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廬斷裂帶安徽段飲用天然礦泉水形成機理與開發(fā)利用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飲用天然礦泉水是重要的水資源,了解其形成機理和水化學特征對合理開發(fā)利用飲用天然礦泉水有重大意義。本文以郯廬斷裂帶安徽段為靶區(qū),以合肥區(qū)塊為重點,從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和水文地球化學條件三個方面對礦泉水的成因機制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對區(qū)內礦泉水水質和允許開采量進行了評價;得出主要結論如下:
  (1)區(qū)內礦泉水多為中性淡水。陽離子以Ca2+和Na+為主,陰離子以HCO3-為主,除了“溫泉療養(yǎng)院H4深井”為硫酸鹽類水外,其余均為重碳酸類水

2、。區(qū)內礦泉水以鍶型、偏硅酸型或二者復合型礦泉水為主,僅1組為鍶鋅型礦泉水,3組特征組分較不穩(wěn)定。
  (2)區(qū)內復雜的斷裂網(wǎng)絡,為礦泉水的補給、徑流和循環(huán)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賦存空間。區(qū)內主要的控水、導水構造為北北東向、北東向和近東西向的斷裂,其次是南北向和北西向斷裂。
  (3)合肥盆地內的碎屑巖與巖漿巖都具有SiO2和Sr的高背景,是形成礦泉水的物質基礎。區(qū)內礦泉水成因類型為斷裂型,即發(fā)育于各巖層中的導水斷裂是礦泉水形成的

3、主要控制因素和運移通道。由反向路徑模擬結果可知,區(qū)內礦泉水獨特的水化學成分是地下水發(fā)生溶濾、陽離子交換與濃縮共同作用的結果。Na+主要來源于斜長石、巖鹽和陽離子交換作用,Ca2+主要來源于斜長石、鈣長石和陽離子交換作用。長石類礦物的溶解同時生成H2SiO3和Sr,形成鍶偏硅酸型礦泉水。
  (4)32組礦泉水樣中9組水質較差,1組水質極差,其余水質良好。水質差的主要原因為水中有沉淀物、總大腸菌群含量較多和硝酸鹽含量過多等。區(qū)內礦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