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共同侵權之“共同性”在我國侵權法律規(guī)范中的演變</p><p> 【摘要】本文圍繞著共同侵權的核心問題即共同侵權之“共同性”展開討論。為厘清其在我國侵權法律規(guī)范中的演變,并探究該演變背后的制度意義及立法旨意。 </p><p> 【關鍵詞】共同侵權,共同性,客觀關聯(lián)共同 </p><p> 一、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性”理論概述 </
2、p><p> 認定共同侵權的法律目的,旨在使共同侵權人相互之間承擔連帶責任。其中單個的侵權行為人,無論其行為對損害結果的發(fā)生有多大原因力,都不要承擔全部責任。換言之,他有可能承擔與他行為并不相完全適應的責任(其內(nèi)部之間的追償關系在此不論)。 </p><p> 何以將數(shù)個個人認定成為一個共同體是共同侵權行為理論所要討論的基礎問題。認定共同侵權行為,首要考慮的是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性,這是認定
3、共同侵權行為的基礎,也是將各個共同侵權行為人連接起來的“橋梁”。 </p><p> 關于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性,有主觀說、客觀說及折衷說。主觀說可分為意思聯(lián)絡說及共同過錯說,前者要求共同侵權人之間必須有意思聯(lián)絡(一般理解為共同故意),后者則將共同過錯從共同故意擴展到包括共同過失在內(nèi)的共同過錯;客觀說,認為數(shù)人之行為侵害他人之權益造成同一損害者,即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各加害人有無意思聯(lián)絡在所不問,客觀說強調共同加害
4、人的“共同行為”。折衷說,將共同侵權行為定義為數(shù)人共同不法對于同一之損害與以條件或原因之行為?,F(xiàn)今所稱關聯(lián)共同說實際上就是折衷說;客觀關聯(lián)共同侵權行為理論所關注的,是在承認主觀關聯(lián)共同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的前提下,客觀關聯(lián)共同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 </p><p> 二、《民法通則》到《侵權責任法》中“共同侵權”的立法發(fā)展 </p><p> ?。ㄒ唬睹穹ㄍ▌t》對共同侵權的規(guī)定
5、 </p><p>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130條對共同侵權行為進行了規(guī)定。確定了共同侵權行為的一般原則和責任方式。但是未對共同侵權的共同性進行具體規(guī)范,亦即未說明該共同在于主觀上的意思聯(lián)絡、共同過錯還是客觀上的行為關聯(lián),而司法實務界一般采納“共同過錯說”。 </p><p>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6、;/p><p> 解釋第3條對《民法通則》中所確定的“共同侵權”的“共同性”進行了細化,一方面,主觀的共同在于共同過錯,既包括共同的故意,又包括共同的過失,支持了主觀關聯(lián)共同。另一方面,它使用“直接結合”與“間接結合”的區(qū)分來界定主觀共同侵權行為之外應該承擔連帶責任的數(shù)人侵權行為范圍。 </p><p> 各侵權行為之間構成“直接結合”,即需要承擔連帶責任,而間接結合則仍是數(shù)個單獨侵權,承
7、擔按份責任,實際上,這即是對行為關聯(lián)的一種認可,對于關聯(lián)程度強的“直接結合”的侵權行為,則認定其之間具有“共同性”,構成“共同侵權行為”,而關聯(lián)程度弱的“間接結合”的侵權行為,就不具有“共同性”。可見,關于共同侵權“共同性”的主客觀之探討在立法層面上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事實上,這在后來的《侵權責任法》中演生為累積因果關系的數(shù)人侵權及共同因果關系的分別侵權。 </p><p> 該解釋的頒行體現(xiàn)了我國立法跳出了
8、“主觀共同”的框框,從考慮行為人之間的主觀聯(lián)絡來認定“共同性”轉變向除了考慮行為人主觀意思,還著重考慮客觀行為。這是對“共同性”強度要求放寬的體現(xiàn)。 </p><p> ?。ㄈ肚謾嘭熑畏ā分袑餐謾嘁?guī)范的完善 </p><p> 侵權責任法共有七個條文涉及共同侵權(《侵權責任法》第8條到第14條)。均體現(xiàn)了對前法的繼承與發(fā)展,更加明確地規(guī)范了主觀性共同侵權行為及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要
9、件、責任形式。 </p><p> 該法明確地將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從第8條中剝離出來,并分別認定其共同性,是采納“折衷說”的體現(xiàn)?!肚謾嘭熑畏ā返?1條所規(guī)定的,被稱為疊加的共同侵權,或累積因果關系的分別侵權,在主觀上,這種侵權行為的行為人并沒有主觀上的意思聯(lián)絡,也沒有共同過失,而是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了同一個損害,但每一個行為人的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 </p><p> 他們
10、的行為因為客觀的關聯(lián),而產(chǎn)生了“共同性”,相互承擔連帶責任,該種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被認定為共同侵權而承擔連帶責任,是典型的客觀型共同侵權。同樣作為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因為能夠確定責任大小,主要是指因果關系貢獻度明確,此時缺少可能因果關系的支持,則不被我國立法認定有“共同性”,只能發(fā)生按份責任。 </p><p> 我國現(xiàn)行《侵權責任法》完善了共同侵權行為的體系,將主觀性共同侵權、客觀性共同侵權、準共同侵權(
11、共同危險行為)分條進行規(guī)范,體現(xiàn)了對主觀意思及客觀行為考察的并重。侵權責任法對共同侵權的規(guī)定形成如下的學理分類:主觀共同侵權和客觀共同侵權,主觀共同侵權即是第8條規(guī)定的類型,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過失兩個亞類型;客觀共同侵權是第10、11條規(guī)定的類型,包括責任者不明的共同危險行為以及份額不明的案型。 </p><p> ?。ㄋ模┪覈謾喾ㄒ?guī)范中“共同性”演變趨勢 </p><p> 我國的侵
12、權行為規(guī)范對于共同侵權的規(guī)定,從最初的以主觀說為理論基礎到如今對于折衷說的采納;從最初《民法通則》只粗略地規(guī)定“共同侵權”到《人身損害賠償解釋》中對“共同危險”的確定及數(shù)人侵權的“直接結合”、“間接結合”理論的提出至如今較為完善的囊括主觀的共同侵權及客觀的共同侵權(含共同危險行為)體系的確立,體現(xiàn)了我國立法,“共同性”認定從主觀傾向向客觀傾向的轉變,不再一味強調對共同侵權人之間意思的共同,也體現(xiàn)了我國立法的價值取向已向保護受害者,置民事
13、權益受損害的人以更優(yōu)越的法律地位。 </p><p><b> 參考文獻: </b></p><p> [1]王澤鑒:《“司法院”例變字第一號之檢討》,載《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p><p> [2]楊立新:《侵權責任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共同侵權之共同性.pdf
- 論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性”.pdf
- 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性”探究.pdf
- 論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性構成.pdf
- 論共同侵權行為之“共同性”的認定標準.pdf
- 共同侵權視野中“共同性”的認定標準研究.pdf
- 論共同侵權行為構成中的“共同性”要件.pdf
- 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性構成要件研究.pdf
- 共同性斜視
- 共同侵權之研究.pdf
- 共同性斜視ppt課件
- 張獻人的共同性來自共同情感
- 共同性斜視眼外肌
- 急性共同性內(nèi)斜視
- 淺析我國法律對“共同侵權”規(guī)定的歷史演進
- 論共同侵權的界定
- 共同侵權之判定標準研究.pdf
- 小兒共同性內(nèi)斜視的治療
- 共同性斜視雙眼視覺的臨床研究.pdf
- 環(huán)境共同侵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