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伊甸之東》中女性形象之新解</p><p> 摘 要:《伊甸之東》描繪了女性在男性專制的暴力下為爭取自身權益所進行的不同方式的抗爭,高度贊揚了女性的自由精神,建構了反映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真實空間。從女性主義視角對文中“沉默”、“墮落”、“覺醒”的女性形象進行解讀,詳細闡釋女性的自由精神的體現以及女性如何覺醒、自救最終獲得自由的全過程,并進一步指出:沉默的消極方式和墮落的極端方式都無法捍衛(wèi)女性
2、的自由和權利,只有通過理性的方式才能最終為女性贏得真正的平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兩性和諧。 </p><p> 關鍵詞:女性主義;《伊甸之東》;女性形象;理性的方式 </p><p> 中圖分類號:I206.7 </p><p>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01(2014)02-0084-05 </p><p> 收稿日期
3、:2013-10-30 </p><p> 基金項目:常州工學院科研基金項目“精神生態(tài)視閾下的約翰?斯坦貝克研究”(2013YN1335)資助 </p><p> 作者簡介:張樹娟(1978-),女,江蘇揚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女性文學。 </p><p> New interpretation of female images in East
4、 of Eden </p><p> ZHANG Shu-juan,Zhang Ying-bo </p><p>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2, China) </p><p> Abstract:The p
5、aper interprets the three types of female images in East of E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By portraying the “silence”, “depravity”, “awakening” of the female images, Steinbeck vividly reveals the existence of wo
6、men under patriarchy, strongly criticizes the autocratic and violent men, and details oppression, resistance of the females. Meanwhile, the paper expounds the free minds of women by which the women eventually gained thei
7、r self, consciousness and freedom, and further</p><p> Key words:feminism; East of Eden; female images; the rational way </p><p> 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是二十世紀美國著名作家,196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兑恋?/p>
8、之東》是一部公認的長篇巨著。哈維?韋伯斯特(Harvey Webster)認為“這部小說標志著斯坦貝克思想的一大飛躍”[1],馬克?肖勒(Mark Schorer)稱贊《伊甸之東》是一部“奇特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作品”,認為它是“約翰?斯坦貝克所有小說中最好的一部作品”,高度評價該書“題材廣泛、想象力豐富、充滿自由精神”[2]。斯坦貝克以敏銳的觀察力深刻剖析人性的善惡,探索人的精神世界。他尤其對處在男權統(tǒng)治下的女性充滿同情,一直關注她們
