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知常識,是專利領域中評價創(chuàng)造性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本論文圍繞公知常識這一重要概念,從專利確權訴訟的角度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法院或者專利復審委員會對于“公知常識”通常是未予論證而直接認定,這一做法一直以來深受詬病。研究的思路是從司法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結合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分析問題,以及進行境外規(guī)定的考察與分析,最終提出相關建議。“公知常識”的概念界定、理論淵源以及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的有關規(guī)定是本文展開討論的理論基礎。進而比較分析境外法律法
2、規(guī),結合美國、歐洲、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相關規(guī)定與司法實踐對比分析“公知常識”的認定與證明。再而梳理“公知常識”在司法實踐中的以認定情形、方式與結果進行分類,其作為拋出問題的素材,隨即深入探討“法院職權主義”等問題,其中對于法院職權主義進行了批判,其破壞“正當法律程序”,有違程序正義,法院監(jiān)督糾錯職能喪失,拋棄了最基本的公平與公正。最后提出“公知常識”證明與判定規(guī)則的修訂。
第一部分論述“公知常識”的概念,將其與“眾所周知的事
3、實”、“現(xiàn)有技術”、“司法認知”和“普通技術知識”等概念進行區(qū)分與聯(lián)系,以便更好界定“公知常識”的定義及范圍。進而介紹了“公知常識”的理論淵源和法理基礎,再而介紹“公知常識”適用的法律環(huán)境,羅列出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中的相關規(guī)定作為“公知常識”認定的法律基礎,為接下來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第二部分考察了美國、歐洲、日本和我國臺灣對“公知常識”的有關規(guī)定以及相應的證明方式,進而與我國的規(guī)定進行對比分析,以期借鑒一些更具優(yōu)勢的經驗。通過各
4、國或地區(qū)對“公知常識”的適用情況,對“公知常識”認定標準的高低,判斷主體與判斷載體的不同以及審查員對“公知常識”持有的審慎態(tài)度進行比較分析,再具體分析美國與歐洲的“公知常識”證明方式之適用差別和日本與臺灣的證明規(guī)則之異同。
第三部分分析“公知常識”認定司法過程,整理素材是來自最高人民法院、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和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若干案例以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64份案例,從法院對“公知常識”認定的具體情形、操作方式和認定結果的角度
5、將案例進行歸類,按照法院是否認定、如何認定以及認定為何的思路分類,以便找到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部分是在上一部分的基礎上分析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從“公知常識”的舉證角度和限制角度針對具體問題分析具體原因,以期找到解決方案。批判“法院的職權主義”和“法院的過度依賴”問題;“公知常識性證據(jù)證明方式單一”原因在于當事人舉證不積極;不同法院甚至同一法院在不同的案子中對于“公知常識類新證據(jù)”采納與否的態(tài)度不一致;而技術日益發(fā)
6、達,“判斷載體”和“判斷主體”也處于變化之中,其應得到適度擴張。
第五部分修訂了“公知常識”的證明與判定規(guī)則,包括:法院和不同程序中專利復審委員會的依職權引入規(guī)則,須秉持著公平與效率同行的理念;在認定“公知常識”時法院應處于主導的地位,方能掌控全局并嚴格把控認定標準;采用“舉證證明為主,充分說明為輔”的證明方式,以期符合司法實踐中的要求;使用“新證據(jù)有限采納規(guī)則”,判斷前提為如不采納該新證據(jù),當事人是否完全喪失救濟途徑;“公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利法公知常識認定研究.pdf
- 專利案件電子訴訟研究——以韓國專利法院為例.pdf
- 專利法專題研討學期報告專利訴訟-以專利權受侵害之我國民事訴訟為
- 專利權限制研究——以專利法的運行為視角.pdf
- 論專利法中遺傳資源披露制度.pdf
- 整合供應鏈下我國專利法的完善——以專利與標準沖突為視角.pdf
- 《專利法》
- 專利法
- 論專利法臨時禁令制度.pdf
- 論傳統(tǒng)知識的專利法保護.pdf
- 論專利法中“同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判斷.pdf
- 論專利法上的新穎性.pdf
- 專利法試題
- 專利法法條
- 專利法課件
- 專利法2
- 專利法考前培訓-專利法及相關國際條約
- 專利法對“專利蟑螂”的規(guī)制.pdf
- 專利法的倫理基礎.pdf
- 專利法-中國專利年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