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清代臺灣的政經(jīng)發(fā)展第一節(jié) 治臺政策與行政制度,可參考清代政府政策與臺灣漢人社會的形成問題 清帝國的統(tǒng)治與開發(fā),了解清領前期消極治臺的原因及措施明白清領前期的臺灣地方建置知道清領時期治理臺灣的官僚體系,學習目標,,,,,,,,,臺灣歷史分期表,馬關條約,,清朝對臺之棄留爭議,?……臺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化,肆行騷擾,濱海居民迄無寧日,故興師進剿。即臺灣未順,亦不足為治道之缺,……

2、海賊(指鄭氏)乃疥癬之疾,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M馔枘啵蛔銥橹袊畯V,裸體文身,不足共守。日費天府金錢而無益,不如徙其人而空其地矣?!?電子教學講義P23,清朝對臺之棄留爭議,「中國東南形勢在海而不在陸,陸之為患有形,海之藪奸莫測。臺灣雖一島,實腹地數(shù)省之屏蔽,棄之則不歸番、不歸賊,而必歸荷蘭,彼恃其戈船火器,又據(jù)形勢膏沃為巢穴,是藉寇兵而資盜糧。且澎湖為不毛之地,無臺灣,則澎湖亦不能守……,棄之必釀成大禍,留

3、之誠永固邊疆?!?電子教學講義P23,清朝對臺之棄留爭議,一、背景:康熙22年(1683),清朝擊敗鄭氏後,對臺灣是否納入版圖有所爭議。二、棄臺論:認為臺灣未開發(fā),徒增國家負擔,應將臺灣漢人遷回閩粵原籍。二、留臺論:施瑯認為臺灣乃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省屏障,若棄之,荷蘭必會重占臺灣,對澎湖造成威脅。三、結果:康熙皇帝採施瑯之議,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自此劃歸清朝版圖。,1.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加廣;裸體文身之番,不足與共守

4、;日費天府金錢於無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清廷中央官員) 2.臺灣土地狹小,人口稀少,財賦無多,又遠隔重洋,鞭長莫及,若派兵守之,徒浪費糧食。不如守澎湖,徙臺灣人民而棄其地。 (閩浙總督)3.宜遷其人,棄其地。海賊乃疥癬之疾,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康熙帝),棄臺論,施瑯〈恭陳臺灣棄留疏〉名句,臺灣地方,北連吳會,南接粵嶠,延袤數(shù)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迴,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臺灣一地,雖屬多島,實關

5、四省之要害。勿謂被中耕種,猶能少資兵食,固當議留;即為不毛荒壤,必藉內(nèi)地輓運,亦斷斷乎其不可棄。,,,,P38,P38,,清廷頒佈《渡臺禁令》,一、原因:清朝擔心臺灣再度淪為盜賊巢穴或反清復明根據(jù)地,遂嚴格限制移民渡臺。二、時間:康熙23年(1684)頒布。三、內(nèi)容:? 1.需政府許可:內(nèi)地商民來臺,需原籍地方政府許可,經(jīng)分巡臺廈兵備道稽查,並由臺灣海防同知審驗批準,嚴禁偷渡。? 2.不可攜眷渡臺,已渡臺者不得招致。? 3.禁

6、粵民渡臺:因廣東一帶屢為海盜淵藪。,清廷對在臺漢人的限令,一、內(nèi)容:? 1.遣回:已在臺且無妻室產(chǎn)業(yè)的漢人,需遣回中國大陸原籍。? 2.防止?jié)h人與原住民聯(lián)合叛變:在臺漢人不得進入「番」地,不得與原住民通婚。? 3.不準臺灣建築城垣及民間私製鐵器。? 4.限制大陸渡臺航線。二、意義:此皆為清廷對臺的消極治理。三、結果:偷渡入臺仍源源不絕。,,,,u,?,?,,,,,,,,,u,?,,,,,,P38,P39,,?,?,,,,,,

7、,,,,,,,P38,清廷禁令下偷渡者頻仍不絕,一、原因:? 1.災荒及人口壓力:鄰近臺灣的閩 粵,山多田少,人口稠密。? 2.臺灣較易謀生:臺灣當時田土多未開發(fā),且尚有米、糖特產(chǎn),除自給外尚可銷至大陸牟利。二、結果:遂不顧清朝禁令,紛紛偷渡入臺。三、渡臺禁令的解除:? 1.雍正10年─放寬,已渡臺者可搬移眷口 2.乾隆41年─廢除禁攜眷規(guī)定 3.光緒元年─廢除所有渡臺禁令 (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