9、的命運,思考她們的未來。19世紀末20世紀初,女權運動方興未艾,女性為了爭取與男性同等的權利不斷抗爭。盡管困難重重,但是女性追求自由的精神不斷推動著女權運動的蓬勃發(fā)展。這種自由的精神恰恰為斯坦貝克推崇備至:“我深信不疑的是:個人的自由、探索的頭腦是世上最寶貴的東西。我要為之奮斗的是:頭腦要有隨心選擇其發(fā)展方向,不受支配的自由?!盵3]147作者在《伊甸之東》中描繪了女性在男性專制的暴力下為爭取自身權益所進行的不同方式的抗爭,高度贊揚&l
10、t;/p><p><b> 一、沉默的天使 </b></p><p> 在《伊甸之東》中,賽勒斯是父權制的典型代表。他“物化”了第一任妻子即亞當的母親和第二任妻子愛麗斯,強迫她們按照父權制社會的性別秩序和羈范模式生活。事實上,“男性心目中千百年來一直夢想著的理想女性就是一位天使――年青、純潔、馴服,且甘愿犧牲自我。對于更加世俗的十九世紀,永恒的純潔女性不是以天堂里的圣
11、母為代表,而是家庭中的天使?!盵4] </p><p> 亞當的母親及其繼母愛麗斯就是父權制下的家庭天使,處于看不見、沉默的邊緣化地位。作為父權社會的犧牲品,她們被動、屈從、壓抑,沒有追求獨立的人格,接受社會給她們規(guī)定的妻子、母親、主婦或性對象等角色,默默地為家人操勞,身心倍受摧殘,甚至付出年輕的生命。 斯坦貝克對亞當母親的描寫只有寥寥幾筆,她甚至沒有自己的名字,只是被稱作特拉斯克夫人,因此沒有獨立自主的
12、身份。這種無名狀態(tài)正好說明了她自我和身份的雙重缺失,證明了在家庭和婚姻生活中她的從屬地位。正如張世君教授指出的,“沒有名字的抽象命名……象征著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身份的缺失?!盵5]她具備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品質要求:虔誠、貞潔、服從、溫順。亞當的母親是個“內在含蓄的女人”[3]17。她時刻保持沉默,生活凄苦,沒有歡笑。魯斯文(Ruthven)尖銳地指出:“一個女人想說話,在以男性為中心的話語模式中,要找到合適的位置很難,因為這種話語模式規(guī)定
13、男性是言說者,而把女性被降格為被言說者?!盵6]在賽勒斯服役期間,亞當的母親懷有四個月身孕,一個人在農場上操勞,支撐著整個家庭。但是,生性放蕩的塞勒斯在退伍后把淋病傳給了亞當的母親。她不僅要忍受賽勒斯的不</p><p> 而賽勒斯卻在父權制的庇佑下為所欲為。亞當的母親尸骨未寒,賽勒斯就娶了鄰家女兒,17歲的愛麗斯為妻。他只花了兩個星期追求她,同她結婚,并使她懷孕。賽勒斯需要一個女人來照顧年幼的亞當、管家做飯、
14、滿足自己的性欲,而且“姑娘的父親贊同這門親事”[3]18。不管愛麗斯是否愿意,她必須遵從父命,相夫教子成了她婚后的天職。婚姻把艾麗斯馴化成了典型的家庭天使。她緘默、忍讓、溫順、對丈夫絕對服從,她的言行完全符合父權社會對女性的規(guī)范和期望。盡管她承擔著母親、妻子和家庭主婦等重要角色,卻絲毫沒有話語權。愛麗斯在家里始終保持沉默,“她從不提出任何看法和意見,男人講話時,她繼續(xù)干她的家務事,但給人一個模糊的印象,彷佛她在傾聽。”[3]19同時婚姻
15、還剝奪了艾麗斯的經濟權。賽勒斯要求家庭收支安排也像軍隊里那樣請示匯報,艾麗斯成了賽勒斯的奴隸。沒有人關心她的內心世界,沉默寡言成了她最大的優(yōu)點,傾聽成為了習慣。這些在賽勒斯眼中都成為他的資本。艾麗斯對丈夫敬畏、順從、委曲求全,不得不壓抑自己對自由的渴望,在夾縫中求生存,“有時候,她只有一個人,并且知道沒有別人在場,她讓自己的思想在花園里漫游,就微笑了。奇妙的是她能像謹</p><p> 斯坦貝克筆下這兩位沉默的
16、女性對父權充滿了恐懼,她們不敢言說,完全喪失了自我,成為“他者”或“第二性”的角色。在男權文化的氛圍中,她們的生存狀態(tài)被忽視,精神受到壓抑,自由受到束縛,身心遭到摧殘,無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她們以沉默求生存的方式是消極被動的,最終不能逃出男權意識形態(tài)的禁錮而淪為其犧牲品。 </p><p><b> 二、墮落的天使 </b></p><p> 與亞當的母親和艾麗
17、斯這兩位沉默的家庭天使不同,凱西被著力刻畫成一個墮落的天使。她有著天使的面孔,個性鮮明,行為叛逆。她藐視父權,顛覆傳統(tǒng),一生狂熱地追求精神的自由。這無疑是對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制社會的挑釁,注定要受到來自男性世界的規(guī)范和壓制,因此凱西被當作“異類”排斥在父權制之外。 </p><p> 凱西的父母艾姆斯夫婦極力維護父權制的統(tǒng)治地位,他們深受傳統(tǒng)價值觀的影響,幻想著能夠駕馭凱西的人生。凱西十歲就主動和兩個十四歲男孩
