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換熱器課程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說明書</p><p>  列管式換熱器的選用和設計</p><p><b>  目 錄</b></p><p>  1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任務書</p><p><b>  2 設計概述</b></p><p>  3 換熱器

2、方案的確定</p><p>  3.1 確定設計方案</p><p><b>  3.2確定物性數據</b></p><p>  3.3 計算總傳熱系數</p><p><b>  4 計算換熱面積</b></p><p><b>  5 工藝結構尺寸</b&

3、gt;</p><p>  5.1 管徑和管內流速</p><p>  5.2 管程和傳熱管數</p><p>  5.3 平均傳熱溫差校正及殼程數</p><p>  6 傳熱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p><p><b>  7 換熱器核算</b></p><p>  8

4、 換熱器的主要結構尺寸和計算結果表</p><p><b>  9 設計評述</b></p><p><b>  10 參考資料</b></p><p><b>  11 主要符號說明</b></p><p><b>  12 特別鳴謝</b></p

5、><p>  1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任務書</p><p>  欲用自來水將2.3萬噸/年的異丁烯從300℃冷卻至90℃,冷水進、出口溫度分別為25℃和90℃。若要求換熱器的管程和殼程壓強降不大于100kpa,試選擇合適型號的列管式換熱器。假設管壁熱阻和熱損失可以忽略。</p><p><b>  概述與設計方案簡介</b></p>&l

6、t;p><b>  換熱器的類型</b></p><p>  列管式換熱器又稱為管殼式換熱器,是最典型的間壁式換熱器,歷史悠久,占據主導作用,主要有殼體、管束、管板、折流擋板和封頭等組成。一種流體在關內流動,其行程稱為管程;另一種流體在管外流動,其行程稱為殼程。管束的壁面即為傳熱面。</p><p>  其主要優(yōu)點是單位體積所具有的傳熱面積大,傳熱效果好,結構堅

7、固,可選用的結構材料范圍寬廣,操作彈性大,因此在高溫、高壓和大型裝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換熱器。為提高殼程流體流速,往往在殼體內安裝一定數目與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擋板。折流擋板不僅可防止流體短路、增加流體流速,還迫使流體按規(guī)定路徑多次錯流通過管束,使湍流程度大為增加。</p><p>  列管式換熱器中,由于兩流體的溫度不同,使管束和殼體的溫度也不相同,因此它們的熱膨脹程度也有差別。若兩流體溫差較大(50℃以上)時,就可

8、能由于熱應力而引起設備的變形,甚至彎曲或破裂,因此必須考慮這種熱膨脹的影響。</p><p><b>  2.1換熱器</b></p><p>  換熱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許多工業(yè)部門的通用設備,在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產規(guī)模、物料的性質、傳熱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換熱器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p><p>  按用途它可分為加熱器、冷

9、卻器、冷凝器、蒸發(fā)器和再沸器等。根據冷、熱流體熱量交換的原理和方式可分為三大類:混合式、蓄熱式、間壁式。</p><p>  間壁式換熱器又稱表面式換熱器或間接式換熱器。在這類換熱器中,冷、熱流體被固體壁面隔開,互不接觸,熱量從熱流體穿過壁面?zhèn)鹘o冷流體。該類換熱器適用于冷、熱流體不允許直接接觸的場合。間壁式換熱器的應用廣泛,形式繁多。將在后面做重點介紹。</p><p>  直接接觸式換熱

10、器又稱混合式換熱器。在此類換熱器中,冷、熱流體相互接觸,相互混合傳遞熱量。該類換熱器結構簡單,傳熱效率高,適用于冷、熱流體允許直接接觸和混合的場合。常見的設備有涼水塔、洗滌塔、文氏管及噴射冷凝器等。</p><p>  蓄熱式換熱器又稱回流式換熱器或蓄熱器。此類換熱器是借助于熱容量較大的固體蓄熱體,將熱量由熱流體傳給冷流體。當蓄熱體與熱流體接觸時,從熱流體處接受熱量,蓄熱體溫度升高后,再與冷流體接觸,將熱量傳給冷

11、流體,蓄熱體溫度下降,從而達到換熱的目的。此類換熱器結構簡單,可耐高溫,常用于高溫氣體熱量的回收或冷卻。其缺點是設備的體積龐大,且不能完全避免兩種流體的混合。</p><p>  工業(yè)上最常見的換熱器是間壁式換熱器。根據結構特點,間壁式換熱器可以分為管殼式換熱器和緊湊式換熱器。</p><p>  緊湊式換熱器主要包括螺旋板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等。</p><p>

