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探索骶結節(jié)韌帶MRI檢查的較佳掃描方式,并應用該方式觀察APC型骨盆骨折中的骶結節(jié)韌帶損傷情況。
方法:
在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的PACS系統中隨機查找30幅完整的骨盆CT三維重建影像(其中男性15幅,女性15幅),要求影像清晰,無骨折骨病及畸形等,以骨盆髂后上棘為起點,至第一尾骨橫突做一直線,取該線段中點至同側坐骨結節(jié)做連線,以此作為骶結節(jié)韌帶的中軸線,測量該線與冠狀面在矢狀位上的所成角度,確
2、定該韌帶的大致走向范圍。然后選擇25名志愿者接受MRI檢查掃描,除了進行常規(guī)組掃描外,根據第一步確定的韌帶成角角度再加攝沿骶結節(jié)韌帶走向掃描組,數據存檔于PACS系統,然后由2名影像科醫(yī)生及2名骨科醫(yī)生進行閱片,評判骶結節(jié)韌帶在兩組之間的顯像可視性差異,從而確定骶結節(jié)韌帶的較佳MRI掃描方式。最后收集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治療的的APC型骨盆骨折患者,排除標準為:年齡小于18歲的兒童;不能在創(chuàng)收發(fā)生后14日內
3、接受MRI檢查及告知后不同意進行MRI檢查的患者。在征得他們同意后用第二步確定的較佳MRI掃描方式進行骨盆射片,觀察每位患者的骶結節(jié)韌帶的真實損傷情況。
結果:
在PACS系統中的正常骨盆CT三維重建圖像上測量結果顯示:男性骶結節(jié)韌帶與冠狀面夾角最大值為24.17度,最小值為12.34度,平均值為18.6073±3.25475度;女性最大為24.85度,最小為13.32度,平均為17.7693±3.10538度,兩組
4、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以上角度我們確定韌帶走向組為與冠狀面成角15度、20度及25度三個層面。常規(guī)組中骶結節(jié)韌帶的可視性比例為23/25,韌帶走向拍攝組的韌帶可視性比例為21/25,通過統計學分析,兩組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考慮到操作簡便性,建議用常規(guī)MRI拍攝方法對APC型骨盆骨折進行射片。最后在對收集到的21名符合標準的患者進行MRI檢查發(fā)現,在5名APCⅠ型骨折患者中有1名患者存在骶結節(jié)韌帶損傷;在
5、9名APCⅡ型骨盆骨折患者中有7名患者存在骶結節(jié)韌帶損傷;在7名APCⅢ型骨盆骨折患者中全部存在骶結節(jié)韌帶損傷。
結論:
成人骶結節(jié)韌帶中軸與冠狀面在矢狀位上的夾角波動于15度至25度之間,男性組與女性組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MRI的常規(guī)掃描組與沿韌帶走向掃描組對于骶結節(jié)韌帶都能很好的顯像,兩組可視性無明顯差異。沿韌帶走向組射片能更好的顯像韌帶的全長,但常規(guī)組在臨床中更易于操作。APCⅠ型、Ⅱ型及Ⅲ型骨盆骨折都有骶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常骨盆后環(huán)骶結節(jié)韌帶的解剖影像學觀察及MRI掃描方法的研究.pdf
- 骨盆骨折韌帶損傷的解剖學基礎及研究.pdf
- 正常人骨盆骶棘韌帶的解剖學及MRI成像研究.pdf
- 骨盆后環(huán)骨折合并腰骶叢損傷的臨床研究.pdf
- 骶髂后長韌帶的MRI研究.pdf
- 上肢損傷+骨盆骨折
- 骨盆前后壓縮型損傷的韌帶損傷機制及磁共振影像學研究.pdf
- 骨盆后環(huán)骨折伴馬尾神經和-或骶叢神經損傷的臨床研究.pdf
- 脊柱骨折、脊髓損傷、骨盆骨折試題
- 脊髓損傷與骨盆骨折
- 254例前交叉韌帶損傷后半月板及軟骨損傷情況的探討.pdf
- 肩鎖關節(jié)韌帶損傷的MRI研究.pdf
- 骨盆髖臼骨折的損傷控制研究.pdf
- 骨盆韌帶及不穩(wěn)定骨盆骨折內固定的生物力學研究.pdf
- 脊柱脊髓損傷及骨盆骨折
- 骨盆骨折類型與骨盆部位神經損傷的相關性研究.pdf
- 膝關節(jié)韌帶mri損傷表現
- 前交叉韌帶部分損傷mri診斷
- 骨盆骨折血管損傷與骨折類型相關性的臨床研究.pdf
- 骨盆骨折的分型及治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