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部分 面部三維運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的研制和精度測量
面部三維運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由三部分組成:數(shù)據(jù)采集部分、數(shù)據(jù)處理和結果輸出部分、固定系統(tǒng)。數(shù)據(jù)采集部分主要由六臺運動捕捉紅外矩陣攝像機(采集頻率60幀/秒)呈對稱“品”字形排列,通過多路同步控制器保證采集的一致性。數(shù)據(jù)處理部分的核心為定制的面部運動捕捉軟件。固定系統(tǒng)包括一個固定頭架和一個綜合固定椅,兩者均可固定于雙側乳突及枕骨突隆。固定系
2、統(tǒng)既能保證與頭顱相對靜止,又不影響受試者的面部活動。固定系統(tǒng)前端有三個固定標記點,為面部分析的參考坐標系。面部運動測量時,攝像機捕捉面部的反射光線,系統(tǒng)根據(jù)標定結果進行坐標轉換,軟件進行在線計算和離線重建。
應用加速度儀進行加速度試驗,該面部三維運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的速度測量最大誤差為0.0058m/s,平均誤差為0.003026m/s,加速測量誤差為0.000135m/s2。
第二部分 面部三維測量指標的影響因素
3、> 目的:
評估面部三維運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在面癱患者的應用,探討測量指標的影響因素。
方法:
連續(xù)收集76例單側面癱患者。應用三維運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進行靜態(tài)和動態(tài)測量。測量過程:清潔面部→黏貼標記點→受試者動作訓練→系統(tǒng)設置和安置。測量結果與年齡作偏相關分析;比較男女間指標的差異;與正常值作析因方差分析。
結果:
1.健側靜態(tài)指標:鼻唇溝長(r=0.517)與年齡呈正相關,眥角與年齡呈負相
4、關(r=-0.424)。除笑角外,余指標在男女間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男性測量值多大于女性。與正常值比較,除笑角外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健側動態(tài)指標:眉弓中點(r=-0.428)、上瞼中點(r=-0.495)和鼻旁點(r=-0.471)的最大移動速度與年齡呈負相關,余指標未見明顯相關性。男性眉弓中點最大移動距離和速度、用力閉眼上瞼中點最大移動速度、輕閉眼上瞼中點加速度均大于女性(P<0.05)。與正
5、常值相比:上瞼中點的最大移動速度,眉弓中點最大移動速度,鼻旁點的最大移動速度和加速度,口角的最大移動距離、速度和加速度,眥角變化,均為面癱組大于正常組(P<0.05)。
3.患側靜態(tài)指標:以神經電圖(ENoG)作為控制變量作偏相關分析,鼻唇溝長(r=0.538)、左右口角間距(r=0.353)與年齡呈正相關(r=0.538),眥角(r=-0.349)與年齡呈負相關。男女間除瞼裂高度外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6、4.患側動態(tài)指標:眉弓中點(r=-0.332)、用力閉眼上瞼中點(r=-0.349)的最大移動速度與年齡呈負相關,余指標與年齡間均無明顯相關性。眉弓中點最大移動速度,撅嘴時口角最大移動距離、速度和加速度為男性大于女性(P<0.05)。
結論:
(1)面部三維運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可快速評估面癱情況,評估過程患者無痛苦和創(chuàng)傷。(2)面部靜態(tài)結構和肌肉運動可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但在面癱時未見額外影響。(3)大部分動態(tài)和靜態(tài)指標
7、均為男性大于女性,而面癱時這種差異可能會減小。(4)面癱患者的健側面部運動功能可能會代償性增加。
第三部分 各面癱評價系統(tǒng)相關性及預后評估研究
目的:
