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肝氣理論是中醫(yī)藏象學說的一部分,是對肝氣的概念、特性和功能的理性認識。本文從醫(yī)學思想史的角度,運用歷史學和語言學方法,對20世紀三十年代以前中醫(yī)肝氣理論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進行了全面梳理,對該理論的內涵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進其表述方式的設想。 1 肝氣理論源流先秦兩漢是肝氣理論初步形成的時期。肝、氣概念先于肝氣概念而產生。肝的概念最初指向實體的肝臟。五行學說形成后,按照五臟一五行配屬關系,形成了肝為“木臟”的概念。氣
2、的概念最初指向“云氣”這種自然現(xiàn)象,以后逐步泛化、抽象化,具有了多方面的含義,在許多知識領域得到應用,并隨著醫(yī)學知識的積累和系統(tǒng)化、理論化,與人體知識結合在一起。“肝氣”最早作為診斷學概念出現(xiàn)在西漢早期關于脈診的文獻中。作為生理學概念,肝氣被描述為具有“氣急”的特性和通于目、影響生長發(fā)育等功能,病理狀態(tài)下可能引起夢象、情緒、筋等方面的異常。飲食起居不能順應四時是肝氣病變的常見原因。這是漢代以前肝氣理論的主要內容。 晉唐宋元是肝氣
3、理論進一步發(fā)展的時期。漢代以前的肝氣理論得到匯集整理和綜合運用,使得肝氣這個術語應用的語境發(fā)生了變化。運氣學說的盛行使得肝氣概念與厥陰風木之氣等概念融合在一起,具有了新的內涵。唐代王冰在五臟本氣的理論中提出了“肝氣溫和”的論斷。在對郁證的病理機制研究中,李杲提出肝氣具有舒暢上升的本性。朱震亨在相火論中提出了“肝司疏泄”的命題。 明清兩代是肝氣理論漸趨完備、逐步成熟的時期。臟腑氣血陰陽理論框架的建立造就了與“肝血”相對的肝氣概念,
4、以肝氣、肝風、肝火為綱的肝病學說的出現(xiàn)造就了病理學意義上的肝氣概念。對肝臟功能和生理病理特性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產生了肝主升主動、性急性剛、生風化火、喜條達、主疏泄、為將軍之宮、體陰用陽等一系列新說,對肝氣特性和功能的新見解蘊含其中。 清代后期至20世紀三十年代是肝氣理論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時期。王清任《醫(yī)林改錯》從解剖學角度對肝、氣進行了研究。唐宗海、張錫純等創(chuàng)立了肝氣疏泄水谷、肝氣通于腦而為腦充血等疾病根源的理論,豐富了古代肝氣理
5、論的內容,進行了匯通中西醫(yī)學的嘗試。惲鐵樵在中西醫(yī)論爭的背景下提出了“非血肉”、“非解剖”的五臟觀,其影響延及現(xiàn)代。近代中醫(yī)對臟腑學說的研究,始于對臟腑解剖學的探求,終于對解剖學臟腑觀的放棄;始于匯通中西醫(yī)學的努力,終于在兩者之間劃定分明界限的宣告。 2 肝氣理論詮釋肝氣理論包括對肝氣概念、肝氣特性和肝氣功能的認識。 肝氣概念有三:(1)脈法意義上的肝氣指能夠反映肝的狀態(tài)的特殊脈象。(2)生理意義上的肝氣多指存在于肝臟內
6、或從肝發(fā)出的生理之氣,其中與“肝血”對舉的“肝氣"特指存在于肝臟內、無形、屬陽的流動物質。生理意義上的肝氣有時也指肝臟的稟性或肝臟履行其生理職能的能力,相當于“肝性”或“肝力”。(3)病理意義上的肝氣多指肝氣異常及其造成的病證。對肝氣特性和功能的認識首先取決于對肝氣概念的不同看法。(1)所謂特性和功能,系對肝臟的生理之氣而言。(2)在五臟氣血陰陽框架內,肝氣的特性是無形而屬陽,其功能是作用于肝血,并與肝血一道維系肝臟的形體和功能。(3)