18、進行性游戲,自私的父母為了維護凱西的淑女形象,沒有追究真相,也沒有及時制止并糾正凱西的錯誤,而是對兩個男孩進行了嚴厲的懲罰,把他們送進了教養(yǎng)院。他們讓凱西繼續(xù)讀中學是因為凱西說她將來想當一名教師。這個職業(yè)能夠給他們臉上爭光。凱西成為父母的驕傲,因為艾姆斯夫婦把未嫁的女兒當作他們提高經濟和社會地位的籌碼。他們期盼凱西能按照父權社會的規(guī)范步入婚姻,成為傳統(tǒng)的家庭天使。他們無疑是父權制的衛(wèi)道士,也是扼殺凱西自由的幫兇。虛偽的艾姆斯夫婦對與凱西
19、有著私情的拉丁文教師詹姆斯?格魯的自殺無動于衷,但對凱西拒絕上學的舉動大發(fā)雷霆。他們不關心女兒的內心世界,不關注她的身心健康,要的只是一個乖巧聽話、對父母絕對服從、令他們驕傲的女兒。凱西的出走更是威脅到父母的顏面,艾姆斯先生以教訓代替教育,狠狠地鞭撻女兒以此強調父親的身份和權威?!斑@下你該記得你是什么人。別忘了我是什么人?!盵3]93父母的淫威扭曲了凱西的性格,徹底改變她的人生。為了永久地擺脫父母的控制,她縱火活活燒死了父母。與<
20、/p><p><b> 三、覺醒的天使 </b></p><p> 女性在探索自我、拯救自我和建立自我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凱西以極端的方式挑戰(zhàn)父權制使女性走入女性中心主義誤區(qū)。女性如何真正解放自我從而建立一個男女平等、兩性和諧的社會是斯坦貝克深深關注的命題。在《伊甸之東》中,斯坦貝克通過刻畫平凡而偉大的女性追求自我的心路歷程來解讀女性意識逐漸覺醒的嬗變過程。她們是智慧和
21、勇氣的化身,堅持不懈地追求著平等、自由,不斷實現自我價值,以理性的方式而非消極、被動甚至極端的方式在父權制社會贏得尊嚴。 </p><p> 莉莎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具有強烈的女性意識。她平凡因為她信任并尊重丈夫塞繆爾,是他的精神支柱,更是家庭的守護神。美國學者桑德拉?比蒂(Sandra Beatty)指出:“斯坦貝克小說中的女性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她們具有堅不可摧的性格力量;這種力量一經展現,就凝聚住身邊
22、所有人的力量。她們的丈夫很快認可她們這種力量,特別當他們在猶豫和懦弱的時候。《伊甸之東》中的莉莎?漢密爾頓就是典型的代表?!盵9]她偉大不僅因為她信仰堅定,意志堅強,更因為她品德高尚,育兒有方,九個孩子(四男五女)都很有出息,受到左鄰右舍的尊敬。她像大地一樣堅實,可靠,在塞繆爾去世后,她頑強地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撐起整個家庭?!罢嫦袷瞧孥E。”[3]47提起母親,兒子威爾頗為自豪:“她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像巖石一般堅強。我想起我們以前艱苦的日
23、子,真是一言難盡。我父親不很實際。他要么就是整天空想,要么就是埋在書里。我認為全靠我母親才撐起我們漢密爾頓這個家,沒有落到去濟貧院的地步。”[3]373 </p><p> 莉莎一生積極地追求真我,敢于向男性為中心的父權制說“不”。她成功地擺脫父權制傳統(tǒng)給女性規(guī)定的“他者”或“第二性”形象。在男權統(tǒng)治下保持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用自尊、自愛、自強為自己在父權制下贏得同男人平等的主體地位。她與丈夫塞繆爾之間和諧
24、的兩性關系無疑“對父權制社會的男女二元對立具有重要的接構意義”[10]。 </p><p> 在父權制下,莉莎的女性意識難能可貴。在像她一樣保持女性自我意識、爭取女性權利、追求自由精神的女性當中,阿布拉是最突出的一位新女性。她擁有嶄新的愛情觀、自由觀和平等觀。她如天使般美麗、純潔、善良?!八苊溃钌念^發(fā)扎成兩條辮子。她的小小的前額圓鼓鼓的,眉毛很平……她的下巴豐滿,嘴又寬又紅,像花一般可愛。她的淡褐色的眼睛
