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訴訟心理的結構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當事人訴訟心理的結構研究</p><p>  摘 要 為深入研究庭審當事人的訴訟心理結構,在開放式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編制了當事人訴訟心理結構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05份。結果顯示:當事人訴訟心理結構調查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次,當事人的訴訟心理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對司法機關的信任度、對司法裁判的期望值、對庭審活動的預判值和對司法環(huán)境的感知度。 </p><p>  

2、關鍵詞 當事人 心理結構 司法審判 </p><p>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南川區(qū)人民法院“心理學知識在審判實踐中的運用”課題階段性成果。 </p><p>  作者簡介:孫養(yǎng)統(tǒng)、陳培峰、田桔光、肖雯雯,重慶市南川區(qū)人民法院。 </p><p>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5)04-287-02 </p&g

3、t;<p>  當事人作為一個在司法程序中有著切身利益訴求的群體,是訴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具體司法實踐中,某些當事人會存在抑郁恐懼心理、憤怒報復心理、補償心理、保護心理和情緒過激等一系列狀況,其表現(xiàn)出的這些心理狀態(tài)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法官的心證形成。因此,我們必須對當事人的訴訟心理特征及結構給予足夠重視。民訴心理學明確指出,要研究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的心理活動情況及其個性心理特征,前者包括對行為人的認識活動,如感覺、知

4、覺、思維、意識等研究,以及當時的意向活動,如注意、意志、動機、情緒、情感等研究。本研究重點解決當事人的訴訟心理結構問題,探究當事人在司法審判過程中的認知、態(tài)度、情感等心理特征,以期為人民法院在審判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當事人進行心理干預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指導,從而提高司法審判的公正與效率。 </p><p>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p><p><b> ?。ㄒ唬┭芯繉ο?<

5、;/b></p><p>  本文以重慶市各級法院的部分當事人為研究對象,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抽取被試250名,剔除不完整問卷及廢卷以后,共獲得有效問卷205份,回收率82%。其中男性占57.7%;被試的年齡平均為44.87??2.07歲;涉及的案件類型包括刑事、行政、民事、婚姻家庭和商事的等;所處的階段包括立案、審理、執(zhí)行等。 </p><p><b> ?。ǘ┭芯糠椒?/p>

6、 </b></p><p>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數(shù)據(jù)。調查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開放式問卷調查。對重慶法院系統(tǒng)的70名法官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要求這些法官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具體、明確地回答“當事人常見的心理特征有哪些?”、“您的當事人在訴訟中通常會表現(xiàn)出哪些不正?;虿缓侠淼男睦眍A期或需求?”等問題。 </p><p>  第二階段:封閉式問卷調查。根據(jù)前一階段對70

7、名法官開展的問卷調查,整理出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常見的心理特征,并對應編制題目,最終形成針對當事人心理特征的初始問卷。該問卷共包括37個項目,采用5點計分,被試僅需根據(jù)自身的符合程度進行評分即可。問卷由多家律師事務所代為發(fā)放以避免額外因素的影響。 </p><p><b>  二、結果分析 </b></p><p><b> ?。ㄒ唬┮蜃臃治?</b>

8、;</p><p>  本問卷的KMO值為0.849,且Bartlett球形檢驗在0.000上顯著,說明本問卷所涉及的項目適合做因子分析。 </p><p>  采用主成分法和最大正交旋轉法進行因子抽取。因素數(shù)目的確定標準為:第一,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第二,因素的載荷量不小于0.3;第三,碎石圖走向陡度,選取坡度變化急劇的因素,刪除坡度平滑的因素;第四,每個因素至少包含3個題項。根據(jù)以上原

9、則,進行多次反復探索,刪除了第10、11、27、30、36題,保留了32個題項,提取了4個因素,能夠解釋整個變異量的53.36%,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p><p> ?。ǘ┊斒氯嗽V訟心理的具體結構 </p><p>  第一個因素包括10個題項,內容主要涉及到當事人對司法機關和法官的主觀想法以及期望,因此該因素命名為對司法裁判的期盼值。該因素的貢獻率達到了21.62%。 </

10、p><p>  第二個因素包括10個題項,內容主要涉及當事人對司法審判的自我認識和預先判斷,不同的預判將決定其參與司法審判所將采取的不同技能或方法,并認為所選擇的方法能讓自己在庭審中贏得更多的勝訴機會,因此該因素命名為對庭審活動的預判值。該因素的貢獻率達到了14.64%。 </p><p>  第三個因素包括6個題項,內容主要涉及到當事人對司法機關和法官是否信任,是否信任人民法院能夠公平公正的

