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為了進一步探索適宜山東省半濕潤易干旱地區(qū)夏玉米高產、穩(wěn)產、可持續(xù)生產的耕作措施,本試驗將冬小麥-夏玉米兩季耕作措施作為一整體,于2010年開始進行耕作定位試驗,試驗在小麥、玉米輪作制度下設計8種不同周年耕作組合處理,以小麥季傳統(tǒng)旋耕+玉米季免耕+秸稈不還田為對照,研究分析了兩季秸稈均還田條件下小麥旋耕+玉米免耕(W1M2)、小麥免耕+玉米免耕(W2M2)、小麥深松+玉米免耕(W3M2)、小麥深耕+玉米免耕(W4M2)、小麥旋耕+玉米隔年
2、旋耕(W1M1)、小麥深松+玉米隔年深松(W3M3)、小麥深耕+玉米隔年深耕(W4M4)7種耕作組合對夏玉米籽粒產量、衰老生理特性、碳代謝和氮素積累的影響,探索進一步挖掘夏玉米增產潛力的最佳周年耕作組合方式。試驗主要結果如下(定位試驗第三、第四年):
1、耕作方式對夏玉米農藝性狀的影響
與傳統(tǒng)耕作方式CK相比,其他處理能增加基部第4節(jié)的干物重及基部第2、3節(jié)莖粗,增強了植株抗倒伏能力。W3M2在顯著提高玉米株高同時,
3、能有效降低植株穗位系數,基部第2、3節(jié)干物重在所有耕作處理中表現最大值,抗倒伏能力較強。
2、耕作方式對夏玉米吐絲后穗位葉衰老生理的影響
與CK相比,其它耕作處理均不同程度地延緩灌漿期葉片衰老,有效延長葉片功能期。其中W3M2顯著提高了灌漿后期穗位葉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含量,延緩葉片衰老效果顯著,W1M1和W4M4延緩葉片衰老效果次之。與玉米季連年免耕直播(W1M2、W3M2、W4M2)相比,玉米
4、季隔年旋耕(W1M1)、深耕(W4M4)明顯提高了葉片抗衰老能力。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玉米吐絲后葉片SOD活性與籽粒產量成顯著正相關,MDA含量則與之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71、-0.71。
3、耕作方式對夏玉米碳氮積累、轉運的影響
深松處理(W3M2、W3M3)和W1M1可以顯著提高玉米植株穗位葉的凈光合速率,維持生育后期較高的葉面積指數(LAI)和光合勢(LAD),促進氮素在植株地上部的積累,灌漿中后期依然
5、維持較高的光合生產力。此外這三個耕作處理均有利于提高夏玉米吐絲后光合產物的形成與積累,成熟期干物質較CK分別提高了13.81%、11.48%、13.57%(2012和2013兩年平均,下同),成熟期氮素積累總量分別增加了28.23%、17.62%和31.51%。秸稈還田下小麥玉米雙季免耕(W2M2)、小麥季單季旋耕玉米季免耕(W1M2)處理能提高生育前期的LAI,但不利于生育后期維持較高水平的葉面積及光合勢。除W1M2外,所有耕作處理與
6、CK比較,均能提高吐絲期葉片碳氮比,其中以W3M2增幅最大,吐絲期旺盛的碳代謝提高了光合產物生成量。深松處理(W3M2和W3M3)成熟期葉片和莖鞘碳氮比高于CK,生育后期依然維持較高的碳代謝活力。
4、耕作方式對夏玉米籽粒灌漿和產量的影響
Logistic方程模擬結果表明W3M2的灌漿持續(xù)期最長,比CK延長了2.18d,平均灌漿速率和最大灌漿速率分別比CK提高了0.05mg粒-1d-1和0.1mg粒-1d-1。CK、
7、W1M2和W1M1在灌漿后期灌漿速率均持續(xù)降低,其中CK降低幅度最大,而其它五個處理則在灌漿40d后灌漿速率穩(wěn)定,降低緩慢。
與傳統(tǒng)耕作處理相比,W3M2、W3M3和W1M1有利于改善玉米穗部性狀,提高玉米吐絲后光合產物的形成與積累,籽粒產量分別提高了19.82%、10.70%、11.77%。W3M2穗粒數、百粒重分別增加了38粒和2.2g,W3M3分別增加了36粒和1.5g,W1M1分別增加了37粒和1.6g。
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麥—玉米周年生產體系中播前耕作對夏玉米產量及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耕作方式與秸稈還田對冬小麥-夏玉米耗水特性的影響.pdf
- 綜合農藝管理措施對冬小麥-夏玉米周年產量和氮素利用及夏玉米根系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漬害對冬小麥—夏玉米生理生態(tài)特性和產量的影響及氮素調控.pdf
- 遮陰對夏玉米產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淹水對夏玉米產量和品質及其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耕作方式對冬小麥-夏玉米輪作農田雜草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質影響的研究.pdf
- 耕作方式與秸稈還田對冬小麥-夏玉米光合特性及周年產量形成的影響.pdf
- 不同光照對夏玉米產量及其根系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氮肥分配對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產量和氮肥效率的影響.pdf
- 種植密度對高產夏玉米產量及生理特性影響的研究.pdf
- 不同節(jié)水灌溉對井灌區(qū)冬小麥-夏玉米生理指標和產量的影響.pdf
- 高油玉米花粉對普通玉米產量影響的生理機制.pdf
- 深層根系對夏玉米花后植株生長及產量形成的調控.pdf
- 播深對夏玉米產量形成及其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不同栽培模式對夏玉米產量差及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水氮周年運籌對冬小麥--夏玉米生理特性、產量及品質的影響.pdf
- 種植方式對玉米產量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施鉀對高產夏玉米產量和品質及其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玉米秸稈還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對冬小麥影響的生理生態(tài)效應.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