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p><p> 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p><p> 1月2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調查分
2、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調查對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4小時的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的變化反
3、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
4、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生族上下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p><p> 這些變化,不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數、
5、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慧。</p><p> 其次,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
6、</p><p> 進而言之,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fā)展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
7、)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p><p>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
8、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化的國家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讓我們每個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潛在的、不易察覺的。在時間的檢驗之下,我們看到,這種受益于億萬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珍惜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國家發(fā)展的推動者、助力者,無疑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與追求。</p><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p
9、><p> 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p><p> 1月2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調查分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調查對
10、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4小時的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的變化反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
11、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其中,
12、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生族上下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p><p> 這些變化,不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數、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
13、慧。</p><p> 其次,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p><p> 進而言之
14、,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fā)展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
15、—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p><p>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
16、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化的國家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讓我們每個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潛在的、不易察覺的。在時間的檢驗之下,我們看到,這種受益于億萬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珍惜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國家發(fā)展的推動者、助力者,無疑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與追求。</p><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p><p> 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
17、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p><p> 1月2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調查分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調查對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4小時的
18、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的變化反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
19、lt;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生族上下
20、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p><p> 這些變化,不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數、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慧。</p><p> 其次
21、,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p><p> 進而言之,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fā)展可以
22、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畢竟“
23、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p><p>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化的國家
24、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讓我們每個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潛在的、不易察覺的。在時間的檢驗之下,我們看到,這種受益于億萬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珍惜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國家發(fā)展的推動者、助力者,無疑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與追求。</p><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p><p> 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
25、,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p><p> 1月2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調查分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調查對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4小時的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
26、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的變化反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
27、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生族上下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
28、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p><p> 這些變化,不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數、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慧。</p><p> 其次,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
29、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p><p> 進而言之,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fā)展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
30、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
31、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p><p>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化的國家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讓我們每個
32、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潛在的、不易察覺的。在時間的檢驗之下,我們看到,這種受益于億萬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珍惜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國家發(fā)展的推動者、助力者,無疑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與追求。</p><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p><p> 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
33、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p><p> 1月2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調查分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調查對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4小時的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
34、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的變化反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
3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生族上下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
36、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p><p> 這些變化,不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數、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慧。</p><p> 其次,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
37、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p><p> 進而言之,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fā)展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g
38、t;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
39、,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p><p>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化的國家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讓我們每個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潛在的、不易察覺的。在時間的檢驗
40、之下,我們看到,這種受益于億萬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珍惜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國家發(fā)展的推動者、助力者,無疑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與追求。</p><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p><p> 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l
41、t;/p><p> 1月2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調查分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調查對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4小時的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
42、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的變化反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
43、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生族上下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
44、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p><p> 這些變化,不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數、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慧。</p><p> 其次,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
45、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p><p> 進而言之,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fā)展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
46、,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
47、;/p><p>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化的國家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讓我們每個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潛在的、不易察覺的。在時間的檢驗之下,我們看到,這種受益于億萬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
48、珍惜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國家發(fā)展的推動者、助力者,無疑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與追求。</p><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p><p> 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p><p> 1月25日,
49、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調查分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調查對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4小時的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
50、;<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的變化反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
51、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生族上下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l
52、t;/p><p> 這些變化,不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數、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慧。</p><p> 其次,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
53、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p><p> 進而言之,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fā)展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
54、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p><p> “時間都去哪兒
55、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化的國家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讓我們每個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潛在的、不易察覺的。在時間的檢驗之下,我們看到,這種受益于億萬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珍惜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國家發(fā)展的推動者、助力者
56、,無疑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與追求。</p><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p><p> 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p><p> 1月2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
57、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調查分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調查對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4小時的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
58、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的變化反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
59、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生族上下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p><p> 這些變化,不
60、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數、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慧。</p><p> 其次,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
61、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p><p> 進而言之,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fā)展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
62、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p><p>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
63、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化的國家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讓我們每個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潛在的、不易察覺的。在時間的檢驗之下,我們看到,這種受益于億萬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珍惜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國家發(fā)展的推動者、助力者,無疑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與追求。</p&g
64、t;<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p><p> 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p><p> 1月2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
65、。調查分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調查對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4小時的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
66、的變化反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
67、,居民一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生族上下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p><p> 這些變化,不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
68、口基數、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慧。</p><p> 其次,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
69、了一些。</p><p> 進而言之,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fā)展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
70、上的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p><p>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
71、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化的國家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讓我們每個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潛在的、不易察覺的。在時間的檢驗之下,我們看到,這種受益于億萬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珍惜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國家發(fā)展的推動者、助力者,無疑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與追求。</p><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l
72、t;/p><p> 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p><p> 1月2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調查分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
73、,調查對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4小時的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的變化反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
74、些變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
75、,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生族上下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p><p> 這些變化,不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數、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
76、力量、智慧。</p><p> 其次,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p><p>
77、進而言之,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fā)展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
78、讀行為——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p><p>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
79、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化的國家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讓我們每個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潛在的、不易察覺的。在時間的檢驗之下,我們看到,這種受益于億萬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珍惜這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國家發(fā)展的推動者、助力者,無疑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與追求。</p><p> 時間都去拿了調查報告</p><p> 時間利用調查
80、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p><p> 1月2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此次調查覆蓋11個省(市),共抽樣20226戶48580人。調查分別選定了2018年5月的一個工作日和一個休息日,調查對象按每15分鐘一個時間段,在日志表中記錄一天2
81、4小時的活動,從中看出被調查者日常時間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性別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調查顯示,居民睡覺休息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19分鐘、看病就醫(yī)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1小時26分鐘等。</p><p> 事實上,這是我國第二次開展全國性的時間利用調查,與2008年第一次調查相比,數字的變化反映出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品質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p>
82、;<p> 首先,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反映了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比如,10年間有酬勞動時間減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長約1倍——單位時間產出明顯增加,反映出10年間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家庭生產經營活動時間比2008年減少32分鐘,同時居民投入就業(yè)工作中的時間明顯增多,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動用時38分鐘,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時間比2008年減少16分鐘,學
83、生族上下學交通時間減少27分鐘——這說明我國的交通設施、工具不斷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10年前,人們平均一天的上網時間僅有14分鐘,現在是2小時42分鐘——“一部手機走天下”、互聯網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有目共睹……</p><p> 這些變化,不管是只有幾分鐘,還是大幅減少或提高,對應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數、發(fā)展趨勢,是10年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慧。</p><p>
84、 其次,時間利用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調查顯示,相比2008年,人們的睡覺休息時間增加17分鐘、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鐘、休閑娛樂時間增加25分鐘、自由支配時間增加12分鐘、健身鍛煉時間增加8分鐘……勞逸結合、時間自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變化都說明,人們向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著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p><p> 進而言之,社會發(fā)展進步和美好生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
85、發(fā)展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而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進、推動著更深更大的發(fā)展。</p><p> 除此之外,時間利用調查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比如,調查顯示,看電視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閑方式——這是否提醒,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還不夠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而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這是否說明,人們的閱讀意識、時長有待適當增加
86、,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務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盡管這一差距在縮小,但依然較大,可見,婚內男女分工、家庭關系等還有進一步協調的空間。</p><p>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利用調查就像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背景之下,億萬百姓的百態(tài)人生。而其中每一個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對應著、體現著相關頂層設計、多種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支撐這種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