25、機靈聰明,沒有一點羞怯?!盵3]391阿布拉不像傳統(tǒng)的家庭天使,聽從父母之命,結婚生子。她拒絕傳統(tǒng)的婚姻及其象征妻子與丈夫、服從與主宰、附屬與獨立的傳統(tǒng)單一的性別角色, 她追求的是一種充實完整的生活、健康的性愛、獨立平等的愛情。隨著這一婚姻觀的確立,阿布拉也確立了她對性的態(tài)度。一直以來,性始終是由男性主宰,女性處于被動、從屬的地位,性成為男性掌控女性的一種工具。阿布拉不僅確立了平等的婚姻觀,同時意識到應該掌握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權。因此,她
26、主動要求阿倫在大街上親吻自己,大膽表達對阿倫的愛。在亞當投資萵苣生意失敗后,阿布拉更堅定了自己嫁給阿倫的信念,宣布自己就是“萵苣頭太太”,與他共度難關。為了阿倫,她甚至愿意放棄優(yōu)越的生活當農民種地。然而,阿倫對阿布拉的感情不是她追求的平等、</p><p> 格拉德斯坦(Gladstein)認為阿布拉是一個理想的女性形象,一個真正的女英雄,充滿力量和勇氣,是“斯坦貝克道德價值的化身,是Timshel的踐行者”[
27、11]。她以敏銳的觀察力解讀人性的善惡,并做出正確的判斷。當迦爾把阿倫謊報年齡去參軍歸咎于自已故意向阿倫泄露凱西存在的真相,阿布拉則指出是阿倫自己的軟弱使他做出錯誤的選擇。她的聲音始終是理智的現實之聲:“他知道了他媽媽的情況就無法忍受,因為他不希望故事朝那方向發(fā)展――而他又不愿意接受別的故事。于是他撕碎了這個世界。這同他想當牧師時,把我阿布拉撕碎的情形一模一樣?!盵3]656幫助迦爾卸下心理包袱的同時,阿布拉也徹底從阿倫的陰影中走出來,
28、開始她的新生活。她正視迦爾身上的“惡”,幫助迦爾認識惡存在于每個個體之中,“你明白,你不是唯一的壞人――”[3]672她大膽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發(fā)出自己的愛情宣言:“我認為我是喜歡你的,迦爾!”[3]656因為迦爾具有各種好的和壞的品質,他不像阿倫那樣“純潔”得只容得下他自己。迦爾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并非十全十美的人。在阿布拉和老李的幫助下,迦爾終于得到了亞當的原諒。亞當用盡全力發(fā)出“蒂姆舍爾”即“你可以</p><p
29、><b> 四、結語 </b></p><p> 在男性占主導地位的父權制社會,女性處于壓抑的被動狀態(tài)。從沉默的賽勒斯的妻子們到墮落的凱西再到覺醒的莉莎和阿布拉,斯坦貝克塑造了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真實地描繪了女性的生存現狀,充分展示了女性反抗傳統(tǒng)、追求自由和獨立人格的心路歷程,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贊歌。斯坦貝克在寫給作家約翰?奧哈拉的信中再次強調:“我非常相信的一件事就是我們人類所擁有
30、的、唯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就是個人的精神……對我來說,我們最偉大的任務就是要培育和保護這種個人精神。”[12]359-360這和他不懈追求的自由精神如出一轍。尤其通過莉莎和阿布拉這兩位人間天使的塑造,作者顛覆了傳統(tǒng)女性形象,升華了“個人的精神”,建構了女性自己的話語權,同時寄托了女性自我拯救的愿望。這無疑為女性尋求自我解放指出了一條出路:沉默的消極方式和墮落的極端方式都無法捍衛(wèi)女性的自由和權利,只有通過理性的方式才能喚起女性意識的覺醒,最
31、終為女性贏得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兩性和諧。 </p><p><b> 參考文獻: </b></p><p> [1] Webster, Harvey Curtis. Out of the New-born Sun[A]. In Joseph R,McElath Jr, Jesse S.ed al.John Steinbeck: The Contem
32、porary Reviews[C]. New York: Cambridge UP, 1996:386-387. </p><p> [2] Schorer, Mark. A Dark and Violent Steinbeck Novel[A].In Joseph R,McElath Jr, Jesse S.ed al.John Steinbeck: The Contemporary Reviews[C].
