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摘要: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日趨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以及少動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導致全球糖尿病發(fā)病率增長迅速,糖尿病對我國人民健康的影響也日趨嚴重。然而即使如此,我國在糖尿病防治方面依然存在相關知識普及率低, 廣大民眾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與糖尿病流行的趨勢不相符合等諸多問題。本文結合相關資料報告,通過分析糖尿病的現狀,指出了糖尿病形勢的嚴峻性,強調了糖尿病護理重要性。本文還從糖尿病的病理、病因出
2、發(fā),對糖尿病護理的內容、療效進行系統(tǒng)地探討。</p><p> 關鍵詞: 現狀、危險因素、糖尿病護理</p><p>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 because of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changes in diet, increasing pace of life rhythm, and the life
3、 style of less movement but more stillness, together with many other factors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is growing rapidly all over the world, the influence of diabetes to people’s healt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
4、s too. But even so ,there still exist Low coverage of relevant knowledge, most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learn about the diabetes comparing to its </p><p> Keywords: Recent situation, Dangerous factors, Diab
5、etes care </p><p><b> 目 錄</b></p><p> 一、我國糖尿病現狀1</p><p> 1.1糖尿病防治狀況不容樂觀1</p><p> 1.2糖尿病知識普及率低2</p><p> 1.3兒童糖尿病患者增多2</p><p&
6、gt; 二、糖尿病及其類型3</p><p> 2.1什么是糖尿病3</p><p> 2.2糖尿病的類型3</p><p> 三、糖尿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3</p><p> 3.1糖尿病病因3</p><p> 3.1.1 遺傳4</p><p> 3.1.2 病毒感染
7、4</p><p> 3.1.3 自家免疫4</p><p> 3.1.4 繼發(fā)性糖尿病4</p><p> 3.1.5其它誘因5</p><p><b> 3.2 病理5</b></p><p> 3.3糖尿病的危害6</p><p> 四、糖尿病
8、的護理6</p><p> 4.1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6</p><p> 4.1.1 強調飲食治療的重要性6</p><p> 4.1.2擇飲食治療的方法6</p><p> 4.2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治療及護理7</p><p> 4.2.1宣教工作7</p><p>
9、 4.2.2強調運動的個體化原則7</p><p> 4.2.3運動時間7</p><p> 4.2.4預防感染7</p><p> 4.2.5運動裝備8</p><p><b> 4.2.6其他8</b></p><p><b> 五、結語8</b>&
10、lt;/p><p><b> 一、我國糖尿病現狀</b></p><p> 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日趨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以及少動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發(fā)病率增長迅速,糖尿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病變之后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過1.2億人,我國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達2000萬。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
11、預計,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數將增至3億,而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將達到4000萬,未來50年內糖尿病仍將是中國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 專家指出,由于目前人們的飲食結構正在由植物型向動物型轉變,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正越來越多地充斥我們的生活,加上糖尿病知識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夠普及,都對中國糖尿病防治能力以及糖尿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p><p> 1.1糖尿病防治狀況不容樂觀
12、</p><p> 盡管中國糖尿病發(fā)病趨勢嚴峻,但防治狀況不容樂觀。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p><p> 第一,目前我國專業(yè)糖尿病治療機構、人員和設備等資源不足,無法與日益增長的糖尿病患者人數相適應,致使中國整體糖尿病診治率還相對較低。據統(tǒng)計,我國糖尿病??漆t(yī)生僅約1萬多人,而在2008年的糖尿病確診率僅為15%,治療率為77%。 </p><p> 第二,
13、許多公眾和患者對糖尿病防治知識的認識不足,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療不及時、用藥選擇和時機不當、擅自停藥、頻繁換藥、忽視飲食、運動等誤區(qū),從而使得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不理想,心腦血管、肢壞死、腎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發(fā)生早、發(fā)展嚴重。 </p><p>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公布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損(IGT)的資料以及推算,2003年和2025年全球糖尿病及IGT發(fā)病情況如下:2003年糖尿
