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用于MRI檢查的兔頸后縱韌帶骨化壓迫性脊髓損傷的研制及后縱韌帶在頸脊髓病手術中的處理策略.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一種可用于MRI檢查的兔頸后縱韌帶骨化壓迫性脊髓損傷模型的研制。
   目的:頸椎后縱韌帶骨化(OPLL)是一種原因未明的病理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頸椎后縱韌帶內異位骨形成,慢性持續(xù)性脊髓壓迫是頸后縱韌帶骨化致脊髓病的病理基礎。目前對于脊髓受壓后的病理變化尚不完全清楚,MR成像技術對頸髓壓迫性損傷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可顯示頸髓壓迫性損傷范圍和程度,還可靈敏地顯示病變性質,本研究制作一種可用于MRI檢查的兔頸后縱韌帶骨化壓迫性脊髓損

2、傷模型,并對其進行影像學、病理學和神經功能評價,為臨床頸后縱韌帶骨化致脊髓損傷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動物模型。
   方法:選取20只新西蘭大白兔(體重:2.0-2.5kg,雄性),隨機分為實驗組(10只)和對照組(10只)。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牙膠尖、氧化鋅和丁香油制備顯影樹脂脊髓壓迫裝置。通過手術將壓迫裝置置入實驗組頸脊髓腹側,造成脊髓受壓模型,對照組切開皮膚去除椎前骨組織后即以縫合。術后實驗動物飼養(yǎng)180天,觀察實

3、驗組和對照組術后神經功能變化、皮層體感誘發(fā)電位(CSEP)變化、在MRI T2加權像矢狀位上觀察受壓區(qū)域脊髓內信號變化,并對興趣區(qū)信號進行量化。在光鏡下觀察脊髓受壓區(qū)組織學變化。
   結果:實驗組出現(xiàn)運動功能評分下降,在對照組,所有兔運動功能均正常,與前相比基本無改變。實驗組CSEP潛伏期與對照組相比出現(xiàn)潛伏期延長,在T2加權像矢狀位可觀察到受壓區(qū)域出現(xiàn)脊髓高信號,其信號強度明顯高于未受壓區(qū)域。
   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

4、實驗組灰質神經細胞數量減少,灰質神經細胞腫脹、核裂解甚至消失,細胞膜溶解破損、邊界不清,細胞周圍基質消失呈空泡狀,細胞固縮,膠質細胞增生,白質纖維分布不均勻,纖維減少、脫髓鞘。對照組脊髓形態(tài)完整,灰質神經元細胞形態(tài)正常,排列規(guī)律,可觀察到較多大小不等的尼氏體和被藍染的核仁,中央管完整,室管膜細胞排列整齊,白質纖維分布均勻,髓鞘形態(tài)完整。
   結論:采用顯影樹脂脊髓壓迫裝置制作兔頸后縱韌帶骨化頸髓壓迫性損傷模型,壓迫的位置、程度

5、、持續(xù)時間可控,易于通過MRI評價脊髓形態(tài)及病變性質,為臨床頸后縱韌帶骨化致脊髓損傷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預后評價提供可靠的動物模型,對臨床相關疾病的研究提供幫助。
   第二部分頸后縱韌帶骨化外傷后脊髓損傷的手術入路選擇。
   目的:頸后縱韌帶骨化(OPLL)在亞洲人種中發(fā)病率較高,多數患者受傷前無明顯臨床癥狀,外傷后(包括輕度)即可發(fā)生嚴重的脊髓損傷,影像學檢查往往無明顯骨折脫位,目前對其治療存在爭議。脊髓損傷治療

6、的目的在于防止或減少脊髓的繼發(fā)性損害,進行早期手術減壓和頸椎穩(wěn)定性的重建,可減輕水腫降低脊髓內部壓力,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環(huán),避免或減輕繼發(fā)損害,為脊髓功能的恢復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因此手術治療頸后縱韌帶骨化外傷后脊髓損傷是積極的方法。本研究探討頸后縱韌帶骨化外傷后脊髓損傷的外科治療手術入路選擇。
   方法:回顧性分析25例頸后縱韌帶骨化外傷后脊髓損傷患者手術治療的臨床資料。按照Frankel神經功能分類法分級:A級2例,B級3例

