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本文以油茶枯中的茶皂素為研究對象,研究油茶枯中茶皂素的分離純化及其對乙醇脫氫酶(ADH)的抑制作用,為茶皂素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
1.采用二次通用旋轉(zhuǎn)組合設(shè)計法優(yōu)化茶皂素的提取工藝,得到最佳提取工藝為:液固比8、超聲時間38 min、pH值8.5、提取溫度為50℃,在此條件下的茶皂素得率為10.57%,純度為84.52%。
2.比較核磁共振法和索氏抽提法測定油茶枯中殘油量的差異。結(jié)果表明,核磁共
2、振法測得殘油含量相比較索氏抽提法結(jié)果偏高;選擇AB-8型大孔樹脂純化茶皂素,將純化后的茶皂素利用硅膠柱層析法分離,得到Fr3.1~Fr3.7部分,且Fr3.1~3.7對ADH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別為:15.61%、20.36%、4.64%、11.55%、16.17%、6.66%、10.42%。
3.利用在體單向腸灌流模型考察Fr3.2在大鼠腸道內(nèi)的吸收情況。結(jié)果表明, Fr3.2部分在大鼠小腸內(nèi)的吸收方式以被動擴散為主。用H
3、PLC法對過腸后灌流液進行檢測,結(jié)果顯示,F(xiàn)r3.2部分中,保留時間在40~60 min的化合物較易被吸收,保留時間小于40 min的化合物吸收情況較差。
4.利用Fe3SO4@SiO2-ADH固定化酶粒子篩選出ADH抑制劑SRI,并用HPLC和LC-TOF/MS分析比較了Fr3.2和SRI兩種ADH抑制劑的主要成分,分別從Fr3.2和SRI中發(fā)現(xiàn)茶皂素27種、10種,兩者共有的茶皂素有3種,推測3種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分別為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茶皂素的提取純化工藝及其對乙醇脫氫酶活性影響的研究.pdf
- 龍眼胚胎乙醇脫氫酶的分離純化、鑒定及其cDNA克隆.pdf
- 地榆多糖的分離純化及其對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pdf
- 乳酸脫氫酶高產(chǎn)菌株的篩選及其酶的分離純化.pdf
- 乙醛脫氫酶的發(fā)酵、分離及純化.pdf
- 擬南芥乙醇脫氫酶純化及酶學性質(zhì)研究.pdf
- 中草藥中乙醇脫氫酶抑制劑的靶向篩選與分離.pdf
- 實驗十六、丙二酸對琥珀酸脫氫酶的競爭性抑制作用
- 乙醇對大鼠胃乙醇脫氫酶活性變化的影響.pdf
- 蘆薈汁中膠原酶抑制成分的分離純化與抑制作用研究.pdf
- 膜結(jié)合葡萄糖酸脫氫酶的分離純化及其性質(zhì)研究.pdf
- 柑橘皮乙醇提取物的分離鑒定及其對茶云紋葉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pdf
- 香蕉乙醇脫氫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達分析.pdf
- 59090.苯乙醇胺醇脫氫酶的篩選、純化及其基本酶學性質(zhì)的研究
- 茶籽粕中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分離純化工藝的研究.pdf
- 15-生物化學實驗--琥珀酸脫氫酶的作用及丙二酸的抑制作用
- 釀酒酵母乙醇脫氫酶Ⅱ基因的敲除.pdf
- 乙醇脫氫酶高產(chǎn)菌株的篩選、鑒定及其酶學性質(zhì)研究.pdf
- 四川邊茶對脂肪酸合酶抑制作用的研究.pdf
- 乙醇脫氫酶菌株的選育及其動力學特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