14、病患者人數為1.94億,2025年則將達到3.33億;2003年IGT人數為3.14億,2025年則將高達4.72億。近20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從不足1%增加到3.21%。以目前的增長趨勢來看,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糖尿病患者將超過5000萬。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國。</p><p> 1.2糖尿病知識普及率低</p><p> 我國糖尿病相關知識普及率低,
15、 廣大民眾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與糖尿病流行的趨勢不相符合,最終的糖尿病診斷率只占23.6%,其中使用胰島素或口服藥治療的比例更低,將近90%的患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急需進行持久的糖尿病宣傳教育工作。自我血糖監(jiān)測(SMBG)情況令人堪憂,自我血糖監(jiān)測的平均頻率為4.5次/月,單獨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自我血糖監(jiān)測的頻率僅為2.8次/月。</p><p> 另外,我國在糖尿病營養(yǎng)學和運動領域幾乎還是空白,絕大多數醫(yī)院目前
16、尚無專業(yè)的糖尿病營養(yǎng)和運動醫(yī)師。在糖尿病防治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相對滯后,護理人員糖尿病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較膚淺。另外,由于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無暇對糖尿病人進行教育。</p><p> 1.3兒童糖尿病患者增多</p><p> 如今,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兒童也開始有了糖尿病。據了解,我國兒童1型糖尿病發(fā)病率現為0.19~1.26/10萬人,
17、并呈逐年遞增趨勢。199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世界范圍內,我國是兒童1型糖尿病的低發(fā)病區(qū),北京市兒童1型糖尿病的年發(fā)病率為0.96/10萬人。高發(fā)病區(qū)主要集中在北歐,發(fā)病率高達3.6/10萬人。到了2000年,我國的發(fā)病率增為1.04/10萬人。與4年前相比,數量有所增加,但并不明顯。</p><p> 過去認為兒童糖尿病,主要是1型,2型糖尿病主要是成人。但是隨著兒童肥胖發(fā)生率的增高,兒童2型糖尿病也在逐年增
18、高。過去,由于糖尿病檢測技術的限制,兒童患的到底是1型還是2型,很難區(qū)別,所以需要時間的考驗。</p><p> 目前糖尿病在國際上的發(fā)展趨勢是,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急劇增高,發(fā)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2型糖尿病患兒也開始增多。這不得不使我們對兒童2型糖尿病格外的重視,因為在目前階段,糖尿病是不可以治愈的,尤其是1型糖尿病,需要終生依靠胰島素的治療,但是假如糖尿病患兒配合得較好,把血糖控制在恰當的水平,他們也能同正常
19、孩子一樣學習、生活和工作。</p><p><b> 二、糖尿病及其類型</b></p><p><b> 2.1什么是糖尿病</b></p><p> 糖尿病是一種在病因上呈極度異質的臨床情況,是一種由胰島β細胞胰島素分泌缺陷及(或)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增高為主要特征的代謝病。
20、糖尿病的物質代謝紊亂可致全身各組織器官功能及結構異常,嚴重時可致殘致死。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多種多樣,這些致病因素不外是遺傳或環(huán)境因素分別或相互作用通過對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影響及(或)周圍組織對胰島素作用敏感性的影響而致血糖高。</p><p><b> 2.2糖尿病的類型</b></p><p> 目前世界各國多采用美國糖尿病學會(ADA, 1997年)提出并由
21、WHO(1999年)采納的糖尿病分型。此分型集現今對糖尿病病因、發(fā)病機制及臨床表現的認識之大成,但還不是一個病因學分型。該分型將糖尿病分為四大類,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又分為兩個亞型,即A型自身免疫介導糖尿病及1B型特發(fā)性糖尿病;其他類型糖尿病內則有八個類型。將這些糖尿病類型中按遺傳及環(huán)境因素兩個致病因素類別參與程度排列可見有些類型糖尿病主要由遺傳因素參與,另一些主要由環(huán)境因素參與,尚有
22、些類型的糖尿病發(fā)病中遺傳及環(huán)境因素均很重要。</p><p> 三、糖尿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p><p><b> 3.1糖尿病病因</b></p><p> 糖尿病是復雜的,經常為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發(fā)病。</p><p><b> 3.1.1 遺傳 </b></p><
23、;p> 在部分糖尿病人中明確有遺傳因素影響發(fā)病,例如在雙胎中一例發(fā)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機會發(fā)病。如為單卵雙胎,則多在同時發(fā)病。據統(tǒng)計,假如父或母患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子女發(fā)病的危險率約為10-5%,如父母均患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則子女的發(fā)病危險率更高。如一兄弟發(fā)生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則其他兄弟的發(fā)病危險率為10-15%。但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的子女中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并不高于一般人群。已證實胰島素依賴型糖尿
24、病與特殊的HLA有關,危險性高的有DR3;DR4;DW3;DW4;B8;B15等?,F在多認為部分糖尿病系多基因遺傳疾病,不是由某個基因決定的,而是基因量達到或超過其閾值時才有發(fā)病的可能。</p><p> 3.1.2 病毒感染 </p><p> 許多糖尿病發(fā)生于病毒感染后,例如風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薩奇病毒、腺病毒等,可能與病毒性胰島炎有關。當然是每例病毒性感染均發(fā)生糖尿病。
25、</p><p> 3.1.3 自家免疫 </p><p> 部分糖尿病人血清中發(fā)現抗胰島β細胞抗體,給實驗動物注射抗胰島β細胞抗體可以引起糖耐量異常,病理檢查也可看到胰島中有淋巴細胞和嗜酸細胞的浸潤等現象。也有報導在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發(fā)病早期用免疫抑制治療可得到良好效果,甚至“痊愈”。</p><p> 3.1.4 繼發(fā)性糖尿病 </p>&l
