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開明詮釋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b>  法律的開明詮釋</b></p><p>  一人犯法,九族株連,幾乎被漢文帝劉恒之前所有的帝王視作必須沿襲的治國寶典。因為一人犯法屠滅九族,對于帝王來說是最簡單的處置辦法,省去了許多時日和麻煩;還因為這種辦法能以最恐怖的震懾力把人嚇住,省去了帝王教化百姓所要花費的許多精力。但正因為其簡單,標明了帝王愚蠢;正因為其恐怖,揭示了帝王暴戾。 </p>&

2、lt;p>  劉恒登上皇帝的寶座后,便下詔廢除此法令。他的這一舉措不只表明他與愚蠢與暴戾告別,更像是向世世代代沿襲下來的統(tǒng)治術(shù)宣戰(zhàn)。國家的法律由皇帝簽署頒布,可皇帝是金口玉言,所說的每一句話甚至一個夢囈,都具有、甚至超越法律的效力。封建帝王的特權(quán)與法律的權(quán)威所構(gòu)成的特殊矛盾,在皇帝身上聚焦。 </p><p>  我們的祖先雖然因為歷史的局限性而制定了一些令今人看來荒唐的法律,但法律的荒唐并不能抹殺古人執(zhí)行

3、法律的認真。這之中積極的意義,不在于一種精神,而在于對法律意義的理解。應(yīng)當說文帝劉恒對法律意義的理解是準確的、開明的。 </p><p>  張釋之當司法部長不久,接手了一樁與文帝劉恒有關(guān)的案子。案情非常簡單:文帝出巡到長安城北中渭橋時,有一人從橋下跑出來,把文帝輦車的馬驚嚇了,突然狂奔亂跑起來,差點兒把文帝從輦車里摔出來。護衛(wèi)文帝的騎兵追上去,把那人逮住,交給司法部長張釋之治罪。張釋之不敢怠慢,立即升堂審理。

4、</p><p>  驚嚇文帝御駕的人是長安縣一位平民,他走到中渭橋時,聽說天子出巡清道,禁止路人通行,便躲到橋下,想等天子的車隊過去后再出來。左等右等沒有動靜,這人以為天子的車隊過去了,便小心翼翼地從橋下伸出腦袋,恰巧碰上天子的輦車,把天子的馬驚得暴跳起來。這人嚇懵了,沒命兒似地奔逃,被騎兵侍衛(wèi)像抓小雞一樣抓到了司法部。 </p><p>  張釋之聽了這人的陳述后,對照朝廷頒布的有關(guān)法

5、律,判他違反清道禁令,處以罰金,便把人放了。 </p><p>  文帝劉恒得知這個判決結(jié)果后,親自找上門去,質(zhì)問張釋之:“這個人驚嚇了我的馬,幸虧我的馬馴服,要是換了別的馬,豈不把我摔傷嗎?”最后文帝說:“這個人犯了那么大的事,你這個司法部長竟然只判他罰金?” </p><p>  這最后一句的言外之意,就是你這個司法部長能不能分清輕重,你這個司法部長會不會判案,你這個司法部長是想干還是

6、不想干了! </p><p>  張釋之并非等閑之輩,文帝怒氣沖沖發(fā)出的質(zhì)問,其言外之意于他的不利,甚至于他的危險性,他不會聽不出來。但張釋之不愧為文帝這種明君所挑選的司法部長。面對文帝的質(zhì)問,面對文帝的惱怒,他沒有曲意奉迎,也沒有拿法律當兒戲,而是把耿直忠良之心當旗幟高高舉起,據(jù)理與文帝力爭。 </p><p>  張釋之說:法律,是天下人人都遵守的準繩。法律規(guī)定違反清道禁令的處以罰金就

7、得處以罰金。如果不這么判,憑個人的意志任意加重處罰,那么天下誰還信任法律?退一步說,如果陛下您當時就把他誅殺了,也就罷了?,F(xiàn)在您既然交給司法部,司法部就一定要依法行事,堅持公平。如果不這樣,看著當權(quán)者的喜怒去判罪,想輕就輕,想重就重,百姓豈不是手足無措了嗎?張釋之在作了這樣一番據(jù)理力爭后,客氣了一句:請陛下明察。 </p><p>  史載:文帝在聽了張釋之這番話后,思索了很久,說:“你的判決是對的。” <

8、/p><p>  文帝思索良久的這句話,對于史學家來說,也許意義不大,但對于文學家乃至讀書的人來說,留下的想像空間卻是廣闊的。 </p><p>  至少我們可以作這樣一種推測:文帝很矛盾,一方面,一個小小百姓竟敢驚嚇他的御駕,害得他差點兒從車里摔下來,著實使他嚇了一跳,弄得他惱羞成怒,恨不得把這個小小百姓宰了。另一方面,自己簽署頒布的法律,就是這么規(guī)定的,只能處以罰金,殺他不得。當然,憑他皇

