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合理性的重建——麥金太爾道德哲學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道德合理性的重建--麥金太爾道德哲學研究姓名:韓國慶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專業(yè):外國哲學指導教師:汪行福2012-04-08主選擇的結果,使得道德喪失了其公共性、客觀性、權威性。論文先討論了麥金太爾對分析的情感主義道德哲學的批評,然后引入亞里士多德有關實踐推理及其客觀性的討論,對情感主義作出了初步回應。第二章考察了理性概念及目的論框架的歷史演變。這一考察的必要性在于,麥金太爾的道德合理性論證依賴于一個亞里士多德式的三元論

2、證結構,而此三元結構的核心正在于其目的論觀念,理性概念也是這一論證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對此二概念的討論就極為必要。對理性概念的考察結果表明,理性概念的歷史演變表現(xiàn)為從古希臘的客觀理性概念向近代的主體理性概念的轉變,而這一轉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性概念丟失了古希臘的目的維度。目的論框架的歷史演變經歷了從自然目的論到神學目的論、再到近代目的論框架的解體以及功利主義的重建的過程,而目的論解體又不斷被重建的過程本:身就表現(xiàn)了目的論框架對于道德合理性

3、論證的重要性。第三章首先考察了麥金太爾所揭示出來的一個亞里士多德式的道德合理性的三元論證結構,此三元結構即“偶然成為的人——目的——意識到自身目的后可能成為的人”這一結構,這一結構所展現(xiàn)的是一個從“偶然人”到“目的人”的“轉變”過程,而這一轉變過程正是一種“道德化”的過程,所以“道德”因那種實現(xiàn)目的的“轉變“ 而變得必要。“目的”概念與亞里士多德的另一個概念即“功能性”概念相關,人是目的性、功能性、本質性的個體,麥金太爾重新闡釋了亞里士

4、多德的“功能論證”,并試圖以此來克服“事實一價值”的分立。亞里士多德的“目的論’’是一種“內在目的論”,即內在于事物本性之中的目的論,麥金太爾為這種目的論引入了歷史性維度,從而使其合理性探究表現(xiàn)為一種情境化的實質性合理性探究。第四章討論了道德合理性論證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情境化的合理性探究觀引導麥金太爾進入傳統(tǒng)及在傳統(tǒng)中展開的那個實踐的領域,通過對馬克思的重新解讀,麥金太爾獲得了一種關于道德與實踐之關系的獨特視角,這種視角使得他得以將道

5、德合理性的探討從一種理論上的證成導入到對實踐及其關系模式的探討。正是對實踐及其關系模式的澄清才使得道德合理性得以在現(xiàn)實中展開,從而真正實現(xiàn)道德合理性的重建。而在重新獲得馬克思的實踐立場之后,麥金太爾認識到,道德合理性論證實際上是從實踐出發(fā)的,實踐既是道德在其中展開的那個領域、道德合理性真正得到證成的領域,也是全部道德活動的出發(fā)點。麥金太爾還進一步從實踐出發(fā)探討了超越市民社會的可能性。最后,結語部分重新從實踐出發(fā)對麥金太爾的道德哲學作了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