26、t;p> 如破壞了大部分胰島組織的胰腺為和胰腺纖維束性變,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功能性垂體腺瘤,嗜鉻細胞瘤等均可引起繼發(fā)性糖尿病,即癥狀性糖尿病。長期服用雙氫克尿塞、皮質激素、腎上腺能藥物等均可能導致或促使糖尿病加重。某些遺傳性疾病如下Turner綜合征等也容易合并糖尿病。</p><p><b> 3.1.5其它誘因</b></p><p><b>
27、; 1)飲食習慣</b></p><p> 與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無明顯關系,而與食物組成相有關,如精制食品及蔗糖可使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高。由流行病學分析,高蛋白飲食與高脂飲食可能是更重要的危險因素。</p><p><b> 2)肥胖</b></p><p> 主要與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fā)病有關,肥胖是食物的熱量超過機體的需要所
28、致。過量進食可引起高胰島素血癥,而且肥胖者胰島素受體數量減少,可能誘發(fā)糖尿病。</p><p><b> 3.2 病理</b></p><p> 胰島β細胞數量減少,細胞核深染,胞漿稀少呈脫顆?,F象。α細胞相對增多,胰島內毛細血管旁纖維組織增生,嚴重的可見廣泛纖維化,血管內膜增厚,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常明顯的胰島病理改變,β細胞數量可只有正常的10%,非胰島素依賴
29、型糖尿病人胰島病變較輕,在光學顯微鏡下約有1/3病例沒有組織學上肯定病變,在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早期,約50-70%病例在胰島及周圍可見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稱為“胰島炎”。</p><p> 約70%糖尿病患者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出現病變,稱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常見于視網膜、腎、心肌、肌肉、神經、皮膚等組織?;静∽兪荘AS陽性物質沉著于內皮下引起微血管基底膜增,此病變具有較高的特異性,糖尿病人的大、中動脈
30、、包括腦動脈、椎動脈、腎動脈和心表動脈。因同樣病變亦可見非糖尿病人,故缺乏特異性。</p><p>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多見于病程較長和病情控制不良患者,末稍神經纖維呈軸變性,繼以節(jié)段性彌漫性脫髓鞘改變,神經營養(yǎng)血管亦可出現微血血病變,病變有時累及神經根,椎旁交感神經節(jié)、脊髓、顱神經和腦實質,感染神經損害比運動神經損害明顯。</p><p> 肝臟脂肪沉著和變性,嚴重時呈類似肝硬化改變。
31、心肌由混濁腫脹,變性發(fā)展為彌漫性纖維化。</p><p><b> 3.3糖尿病的危害</b></p><p> 糖尿病危害巨大,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糖尿病并發(fā)癥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構成威脅,可導致殘廢和早亡。我國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發(fā)癥者相當普遍,其中合并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眼及腎病變者均占1/3左右,有神經病變者占半數以上
32、。大血管疾病,如高血壓、腦血管和心血管病變的患病率,較前顯著增多。心血管并發(fā)癥的患病率雖較西方國家為低,但已經成為我國糖尿病致殘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發(fā)癥。腎臟、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及糖尿病神經并發(fā)癥的患病率與發(fā)達國家相差無幾。</p><p><b> 四、糖尿病的護理</b></p><p> 4.1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p>
33、<p> 4.1.1 強調飲食治療的重要性</p><p> 規(guī)則飲食是DM的基礎治療方法,是控制血糖和減輕癥狀的重要途徑。無論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還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均需遵循一定的膳食管理,否則藥物療效不能鞏固。理想的糖尿病飲食應該能維持滿意的體重,使血糖、血脂恢復正常,并能供給足夠的能量和必須的營養(yǎng)成分,以保持身體正常代謝平衡,防止或減少急、慢性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必須強調患者
34、應該終身嚴格執(zhí)行飲食治療。護理對策應幫助患者認識其重要性,以增加 “動力”,自覺實施飲食治療。</p><p> 4.1.2擇飲食治療的方法</p><p> 日本糖尿病學會推薦的食品交換法是將食品所含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產生的總熱卡及其重量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使復雜的計算簡單化,容易掌握。既能達到飲食治療的目的,又能根據各人的口味、愛好象健康人那樣自行設計食譜。因此,食品交
35、換法是目前飲食治療最合理的方法,優(yōu)于估計法和傳統(tǒng)的細算法。所以,護理對策應推薦食品交換法。</p><p> 4.2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治療及護理</p><p><b> 4.2.1宣教工作</b></p><p> 運動治療是糖尿病患者不可缺少的基本治療之一,它可使人心情舒暢,肌肉發(fā)達,增加體質和耐性及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并可促使全身各
36、系統(tǒng)的新陳代謝,促進葡萄糖、脂肪和酮體的利用,減輕胰島負擔降低血糖。運動治療還可促使胰島素與受體結合的親和力提高。使受體對胰島素敏感性增加使胰島素作用加強,并可減少胰島素的需要量。因此,向病人介紹糖尿病的一般知識,使其了解運動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主觀上重視運動治療,積極主動配合治療。</p><p> 4.2.2強調運動的個體化原則</p><p> 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視病人
37、年齡、性別、性格、愛好及病情的程度,身體狀況及其是否有合并癥等具體情況幫助病人選擇最易持久堅持,安全簡便的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慢速行走(散步),中速行走,快速行走,健身操,跳舞,打球,打太極拳等指導病人先慢,后快,逐漸增量,循序漸進。運動量以不感疲勞為宜,肥胖者運動量應適當加大,其運動量漸增加。</p><p><b> 4.2.3運動時間</b></p><p>