11、做出裁判,因此該因素命名為對司法機關的信任度;該因素的貢獻率達到了9.39%。 </p><p>  第四個因素包括6個題項,內容主要涉及到當事人對司法環(huán)境因素的一般感知和關注,以及這些司法環(huán)境是否會對當事人的訴訟心理產生積極的干預作用,因此該因素命名為對司法環(huán)境的感知度;該因素的貢獻率達到了7.71%。 </p><p> ?。ㄈ┱{查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p><p

12、>  1.信度檢驗。信度檢驗以內部一致性信度為指標。本研究中基于標準化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914,具有非常理想的內部一致性,且問卷中的各維度與總分的相關性顯著。所以,總的來講,本問卷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p><p>  2.效度檢驗。在結構效度上,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的因素分析法,對問卷進行分析,抽取的4個因子方差累積貢獻率為53.36%,且因素與因素之間中等程度相關,與總分高度相關(見表

13、2)。因此,本問卷所測量的內容較為集中,能夠測到當事人心理結構的核心內容。 </p><p>  在內容效度上,當事人心理結構問卷題目來自開放式問卷調查的結果,邀請了專業(yè)人士對最初問卷的項目的內容適切性,表達準確性、適當性上提出修改意見,并通過選取一部分被試對項目重要性進行評判,以此來保證問卷項目的內容效度。 </p><p><b>  三、討論 </b></

14、p><p>  當前,研究者高度關注當事人不當訴訟心理的類型和原因。例如,王洪亮(2012)年指出,當事人不當訴訟心理的主要類型包括:多疑心理、急迫心理、逃避心理、慪氣心理、對抗心理、欺詐心理等。洪峰順、林微(2000)年提出,當事人的訴訟心理存在三個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畏訴、賴訴、濫訴。李丕賦和劉澤宇(2007)發(fā)現(xiàn),當事人主要存在逃避心理、對抗心理、多疑心理、焦躁心理、僥幸心理等。這些類型的訴訟心理和本研究通過探索性

15、因子分析得到的當事人心理結構具有一致性,都可以歸納到四種心理特征范圍內。   當事人訴訟心理的結構分析,為訴訟心理的形成機制提供佐證。訴訟心理不僅僅是當事人訴訟過程中的心理,打官司的愿望和目標早在訴訟開始之前,甚至可以追溯到糾紛形成或某一法律事實和行為、關系發(fā)生之初,再推延便可知訴訟心理幾乎可以是社會成員在遇到侵害和糾紛之前。現(xiàn)代社會關系的多元性和現(xiàn)有法律狀況已為廣大的公眾預示發(fā)生糾紛訴諸公堂是不期而至、難以避免的事,遇事投訴的心理準

16、備也就由此產生。因此,當事人的心理結構不僅僅包括庭審現(xiàn)場的認知、準備和應對,還要從根本上,如對司法的信任上入手。 </p><p>  當事人訴訟心理結構的分析,可以從宏觀到微觀、從穩(wěn)定到動態(tài)的角度發(fā)現(xiàn)原因,提出對策。如針對法治建設受封建專制傳統(tǒng)的影響、法院行政化設計和人員交流不暢、當事人訴訟風險意識淡薄等原因,提出滿足當事人倫理觀念心理的糾紛解決機制、滿足當事人權益最大化心理的糾紛解決機制、滿足當事人公平正義心

17、理的糾紛解決機制。 </p><p><b>  四、結論 </b></p><p>  當事人的訴訟心理特征存在明確和穩(wěn)定的結構,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的心理特征:對司法機關的信任度、對司法裁判的期望值、對庭審活動的預判值和對司法環(huán)境的感知度。這種結構將為庭審中心理干預、法官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培訓等提供理論依據(jù)。 </p><p><b>

18、;  參考文獻: </b></p><p>  [1]李丕賦、劉澤宇. 當事人訴訟心理的司法應對.中國律師.2008(10). </p><p>  [2]樊德孟.淺談民訴心理學的研究.心理學探新.1987(3). </p><p>  [3]王洪亮.對民事案件當事人不當訴訟心理的分析.光明網.2012-01-31.http://court.g mw.c

19、n/html/article/201201/31/84254.shtml. </p><p>  [4]洪峰順、林微. 呼喚健康的訴訟心理.法制與經濟.2000(5). </p><p>  [5]李丕賦、劉澤宇.當事人不當訴訟心理的司法應對.檢察日報.2007-8-13. http://epub. 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JCRB

20、200708130031&DbName=CCND2007. </p><p>  [6]任高潮、高偉. 刑事附帶民事調解中的心理學問題及對策方法研究――以法官、當事人的心理分析為視角.法律適用.2013(3). </p><p>  [7]魯千曉. 論訴訟心理的形成機制及其特點.社會心理科學.1998(3). </p><p>  [8]謝娟. 淺析心理學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