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是整個世界范圍內(nèi)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歐美國家分別位列第一、二位,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據(jù)美國癌癥協(xié)會估計,2014年美國新發(fā)CRC病例136830例,死亡50310例。近年來,我國結直腸癌特別是直腸癌(占60%)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也呈不斷上升趨勢,CRC的發(fā)病率在我國城市和農(nóng)村分別占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的第四位和第六位,嚴重威脅國民的身心健康。潰瘍性結腸炎相
2、關結直腸癌是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嚴重并發(fā)癥,雖然只占所有CRC的1%~2%,但死亡率卻占UC患者的10%~15%。
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多步驟、多因素、多階段的過程。研究表明某些因素能夠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如年齡、結直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結直腸癌家族史、種族、2型糖尿病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或遺傳
3、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 HNPCC)等家庭綜合癥。一些生活習慣因素也與高結腸直腸癌的風險有關,如膳食中含大量紅肉類(牛肉、羊肉、或肝臟)、加工肉類(如熱狗和博洛尼亞)及高熱量食品,缺乏鍛煉、超重和肥胖、吸煙、酗酒等。眾所周知,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有發(fā)展成為結直腸癌的風險,目前普遍
4、認為,IBD是攜帶遺傳易感基因的宿主在環(huán)境因素參與下,由于慢性腸道感染、黏膜抗原屏障缺陷以及腸腔內(nèi)抗原物質(zhì)的異常免疫反應所導致。長期UC患者發(fā)生癌變的危險性升高,UC并發(fā)結直腸癌癌變可能與其慢性炎癥長期作用相關,其發(fā)生發(fā)展經(jīng)歷著從正常上皮組織、低度異型增生、高度異型增生到癌變的過程,但目前具體機制仍不明,多方面因素改變均可能在癌變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白細胞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是體內(nèi)重要的促炎
5、癥細胞因子,由155~197個氨基酸構成,分子量約為20~30kDa,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細胞分泌,包括CD4+CD45RO+T細胞、CD8+T細胞、γδT細胞等,其中,CD4+T細胞亞群中Th17細胞是IL-17的主要來源細胞,但最近研究發(fā)現(xiàn)上皮細胞、血管內(nèi)皮細胞以及某些腫瘤細胞均可產(chǎn)生 IL-17。IL-17家族以同源或異源二聚體的形式行使功能,IL-17與IL-17RA/IL-17RC異源二聚體形成復合體,通過類似于纖維母細胞因子的
6、表達方式,激活核因子-κB(NF-κB)激活劑1(nuclear factor-κB activator1, Act1)、IL-17受體和 Toll-IL-1R(SEFIR)受體結構域。Act1是一種 E3泛素連接酶,通過Ubc13/Uev1A E2復合物,以K63多聚泛素化的方式在K124位修飾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6, TRAF6)
7、,介導IL-17下游信號傳遞及炎癥基因表達。多聚泛素化的TRAF6激活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活化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activated kinase1, TAK1)和IκB激酶(IκB kinase, IKK)復合物,后者激活NF-κB信號通路,啟動包括 CXCL1、IL-6、VEGF等的一系列化學因子、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的轉(zhuǎn)錄。IL-17只能微弱激活下游信號及基因表達,但IL-17可以調(diào)控 mR
8、NA穩(wěn)定性,以此協(xié)同其他細胞因子,從而放大靶細胞對IL-17的反應。IL-17能夠通過IKKi激酶依賴的Act1-TRAF2- TRAF5復合體,增加下游CXCL1mRNA穩(wěn)定性,Act1-TRAF2-TRAF5復合體與剪接子2(splicing factor2, SF2)綁定,阻止SF2/ASF介導的mRNA降解。目前,IL-17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尚存在爭議,利用動物模型,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IL-17A可以通過IFN-γ生產(chǎn)NK細胞和T
9、細胞,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zhuǎn)移,而另有研究表明,IL-17A能夠通過IL-6/Stat3信號途徑或通過誘導腫瘤局部微環(huán)境改變,促進腫瘤的生長和轉(zhuǎn)移。
本研究旨在探討IL-17A在結腸炎相關結直腸癌發(fā)生中的作用,并對其機制進行初步探討,為治療結腸炎相關結直腸癌提供理論依據(jù)。
第一部分人結腸組織癌變與IL-17A誘導的炎癥反應增強有關
目的:探討IL-17A誘導的炎癥反應在人結腸癌中的作用。
方法:通過
10、ELISA方法檢測結腸組織中 IL-17A細胞因子濃度, Western blot方法檢測IL-17/IL-17R、VEGF、MMP2、MMP7、MMP9、ERK、p-ERK、JNK、p-JNK蛋白,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檢測 IL-17、MMP2蛋白在結腸組織中的定位,利用CD34染色檢測結腸組織中微血管密度。