7、,C級14例,D級6例,E級0例。前路手術12例,后路手術8例,后前路聯(lián)合手術5例。
   結果:術中無大血管、氣管、食道、脊髓損傷等嚴重并發(fā)癥。所有患者均獲隨訪,時間15~86個月,平均38.3個月,前路手術患者均獲骨性融合,內固定無松動、斷裂及脫出。后路手術患者術后X線及CT攝片顯示無再次關門現(xiàn)象。21例患者脊髓功能獲得不同程度改善,4例無改善者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緩解。
   結論:采用前路、后路或后前路聯(lián)合

8、入路治療頸后縱韌帶骨化外傷后脊髓損傷均取得良好臨床療效,術者應根據影像學表現(xiàn)結合患者全身情況合理選擇手術入路。
   第三部分頸后縱韌帶切除在Bryan人工椎間盤置換術中的臨床意義。
   目的:Bryan人工椎間盤置換作為治療頸椎間盤退行性疾病的一項新的手段,目前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文獻報道,對于單節(jié)段及多節(jié)段頸椎間盤退行性疾病,Bryan人工間盤置換可取得有效地臨床效果。后縱韌帶位于椎管前壁內面,從樞椎延伸到骶骨,

9、上部與覆膜相續(xù),下端移行為骶尾后深韌帶,它的彈性與頸椎屈伸曲線運動相適應,并保護脊髓。頸后縱韌帶受到急慢性挫傷、髓核突出后,經過炎性水腫等一系列的病理變化致使該韌帶變厚、變硬,組織彈性消失。對于Bryan人工椎間盤置換術中頸后縱韌帶的處理一直未見明確報道。本研究探討頸后縱韌帶切除在Bryan人工椎間盤置換術中的臨床意義,為臨床提供實踐依據。
   方法:通過對Bryan人工椎間盤置換患者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1)單節(jié)段脊髓型頸

10、椎病伴有或不伴有神經根性痛(2) CT提示頸后縱韌帶無骨化;(3)經保守治療至少3個月以上無效,患者有明確手術要求;(4)年齡在60歲以下。排除標準:(1)椎間盤嚴重退變造成椎間隙明顯狹窄,手術節(jié)段活動范圍明顯減少;(2)嚴重骨質疏松;(3)兩節(jié)段或兩節(jié)段以上病變。入選患者均有明確的錐體束征及不同程度的頸部及上肢疼痛。根據術中頸后縱韌帶是否切除分為兩組,頸后縱韌帶未切除組及頸后縱韌帶切除組。頸后縱韌帶未切除組患者14例,男7例,女7例;

11、年齡35-59歲,平均44.6歲;C3-42例,C4-54例,C5-68例;頸后縱韌帶切除組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齡34-60歲,平均46.1歲;C3-42例,C4-55例,C5-610例。兩組年齡、性別分布、受累節(jié)段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本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頸后縱韌帶未切除組隨訪時間(28.4±7.4)個月,頸后縱韌帶切除組隨訪時間(32.1±7.4)個月,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

12、時間分別為(84.3±10.2) min和(90.6±12.5) min,術中出血量分別為(60.4±9.5) ml和(66.2±12.4)ml,兩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硬脊膜破裂及脊髓損害等嚴重并發(fā)癥,未發(fā)生明顯Bryan假體相關并發(fā)癥。
   臨床隨訪結果:頸后縱韌帶未切除組JOA改善率75.0%±13.0%,頸痛VAS改善率72.7%±18.5%,上肢痛VAS改善率72.0%±17.1%;頸

13、后縱韌帶切除組JOA改善率86.2%±11.7%,頸痛VAS改善率86.3%±15.8%,上肢痛VAS改善率84.0%±13.0%;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影像學隨訪結果:頸后縱韌帶未切除組術后置換節(jié)段曲度增加4.8±2.7°,術后置換節(jié)段活動度(ROM)增加1.3±1.0°;頸后縱韌帶切除組術后置換節(jié)段曲度增加3.9±2.5°,術后置換節(jié)段活動度(ROM)增加1.8±1.2°,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

14、計學意義(P>0.05)。術后脊髓矢狀徑頸后縱韌帶未切除組增加(2.2±1.1) mm,頸后縱韌帶切除組增加(3.6±0.6)mm,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通過切除頸后縱韌帶可有效徹底的減壓,改善行Bryan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患者的術后效果,切除頸后縱韌帶對置換節(jié)段曲度及活動度無明顯影響,在行Bryan人工椎間盤置換術中可常規(guī)切除頸后縱韌帶。熟練掌握后縱韌帶的解剖是術中安全切除的關鍵,選擇椎間盤后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