7、對一般意義上的肝臟生理之氣而言,其特性就是肝臟的特性,其功能就是肝臟的功能。(4)在將肝臟視為解剖實體或抽象符號的理論中,肝氣概念本身成為疑問,無法討論其特性和功能。(5)將肝臟置于不同的符號系統(tǒng)中(如五行、五運六氣),對肝氣特性和功能的認識隨之而有所不同。 肝氣理論包含內在矛盾。如:(1)在與“肝氣急”有關的論述中,同一個“急”字,有“快速”、“緊張”、“急躁”三種含義錯雜互見。(2)在對“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的解釋中,前后矛
8、盾。(3)圍繞“肝無補法”展開的爭論,折射出對肝氣概念的不同理解,造成在肝氣生理、病理特點方面的模糊認識。(4)在“肝主疏泄”的命題中,“主”或指功能,或指屬性?!八臼栊埂迸c“喜疏泄”相混;“疏泄”時為動詞,時為形容詞;動詞“疏泄”時而指生理性的排泄疏通,時而指病理性的流失耗散;形容詞“疏泄”時而指生理性的舒暢條達,時而指病理性的疏松不固。(5)在“肝體陰用陽”的命題中,何為體用、何屬陰陽,眾說紛紜。(6)“肝升于左,肺降于右”的理論依
9、據(jù)不清,其與“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關系錯雜難明??傊?,概念含混、歧義紛呈之處不一而足。 肝氣理論的內在矛盾有很多是由表述不當造成的。表述不當?shù)某R娫蛴卸?1)受經典注疏傳統(tǒng)的影響,把舊理論的詮釋和新理論的創(chuàng)造雜糅在一起,在詮釋中出現(xiàn)改動或割裂原文、脫離語境、顧此失彼、隨意引申等失誤,在創(chuàng)造中不適當?shù)夭扇∽⑹璧姆绞?,致使新舊不分,語義混淆。(2)受歷史條件限制,專業(yè)語言與日常語言之間界限不分明,導致以俗稱為術語、對多義詞的用
10、法不加限定、隨意制造別稱、對修辭手法的誤用或誤判等等失誤。這些矛盾有可能通過表述方式的轉換加以消解。 3.結論 (1)中醫(yī)肝氣理論是在近兩千年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零散到系統(tǒng)的演變過程。 (2)肝氣理論的演變過程有其邏輯線索,實體臟器概念和符號化的臟腑概念之間的矛盾、以觀察為主和以思辨為主的方法論之間的沖突,是理論演變的內在動因。 (3)文化的變遷對肝氣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有深刻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唐以前中醫(yī)婦科文獻研究.pdf
- 中醫(yī)皮膚“疏泄”與“潤澤”理論文獻研究.pdf
- 宋以前中藥炮制文獻研究.pdf
- 清代(1940年以前)荒政文獻研究.pdf
- 當代中醫(yī)伏邪理論的文獻研究.pdf
- 肝氣理論及其養(yǎng)生學意義研究.pdf
- 漢代及漢代以前經絡腧穴文獻研究.pdf
- 1944年以前陜西方志醫(yī)藥文獻研究.pdf
- 近代中醫(yī)廢存之爭研究.pdf
- 清代以前媽祖文獻的演變及其價值研究.pdf
- 廣西近代中醫(yī)針灸發(fā)展研究.pdf
- 中醫(yī)推拿 肝氣瘀滯的自我按摩方法
- 中醫(yī)體質理論形成與發(fā)展的文獻整理研究.pdf
- 關聯(lián)理論觀照下的中醫(yī)文獻英譯.pdf
- 漢以前解剖學成就及對中醫(yī)學理論形成的影響.pdf
- 分工理論文獻綜述
- 拍賣理論文獻綜述
- 閉經中醫(yī)文獻研究.pdf
- 中醫(yī)認知行為療法治療肝氣郁結型失眠的臨床研究.pdf
- 中藥配伍禁忌理論文獻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