38、 應選擇餐后進行(特別應用降糖藥物者)。盡量減少空腹運動,以免誘發(fā)低血糖,應詳細向患者介紹低血糖反應時癥狀,如心慌,頭暈,出汗多等,運動時隨身攜帶糖果食品,以便低血糖反應時及時食用。</p><p><b> 4.2.4預防感染</b></p><p> 糖尿病患者抗感染力下降,易發(fā)生各種感染性并發(fā)癥,運動結束后要立即擦干汗液,更衣,保持皮膚清潔衛(wèi)生,避免發(fā)生感冒
39、和皮膚感染。</p><p><b> 4.2.5運動裝備</b></p><p> 運動時衣著宜寬松,舒適,避免衣著束縛肢體使運動不便,或影響血液循環(huán),老年患者注意安全,不宜劇烈運動,以免發(fā)生意外。</p><p><b> 4.2.6其他</b></p><p> 運動治療的同時,要督促
40、病人繼續(xù)堅持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定期診視,及時調整藥物劑量。</p><p><b> 五、結語 </b></p><p>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以及畢業(yè)論文的撰寫,我不僅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地復習,并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從而學習了許多新的知識,在個人工作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對糖尿病護理,甚至是整個護理學的本質內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p><
41、p> 本論文的內容所涉及的基礎知識較多,以前我這方面掌握的不夠牢固,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個人查閱相關資料,讓我在這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本論文涉及到許多資料和數據,需要翻閱大量相關書籍資料,在此期間,指導老師給了我許多建議,并且向我推薦了很好的參考資料,這種認真負責的精神和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p><p> 經過這幾個月的緊張學習,我的這篇論文順利完成,主要依賴任課教師的指點和畢業(yè)
42、設計指導老師的耐心輔導。在這次論文設計的過程中,指導老師用無微不至的關懷與錚錚教導的精神,為解決了許多問題,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p><p><b> 參考文獻: </b></p><p> [1]路型元?;A護理。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109。</p><p> [2]均衡飲食合理健康 作者:劉瑛, 期刊
43、 人人健康HEALTH FOR EVERYBODY 2006年 第04期</p><p> [3]. 李東輝. 糖尿病合并Graves病21例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6,(18)[4]. 郭曉玲,是明啟.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51例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6,(24)[5]. 陸英杰,連至誠. 細胞因子在糖尿病并發(fā)癥中的作用[J]. 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 2006,(06)[6].
44、 黃輝.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治療現狀調查[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6,(19)[7]. 王萍,陳晨. 糖尿病合并壞死性外耳道炎24例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11)[8]. 韓翠娟.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32例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6,(22)[9]. 李鵬,韓瑩. 肝源性糖尿病與肝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15)[10]. 翁建新. 老年糖尿病性腹瀉治療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繼續(xù)教育學院畢業(yè)論文
- 西安交通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畢業(yè)論文
- 中南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護理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設計)
- 繼續(xù)教育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
- 上海交通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網絡教育畢業(yè)論文設計
- 黑龍江科技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畢業(yè)論文
- 廣州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
- 繼續(xù)教育學院本科論文
- 附件3—浙江工商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畢業(yè)論文正文格
- 西南大學網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
- 西南大學網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
- 山東財政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
- 1江蘇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畢業(yè)設計(論文)任....doc
- 1江蘇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畢業(yè)設計(論文)任....doc
- 1江蘇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畢業(yè)設計(論文)任....doc
- 西北工業(yè)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文件
- 西南大學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
- 關于畢業(yè)論文寫作格式的說明-天津財經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
- 河北經貿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
- 1江蘇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畢業(yè)設計(論文)任....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