8、奏請),u,?,,,,,,,,P39,,,,,,,P39,P40,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奏請,,,,P40,下轉P56,,u,?,?,?,P56,P56,,,,,,,,P56,P57,,,,,,,,,臺灣俗諺與漢人移民,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過番剩一半,過臺灣無底看。六死三留一回頭。紅柿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紅柿上市,羅漢腳仔目屎滴。(解釋:清代初期實施海禁,渡臺男子不可攜家眷,每當秋風吹起,柿子成熟時,這些羅漢腳的感觸特別多。)

9、一個某,卡贏三仙天公祖。有唐山公,無唐山嬤。有番仔公,無番仔嬤。金門不認同安,臺灣不認唐山。,電子教學講義P26,臺灣設省前官職系統(tǒng)表,臺灣未設省前的文官體系,電子教學講義P25,P42,P43,u,?,,,,,,,,,,,,,,,P43,,,清領臺灣之「班兵制」,一、目的:為防臺地叛變。二、內(nèi)容:? 1.徵調(diào)兵員及文武官員三年一換。? 2.禁文武官員攜眷渡臺。? 3.官兵不得駐守原鄉(xiāng)原籍地,以防結同鄉(xiāng)作亂? 4.調(diào)派來

10、臺的兵員非武官舊屬,使將、弁、兵不相熟。? 5.不用臺人。三、意義:為猜忌臺人之舉。,,u,?,?,?,?,,,,,,,,,,P43,清領時期吏治不良,一、整體而言:清廷治臺初期政策多顯消極保守,吏治普遍不良。二、原因: 1.來臺官員心態(tài)不健全:認為來臺任官為苦差事,任期到即可內(nèi)遷,故在臺任職多收規(guī)費、吃空缺、賣武器、敷衍塞責。 2.監(jiān)督考核鬆散:因負責考核駐臺文武官之總督 巡撫多在大陸。 3.治臺政策多以武抑文:駐臺文官少

11、於武官,體制上總兵(武)與道臺(文)權職有重疊處,總兵常侵文官職權。三、結果:政務難以順利推行。,,,,,,,u,?,?,,,,,,,P44,,,P44,清代漢番界線的劃定,一、豎石立碑。二、挖溝堆土(土牛):挖溝所掘出的土石堆在溝旁,看似牛隻橫臥在地上,稱為「土?!?,代表地上有形之界線。三、土牛紅線:畫界之初,使用紅筆在地圖上劃線標示番界,為地圖上無形的番界。,P40,,,,,,,土牛、紅線,1.用意:起初是為防止?jié)h人入侵平埔族

12、土地而劃定的界線,至乾隆年間變成劃分漢民、熟番和生番的人文界線。2.名稱由來:清代在漢番界線上,除了豎石立碑外,還會以挖溝堆土的方式標記。挖溝所掘出的土石堆積在溝旁,看似牛隻橫臥地上,因此稱之為土牛。而劃界之初還使用紅筆在地圖上畫線標示番界經(jīng)過之地,所以土牛代表地上有形之界線;紅線則指稱地圖上無形的番界。3.效果:此一有形障礙顯然限制不了漢移民的侵耕和越墾,但作為一條劃分漢番權利與義務的界線,對溝內(nèi)溝外的社會發(fā)展則是有一定的無形影響

13、。,P40,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本件碑記係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諸羅縣笨港縣丞李倓所頒布的告示,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用以區(qū)別漢、「番」界限。本碑以巨石雕鑿,立於今嘉義縣梅山鄉(xiāng)太坪村山林之中,正是見證昔日漢人與原住民分界的最佳史料。,奉憲嚴禁羅漢腳惡習碑記,清代臺灣縣與鳳山縣交界處,「羅漢腳」游民成群結黨,聚集賭蕩、偷竊、強行索詐、侵擾莊民,為害鄉(xiāng)里。官府雖先後示禁,仍弊害叢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臺灣知縣謝洪光奉臺灣府知府萬綿前

14、命令,給示勒石以重申嚴禁游民惡習。至嘉慶二十二年(1817)惡習依然存在,蕃薯寮街(今高雄旗山鎮(zhèn))士紳、商號乃重刻此示禁碑文。該碑現(xiàn)存高雄縣旗山鎮(zhèn)天后宮。,朱一貴事件,,1727年(雍正五年),今大甲溪以北,,P40,,,,,,,,,,,,,,,,P41,,,,,,,,,1874年(同治十三年)牡丹社事件後,因北臺灣經(jīng)濟發(fā)展快速及開發(fā)東部地區(qū),清廷同意沈葆楨建議,於1875年(光緒元年)增設臺北府、恆春縣、埔里社廳、卑南廳等府、縣、廳,