12、  管殼式換熱器包括了廣泛使用的列管式換熱器以及夾套式、套管式、蛇管式等類型的換熱器。其中,列管式換熱器被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標準換熱設備,在許多工業(yè)部門被大量采用。列管式換熱器的特點是結構牢固,能承受高溫高壓,換熱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藝成熟,選材范圍廣泛,適應性強及處理能力大等。這使得它在各種換熱設備的競相發(fā)展中得以繼續(xù)存在下來。</p><p>  使用最為廣泛的列管式換熱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則安

13、裝在殼體內。因此,這種換熱器也稱為管殼式換熱器。常見的列管換熱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帶膨脹節(jié)的固定管板式、浮頭式和U形管式等幾種類型。</p><p><b>  2.2設計方案簡介</b></p><p>  2.2.1 換熱器類型的選擇</p><p>  根據列管式換熱器的結構特點,主要分為以下四種。以下根據本次的設計要求,介紹幾種常見的列

14、管式換熱器。</p><p>  1.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p><p>  這類換熱器如圖1-1所示。固定管辦事換熱器的兩端和殼體連為一體,管子則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結余構簡單;在相同的殼體直徑內,排管最多,比較緊湊;由于這種結構式殼測清洗困難,所以殼程宜用于不易結垢和清潔的流體。當管束和殼體之間的溫差太大而產生不同的熱膨脹時,用使用管子于管板的接口脫開,從而發(fā)生介質的泄漏。</p&

15、gt;<p><b>  2.U型管換熱器</b></p><p>  U型管換熱器結構特點是只有一塊管板,換熱管為U型,管子的兩端固定在同一塊管板上,其管程至少為兩程。管束可以自由伸縮,當殼體與U型環(huán)熱管由溫差時,不會產生溫差應力。U型管式換熱器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只有一塊管板,密封面少,運行可靠;管束可以抽出,管間清洗方便。其缺點是管內清洗困難;喲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彎曲半徑,

16、故管板的利用率較低;管束最內程管間距大,殼程易短路;內程管子壞了不能更換,因而報廢率</p><p>  較高。此外,其造價比管定管板式高10%左右。</p><p>  3. 浮頭式換熱器</p><p>  浮頭式換熱器的結構如下圖1-3所示。其結構特點是兩端管板之一不與外科固定連接,可在殼體內沿軸向自由伸縮,該端稱為浮頭。浮頭式換熱器的優(yōu)點是黨環(huán)熱管與殼體間

17、有溫差存在,殼體或環(huán)熱管膨脹時,互不約束,不會產生溫差應力;管束可以從殼體內抽搐,便與管內管間的清洗。其缺點是結構較復雜,用材量大,造價高;浮頭蓋與浮動管板間若密封不嚴,易發(fā)生泄漏,造成兩種介質的混合。</p><p><b>  4.填料函式換熱器</b></p><p>  填料函式換熱器的結構如圖1-4所示。其特點是管板只有一端與殼體固定連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

18、封。管束可以自由伸縮,不會產生因殼壁與管壁溫差而引起的溫差應力。填料</p><p>  函式換熱器的優(yōu)點是結構較浮頭式換熱器簡單,制造方便,耗材少,造價也比浮頭式的低;</p><p>  管束可以從殼體內抽出,管內管間均能進行清洗,維修方便。其缺點是填料函乃嚴不高,殼程介質可能通過填料函外樓,對于易燃、易爆、有度和貴重的介質不適用。</p><p>  2.3.

19、1換熱器類型的選擇 </p><p>  所設計換熱器用于冷卻果漿,果漿粘度較大,易結垢,易腐蝕管道,所以選用浮頭式換熱器,浮頭便于拆卸、清洗,且果漿走殼程也方便散熱,與冷卻介質溫差較大,也避免產生溫差應力產生管道變形。綜上所述,換熱器選擇浮頭式,果漿走殼程。</p><p>  2.3.2流徑的選擇 </p><p>  在具體設計時考慮到盡量提高兩側傳熱系數

20、較小的一個,使傳熱面兩側傳熱系數接近;在運行溫度較高的換熱器中,應盡量減少熱量損失,而對于一些制冷裝置,應盡量減少其冷量損失;管、殼程的決定應做到便于清洗除垢和修理,以保證運行的可靠性。</p><p><b>  參考標準:</b></p><p>  不潔凈和易結垢的流體宜走便于清洗管子,浮頭式換熱器殼程便于清洗。</p><p>  腐蝕

