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安岳臥佛石窟群造像的營造研究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學術學位)學生姓名:馬夢園指導教師:袁恩培教授專業(yè):設計學學科門類:藝術學重慶大學藝術學院二O一五年三月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I摘要位于安岳縣八廟鄉(xiāng)臥佛院的釋迦牟尼涅槃變的造像歷史悠久,至唐朝起始經歷代雕鑿,其現(xiàn)存龕窟139個,造像1613軀,經文題材更是種類繁多,追溯其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安岳這尊臥佛像源自于印度的釋迦牟尼涅槃像,隨年代流傳至蜀中成為中國最大的一尊左脅而臥的全身涅槃像,至
2、1985年安岳臥佛群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對待的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文化遺產。安岳臥佛石窟群其安逸的地理環(huán)境和優(yōu)越的宗教歷史背景是涅槃造像形成的重要基甸。這尊巨大的石刻臥佛歷經佛教東傳歷史及涅槃變風格的演變而成的,它既是對北朝以來的中原涅槃變造像風格的繼承,又承接著犍陀羅時期的些許造像元素。歷經地域文化流變,安岳臥佛石窟群已然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及造像特征。本文著重從安岳臥佛石窟群的造像造型進行營造研究,并將本文的框架體系分為四部分
3、包括安岳臥佛涅槃造像的地域文化流變、安岳臥佛營造研究的技法、尺寸比例及構圖法則、與南北臥佛造像之橫向對比研究、安岳臥佛石窟群造像中的“恒”與“變”的藝術風格。本文以營造研究為基甸,融入歷史文化學、民俗學、統(tǒng)計學以等學科知識以及佛教造像量度儀軌進行分析研究,對安岳臥佛石窟的內在藝術風格意蘊做出梳理與分析,研究其流變的過程與原因,梳理出安岳臥佛所獨有的造像特征及藝術風格,并提出加強對安岳臥佛石窟群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與審美文化的傳承與推廣,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岳臥佛石窟群造像的營造研究
- 安岳石窟隱秘的佛息之地
- 安岳石窟隱秘的佛息之地
- 神奇的水簾洞石窟群
- 安岳石窟造像藝術形式與美學意蘊研究
- 甘肅武山水簾洞石窟群研究.pdf
- 巴蜀佛教石窟群藝術風格研究_16829.pdf
- 北周時期武山水簾洞石窟群研究
- 玄幻類型文學與文化現(xiàn)象研究_9884.pdf
- 水簾洞石窟群的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pdf
- 安岳臥佛院46號窟刻經書法分析.pdf
- 談畢業(yè)創(chuàng)作《走進群佛造像印》.pdf
- 北周時期武山水簾洞石窟群研究_10487.pdf
- 安岳石窟裝飾圖案研究.pdf
- 安岳石窟裝飾圖案研究
- 北魏時期慶陽北石窟寺群佛教造像研究
- 論安岳千佛寨森林公園景觀保護與營造.pdf
- 安岳石窟佛像服飾特征研究
- 北周石窟造像研究_9539.pdf
- 宋代道教石窟造像藝術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