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的臨床效果評價.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1.觀察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和傳統(tǒng)超聲乳化手術術中能量的使用和術后角膜內皮細胞的丟失率。
  2.對比評價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和傳統(tǒng)超聲乳化手術角膜術源性散光及其對視功能的影響。
  3.將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系統(tǒng)應用在復雜白內障患者中,探討該設備在特殊病例應用中的優(yōu)勢及安全性。
  方法:
  1.前瞻性隊列研究。研究對象為2013年4月~2013年10月在天津醫(yī)科大學眼科醫(yī)院手術的白內

2、障患者167例(170眼),根據(jù)術式不同分為兩組,飛秒輔助組68例(70眼),行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傳統(tǒng)超乳組99例(100眼),行傳統(tǒng)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收集的臨床資料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晶狀體核分級,術前角膜內皮細胞計數(shù)(細胞數(shù)/毫米2),術中累積釋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值,術后三個月角膜內皮細胞計數(shù)(細胞數(shù)/毫米2)等。

3、  2.前瞻性隊列研究。研究對象為2013年11月~2014年8月在天津醫(yī)科大學眼科醫(yī)院手術的白內障患者120例,根據(jù)術式及角膜切口大小不同分為3組,A組(一次性鋼刀制作主切口,外口直徑2.2mm,內口直徑2.2mm)、B組(飛秒激光制作主切口,外口直徑2.2mm,內口直徑2.4mm)、C組(飛秒激光制作主切口,外口直徑2.3mm,內口直徑2.5mm)。收集的臨床資料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晶狀體核分級,裸眼遠近視力及最佳矯正遠視力,中央角

4、膜厚度,角膜曲率等。
  3.收集特殊白內障患者51例(60眼):①、合并Fuchs角膜內皮營養(yǎng)不良11例(12眼),②、合并晶狀體半脫位10例(11眼),③、膨脹期白內障13例(14眼),④合并高度近視17例(23眼),構成比分別為20.00%、18.33%、23.33%、38.33%。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天津醫(yī)科大學眼科醫(yī)院行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手術均由同一位醫(yī)師完成。術前行常規(guī)裂隙燈、眼壓檢查,角膜內皮

5、細胞計數(shù)檢查,光學生物測量(LenSTAR)及A超測量眼軸長及人工晶狀體度數(shù),B超及黃斑區(qū)OCT檢查。術后1天、l周、1個月、3個月隨訪患者的裸眼遠視力及最佳矯正遠視力、眼壓及眼前節(jié)情況,行角膜內皮計數(shù)檢查,B超及黃斑區(qū)OCT檢查,并記錄術中、術后的并發(fā)癥。
  4.本研究使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術中能量的使用和術后角膜內皮細胞的丟失率比較首先使用Kolmogorov-Smirnov進行數(shù)據(jù)的正態(tài)分布檢驗,當參數(shù)分析可行時

6、,使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當參數(shù)分析不可行時,使用卡方檢驗;采用矢量分析法(Vector analysis)計算術源性散光(surgical induced astigmatism,SIA)值。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飛秒輔助組Ⅱ級核組 CDE平均值為6.48±4.62,Ⅲ級核組為17.56±8.27,傳統(tǒng)超乳組Ⅱ級核組CDE平均值為8.6

7、2±3.90,Ⅲ級核組為22.69±8.06。飛秒輔助組與傳統(tǒng)超乳組CDE值差別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Ⅱ級核組t=-2.643,p=0.009;Ⅲ級核組t=2.225,p=0.029)。其中飛秒輔助組Ⅱ核組減少了28.5%的累積釋放能量,Ⅲ級核組減少了22.61%的累積釋放能量。術后三個月,飛秒輔助組Ⅱ級核組角膜內皮丟失率為4.78%±2.45%,Ⅲ級核組角膜內皮丟失率為10.64±7.12%,傳統(tǒng)超乳組Ⅱ級核組角膜內皮丟失率為7.69%±

8、4.45%,Ⅲ級核組角膜內皮丟失率16.26%±6.51%,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Ⅱ級核組t=-2.524,p=0.017;Ⅲ級核組t=-3.864,p=0.001)。
  2.三組均于術后第1天散光最大,以后逐漸減小,A組至術后4周趨于穩(wěn)定,B、C組至術后2~3周趨于穩(wěn)定。各組間角膜散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對三組術前及術后3月角膜散光行矢量分析,三組SIA分別為右眼(0.33±0.13)D、(0.

9、36±0.13)D,(0.31±0.10) D,左眼(0.42±0.12)D、(0.51±0.10)D,(0.47±0.11)D,各組間SIA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各組術前、術后第1天、1周、2周、3周、1月、3月角膜中央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
  3.①術后第一天52眼裸眼遠視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0.3,39眼最佳矯正視力(bestc

10、orrectedvisual acuity,BCVA)>0.8,其中植入多焦點 IOL(+3D)7眼,近視力均>0.5/30cm。至術后三個月,上述數(shù)據(jù)基本保持不變。
 ?、谛g后第一天有5眼出現(xiàn)明顯的角膜水腫,2眼出現(xiàn)眼壓(intraocular pressure,IOP)升高>30mmHg,2眼因術中發(fā)生囊膜撕裂而未植入IOL,其余患者均未出現(xiàn)明顯角膜水腫,IOL位置居中,IOP在正常范圍。
 ?、鬯谢颊咝g中累計釋放能量

11、值為6.75±4.28,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率為6.69±4.47%,其中11例(12眼)Fuchs角膜內皮營養(yǎng)不良患者CDE值為3.03±2.07,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率為4.78%±2.45%。
 ?、蹷超及OCT顯示,25眼(41.67%)患者在術前即出現(xiàn)部分或完全玻璃體后脫離(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其中14眼為高度近視患者,占高度近視患者總數(shù)56%。術后三月,9眼(25.71%)新出

12、現(xiàn)PVD,8眼(32.00%)在原有部分PVD基礎上轉變?yōu)橥耆玃VD。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視網(wǎng)膜脫離及玻璃體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明顯的黃斑區(qū)水腫。
  結論:
  1.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可以減少術中超聲累積釋放能量,對于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傷低于傳統(tǒng)超聲乳化手術,安全性更高。
  2.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及傳統(tǒng)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兩種手術方式術后的術源性散光均較小,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后屈光狀態(tài)穩(wěn)定更快,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