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灣》中空間敘事特征的解讀_9859.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維·蘇·奈保爾是一位當今世界文壇十分引人矚目的移民作家。他出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一個印度婆羅門家庭。1950年,獲得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1955年,在英國結婚定居。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在世界各地廣泛游歷。2001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河灣》《米格爾街》《自由國度》等。1945年,約瑟夫·弗蘭克首次提出了空間形式的概念,標志著空間敘事理論的開始。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空間概念:并置。它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置放那些游

2、離于敘述過程之外的各種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聯系,使它們在文本中取得連續(xù)的參照和前后參照,從而結成一個整體。他還概括總結了一個與人物意象的并置有關的概念:純粹時間。雖然被稱為時間,但它的本質是空間。通過人物的不連續(xù)出場,作者迫使讀者在片刻時間內空間地并置其人物的不同意象。每一個意象都必須被讀者作為一個單元來理解。只有當這些意義單元在一個瞬間相互反應參照時,作者的目的才實現。重復敘事是指通過一套相互關聯的廣泛的意象網絡,可以獲得一個空間性的維

3、度。像倒序一樣,反復出現的意象阻止了情節(jié)的,并指點讀者去注意作品中其他較早的部分。切近空間形式的另一種方法是多重敘事。通過數條并置的故事線索,作者迫使讀者應對同時發(fā)生的各種行動,因而它們侵蝕了時間的發(fā)展,并以一個比較靜止的統(tǒng)一體取代了這種發(fā)展?,F今國內針對奈保爾作品的研究主要是運用敘事學相關理論和后殖民主義的相關理論對其進行研究,運用新興的空間敘事理論對奈保爾的作品進行研究的成果很少并且大都沒有深入分析。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運用約瑟夫·弗

4、蘭克的空間敘事理論。通過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對河灣中的重復敘事特征,多重敘事特征和并置進行研究,以達到了解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以及人物的最終命運,揭示作品中體現的多重主題的目的。
  全文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文章緒論、論文正文和結論。緒論部分可以細分為三部分:作家作品介紹、文獻綜述和論文綜述。作家作品介紹簡單地介紹了奈保爾和他的小說《河灣》。文獻綜述回顧了過去五十多年中外評論家對奈保爾以及河灣的評論,從而闡明了本篇論

5、文的選題意義。論文綜述則是對文章的框架以及每一部分的內容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論文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紹了空間敘事理論的興起與發(fā)展以及約瑟夫·弗蘭克的空間敘事理論。本文的第二章主要應用上文所介紹的約瑟夫·弗蘭克的重復敘事理論對奈保爾的作品河灣中的重復敘事現象和特征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主要選取了貫穿全文的三個意象:水葫蘆、急流和叢林進行具體的剖析。第三章主要應用上文所介紹的多重敘事理論對河灣中的多重敘事視角和雜糅型的文體,即多重文體進行具

6、體的分析。多重敘事視角主要包括零視角、第一人稱內視角和第一人稱外視角。三種敘事視角在作品中交替出現,使得傳統(tǒng)的敘事時序被不停地打斷,從而使小說的形式呈現出一種空間化。第三章的主要內容是運用約瑟夫·弗蘭克空間敘事理論中的“并置”的概念對文本中的不同的并置現象進行解讀。在本章的第一小節(jié)中分析了河灣小鎮(zhèn)、新領地和非州東海岸三處并置的異托邦場景。讀者跟隨主人公的視角在不同的場景中穿梭,通過這種穿梭,使情節(jié)被打斷,時間順序被中止,產生一種空間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