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和直腸癌臨床特點及癌變相關分子機制的異同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結直腸癌作為消化系統(tǒng)常見腫瘤之一,近來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的逐漸開展,目前認為結腸癌和直腸癌在發(fā)病模式和病因學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在我國直腸癌較結腸癌多見,但90年代與80年代相比所占比例有所下降,這一變化表明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西方化與結腸癌的發(fā)病有密切關系,但相對于直腸癌的關系較小。同時結腸癌和直腸癌由于癌變部位的不同,臨床表現(xiàn)存在明顯差異,其相應的實驗室檢查、治療手段等方面

2、也存在的異同,流行病學資料表明結腸癌和直腸癌在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肯定存在著差異。目前結直腸癌的癌變機制較為明確,其中經(jīng)典的為“正常粘膜一腺瘤一腺癌”的染色體不穩(wěn)定途徑,其中包括一系列按時間順序的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以及Wnt途徑的激活;另一與結腸癌發(fā)生密切相關的是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途徑?,F(xiàn)在的大部分研究將結腸癌和直腸癌混雜在一起,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fā)生過程是否也遵循這兩條途徑,還是各有側重,癌變的分子機制有無差異至今為止尚不清楚。近來有報道認為

3、在結腸癌癌變過程中APC,K-ras,p53等基因突變較多見,并且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途徑占有一定比例,這些初步的研究說明結腸癌和直腸癌中基因的表達是有所不同的,兩者之間可能存在差異,但均有待進一步系統(tǒng)研究予以闡明。臨床特點并的異同,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結腸癌和直腸癌中APC,β-catenin,p53、wnt-1、MSH-2和MLH-1等蛋白的變化和K-ras基因突變的檢測,初步探討兩者癌變途徑和重要癌變基因的異同;同時采用基因芯片技術初步檢測了

4、結腸癌和直腸癌基因表達的差異,較為系統(tǒng)地探討了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癌變機制的異同,研究結果為制定符合中國人群的預防和篩查方案,降低腫瘤發(fā)病率及針對性的個性化治療奠定了理論基礎。
   研究目的:
   本研究首先通過總結近10年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結腸癌和直腸癌住院病例1906例,回顧性分析其發(fā)病模式的變遷和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確診方法、病理分期等臨床特點的異同;同時分別選取結腸癌和直腸癌手術組織標本,通過高通量的基因表達譜芯片和

5、免疫組化、基因測序等方法,探討結腸癌和直腸癌癌變過程基因表達的差異,并針對結直腸癌癌變的染色體不穩(wěn)定途徑和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途徑中的重要蛋白表達和基因突變的異同進行檢測,初步探討我國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fā)病模式、臨床特點和癌變過程中分子機制的異同,為針對不同腫瘤類型進行早期診斷和預防、為大規(guī)模流行病學調查以及開展腫瘤篩查提供理論依據(jù)。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總結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1999-2008年期間1906例住院的結腸癌

6、和直腸癌患者病歷資料,探討了近年來結腸癌和直腸癌發(fā)病模式的變遷,并初步分析其在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確診方法、病變分期等的異同;同時選取了結腸癌和直腸癌手術石蠟組織標本各30例,通過免疫組化的方法,檢測結直腸癌癌變過程中重要蛋白APC、Wnt1、β-catenin、p53、MLH1、PMS2、MSH2、MSH6的表達,切割和PCR測序的方法研究k-ras突變;在此基礎上,采用基因表達譜芯片技術分別檢測結腸癌和直腸癌各8例組織標本,探討兩

7、者癌變相關基因表達的差異。
   研究結果:
   臨床資料分析表明,1999年~2008年期間結直腸癌收治比較80年代均明顯增加(1.39%vs0.97%p<0.05),但結腸癌和直腸癌分別增加幅度無明顯差異;40以下年輕患者近10年呈下降趨勢,而70歲以上的患者有所增加,其中以直腸癌的變化更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直腸癌出現(xiàn)便血和大便習慣改變的幾率高于結腸癌,分別為76.9%vs31.7%和71.9%vs33.

8、9%(p<0.01);結腸癌大便常規(guī)檢查異常明顯低于直腸癌(36.5%vs76.6%p<0.01),血紅蛋白下降在結腸癌中更為多見(40.9%vs29.2%p<0.01),CEA檢查異常在結腸癌中更為常見(57.9%vs31.1%p<0.01);直腸指診發(fā)現(xiàn)直腸癌的陽性率高達87.9%,結腸鏡檢查直腸癌合并息肉的人數(shù)少于結腸癌(35.7%vs19.7%p<0.01),病理分期均以中晚期為主。免疫組織化學檢測表明,結腸癌和直腸癌組APC蛋

9、白表達缺失的比例分別為40.0%和46.7%,Wnt1蛋白陽性表達的比例分別為50.0%和66.7%,雖直腸癌表達偏高,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β-catenin陽性表達均在90%以上,p53陽性表達在直腸癌為86.7%,高于結腸癌的76.7%,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MLH1、PMS2、MSH2、MSH6在結腸癌和直腸癌組織中的檢測發(fā)現(xiàn),結腸癌中有8例出現(xiàn)表達缺失,占26.7%,而直腸癌僅為4例,占13.3%(p<0.01);4種蛋白缺失情況表明,無

10、一例表現(xiàn)為單個蛋白的表達缺失,MLH1和PMS2蛋白同時缺失多見于結腸癌中(87.5%),MSH2和MSH6蛋白同時缺失多見于直腸癌(100%)。K-ras基因突變在結腸癌和直腸癌中為53.3%和36.6%(p<0.05)。表達譜基因芯片檢測數(shù)據(jù)表明結腸癌和直腸癌癌變過程中存在10余種基因表達的差異。
   結論:
   近來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呈明顯升高趨勢,發(fā)病年齡趨于老年化;結腸癌的臨床表現(xiàn)比較隱匿,貧血和CEA

11、異常主要見于結腸癌中,直腸癌較少合并結腸息肉,直腸指診是診斷直腸癌簡便易行的方法之一;癌變機制方面,Wnt信號途徑的激活在結腸癌和直腸癌癌變過程均起著重要作用,在直腸癌中Wnt途徑的激活與Wnt1信號蛋白高表達和APC基因突變關系更為密切;變異型p53蛋白表達在兩種腫瘤發(fā)生過程中均有著重要作用,結腸癌中K-ras基因突變明顯高于直腸癌;錯配修復基因突變導致的蛋白表達缺失在結腸癌中更為多見,主要以MLH1和PMS2突變?yōu)橹鳎蹦c癌主要為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