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山大學博士后士學位論文先秦至兩宋樂官制度研究姓名:黎國韜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后士專業(yè):中國古代史指導教師:景蜀慧20050101引言一、課題研究意義本報告題為《先秦至兩宋樂官制度研究》,其中樂官主要指古代掌管宮廷樂舞之官,由此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相關制度則稱為樂官制度。本課題之研究意義大略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首先,樂官制度研究是以往學者較少涉足的領域,國內(nèi)也未見有通代的樂官制度史研究著作問世。其次,樂官制度研究具有較強的跨學科研究性質(zhì),其所涉領域
2、包括樂學、禮學、史學、戲劇學、人類學等。樂官制度研究的深入亦將有助于相關學科研究的深入。再次,本研究報告之完成,希望能夠初步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勾勒先秦至兩宋樂官制度發(fā)展史。筆者博士學位論文《古代樂官與古代戲劇》上篇曾作過類似工作,但當時寫得相當粗糙,不少地方觀點也有問題。因此,本計劃將在論文基礎上進行較大規(guī)模之改寫與增補。2、歸納古代樂官功能及其歷史轉變,以展示古代樂官對古代文化各方面曾起到之作用。此項亦在筆者博士論文基礎上增補完善
3、而成。3、對太樂、樂府、鼓吹、女樂、樂戶、教坊、宣徽院、參軍色等樂官制度史上的重要問題進行單獨探討,以期深化該領域的研究。4、希望能以樂官制度研究為基礎,促進相關文化史領域之研究。如樂舞史、戲劇史等方面。須要補充的是,本報告的研究時段確定為先秦至兩宋,有其特定之原因。大致而言,古代樂官制度經(jīng)歷了三個較大的發(fā)展階段。先秦時期為一段,秦漢至兩宋時期為一段,元明清時期為一段。先秦時期,是樂官制度形成并一度繁榮發(fā)展而最終衰落的時代。樂官制度約形
4、成于商末,于西周中后期以來達到繁榮,后因周王朝衰落,出現(xiàn)禮崩樂壞現(xiàn)象。該時期樂官制度發(fā)展相對后世仍顯拙稚,文獻所見先秦樂官的職稱雖多,但比較固定的樂官機構名稱則很少見。秦漢以來,宮廷管理禮樂具體事務之官主要是太(奉)常(卿),出現(xiàn)了眾多的樂官機構名稱,大部分樂官機構亦建置于太常(寺)之下。直至唐代,太常與禮部品秩仍然相同,只是一掌政務、一掌具體事務,并無直接隸屬關系。及至宋代,情況才開始出現(xiàn)轉變。各部尚書與寺卿品秩開始拉開差距。至建炎時
5、有詔太常隸禮部管轄,太常職能被禮部侵奪己非常嚴重。所以秦漢至兩宋大致是宮廷禮樂以太常為中心的階段,樂官機構亦以太常所轄為重要。元以后是中國古代樂官制度發(fā)展史上的第三個階段,該時期的樂官制度又發(fā)生較大變化,表現(xiàn)為:l、禮部作為禮樂中樞的地位越來越明顯,而且直接管轄太常。2、宮廷樂官機構多隸禮部而不隸太常。3、宮廷樂舞、戲劇有被民間樂舞、戲劇超越之勢。所以元以后是宮廷禮樂以禮部為中心的階段,樂官機構亦以禮部所轄為重要。由于研究時間有限,且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清代宮廷音樂機構與樂官制度研究.pdf
- 明代宮廷音樂機構與樂官制度研究.pdf
- 兩宋宗室任官制度與宗室文學
- 兩宋宗室任官制度與宗室文學_14974.pdf
- 兩晉至隋中央僧官制度的演變
- 先秦至兩漢出土甲胄研究
- 先秦至兩漢出土甲胄研究_20652.pdf
- 淺析兩宋證據(jù)制度.pdf
- 北朝至兩宋時期河南古塔研究_5367.pdf
- 兩宋時期田宅典賣制度研究.pdf
- “瞽矇”考——先秦盲人樂官的興衰變遷.pdf
- 清前期的兩淮鹽官制度.pdf
- 兩宋時期的義冢制度
- 先秦至兩漢文獻中顏回仁者形象梳理研究.pdf
- 先秦至兩漢文獻中顏回仁者形象梳理研究
- 技術調(diào)查官制度研究.pdf
- 兩宋之交宋金戰(zhàn)事詩研究(靖康元年至紹興十一年,1126—1141).pdf
- 預審法官制度研究.pdf
- 唐代女官制度研究.pdf
- 金代文官制度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