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惹誰了?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福昂螅钦l了?</b></p><p>  我們是80后,自從這個稱呼出世以來,對我們的爭議就沒有停止。社會對于這個有點“特殊的群體”給予過多的關注使我們倍感壓力,80后――難道是我們的原罪?一出生就被打上了一些特別的烙印?我們的某些特質不正是反映了這個時代、社會和教育的尷尬嗎? </p><p>  80后鑒定報告:有人說80后放肆、

2、自我、缺乏責任、隨性、熱情,沒有思想,在公眾的話語體系中,這些詞匯像標簽一樣標定著“80后”的特質。也有人說80后時尚、敏銳、率性,富于創(chuàng)新。而80后界定自我的時候,并不在乎他人的評價,我就是我,我就是80后。 </p><p>  80后,是一個經常被媒體拎出來說事的詞。身為80后的一代人,我們的境遇有點像遭遇八卦的明星,整天都有挖不完的新聞話題。我們的缺點、我們的優(yōu)點(當然更多的是缺點)就像是禿子頭上的虱子,

3、被明明白白地曝光了出來。面對著強大的社會輿論,面對著80后的就業(yè)、生存、生活的壓力,我們深深地感覺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上就是一個弱勢群體,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東西。 </p><p>  或許每一代人的成長都會受到長輩們批評、乃至唾罵,這是每一代人都經歷過的事情!那些50后、60后、70后的人們,當你們在這里向著80后拋出各種各樣的質疑的時候,你們捫心自問,當你們還是20多歲的時候有沒有受到過長輩們的質疑?60后不也曾

4、被稱為瘋狂的一代?70后不也曾被稱為頹廢的一代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天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出路,對下一代人的過度擔心是不是有點杞人憂天了呢?畢竟社會還是在進步的。 </p><p>  其實哪個年代出生的人沒有一點屬于那個年代的特殊烙印呢?我們要感謝前輩們?yōu)槲覀儎?chuàng)造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但如果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來得慢一點的話,那必將會成為80后的責任。而在現(xiàn)有的情況下,我們將會比前輩們做得更好,走人生的路還是

5、要靠自己。 </p><p>  我們需要的不是批評,相信你們年輕的時候需要的也不是批評,我們需要的是社會的認同,沒有社會的認同那將是我們的悲哀。 </p><p>  一個女大學生的困惑 </p><p>  最近在網上,一位大四的女生翟雪經??吹健按髮W校園內學生私家車太多”、“避孕套首批免費發(fā)放學生”、“北漂失業(yè)大學生生存狀態(tài)”、“大學生實習出現(xiàn)‘混章族’”、“

6、女大學生找工作遭遇尷尬面試”等等“新聞”。她很疑惑,為什么現(xiàn)在大學生群體給社會呈現(xiàn)的就是這個形象?讓她覺得糟糕的是,社會上的人都說,“80后是垮掉的一代”。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大學生竟然成了貶義標簽,誰在強調自己是大學生,那感覺就跟幾年前給報社投稿時,強調自己是“文學青年”一樣被人嘲笑。 </p><p>  一項令人失望的調查結論 </p><p>  而最近的一項調查印證

7、了翟雪的憂慮,公眾對當代大學生的評價很不理想,絕大多數(shù)調查對象認為大學生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精神萎靡不振”,認為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非常好”的比例只有8.5%。“大學生在公眾中的形象已經跌到20年的最低點”是這項調查得出的結論。 </p><p>  公眾的態(tài)度是不是和媒體的責任有關? </p><p>  輿論似乎已經給我們這代人烙上了標記,批評聲遠遠吞沒了贊美聲。是公眾太挑剔了,還是我們不爭

8、氣?以上所說的種種是不是能代表當代大學生的風貌?如果說媒體把長槍大炮對準了80后這個集體,是處于自身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那么媒體應不應該“過多”地關注80后?媒體對80后的報道是不是有點丑化了?公眾對80后的態(tài)度是不是由于媒體對80后的負面報道而起到了一定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里,我們的媒體是不是也應該做一個客觀的反思?輿論是一種工具,使用工具的人應該是客觀公正,不帶任何偏見的,輿論的監(jiān)督作用也應該是以正面引導為主的。80后是一群正在成長

9、中的年輕人,需要一種寬容和包容的態(tài)度才更利于他們的成長。 </p><p>  一位80后大學生的博客 </p><p>  幼稚園大學里的幼稚園大學生 </p><p><b>  東城西舊 </b></p><p><b>  19歲 大二學生 </b></p><p>

10、  我看著我的朋友走進書店,然后在青春網絡小說前流連,不在乎旁邊有多少名家名作堆積如山;我看到朋友對未來非常茫然,卻覺得無所謂;我發(fā)現(xiàn)我越來越難和以前的死黨溝通了,因為他們總對我說哪里的品牌在打折;我討厭看到我的同學像個憤青到處“評論”卻什么都不真懂;我對進入朋友們的各種空間看到各種矯情的小資文章感到作嘔;我痛心于電視上那些“80后”的明星們說出“什么是福布斯?”“七七事變是什么?”還做出一臉委屈相……還有很多,我不愿全部列舉,我感到羞

