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糖尿病患者球結膜及球結膜微循環(huán)改變的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應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Ⅱ型糖尿病患者球結膜及球結膜微血管的改變,探討球結膜微血管改變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及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選擇與我院就診的患者30例(55眼),排除糖尿病外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壓等,排除眼部外傷感染及佩戴角膜接觸鏡史。Ⅱ型糖尿病患者19例(35眼),男性8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58±8.69歲(46~70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20年,平均5年。健康對照組患者

2、11例(20眼),男性9例,女性2例,平均年齡58±8.61歲(42~71歲)。裂隙燈顯微鏡常規(guī)檢查照相。
   例數的計算為雙眼中只要有1只眼符合統計標準即列入例數統計,部分患者單眼進行檢查統計,因此部分數據中總例數有所變化。
   糖尿病組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分為血糖控制良好組3例5眼(糖化血紅蛋白:<6.226);一般組6例11眼(6.2~8.096),不良組10例19眼(>8.0%)。
   根據糖尿病病

3、程分為<5年組10例19眼;5-10年組3例6眼;>10年組6例10眼。
   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組6例8眼,根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期,分為非增殖期9例10眼;增值前期8例9眼;增殖期7例8眼。
   裂隙燈下觀察球結膜及球結膜微血管形態(tài)。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各眼球結膜上皮淺表層細胞、中間層細胞、基底層細胞及杯狀細胞形態(tài),并對上皮細胞各層,杯狀細胞密度進行計數。球結膜微血流以線流、線粒、粒流、粒緩流、粒擺流及停止作為流速

4、半定量記錄,以粒流和粒流以下速度為異常。觀察球結膜微血管形態(tài)。分析Ⅱ型糖尿病組與對照組球結膜各層上皮細胞及杯狀細胞密度之間差異;分析Ⅱ型糖尿病組與對照組球結膜微血流改變之間的差異;分析Ⅱ型糖尿病球結膜微血流改變與微血管改變之間的關系;分析Ⅱ型糖尿病球結膜細胞淺表層細胞、杯狀細胞密度改變與球結膜微血流、微血管改變之間的關系;分析血糖控制情況與球結膜微血流改變之間的關系;分析球結膜微血流、微血管改變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之間的關系。
  

5、 結果:裂隙燈下觀察糖尿病球結膜微血管多見血管瘤囊樣擴張,血管寬窄不一及血柱不均等現象。
   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結膜上皮細胞可被分成淺表層細胞、中間層細胞及基底層細胞。淺表層細胞體積較大,排列松散,細胞核低反光。中間層細胞多呈卵圓形,邊界不清,體積較小,排列緊密,細胞核呈點狀高反光?;讓蛹毎识噙呅?排列規(guī)整,邊界清晰,偶見高反光細胞核。
   結膜淺表細胞層:糖尿病組平均細胞密度為1522±193個/mm

6、2,對照組為1897±160個/mm,P=0.00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糖尿病組結膜淺表細胞層數量減少。
   中間細胞層:糖尿病組平均細胞密度為3097±284個/mm2,對照組為2957±199個/mm2,P=0.057>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基底層細胞:糖尿病組平均細胞密度為4423±214個/mm2,對照組為4415±220個/mm2,P=0.900>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7、 結膜杯狀細胞胞體較大,呈圓形或類圓形,反光較強,胞體內可見透亮顆粒,成團或散在分布于球結膜淺表層至基底層之間。糖尿病組細胞的平均密度為372±51個/mm2,對照組424±24個/mm2,P=0.000<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糖尿病組球結膜杯狀細胞密度下降,并且與糖尿病病程負相關。
   糖尿病球結膜微血流流速改變:以線流、線粒、粒流、粒緩流、粒擺流及停止作為流速半定量記錄,以粒流和粒流以下速度為異常糖尿病組異常16