15、行政區(qū)劃擴大為二府八縣四廳。,清法戰(zhàn)爭後臺灣建省,行政區(qū)劃再度調(diào)整,行政區(qū)由南至北分置臺南、臺灣、臺北三府,一臺東直隸州,淡水等十一縣,基隆等四廳。,光緒十三年(1887),清領時期臺灣行政區(qū)劃的更迭,電子教學講義P24~25,鄭氏時期臺灣未建城池,納入清版圖後,清廷認為「臺灣海防天險」,不必建城防外患,而且因為內(nèi)亂多,建城反容易被敵人所用,因此府、縣、廳治所在地採不建城政策。朱一貴事件後,清廷開始築城鑿壕,主要構造為木柵或莿竹,例

16、如臺灣府治(臺南市)的城牆便是木柵、莿竹、綠珊瑚交錯環(huán)布的景象。林爽文事件後,清廷又大肆修築各地城防,但也是因地制宜,有的城垣皆改建為磚、石與三合土材料加強防衛(wèi),有的縣城依然採用土或竹、木。,臺灣的城牆 1,臺灣的城牆2,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重釐臺灣行政區(qū)劃,並且開發(fā)東部後山,新設的臺北府治(臺北市)與恆春縣治(屏東縣恆春鎮(zhèn))陸續(xù)以石築城,強化臺灣南北防衛(wèi)與發(fā)展;埔里社廳治(南投縣埔里鎮(zhèn))以土築城、外植莿竹,成為拓展後山的前進基地。

17、光緒十年清法戰(zhàn)爭波及臺灣,為鞏固全島防禦,臺灣不僅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再度劃分行政轄區(qū),新設臺灣府治(臺中市),原臺灣府改稱臺南府,以石建城。,臺灣劃歸清版圖,1.朱一貴事件後,清廷於1723年(雍正元年)在諸羅縣北部增設彰化縣及淡水廳(今大甲溪以北),加強治理北臺灣。2.1727年(雍正5年),以澎湖為全臺門戶,地位重要,改設澎湖廳,大甲溪,,1812年(嘉慶十七年),今宜蘭地區(qū)因漢人移墾日多,且常受海盜侵擾,遂增設噶瑪蘭廳。,,

18、因林爽文事件改稱嘉義縣,嘉義縣,,朱一貴事件,1.時間地點:1721年(康熙六十年)在今高雄內(nèi)門鄉(xiāng)起事。2.原因:臺灣知府王珍攝理鳳山縣,其子需索無度,苛政擾民。3.經(jīng)過:以明朝之後裔號召鄉(xiāng)里,率軍進入府城,被奉為「中興王」,恢復明制,全民蓄髮,起事不到一週,臺灣南北皆有響應。4.結果:未久君臣內(nèi)訌,自相殘殺,演變成閩客械鬥。最後由清朝施世驃(施瑯之子)平定。朱一貴被押解北京處死。,P57,,,,,,,,,林爽文事件1,1.時間:

19、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2.原因:林爽文在1784年加入天地會,為彰化縣(今臺中縣)有聲勢的角頭,地方會黨的領袖代表,常率眾自衛(wèi)。1786年北部天地會員楊光勳被官府追殺逃入彰化,而彰化縣官吏查辦甚緊,衙役並藉機勒索,人民頗受滋擾,會黨中人便推林爽文起事抗官。,林爽文事件2,3.經(jīng)過:林爽文號召天地會兩百餘人起事,建元「順天」,進攻彰化、鳳山、諸羅、府城等地,響應者不少。清廷隨即調(diào)重兵、義民來平定亂事,林爽文逃亡數(shù)日後在苗栗被捕,解

20、送北京處死。4.意義:歷時十四個月,為清統(tǒng)治時代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大的抗官事件。,,,,,,,,,P41,P58,,,,,,,,蔡牽是福建泉州同安縣人。兒時身世坎坷,本以彈棉花為業(yè),性情精明善於廣結人緣。後因故犯法亡命海疆,憑其領袖天份,嘯聚黨徒成大氣候,劫掠沿海各地,北自山東、南至兩廣,都不時受其騷擾。到嘉慶初年已有百餘艘船艦。1802年安南發(fā)生政變,水澳、鳳尾餘黨也來投附勢力大增,翌年大敗清軍於浮鷹洋面,氣得嘉慶皇帝命令「查明他的祖

