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番茄煤霉病(TomatoCercosporaleafmold)作為番茄生產(chǎn)上近年發(fā)生的一種新病害,近年來在保護地番茄生產(chǎn)中,某些品種上,病害發(fā)生呈上升趨勢。本文針對番茄煤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學特性、病菌毒素的活性、病菌侵染機制和病害侵染循環(huán)規(guī)律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 1.初步鑒定明確了番茄新見病害的歸屬。 對采自河北省唐山市的番茄病葉上的病原菌進行了分離鑒定,并經(jīng)柯赫氏法則進行證病,確定該病原菌為番茄煤污尾孢霉(Cercos
2、porafuligenae);并對該病害癥狀和病原菌形態(tài)特征進行了描述。初步確定該病為番茄煤污尾孢霉引起的番茄煤霉病。 2.對番茄煤污尾孢霉菌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 病原菌生物學特性研究表明,番茄煤污尾孢霉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上菌絲生長速度存在明顯差異,以燕麥片培養(yǎng)基、PSA培養(yǎng)基為最適宜培養(yǎng)基,其次為PDA和果煎汁培養(yǎng)基;病菌菌絲生長溫度范圍10~35℃,最適溫度為28℃;病菌致死溫度為56℃、10min。病菌在pH
3、3~12范圍均可生長,以pH3~4為最適;光照對病菌菌絲生長影響較小,病菌在黑暗條件下較易產(chǎn)孢。分生孢子萌發(fā)溫度為10~40℃,最適溫度為25℃;孢子萌發(fā)對營養(yǎng)有特殊要求,在濃度均為1%的木糖、果糖和葡萄糖中萌發(fā)較好;病菌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發(fā)最好;在pH2~12范圍可萌發(fā),以pH6為最適;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溫度為50℃、10min。 3.研究測定了番茄煤污尾孢霉產(chǎn)生的毒素及其致病特性。 番茄煤污尾孢霉經(jīng)體外培養(yǎng)可產(chǎn)生致病毒
4、素,病原菌毒素提取和生物活性測定研究表明:(1)硫酸銨分級沉淀法適合提取番茄煤污尾孢霉菌毒素,硫酸銨濃度80%提取番茄煤污尾孢霉菌毒素效果最好。不同極性的有機溶劑提取結果表明:該毒素化合物具有較高極性,而且是大分子化合物。(2)病菌毒素生物活性測定結果表明,分別以1~500×濃度的毒素針刺接種番茄葉片,均可產(chǎn)生褪綠斑,說明毒素對寄主葉片細胞有破壞作用。毒素對葉片的損傷程度與其濃度有密切的關系;同時發(fā)現(xiàn)毒素對種子萌發(fā)和胚根生長都具有一定的
5、抑制作用。(3)對毒素的化學本質初步分析結果表明,番茄煤污尾孢霉菌致病毒素具有較高的熱穩(wěn)定性;緩沖液透析結果表明,該毒素為大分子化合物,結果與有機溶劑萃取結果一致;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紫外吸收曲線,毒素在200~400nm范圍內(nèi)有一個最高吸收峰。(4)病菌毒素中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結果表明,蛋白含量為144.4μg·ml-1,可溶性糖含量為15.88μg·ml-1。據(jù)此初步認為煤污尾孢霉菌毒素為糖蛋白,主要成分為蛋白質。(5)該毒素對
6、較多寄主具有破壞作用,為非寄主?;远舅?。 4.初步探討了番茄煤霉病的侵染循環(huán)特點。 病害侵染循環(huán)研究結果表明,溫度條件與病原菌存活時間具有相關性,病殘體是病原菌的越冬場所;病原菌侵染寄主速度快,對寄主植物組織造成傷害,在25℃的溫度條件下,病害的潛育期為4~5d。 5.進行了15種殺菌劑室內(nèi)抑菌效果測定。 室內(nèi)殺菌劑抑菌試驗結果表明,供試的15種殺菌劑間對病菌的抑菌效果存在明顯差異:甲霜靈、加農(nóng)、殺毒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草莓炭疽病病原學及侵染特性比較研究.pdf
- “疑似沙眼”患者病原學初步研究.pdf
- 番茄miR319c對灰霉病菌侵染的應答及其功能研究.pdf
- 番茄灰霉病菌的分離與毒素的提取、純化及生物測定.pdf
- 荸薺稈枯病病原學、侵染來源及品種抗性評價研究.pdf
- 不同作物灰霉病菌生物學特性的比較研究和番茄灰霉病的生防研究.pdf
- 葡萄霜霉病菌卵孢子特性及其侵染預測模型的研究.pdf
- 荸薺枯萎病菌病原學、分子檢測及防治技術研究.pdf
- 利用病原真菌毒素離體篩選番茄抗灰霉病突變體.pdf
- 山東省番茄葉霉病菌及相似種的鑒定和番茄葉霉病菌ISSR-PCR體系建立.pdf
- 侵染煙草的鏈格孢、葡萄孢及齊整小核菌的病原學.pdf
- 大蒜白斑病病原學、防治技術及其毒素致病機理研究.pdf
- 藍狐多重感染的病原學及主要病原的分子生物學特性研究.pdf
- 大蒜葉枯病病原生物學及病菌毒素培養(yǎng)條件研究.pdf
- 病原學、免疫學及生化檢測
- 稻曲病菌的生物學、侵染特性與防治.pdf
- 仔豬先天性震顫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病原學初步研究.pdf
- 番茄煤霉病生防融合子的鑒定及拮抗性研究.pdf
- 番茄葉霉病原菌轉化人參皂甙的研究.pdf
- 稻曲病菌的生物學、侵染特性及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