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城縣牧民定居效應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游牧到定居是一個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標志,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經驗證明,一個完全依靠游牧畜牧業(yè)的國家和民族,不可能步入先進國家和民族的行列。改革開放以來,定居化已成為各牧區(qū)的發(fā)展趨勢?;舫强h有計劃、大規(guī)模推行牧民定居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目前有兩種定居模式,集中定居與插花定居,截至2011年,全縣有牧民17466人、3797戶。已定居(含半定居)牧民2953戶,未定居牧民844戶。通過定居可以改善牧區(qū)生活環(huán)境,也改變了牧民的生產

2、生活方式與傳統(tǒng)思想觀念。加快牧區(qū)游牧民族定居步伐,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又是實現各地區(qū)游牧民族興旺發(fā)達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還是增進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wěn)定的根本保證。
  本論文建立在霍城縣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運用了層次分析法、文獻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先對霍城縣牧民定居工程進行了效應分析,發(fā)現霍城縣牧民定居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較好,生態(tài)效益一般。再對霍城縣集中定居與插花定居進行對比效應評價,總體對比來看,集中定居與插花定居

3、都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集中定居的社會效益要高于插花定居的社會效益,插花定居的生態(tài)效益要高于集中定居的生態(tài)效益。從主觀與客觀的方面闡述了影響牧民定居效益的因素,即定居點自然條件差、定居資金短缺、牧民缺乏主觀能動性、定居后牧民不適應新的生產生活方式。盡管霍城縣牧民定居工程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受牧區(qū)自然條件、資金、牧民素質、少數民族傳統(tǒng)觀念等因素制約,大多數定居點僅僅解決了住房、棚圈等基本問題。水利設施滯后、缺乏飼草料地、資金短缺、牧民定居后

4、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部分干部對牧民定居的認識不到位等這些問題都充分說明了霍城縣牧民定居工程還是一個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定居。
  針對這些問題,從定居點條件、牧民、政府相關部門的角度,提出完善了霍城縣牧民定居工程的對策建議,即水利先行,搞好人工飼草料地建設、合理規(guī)劃定居點,繼承有益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大力發(fā)展牧區(qū)教育、加大對牧民定居的投入,減輕牧民自籌資金壓力、加大對干部的培訓、發(fā)展牧民定居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希望能通過此論文能為霍城縣牧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