結果:IL-17A和IL-17RA蛋白均為結直腸癌組織中最高,明顯高于腺瘤、潰瘍性結腸炎及正常結腸組織。伴隨 IL-
11、17A和 IL-17RA增加, IL-17A誘導的炎癥反應增強,包括細胞外信號轉(zhuǎn)導信號 ERK1/2和JNK激活、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MMP9、MMP7和MMP2、Bcl-2和CyclinD1表達增加,Bax表達減少。結直腸癌組織中VEGF和VEGFR表達最高,其次為腺瘤組織,而在潰瘍性結腸炎組織和正常結腸組織中的 VEGF蛋白幾乎檢測不到。
第二部分 IL-17A對HCT116細胞遷移侵襲能力的影響
目的:探討IL-17
12、A對結直腸癌細胞侵襲轉(zhuǎn)移能力的影響。
方法:體外培養(yǎng)HCT116細胞,經(jīng)過不同的處理(空白對照組、IL-17A處理組、PD98059+IL-17A組、SP600125+IL-17A組),分別采用劃痕實驗和Transwell小室檢測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 Western blot方法檢測IL-17RA、ERK、p-ERK、JNK、p-JNK、MMP2、MMP7、MMP9、CyclinD1、Bcl-2、Bax、VEGF、VEGFR蛋
13、白表達。
結果:臺盼藍染色及細胞藍?檢測均顯示IL-17A處理的HCT116細胞增殖活性高于對照組,而PD98059和SP600125預處理組細胞增殖活性顯著下降;對照組、IL-17A組、PD98059和SP600125預處理組Transwell穿膜細胞數(shù)為9.5±1.06、15.4±1.11、3.7±0.53和4.3±0.55,除后2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外,其余各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IL-17A組HCT116細胞遷移能
14、力最強,劃痕變窄,而PD98059和SP600125預處理組細胞遷移能力下降,劃痕距離未見明顯變化;IL-17A增加HCT116細胞IL-17RA、MMP2、MMP7、MMP9、CyclinD1、Bcl-2、VEGF、VEGFR蛋白分泌,使ERK1/2、JNK磷酸化增加,給予PD98059和SP600125預處理,上述蛋白表達減少。
第三部分 IL-17A siRNA對結腸炎相關結直腸癌模型小鼠的治療作用
目的:探討
15、IL-17A siRNA對結腸炎相關結直腸癌模型小鼠的治療作用。
方法:采用偶氮氧化甲烷/葡聚糖硫酸鈉方法建立潰瘍性結腸炎相關結直腸癌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給予IL-17A siRNA干擾治療,實驗分為對照組、模型組和IL-17A siRNA治療組,Real-time PCR檢測各組結腸組織IL-17A、IL-17ramRNA水平,Western blot檢測IL-17A、IL-17RA、ERK、p-ERK、JNK、p-JNK、
16、MMP2、MMP7、MMP9、CyclinD1、Bcl-2、Bax、VEGF、VEGFR蛋白表達。
結果:IL-17A siRNA治療組小鼠體重較模型組增加,粘膜上皮損傷及腺體結構的消失程度均較模型組減輕;IL-17A和IL-17RA基因和蛋白均為模型組最高,IL-17A siRNA治療組次之,對照組最低(P<0.05);IL-17A siRNA治療組p-ERK1/2、p-JNK蛋白低于模型組;模型組、IL-17A siRNA
17、治療組、對照組結腸組織中MMP2、MMP7、MMP9、Bcl-2、Cyclin D1、VEGF、VEGFR蛋白表達依次降低,而Bax則為對照組最高,模型組最低。
結論:
1結直腸癌組織中IL-17A表達增高。
2 IL-17A可能通過ERK1/2和JNK1/2信號通路調(diào)控下游信號蛋白表達,在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
3 IL-17A siRNA治療能夠抑制結直腸癌進展,可能成為結直腸癌預防和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Th17細胞在TL1A調(diào)控結腸炎相關結直腸癌中作用的初步研究.pdf
- TL1A在結腸炎相關結直腸癌動物模型中作用的初步探討.pdf
- 芍藥湯調(diào)控結腸炎相關性結直腸癌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的機制研究.pdf
- 新型MyD88抑制劑作用機制及其在防治結腸炎相關性結直腸癌中的作用及機理研究.pdf
- MICAL2在結直腸癌變中的作用及分子機制研究.pdf
- 維生素D3對結腸炎相關結直腸癌小鼠模型的干預及作用機制的研究.pdf
- 羥氯喹對腸炎相關結直腸癌的防治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MiRNAs在結腸炎相關結腸癌發(fā)生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研究.pdf
- 潰瘍性結腸炎相關性結直腸癌危險因素的回顧性分析.pdf
- IL-13、IL-17在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pdf
- 補體在潰瘍性結腸炎癌變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DNA羥甲基化修飾及轉(zhuǎn)錄后調(diào)控在結腸炎和結直腸癌發(fā)生中的調(diào)控機制研究.pdf
- 炎癥因子和益生菌在潰瘍性結腸炎癌變中的作用與相關機制研究.pdf
- 復方血竭制劑對實驗性潰瘍性結腸炎相關結直腸癌的療效及機制初探.pdf
- 結直腸癌變相關基因表達譜的研究.pdf
- PGRN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機制研究.pdf
- β-catenin在結直腸癌侵襲轉(zhuǎn)移中的作用及其相關分子機制研究.pdf
- IL-13在結直腸癌細胞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pdf
- SIRT1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與作用機制研究.pdf
- SLIT2在結直腸癌轉(zhuǎn)移中的作用及其相關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