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文化運動初興之際,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雜志上先后發(fā)表了《文學改良芻議》與《文學革命論》,尤如覺醒的號角,喚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學革命運動。傅斯年同當時有進步信仰的人一樣,很快便看出了它的不平凡意義,奮起響應。僅在1918-1919年間,傅斯年就發(fā)表了《文學革新申義》、《怎樣做白話文》、《白話文與心理改革》等重要文章,引起文壇的矚目,一躍成為文學革命的堅定支持者和宣傳者。胡適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收錄五四時期有關倡導文
2、學革命的文章50余篇,其中就有傅斯年的7篇,與錢玄同等同,而多于周作人、陳獨秀和劉半農??梢姡邓鼓暝谖膶W革命中的影響和作用是非同一般的。傅斯年的文學理論論述了“什么是新文學”,“如何建設新文學”等重要問題,提出了“進化的文學”、“人化的文學”、“歐化的文學”的理念,表述了他關于中國新文學發(fā)展與進步的文學觀。傅斯年所表述的新文學觀與胡適、陳獨秀、周作人的文學革命主張相呼應,對五四文學革命運動的開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因此,研究傅斯
3、年五四時期的新文學觀,對認識把握五四文學革命的歷史精神與歷史意義是具有很大意義的,對認識五四新文學的現代性特征也是具有很大意義的。 以往對五四文學革命倡導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胡適、陳獨秀、周作人等首倡者的身上,而對傅斯年則較少涉及。即使有對傅斯年的研究,也主要局限在歷史、語言、教育和文化及文學革新等方面,而對他在五四文學革命中構建的新文學觀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也不夠系統。本文試圖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文學發(fā)展史、文學理論批評史
4、的角度,對傅斯年五四時期的新文學觀作宏觀的審視,揭示出傅斯年的新文學觀的基本歷史形態(tài)、歷史本質和歷史價值。 傅斯年的五四新文學觀是圍繞著“什么是新文學”、“怎樣建設新文學”兩大核心問題而展開的,其核心內容是“進化的文學”、“人化的文學”、“歐化的文學”。傅斯年認為,真正意義上新文學應當是“進化”和“創(chuàng)新”的文學,是“不居的而非常住的,無盡的而非有止的,創(chuàng)造的而非繼續(xù)的”文學。傅斯年“進化的文學”的觀肯定文學革新的合理性,否認舊文
5、學合法地位的永久性,從而承認了新文學應該并且能夠取代舊文學的新陳代謝過程與功能性特征,含有一種積極進取的向著未來發(fā)展的思想,徹底顛覆了中國傳統的“尊古崇老”、“貴古賤今”的價值觀念;所謂“人化的文學”也就是周作人所提出的“個人主義的人間本位主義”的“人的文學”?!叭嘶奈膶W”最基本的特征是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個性、人的尊嚴、人的自由與人的價值,塑造能夠從“卑賤思想的境界爬出,到自覺自成地位”的“為公眾的福利自由發(fā)展個人”的新人。傅斯
6、年以為,“人化的文學”一則應當有真人的思想與“公正的主義”;二則應當富有真人的感情;三則應當是“人生的深切而又顯著的表現,向上生活的興奮劑”。總之,“人化的文學”是以“思想啟蒙”、“改良人生”為要義的文學觀;所謂“歐化的文學”就是“開放的而非鎖國的”世界性文學,傅斯年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新文學應當是以人類文明進步的普遍觀念與西方進步的文學為參照的大文學,他把中國文學的現代化判定為向世界文學融合而演化的過程,蘊含著一種走向世界的現代意識。
7、 現代文學研究者在世紀之交反復強調的一個研究主題就是文學的現代性問題,中國現代文學的現代性的特征究竟是什么,似乎并沒有完全說清楚,而傅斯年的五四新文學觀——“進化的文學”、“人化的文學”、“歐化的文學”則鮮明的揭示出中國新文學的現代性特征。 在中國文學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進程中,五四文學革命無疑是最激動人心的偉大存在,正是以此為起點,中國文學開始在世界文化的大格局中得以轉換性的革新與復興。傅斯年的“進化的”、“人化的”、“歐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略論傅斯年五四時期的文學思想.pdf
- 五四新文學的兒童本位觀.pdf
- 論五四時期周作人的平民文學觀
- 論五四新文學的現代性.pdf
- 屈原與五四新文學.pdf
- 五四新文學出版研究.pdf
- “易卜生主義”與五四新文學
- 憂郁:五四新文學的“時代病”
- 論趙樹理小說創(chuàng)作與“五四”新文學的關系.pdf
- 張愛玲對“五四”新文學的重建.pdf
- 五四新文學的晚清思想淵源.pdf
- 承續(xù)與超越——論梁啟超與五四新文學.pdf
- 《新青年》與“五四”新文學.pdf
- 論徐訏的新文學觀與小說創(chuàng)作.pdf
- 論語際改寫的建構力——以五四時期托爾斯泰名聲的建構及其對新文學的影響為例.pdf
- 《苦悶的象征》與五四新文學_21276.pdf
- “為人生”與五四新文學的理論建構.pdf
- “易卜生主義”與五四新文學_39967.pdf
- 五四新文學與五四運動及五卅運動.pdf
- 精神分析學對“五四”新文學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