21、性的流體宜走管內,以免殼體和管子同時受腐蝕,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檢修。</p><p>  壓強高的流體宜走管內,以免殼體受壓,其中冷卻介質循環(huán)水操作壓力高,宜走管程。</p><p>  飽和蒸氣宜走管間,以便于及時排除冷凝液,且蒸氣較潔凈,冷凝傳熱系數與流速關系不大。</p><p>  被冷卻的流體宜走殼程,便于散熱,增強冷卻效果。</p>&l

22、t;p>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對流傳熱系數的流體宜走管內,因管程流通面積常小于殼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p><p>  粘度大的液體或流量較小的流體,宜走殼程,因流體在有折流擋板的殼程流動時,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斷改變,在低Re(Re>100)下即可達到湍流,以提高對流傳熱系數。</p><p>  若兩流體的溫度差較大,傳熱膜系數較大的流體宜走殼程,因為壁溫接近傳

23、熱膜系數較大的流體溫度,以減小管壁和殼壁的溫度差。</p><p>  綜合考慮以上標準,確定果漿應走殼程,水走管程。</p><p>  2.3.3流速的選擇</p><p>  表2-2 換熱器常用流速的范圍</p><p>  由于增加流體在換熱器中的流速,將加大對流傳熱系數,減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積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熱阻,使總傳熱

24、系數增大,從而可減小換熱器的傳熱面積。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體阻力增大,動力消耗就增多。故擬取循環(huán)水流速為1.4m/s。</p><p>  2.3.4材質的選擇</p><p>  列管換熱器的材料應根據操作壓強、溫度及流體的腐蝕性等來選用。在高溫下一般材料的機械性能及耐腐蝕性能要下降。同時具有耐熱性、高強度及耐腐蝕性的材料是很少的。</p><p>  目前 常用

25、的金屬材料有碳鋼、不銹鋼、低合金鋼、銅和鋁等;非金屬材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根據實際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銹鋼材料。</p><p><b>  2.3.5管程結構</b></p><p>  換熱管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正方形直列、正方形錯列、三角形直列、三角形錯列和同心圓排列,如下圖所示。</p><p>  (a) 正方形直列 

26、;   (b)正方形錯列    (c) 三角形直列 </p><p>  (d)三角形錯列  (e)同心圓排列 </p><p>  正三角形排列結構緊湊;正方形排列便于機械清洗。對于多管程換熱器,常采用組合排列方式。每程內都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在各程之間為了便于安裝隔板,采用正方形排列方式。

27、 管板的作用是將受熱管束連接在一起,并將管程和殼程的流體分隔開來。管板與管子的連接可脹接或焊接。</p><p>  2.3.6殼程結構與相關計算公式</p><p>  介質流經傳熱管外面的通道部分稱為殼程。 殼程內的結構,主要由折流板、支承板、縱向隔板、旁路擋板及緩沖板等元件組成。由于各種換熱器的工藝性能、使用的場合不同,殼程內對各種元件的設置形式亦不同,以此來滿足設計的要求。各元

28、件在殼程的設置,按其不同的作用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殼側介質對傳熱管最有效的流動,來提高換熱設備的傳熱效果而設置的各種擋板,如折流板、縱向擋板。旁路擋板等;另一類是為了管束的安裝及保護列管而設置的支承板、管束的導軌以及緩沖板等。 殼體是一個圓筒形的容器,殼壁上焊有接管,供殼程流體進人和排出之用。直徑小于400mm的殼體通常用鋼管制成,大于400mrn的可用鋼板卷焊而成。殼體材料根據工作溫度選擇,有防腐要求時,大多考慮使用

29、復合金屬板。 介質在殼程的流動方式有多種型式,單殼程型式應用最為普遍。如殼側傳熱膜系數遠小于管側,則可用縱向擋板分隔成雙殼程型式。用兩個換熱器串聯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為降低殼程壓降,可采用分流或錯流等型式。 殼體內徑D取決于傳熱管數N、排列方式和管心距t。計算式如下: 單管程 D=t(nc-1)+(2~3)d0式中</p><p>  殼體內徑D的計算值最終應圓整到標準值。