8、例29眼(82.85%),;對照組異常2例4眼(20.00%)。P=0.00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糖尿病組球結膜微血管多見粒流、粒緩流、粒擺流以及停止為主的異常血流。
   糖尿病組球結膜上皮淺層細胞密度與球結膜微血流改變之間的關系:糖尿病組球結膜微血流正常3例6眼,球結膜上皮淺層細胞密度1579±249個/mm2;球結膜微血流異常16例29眼,球結膜上皮淺層細胞密度1511±182個/mm2。P=0.441>0.05,

9、兩組之間差距無統計學意義。糖尿病球結膜淺層上皮細胞密度改變與球結膜微血流改變無相關性。
   糖尿病組球結膜杯狀細胞密度與球結膜微血流改變之間的關系:糖尿病組球結膜微血流正常4例7眼,球結膜杯狀細胞密度327±42個/mm2;球結膜微血流異常16例28眼,球結膜杯狀細胞密度332±52個/mm2。P=0.846>0.05,兩組之間差距無統計學意義。糖尿病球結膜杯狀細胞密度改變與球結膜微血流改變無相關性。
   糖尿病球結

10、膜微血管形態(tài)改變:按血管管腔分為均勻及寬窄不一,后者為異常。糖尿病組中異常15例23眼(65.71%),對照組異常2例2眼(10.00%)。P=0.000<0.05兩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糖尿病組較對照組血管管腔多見寬窄不一。同時糖尿病組中微血管多見血管管腔閉塞。
   微血流與微血管改變之間的關系:糖尿病組微血管正常微血流異常5例6眼(41.67%);微血管異常微血流異常15例23眼(100.00%)。P=0.001<0.0

11、5,兩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糖尿病組中球結膜微血管正常時已有部分忠眼微血流出現異常改變。球結膜微血管異常組較微血管正常組多見異常微血流,且糖尿病球結膜微血管異常時其微血流異常率為100%。
   血糖控制良好組(糖化血紅蛋白<6.2%)微血流異常l例l眼(20.00%),;一般組(6.2~8.%)微血流異常6例Ⅱ眼(100.00%);不良組(>8.0%)微血流異常9例17眼(89.47%)。血糖控制良好組與一般組比較,根據fish

12、er精確概率P=0.003<0.05,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血糖控制一般組與不良組比較根據fisher精確概率P=0.520>0.05,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血糖控制一般組及不良組多以粒流及粒流以下異常微血流為主。
   糖尿病組中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組異常微血流5例5眼(62.5%);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組異常微血流15例24眼(88.89%),P=0.082>0.05,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時已有球結膜

13、微血流改變,球結膜微血流改變早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球結膜微血管改變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之間的關系:糖尿病組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球結膜微血管異常0眼(0.00%);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球結膜微血管異常15例23眼(85.18%)。根據fisher精確檢驗P=0.00<0.05,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當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球結膜微血管多為異常。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同分期:非增殖期,增值前期和增殖期與球結膜

14、微血流改變之間的關系:非增殖期粒流及以下異常球結膜微血流8例9眼(90.00%);增殖前期異常7例7眼(77.77%);增殖期異常6例8眼(100.00%)。P=0.343>0.05。各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球結膜微血流異常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各分期間無明顯差異。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同分期與球結膜微血管改變之間的關系:非增殖期微血管異常8例8眼(80.00%);增殖前期微血管異常7例7眼(77.77%);增殖期微血管異

15、常6例8眼(100.00%)。P=0.369>0.05。各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球結膜微血管異常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各分期間無明顯差異。
   結論:糖尿病患者球結膜淺表層上皮細胞及杯狀細胞密度降低,其改變與球結膜微循環(huán)異常無相關性。糖尿病患者球結膜微血流及微血管多見異常改變,其改變早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當球結膜微血管出現異常改變,多伴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fā)生。活體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是研究Ⅱ型糖尿病球結膜改變的有效工具,了解糖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