21、墳刨挖,將屍骨揚灰」以洩憤。1805年他聲東擊西夾攻臺灣,四月攻鹿耳門,六月攻滬尾,十一月再攻八里坌火焚艋舺汛防。翌年攻蛤仔難(宜蘭)鳥石港,並在四月攻下淡水:聯(lián)合彰化洪老四、鳳山吳準泗等,招賢文士,以天時人事為言傳腳島內(nèi),建元「光明」,號「鎮(zhèn)海威武王」,大置僚屬準備反清復明??上?809年他再度攻鹿耳門時吃了敗仗,被清水師提督王得祿圍困在黑水洋,幾乎全軍覆沒。蔡牽一見大勢已去,自己把船炸沉,和妻兒一齊葬身海底,,王得祿(1770~18

22、41),康熙六十年,其曾祖父王奇生隨軍渡臺參與征討朱一貴,戰(zhàn)死於鳳山。爾後王家人便遷入諸羅縣溝尾村(今嘉義縣太保市)定居。由其大哥、大嫂撫養(yǎng)成人,長大後投身軍旅。1786年林爽文事件爆發(fā),林爽文攻占諸羅縣城,他前往府城(今臺南市)求援,後成功募得義勇五百餘人協(xié)助清軍作戰(zhàn)。隔年,??蛋差I軍來臺,王得祿隨其收復諸羅縣,並領軍攻打大里杙,協(xié)助攻下該堡壘。嘉慶十一年(1806)王得祿大戰(zhàn)海盜蔡牽於鹿耳門,1807年7月又敗朱濆於大雞籠澳外,

23、9月與楊廷理再破朱濆於蘇澳。1809年8月再追蔡牽,蔡牽自盡。王得祿因平亂有功,詔任浙江提督,並封二等子爵。,道光十八年(1838)加太子太保銜。年時回臺助臺灣道姚瑩協(xié)防英軍。道光二十一年(1841),駐軍澎湖以防英軍來襲時,不幸病逝。清廷追贈其伯爵,諡果毅。是清代臺灣籍戰(zhàn)功最著,官位最高的水師名將。王得祿死後葬於嘉義縣新港鄉(xiāng)安和村,其墓地與周邊的石雕文物已被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緟⒖假Y料:嘉義縣史蹟源流研究會編輯小組(1985

24、)?!短犹M醯玫搶④妭鳌?。嘉義:嘉義縣史蹟源流研究會編輯小組?!?吳沙入墾噶瑪蘭路線圖,1796(清嘉慶元年)吳沙率眾前來宜蘭開墾,定居於噶瑪蘭人和泰雅人的中間緩衝地帶,由點而線而面,由北而南逐步開發(fā)。,吳沙入墾『噶瑪蘭』,十八世紀末,吳沙率閩粵移民在宜蘭烏石港登陸,以頭圍(今頭城)為起點,向周圍開墾荒地。吳沙以私人之力,招集漳、泉、粵民入墾蛤仔難後,多次向官府呈請認可這種開墾行為,均被官方以「該處係界外番地,人跡罕到,恐難稽查,

25、致滋事端」為由批駁。吳沙在宜蘭地區(qū)的開墾事業(yè),雖獲淡水同知徐夢麟默許,但截至他臨死之前仍未能確立業(yè)主權。 ── 引自:張勝彥,臺灣開發(fā)史,易知丈單,嘉慶十五年(1810),吳沙長子吳光裔蛤仔蘭(宜蘭舊名)田園陞科易知丈單(土地丈量,納稅用核定書)。,「乞食伴羅漢」、「有路無厝」、「病無藥,死無蓆」、「死無人哭」解釋:(1)死無蓆,死了連草蓆裹身都沒有(2)乞食;乞丐。這些俗語指的都是「羅漢腳仔」的身世命運。有路可以走,但無家

26、可回,生病了無藥治療,死了,無草席裹身安葬,也無人哭泣送葬,真是人生至悲啊。,電子教學講義P26,清代臺灣行政區(qū)域的演變,,,好站連結,臺灣歷史 http://members.shaw.ca/leksu/index.htm/中文/第四章清朝時代http://members.shaw.ca/aifeichen/mainp4c.htm交通部觀光局/臺灣發(fā)展史/伍、大清來國統(tǒng)治臺灣的行政結構(1683-1895) htt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