30、在殼程管束中,一般都裝有橫向折流板,用以引導流體橫向流過管束,增加流體速度,以增強傳熱;同時起支撐管束、防止管束振動和管子彎曲的作用。 折流板的型式有圓缺型、環(huán)盤型和孔流型等。 圓缺形折流板又稱弓形折流板,是常用的折流板,有水平圓缺和垂直圓缺兩種。切缺率(切掉圓弧的高度與殼內徑之比)通常為20%~50%。垂直圓缺用于水平冷凝器、水平再沸器和含有懸浮固體粒子流體用的水平熱交換器等。垂直圓缺時,不凝氣不能在折流板頂部積存,而在冷

31、凝器中,排水也不能在折流板底部積存。弓形折流板有單弓形和雙弓形,雙弓形折流板多用于大直徑的換熱器中。 折流板的間隔,在允許的壓力損失范圍內希望盡可能小。一般推薦折流板間隔最小值為殼內徑的1/5或者不小于50 mm,最大值決定于支持管所必要的最大間隔。 殼程流體進出口的設計直接影響換熱器的傳熱效率和換熱管的壽命。當加熱蒸汽或高速流體流入殼程時,對換熱管會造成很大的沖刷,所以常將殼程接管在入口處加以擴大,即將接管做成喇叭

32、形,以起緩沖的作用;或者在換熱器進口處設置擋板。</p><p>  3 換熱器設計方案的確定</p><p><b>  3.1確定設計方案</b></p><p>  選擇換熱器類型:浮頭式換熱器</p><p>  流經的選擇:異丁烯走殼程,自來水走管程</p><p>  管程循環(huán)水流速取

33、1.2m/s</p><p><b>  材質:不銹鋼</b></p><p>  管徑:φ25*2.5mm</p><p><b>  3.2確定物性數據</b></p><p>  定性溫度:異丁烯 水</p><p>  異丁烯(195℃)

34、 </p><p>  水(57.5℃) </p><p>  3.3計算總傳熱系數</p><p>  3.3.1熱流量(對異丁烯)</p><p>  3.3.2平均傳熱溫差:</p><p>  3.3.3冷卻水用量(忽略熱損失)</p><p>  3.3.4總傳

35、熱系數K(取流速) </p><p><b>  其中 </b></p><p><b>  管程:</b></p><p>  對流傳熱系數 (其中被加熱介質n=0.4) 、)</p><p><b&

36、gt;  ‘</b></p><p><b>  污垢熱阻 </b></p><p><b>  4.1計算換熱面積</b></p><p><b>  5.工藝結構尺寸</b></p><p>  5.1管徑和管內流速</p><p>

37、  選用較高級冷拔傳熱管(不銹鋼)</p><p><b>  取管內流速 </b></p><p>  5.2管程和傳熱管數 </p><p>  按單程管計算,所需的傳熱管長度為</p><p>  取管長為3m則(管程)</p><p><b>  則傳熱管數總根數&l

38、t;/b></p><p>  5.3平均傳熱溫差校正及殼程數</p><p>  平均溫差校正系數計算如下:</p><p>  但R=8.6的點很難在圖上讀出,因而以相應1/R代替R,PR代替P,按單殼程,雙管程結構,查表知</p><p><b>  平均傳熱溫差 </b></p><p&

39、gt;  由于平均傳熱溫差校正系數大于0.8,同時殼程流體流量較大,故取單殼程合適。</p><p>  6.傳熱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p><p><b>  6.1殼體直徑</b></p><p>  取管板利用率則殼體直徑為</p><p>  計算的到的殼體直徑應按換熱器的系列標準進行圓整。殼體直徑經常用的標準有

40、159mm、273mm、400mm、500mm、600mm、800mm等。根據以上標準可取D=273mm。</p><p>  6.2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圓缺高度為殼體內徑的25%,則切去的圓缺高度為,故可取h=70mm。</p><p><b>  取折流板間距,則</b></p><p><b>  個</b>

41、</p><p><b>  6.3接管 </b></p><p>  殼程流體進出口接管:取接管內氣體流速為,則接管內徑為</p><p>  ,圓整后可取管內徑為30mm。</p><p>  管程流體進出口接管:取接管內流體流速為 ,則接管內徑為</p><p>  ,圓整后可取管內

42、徑為40mm。</p><p><b>  7.換熱器核算</b></p><p><b>  7.1傳熱面積校核</b></p><p>  7.1.1管程傳熱膜系數核算。</p><p><b>  管程流通截面積</b></p><p>  管程流

43、體流速和雷諾數分別為</p><p><b>  普朗特數 </b></p><p><b>  管程傳熱膜系數 </b></p><p>  7.1.2殼程傳熱膜系數核算。</p><p>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傳熱當量直徑為</p><p><b> 

