占位病變切除術的患者,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成兩組,萬衡組(A組,N15)和生理鹽水組(B組,N15)。兩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誘導方法,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后行橈動脈穿刺置管術,監(jiān)測有創(chuàng)動脈壓行右側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監(jiān)測CVP。在麻醉誘導后至手術開始前A組輸入萬衡,B組輸入生理鹽水,12MLKG,2030MIN內輸完。觀察并記錄入室后T0、麻醉誘導后T1、AHH即刻T2、AHH后60MINT3、手術結束時T4MAP、CVP、HR、SPO2。分別在麻醉誘導后T1、AHH后60MINT3、手術結束時T4記錄術中失血量及采集動脈血氣,測定HB和HCT。分別在麻醉誘導后T1、AHH后即刻T2、AHH后60MINT3采集靜脈血3ML,注入枸櫞酸抗凝管,室溫下放置15MIN2H,應用血栓彈力分析儀檢測TEG各項指標R、K、ANGLE、MA、CI。結果一般資料A組有1名患者因在手術開始前采集靜脈血標本不合格,未獲得TEG檢測數(shù)據(jù)而剔除本實驗,B組有2名患者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釋后60MIN采集靜脈血標本不合格,未獲得TEG檢測數(shù)據(jù),而剔除本實驗。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體重、ASA分級、手術時間、擴容量、術前CCT指標及手術類型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A組12例行顯微鏡下顱內占位病變切除術的患者,2例腦膜瘤手術的患者B組10例顯微鏡下顱內占位性病變切除術的患者,3例腦膜瘤手術的患者(見表1,表2)。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在T0和T1兩個時間點,兩組患者MAP、CVP、HR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T0和T1兩個時間點,組內差異來源于麻醉誘導后血管的擴張。實施AHH后,二組MAP均升高,在組內比較中,A組T2和T3與T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組間比較中,A組和B組在T2時間點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AHH后,兩組CVP均升高,CVP在A組、B組組內比較,T2,T3,T4與T1比較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兩組組間比較,在T2、T3兩個時點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R在兩組T2,T3,T4組間比較和組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在圍手術期實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釋后,A組患者比B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HB、HCT及失血量變化在麻醉誘導后T1和AHH后60MINT3,兩組患者HB、HCT和失血量,組內比較,差異來源于手術出血,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手術結束后T4時間點,失血量比較,組內差異來源于手術出血A組HB、HCT降低程度和失血量明顯小于B組,兩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凝血指標變化TEG各參數(shù)比較在實施AHH前T1,兩組患者各參數(shù)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值,AHH即刻T2在A組,R時間延長2MIN左右(但仍然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在T2、T3與T1時間組內比較,A組和B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值,在T2時間兩組組間比較,A組與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K值與ANGLE角,AHH即刻T2在A組,K時間延長05MIN左右、ANGLE角度減小10°左右(但仍然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在T2、T3與T1時間組內比較,A組組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A值,AHH即刻T2在A組,MA值減小10MM左右(但仍然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在T2、T3與T1時間組內比較,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A值,在T2時間兩組組間比較,A組與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I值,AHH即刻T2在A組,凝血指數(shù)有所降低,但仍然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在T2與T1時間組內比較,A組T2與T1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T2時間兩組組間比較,A組與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結論用萬衡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釋后,可以有效維持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降低術中出血量,同時減少術中異體血液輸入量。雖然對TEG凝血檢測指標有影響,但各項指標都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
下載積分: 5 賞幣
頁數(shù): 42
大小: 1.39(MB)
子文件數(shù):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8
頁數(shù): 81