33、New York: Cambridge UP, 1996: 391-393. </p><p> [3] 約翰?斯坦貝克.伊甸之東[M].王永年,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p><p> [4] Gilbert, Sandra M and Susan Gubar.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N
34、ineteenth-Century Literary Imagination[M]. 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20. </p><p> [5] 張世君.歐美小說模式[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325. </p><p> [6] Ruthven K K. Feminist Literary Studies: an I
35、ntroduction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60. </p><p> [7] 柏棣.西方女性主義文學理論[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03. </p><p> [8] 陳俊松.論約翰?斯坦貝克小說中的女性世界[J].世界文學評論,2010(1):150-154. </p><
36、p> [9] Beatty, Sandra.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ization in Steinbeck’s Fiction[A]. In Hayashi, Tetsumaro. Steinbeck’s Women: Essays in Criticism[C]. Muncie, Indiana: Ball State University, 1979: 1-7. </p>&l
37、t;p> [10]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353. </p><p> [11] Gladstein, Mini Reisel. Steinbeck and the Women Question: A Never-Ending Puzzle[A] .In Stephen K,George. John Steinbeck: A Centennial Tribu
38、te[C].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2002:153. </p><p> [12] Elaine Steinbeck & Robert Wallsten. Steinbeck: A Life in Letters[M]. New York,Penguin Books, 1989:359-360. </p><p> [責任編輯:吳曉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伊甸之東》中的母親形象_38225.pdf
- 伊甸之東中的倫理困惑與救贖之路
- 伊甸之東中的美國自然主義特色研究
- 《伊甸之東》主題發(fā)展中的內在矛盾.pdf
- 斯坦貝克在伊甸之東中道德觀
- 《伊甸之東》中的倫理困惑與救贖之路_4844.pdf
- 揮之不去的陰影——伊甸之東的心理解讀
- 斯坦貝克在《伊甸之東》中道德觀_35966.pdf
- 揮之不去的陰影——《伊甸之東》的心理解讀_33769.pdf
- 伊甸園善惡之花在人間的開放——斯坦貝克善惡觀在伊甸之東里的體現
- 自然之天與宗教之天——荀子之“天”概念新解
- 伊甸園善惡之花在人間的開放——斯坦貝克善惡觀在《伊甸之東》里的體現_30422.pdf
- 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中的女性形象之探究_15773
- 人性之美——宮崎駿動畫電影中女性形象研究.pdf
- 鏡城之像 銀幕之花——中國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pdf
- 探析芥川龍之介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
- 自然之天與宗教之天——荀子之“天”概念新解.pdf
- 芥川龍之介筆下的中國女性形象
- 鏡像中的女性形象——對伊恩麥克伊恩筆下女性形像的拉康式解讀_5122
- 詩歌鑒賞之形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