11、恥,因為我也是“80后”人。????我們是一群“已經成人,卻不像成人”的人。我們受到來自家庭的溺愛,于是霸道、自我,卻又像個“廢人”一樣依賴家人。我們以“花朵”自居,要求社會給我們陽光,卻沒有學會去關心什么,承擔什么,就這樣無憂無慮地長大。進了大學,不做花朵便做了動物,沒有思想的動物,社會大呼不行,說我們是人才是棟梁,要好好培養(yǎng),于是我們又成了寵物。 </p><p>  習慣了18年的灌輸式教育,我們被嚴格約束

12、著成長。約束放松后,我們最終走向兩條路:一是帶著定形了的思維中規(guī)中矩;一是物極必反,或者墮落到底,或者浮躁至極,但所作所為卻又擺脫不了幼稚的烙印。 </p><p>  龍應臺的《幼稚園大學》我看過了,先是抱著狡辯的心態(tài)不置可否,越看下去越慚愧。我們這群大學生,且不說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這些還不能暴露“幼稚園”的本性,我們說說思想年齡(或許這是個沒被認可的概念)。其實誰都會“想”,想的是什么就把素質顯現(xiàn)出來了。不

13、然為什么人們會說“這個人太單純了,看他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或者是“這個人不簡單,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可見思想的重要。偏偏我們這一代人是沒有思想的,是會想能想?yún)s沒有思想的一代。我們想的是一些不痛不癢的關于玩、關于吃、關于各種瑣碎的事。 </p><p>  社會總在說很難把握現(xiàn)代大學生的興趣走向,的確是很難的。對大學生講政治,話題太敏感的不敢講,太正統(tǒng)的沒人聽;講國際局勢,有人說“我們自己都顧不過來,管他國際局勢

14、有什么用”;講歷史,去聽的人多了,權當有趣的小故事聽著消遣;講社會熱門話題,比如同性戀,于是聽者接踵而至,場場爆棚,原來大學生關注的是社會時事?但聽到他們提出“同性戀怎么做?”“隨著人們對同性戀認識的加深,同性戀會不會增多?” </p><p>  這些問題,恐怕父母、老師也只有哭笑不得的份兒了。到底我們在想些什么?不是因為我們是幼稚園大學生,所以學校是幼稚園大學,而是因為有幼稚園大學的存在,所以我們成為幼稚園大

15、學生;不是因為我們的毛躁煽動了整個社會的浮躁,而是社會大環(huán)境的浮躁孕育出了我們的毛躁;不是我們的不倫不類使這個時代尷尬,而是這個時代的尷尬把我們擠壓得不倫不類! </p><p>  誰來聽聽我的心里話――80后這樣說 </p><p><b>  項書恒 </b></p><p><b>  24歲 </b></p

16、><p><b>  公司職員 </b></p><p>  作為獨生子女,小的時候可能因為家里就一個孩子,倍感呵護,可是長大之后我們的壓力和責任卻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試想,如果一個獨生子和一個獨生女結婚,他們上面最少有四個老人要照顧,再生一個孩子的話,他們兩個人要背負的是一個七口甚至人數(shù)更多的大家庭。我們很獨立,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我們沒有兄弟姐妹,所以我們會去

17、交更多的朋友。我們的責任感來自社會,而社會卻又說我們沒有責任感。是他們糊涂了! </p><p><b>  劉晴晴 </b></p><p><b>  22歲 </b></p><p><b>  大學畢業(yè)生 </b></p><p><b>  待業(yè) </

18、b></p><p>  我去年大學剛畢業(yè),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每次當我去應聘的時候,人家一聽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都搖頭,說現(xiàn)在的大學生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根本吃不了苦。我想說,很多人認為80后的人,家境優(yōu)越,吃著高營養(yǎng)的東西,看著高科技產品長大的,這個觀點也十分偏激,對于80前的人就沒有這樣的待遇;80后也有從小吃苦,沒有享受很多高營養(yǎng),高科技實惠的人。這樣的人大有人在,養(yǎng)尊處優(yōu)的80后畢竟是少數(shù)。再說即使這樣

19、,證明社會已經進步了,我們不可能整天吃咸菜,過著閉塞的生活了。不管你想要不想要,想接受不想接受,這些高科技,這些高營養(yǎng)是注定要出現(xiàn)在這個時候的,而這些恰好被我們80后的人趕上了。所以,這個問題是關乎社會的問題,不要把80后一棒子打死。這也不能證明我們就不能吃苦。 </p><p><b>  米羅雅 </b></p><p><b>  21歲 </b

20、></p><p><b>  大四學生 </b></p><p>  車子,房子,奢侈品,這個社會飛速地發(fā)展起來了,帶給人們形形色色的物質享受。實際上現(xiàn)在的世界不正是物質越來越豐富了么?在這樣的世界中成長,目睹身邊的一切漸漸豐富起來,掀起了每個人瘋狂的欲望,令所有人想把其一一囊括在懷中。這個時候有人說我們太物質化,是不是有點不公平?如果我們出生在革命年代,我們