大?。?39.1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深靜脈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常發(fā)生于外科大手術后,其繼發(fā)的肺栓塞更是增加了死亡的風險。近年來神經外科得益于新技術、新診療方案的引進得到蓬勃發(fā)展,隨之帶來了逐年增多的手術數(shù)量、手術種類,因此術后并發(fā)的DVT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F(xiàn)今在國外深靜脈血栓的研究是熱門,已經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前瞻性研究。而在國內的報道中對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現(xiàn)狀、相關危險因素的分析還不多見,并且多為較籠統(tǒng)的研究,缺乏深入的、具有針對性的回顧性研究。本研究通過以三所“三甲”醫(yī)院為基礎的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分析神經外科深靜脈血栓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并將研究出的危險因素制成對護士DVT知識、態(tài)度、行為的調查問卷,了解護士知曉及實踐行為現(xiàn)狀,對臨床護理實踐、護理管理、教育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研究目的1探討神經外科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為臨床DVT的預防實踐、護理實踐提供理論依據(jù)。2調查神經外科護士對深靜脈血栓的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xiàn)狀,為臨床護理實踐、護理管理、護理教育提供理論基礎。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配對病例對照研究,選擇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三所醫(yī)院神經外科確診為DVT的患者為病例組,配對選取性別一致、神經外科疾病診斷一致、年齡±4歲、沒有DVT的患者為對照組。查閱內容完整的病歷收集兩組患者一般人口學資料、疾病特點與治療方法、生化檢驗數(shù)據(jù)和血栓的臨床特點等資料。采用SPSS180軟件,分別將各變量進行單因素相關性分析篩選出P<005的變量再將篩選出的多個變量進行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神經外科深靜脈血栓的獨立危險因素。第二部分參考第一部分的研究結果神經外科DVT的危險因素,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制成對神經外科護士DVT知識、態(tài)度、行為的調查問卷。通過問卷了解護士對DVT知識的掌握情況,對DVT的態(tài)度和行為現(xiàn)狀以及不同特征護士知識得分的差異比較。研究結果1神經外科DVT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昏迷、偏癱與制動、感染、創(chuàng)傷與骨折、下肢中心靜脈置管、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機械通氣、外科大手術、手術時間、輸血、脫水藥、血管刺激藥、空腹血糖、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在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將上述16個危險因素作為自變量,引入以深靜脈血栓作為因變量的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昏迷、偏癱與制動、感染、下肢中心靜脈置管是神經外科深靜脈血栓形成獨立的危險因素。2神經外科病例組68例DVT患者的血栓特點血栓均發(fā)生于下肢,右下肢多見,以混合型為主;神經外科患者并發(fā)DVT時預后較差;神經外科并發(fā)DVT患者的原發(fā)疾病,以大腦半球病變、腦干疾病多見。3神經外科護士DVT知識的總分較低,特別是關于神經外科DVT危險因素的知識;不同年齡、護齡的護士神經外科DVT知識總分的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學歷、職稱、職務的護士得分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研究結論1多因素LOGISTIC回歸研究顯示昏迷、偏癱與制動、感染、下肢中心靜脈置管是神經外科DVT的危險因素。臨床上要重視這類高?;颊?,早期采取預防措施,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風險,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護士對DVT相關知識掌握程度不高,對危險因素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尤其是低學歷、低職稱、無職務的護士,對這些護士要加強知識培訓。護士對DVT的態(tài)度積極,DVT行為實施較少。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74
大?。?2.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神經外科疾病常見于腦部,通常需要手術來治療。然而,傳統(tǒng)的開顱手術會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痛苦,而且手術安全性差,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受計算機發(fā)展的推動,現(xiàn)代醫(yī)學中圖像引導的手術逐漸應用到臨床上。在圖像引導的神經外科手術中,醫(yī)生不需要開顱,通過術前采集的腦部醫(yī)學圖像來引導整個手術。在導航之前,關鍵的步驟是實現(xiàn)病人真實空間與術前圖像空間的坐標系配準。找到兩個空間的關聯(lián)之后,追蹤系統(tǒng)得到的手術器械的位置便會在術前圖像相應的位置上顯示。根據(jù)術前圖像展示的病人腦部解剖結構,醫(yī)生可以有目的地操作手術器械,避免碰到非病變組織。兩個空間坐標系的配準在臨床上通常采用方法有基于特殊標記點的點對之間配準、基于無標記點的面之間配準。兩種方法主要差別在于獲得的空間信息有所不同。前者需要給病人面部貼68個特殊材質的標記點,這種方法操作繁瑣,且標記點的位置在配準整個過程中不能移動?;谔厥鈽擞淈c的配準方法也可直接采集生理特征點(眼角、鼻尖、鼻根部等),但這些點在兩個空間很難確認,尤其是對于經驗不足的醫(yī)生?;跓o標記點的面配準操作相對簡單且高效。起初,研究者使用3D探測頭在人臉表面多次滑動,獲得幾百個點作為面信息,這容易帶來人工誤差。激光掃描可以無接觸地獲得人臉表面信息,但依然需要醫(yī)生操作,使激光點反復在人臉表面滑動。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KINECT無接觸地、無人工操作地采集人臉表面信息的空間配準方法,文中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點1)搭建導航系統(tǒng)。本文使用KINECT采集術中病人真實空間的人臉表面信息,光學追蹤儀作為追蹤系統(tǒng),顯示圖像和運行算法通過計算機來完成。整個導航系統(tǒng)需要多個空間之間同步,本文重點研究KINECT空間與圖像空間信息之間的配準。2)設計算法從KINECT獲得人臉表面三維幾何信息。KINECT僅能提供它視野范圍內的彩色和深度圖像,本文首先通過KINECT軟件開發(fā)包讀出圖像,然后在圖像中檢測人臉,并得到人臉表面的三維信息。3)配準算法采用粗配準結合精配準。粗配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兩個空間人臉表面信息的主成分向量軸,同時生成有向包圍盒,進行大致配準。然后,精配準采用CPDCOHERENTPOINTDRIFT算法,它能克服噪聲對配準的影響。本文對6名志愿者做了初步實驗,面配準誤差在可接受范圍內。同時讓志愿者遮擋頭部,模擬術中參考板被遮擋的情況,證實了本文提出的配準方法比較魯棒。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7
頁數(shù): 74
大?。?2.28(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