44、 殼程流通截面積</b></p><p>  殼體流體流速及其雷諾數分別為</p><p><b>  普朗特數</b></p><p><b>  黏度校正</b></p><p><b>  則殼程傳熱膜系數</b></p><p>  

45、7.1.3污垢熱阻和管壁熱阻。</p><p>  查表知,管外側污垢熱阻,管內污垢熱阻</p><p>  。已知管壁厚度為,不銹鋼在此條件下的熱導率為17.4W/m·℃。</p><p>  7.2總傳熱系數K。</p><p><b>  7.3傳熱面積校核</b></p><p>

46、;<b>  實際傳熱面積</b></p><p>  換熱器的面積裕度為 傳熱面積裕度合適,該換熱器能夠完成生產任務。</p><p>  7.4換熱器內壓降的核算</p><p><b>  7.4.1管程阻力</b></p><p>  由,傳熱管相對粗糙度0.005,參考圖雙對數坐標圖得

47、,流速,,所以</p><p>  小于10KPa,管程流體阻力在允許范圍之內。</p><p><b>  7.4.2殼程阻力</b></p><p><b>  按下式計算</b></p><p><b>  ,其中</b></p><p><

48、b>  流體流經管束的阻力</b></p><p><b>  ,,</b></p><p><b>  則</b></p><p>  流體流過折流板缺口的阻力</p><p><b>  ,其中 ,</b></p><p><

49、b>  則</b></p><p><b>  總阻力 </b></p><p>  8、換熱器的主要結構尺寸和計算結果表</p><p><b>  9. 設計評述</b></p><p>  本設計所有參數經反復核算,保證各參數均在設計要求之內,準確可行。殼程流體流速=1.5

50、m/s,流體雷諾數=2769。管程流體流速=0.306m/s,流體雷諾數Rei </p><p>  =12008>4000。管程流體流動方式為湍流,能夠較好的達到換熱的要求。</p><p>  考慮到果漿產品的衛(wèi)生要求,為減少果漿的污染,換熱器材質選用不銹鋼材料。每程內都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在各程之間為了便于安裝隔板,采用正方形排列方式。正三角形排列結構緊湊,正方形排列便于機械清

51、洗。該換熱器的面積裕度H=19%在15%-25%之間,則所設計換熱器能夠完成生產任務。管程流動阻力為25.85Kpa,25.85<30 Kpa在允許范圍之內;殼程流動阻力為1794.15pa,2491.3pa<100 Kpa也允許范圍之內,比較適宜。</p><p><b>  10 .參考資料</b></p><p>  1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賈紹義

52、 柴誠敬,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3年6月第二次印刷</p><p>  2 《化工物性算圖手冊》劉光啟 馬連湘 邢志有主編 化工出版社出版 2002年1月</p><p>  3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冊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柴誠敬主編 2010年5月 高等教育出版 </p><p><b>  社</b></p><p

53、>  《物理化學(第五版)》上冊 傅獻彩 沈文霞 姚天揚 侯文華 高等教育出版2005年</p><p>  11. 主要符號說明</p><p><b>  英文字母</b></p><p>  B——折流板間距,m;C——系數,無量綱;d——管徑,m;D——換熱器外殼內徑,m;f——摩擦系數;F——系數;h——圓缺高度,

54、m;K——總傳熱系數,W/(m2·℃);L——管長,m;m——程數;n——指數; 管數; 程數;N——管數; 程數;NB——折流板數;Nu——努塞爾特準數;P——壓力,Pa; 因數;Pr——普蘭特準數;q——熱通量,W/m2;Q——傳熱速率,W;r——半徑,m;氣化潛熱,kJ/kg;</p><p>  R——熱阻,m2·℃/

55、W; 因數;e——雷諾準數;</p><p>  S——傳熱面積,m2;t——冷流體溫度,℃;</p><p>  管心距,m;T——熱流體溫度,℃;u——流速,m/s;W——質量流量,kg/s,V——體積流量,m3/s。希臘字母α——對流傳熱系數,W/(m2·℃);Δ——有限差值;λ——導熱系數,W/(m·℃);</p>&

56、lt;p>  μ——粘度,Pa·S;ρ——密度,kg/m3;ψ——校正系數。下標c——冷流體;h——熱流體;i——管內;m——平均;o——管外;s——污垢。</p><p><b>  12.特別鳴謝</b></p><p>  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p><p>  感謝各位同學的討論和幫助。</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