21、一樣是可以吃糠咽菜,一樣是可以為了革命事業(y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者。那些說80后沒有責任感,金錢觀念強的人怎么沒有把社會因素考慮進去?我們也想淡泊金錢名利,可社會允許嗎?我們也在不得不做著許多事情,因為這個社會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公平,所以我常常感覺到迷惑,是時代造就了我們,然后所有的人卻都在責備我們,這個不是,那個不行的。想想看,80后對這個社會的影響還不是主流,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怎么能說是我們造就了這樣一個物質時代?怎么能把這個時代的特

22、征安置在我們的身上了呢? </p><p><b>  小拽 </b></p><p><b>  25歲 </b></p><p><b>  自由職業(yè) </b></p><p>  我承認80后的身上有一些自己的特質,但是我覺得公眾不一定都要那么擔心,更不應該不放心把這個時

23、代交給我們。這是一種時代更替必然!當你們看到我們處于低潮的時候不用唾棄,我們有一天會找到出路,如果不介意,你還可以伸出友善的援手,我們絕對會心存感激;當我們真要接掌時代大旗的時候,你們也不用擔憂,我們也同樣尊敬你們那些為理想打拼過的前輩!要說我們有什么不同,其實現(xiàn)在的世界也和以前大大不同。我知道自己的靈魂里還有一種正義感和責任感,從小到大也沒少看愛國主義電影,必要的時候,我一定會站出來承擔責任,我也隨時準備好承擔責任。我也有理想,也有自

24、己向往的未來。 </p><p>  我是80后,但是我不迷失。我承認有部分80后很迷失,這也許和他們的家庭有關,也可能是受某些只寫寫書就可以大大賺錢,所以不必為生活擔憂而可以浪費時間發(fā)花癡的所謂80后代言人的影響。我想說,生活是自己的,書里寫的東西永遠不能是現(xiàn)實中的生活。 </p><p><b>  我行,我秀 </b></p><p>&

25、lt;b>  阿波羅 </b></p><p><b>  26歲 </b></p><p><b>  公司部門經理 </b></p><p>  我覺得任何一個正在成長的一代人都有一種急需要證明自己的壓力,必須要證明我的存在,強調我的存在,劃分我的存在,向所有人通知我的存在。但是從實際上來講,從“80

26、后”這個概念開始熱起來之后,“80后”始終處在一個被觀察者的尷尬位置上。媒體和長者們不停地棒喝,認為他們狂妄而沒責任感,某些人的炒作讓“80后”整體背上了黑鍋,每一代人都在成長,我們高興地看到“80后”比以往任何一代更獨立,他們青春飛揚,我只希望他們能更好地成長,讓那些符號見鬼去吧。其實,當你看到一批以泡泡網CEO李想、majoy的操盤手茅侃侃、康盛世紀的老大戴志康、MySee總裁高燃為代表新銳的“80后”們,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不再是小孩

27、了,先行者已經步入主流。 </p><p>  在這里,我必須說明一個事實就是所謂的“80后”已經長大成人,甚至有的已經成為主流社會的一部分,我們正在盡力去迎合和適應這個社會,大家一起努力把工作干好就是了,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既然已經進入社會,就要為這個社會去做些什么。 </p><p><b>  公眾的態(tài)度: </b></p><p>  

28、是不是應該寬容一些? </p><p>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這是必須承認的事實。浮躁也好,急功近利也好,畢竟都是這個時代造就的,自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和理由,并且或多或少地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風格。浮躁功利、過于自我、缺乏責任感,難以肩負重任,這是很多人對“80年代后”產生的“社會偏見”,對待這種“道德瑕疵”、“行為叛逆罪行”,筆者認為,社會不妨寬容、善待他們,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另類獨特的“道德狼”,而是不可或缺的“未來建

29、設者”。 </p><p>  理智的態(tài)度應該是寬容。寬容地對待別人是一種美德。寬容地對待新生物是一種品格。 </p><p><b>  專家這樣說: </b></p><p>  多給80后打打氣,少一些棒喝打擊 </p><p>  都說時代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競爭觀念,需要百家爭鳴的思想局面。可我們對未來局面

30、充滿無限轉機的“問題人才”都不能寬容,又能指望什么社會觀念得到改善呢?所以,以此為契機,“道德高僧”們、社會觀念和思維認知需要反思。用一把寬容的尺子丈量這些“道德狼”,給予他們寬廣的草原碧野,讓他們盡情撒歡,不能保證全部,至少絕大多數(shù)“問題少年”都會自覺轉化的。畢竟,我們批評的本質是一種關愛,而不是抹殺。 </p><p><b>  編者的話: </b></p><p&

31、gt;  作為媒體的一員,作為一個編輯,參與這樣一個話題的制作和討論,我感覺到了自己的責任是沉甸甸的。我們不應該是那些不負責任的花邊新聞和八卦新聞的制造者,為了一個搶眼的話題,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就可以憑借自己手中的筆隨意一揮,就搞亂了別人的生活,影響了別人的情緒。 </p><p>  媒體的責任應該是懲惡揚善,客觀公正的。80后,是一個強大的群體,也是一個弱小的群體,媒體的責任與義務是讓公眾看到一個真實的他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