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于2004年6月到2005年12月對寧波象山港養(yǎng)殖區(qū)域浮游細菌、浮游病毒、以及蛭弧菌生物量分布進行采樣調查,并比較了幾種染色法用于計數(shù)細菌生物量的優(yōu)缺點;同時本文還對免疫多糖對黃鱔的免疫增強作用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 1.用DAPI染色法對純培養(yǎng)的菌株0503和0501進行染色并計數(shù),結果顯示,DAPI染色法計數(shù)結果與細胞計數(shù)板法和平板涂布法結果非常接近,DAPI染色的細菌背景突出,計數(shù)方便。同時運用這幾種方法對寧波象山港養(yǎng)
2、殖區(qū)海水細菌總量進行計數(shù),結果顯示,海水、塘水、塘泥Zobell培養(yǎng)基計數(shù)結果分別為3.75×10<'4>cfu/ml、3.2×10<'4> cfu/ml、1.15×10<'5>cfu/g;DAPI染色計數(shù)結果分別為1.44×10<'7>cclls/ml、1.16×10<'7>cells/ml、5.56×10<'7>cell/g;兩種計數(shù)結果存在數(shù)量級上的差異。從DAPI染色效果來看,雖然海水中細菌大小不一,但是均可形成鮮明的亮點而從背
3、景中突出,因此,檢出度更高。 2.對寧波象山港養(yǎng)殖區(qū)四個采樣點浮游病毒和浮游細菌生物量進行采樣調查,結果顯示,秋季浮游細菌生物量在10<'5>~10<'7>cells/ml數(shù)量級之間,而浮游病毒生物量無論池塘還是海灣均在10<'5>cells/ml數(shù)量級;冬季浮游細菌生物量在10<'5>~10<'6>cells/ml數(shù)量級之間,而浮游病毒生物量無論池塘還是海灣均為10<'4>cells/ml數(shù)量級。與以往報道相比,浮游病毒豐度并
4、不算高。 3.通過以海水養(yǎng)殖動物病原菌為靶細菌在象山港養(yǎng)殖水域成功誘導分離到各種蛭弧菌,開展了蛭弧菌、弧菌、異養(yǎng)細菌季節(jié)生態(tài)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種類或同種不同菌株宿主其所對應的敏感蛭弧菌數(shù)量呈現(xiàn)明顯差異,副溶血弧菌敏感蛭弧菌檢出率(數(shù)值)最高。同一宿主檢測出的敏感蛭弧菌在近岸海水、池塘水及底泥中的分布呈現(xiàn)差異,其分布特征與異養(yǎng)細菌、弧菌的分布特征呈正相關。近岸海水中異養(yǎng)細菌和弧菌總數(shù)均高于塘內海水;蝦塘表泥中異氧細菌
5、和弧菌總數(shù)均高于近岸海水和池塘海水中細菌數(shù)量;夏季各種細菌數(shù)量最高,冬季最低。蛭弧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 4.在飼料中添加不同劑量的免疫多糖(酵母細胞壁),連續(xù)投喂經注射接種嗜水氣單胞菌脂多糖(LPS)的黃鱔28d后,通過測定供試黃鱔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體效價、溶菌酶活性、谷丙轉氨酶活性(SGPT)、血清總蛋白含量、白細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護率(RPS),探討了將LPS作為免疫原、免疫多糖作為免疫刺激劑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蚯蚓活動對土壤氮素礦化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響.pdf
- 磁場對棕壤微生物量及某些酶活性的影響.pdf
- 不同施肥處理對紅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的影響.pdf
- 土壤微生物量磷影響因素及機理研究.pdf
- 含鎘堆肥施用對紅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pdf
- 不同退化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動態(tài).pdf
- 土壤微生物量碳測定方法
- 有機無機氮源配合施用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及氮素循環(huán)的影響.pdf
- 溫度和臭氧對儲藏稻谷品質和微生物量的影響研究.pdf
- 江河源區(qū)不同植被演替階段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特性.pdf
- 石灰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P比的影響因素.pdf
- 南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及其對磷轉化的影響.pdf
- 種植方式對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響.pdf
- 山藥多糖對大鼠盲腸微生物區(qū)系和免疫功能的影響.pdf
- 土壤微生物量磷對無機磷及碳源輸入的響應.pdf
- 生物質炭施用對土壤呼吸、土壤有機碳及微生物量碳影響的整合分析.pdf
- 丘崗紅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活性磷庫研究.pdf
- 秸稈還田對土壤養(yǎng)分、微生物量與酶活性的影響研究.pdf
- 淹水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測定方法的研究.pdf
- 長期施肥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硫及其周轉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