比較面部三維運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與其它面癱評價系統(tǒng)間的相關性及各系統(tǒng)的預后評估價值。
方法:
(1)納入50例單側面癱患者。應用House-Brackmann(H-B)分級系統(tǒng)等進行主觀評價;應用肌電/誘發(fā)電位儀進行瞬目反射和面神經電圖檢查;
8、應用中文版FaCE量表進行患者自我評價;應用面部三維運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進行三維客觀測量,計算患側與健側的對稱比。三維測量指標綜合評分=0.7×D+0.3×V-A,公式中,D為雙側各標記點的最大移動距離百分比平均得分,V為雙側各個標記點的最大移動速度百分比平均得分,A為靜態(tài)得分。最后比較不同評價系統(tǒng)結果與三維測量指標間的相關性。
(2)納入發(fā)病1月以內的急性面癱患者,對其進行電生理測量、主觀評價、三維運動定量分析及患者自我評價(F
9、aCE)。對所有患者進行跟蹤隨訪,一月后和半年后復查。根據(jù)發(fā)病后半年面癱的恢復情況比較各評價系統(tǒng)對面癱預后的評估價值。
結果:
1.動態(tài)指標中,各標記點的最大移動距離與主觀評價系統(tǒng)間相關性強,最大移動速度次之,而最大移動加速度相關性最差,且部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三維測量綜合評分與各主觀評價系統(tǒng)得分之間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630(HB分級)、-0.728(面神經分級量表2.0)、0.697(Sunnybrook評分)和0.
10、617(Fisch評分),P值均<0.05。FaCE量表僅反映患者面部運動的評價條目與部分指標有相關性。三維動態(tài)測量結果與瞬目反射結果的相關性強于同ENoG的相關性。面部三維測量指標與瞬目反射振幅的相關性明顯強于潛伏期。與ENoG進行相關性比較,各標記點的最大移動距離指標相關性差異較大。
2.共納入37例單側面癱患者,隨訪期間共有6例(16%)刪失。多元回歸分析篩選最佳預后評價指標:(1)面癱發(fā)病30內ENoG為最佳預后指標,
11、其預測公式y(tǒng)=113.527-60.558x,公式中y為半年后SFGS評分,x為ENoG估算的面神經變性比例;(2)面癱31至60天,SFGS得分和三維測量結果為最佳預后指標,其預測公式為y=19.202+0.557x1+0.531x2,x1為SFGS得分,x2為三維測量指標得分。
結論:
(1)面部三維運動定量分析結果與傳統(tǒng)的主觀評價結果及電生理檢查結果間有較好的相關性,且可以提供更為細致的量化指標。(2)面癱急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面部皮膚紋理三維形貌測量系統(tǒng)研究.pdf
- 三光帶激光三維人體面部掃描系統(tǒng)的研制.pdf
- 人體脊柱三維運動加載測量分析系統(tǒng)的研究.pdf
- 金屬斷口的計算機三維重構及定量分析.pdf
- 新型三維聲強測量分析系統(tǒng).pdf
- 結構光投影面部三維測量系統(tǒng)建立及應用研究.pdf
- 冠狀動脈造影三維重建的定量分析研究.pdf
- 單臂冠脈造影三維重建與定量分析.pdf
- 基于人體大腦實體切片的三維重建及定量分析研究.pdf
- 青年鼾癥流行病學及顱面部特征CBCT三維頭影測量分析.pdf
- 對面部表情不敏感的三維人臉識別研究.pdf
- 永磁體三維磁場測量分析系統(tǒng)的研究.pdf
- 中國北方漢族年輕成人面部三維圖像測量研究.pdf
- 經陰道三維能量多普勒超聲定量分析卵巢腫塊良惡性的研究.pdf
- 頜面部血管的應用解剖及三維可視化研究.pdf
- 冠脈造影三維重建定量分析(QCA)及最佳投照角度的研究.pdf
- “菲特”臺風暴雨物理過程三維WRF模擬與定量分析.pdf
- 正常人顱面骨三維定量測量研究及三維測量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pdf
- 中面部牽引軌跡控制與三維評估的初步研究.pdf
- 三維咀嚼力測量系統(tǒng)及下頜運動跟蹤裝置的研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