9、帝的權(quán)威,張嘴把一介百姓殺了,張釋之不能不執(zhí)行,法律也奈何他不得。但文帝在個人情緒與法律規(guī)定的矛盾面前,非常理智地選擇了法律的裁決。文帝在受到張釋之頂撞之后思索良久,就是理智戰(zhàn)勝情緒的過程,就是一個開明君主自覺地把自己置于法律約束之下的過程。 </p><p>  還說說與文帝的父親有關(guān)的一件事。 </p><p>  有一個人偷劉邦祭廟門上的玉環(huán),被當場抓獲。 </p>&

10、lt;p>  這小偷也是沒腦子,偷到先帝劉邦頭上,給自己偷去了一個死罪。 </p><p>  古時的皇帝是很虛偽的,不管這個皇帝的位置是父親傳給自己的,還是自己推翻父親的統(tǒng)治地位從父親手里奪來的,只要自己坐上皇帝這把交椅,哪怕對生前的父親恨之入骨,也要假模假式地做出一副對先人恭敬的樣子,以表明自己的孝順。文帝劉恒也一樣,他無法擺脫傳統(tǒng)勢力對他的影響,加之他是劉邦的庶子,雖被劉邦封為代王,但他無法不顧忌呂雉

11、看他的目光,因而雖為王,卻不得不小心謹慎過日子。這種謹言慎行的歲月,更加重了他孝孝順順的品格特色。故而呂雉政權(quán)被推翻后從劉邦諸子孫中挑選皇帝,劉恒因為孝順而加大了作為選擇對象的分量。坐上皇帝寶座后,劉恒固有的品德加之傳統(tǒng)勢力的強大慣性,使得他必須在恭敬已經(jīng)作古的先帝劉邦方面,表現(xiàn)出頑強的虔誠。因而當把偷盜劉邦祭廟大門玉環(huán)的小毛賊捉拿以后,他感到震怒,立即遣交司法部審理。 </p><p>  審理這個小毛賊的任務(wù)

12、,又落到了司法部長張釋之的頭上。 </p><p>  張釋之就是張釋之,他沒有顧及文帝個人的品格特色,而是一頭扎到法律堆里找條款,按“偷盜皇帝祭廟律”,把那個小偷判了個法場斬首。 </p><p>  這個結(jié)果向文帝一報告,文帝立即火了,又一次找上門去,對張釋之喊道:“這個小毛賊膽大包天,竟敢偷先帝祭廟的東西!我把他交給你司法部,是要你判處誅殺他的全家??赡銋s拿法律來頂我,判他個法場斬首

13、,這不符合我恭敬祖先的本意!” </p><p>  面對怒火萬丈的文帝,張釋之叩頭請罪,但堅持法律原則,半點也不讓步。他說:法律這樣規(guī)定,我就這樣判決。對于犯罪,應(yīng)該看觸犯法律的輕重大小,作為懲罰的根據(jù)。張釋之為了證明自己判決的正確,也為了說服文帝,作了一個大膽的假設(shè),他說:如果因為偷高帝祭廟門上的一個玉環(huán)就誅殺其全家,萬一哪個愚民掘了長陵一?g土,陛下將作什么更重的懲處? </p><p&

14、gt;  我之所以說張釋之這個假設(shè)是大膽的,是因為古人慣在一些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上說十分隱晦的話,用現(xiàn)在的語言翻譯張釋之說的掘長陵一?g土,就是挖你家祖墳。為一個偷廟門玉環(huán)的小毛賊辯護,而作挖文帝祖墳的假設(shè),且文帝尚處于暴怒的情緒之下,真可謂膽大包天。僅憑這樣一句褻瀆高帝的話,就可以砍下張釋之的腦袋。 </p><p>  文帝劉恒沒這樣做,而是報告薄太后,批準原判決。 </p><p>  文帝報

15、告薄太后,我們可以作這樣的認定,文帝雖遇到了張釋之拿法律頂他,但他最終還是被張釋之說服了。報告薄太后,是因為薄太后曾做過劉邦的妾,又是文帝的娘,請示一下老娘,既示以尊重,也給自己一個臺階。 </p><p>  文帝劉恒雖貴為天子,但同樣有血有肉。平民百姓驚嚇了他,他氣得想把人家的頭砍掉;小毛賊偷了他父親祭廟門上的玉環(huán),他又恨不能誅殺小毛賊的全家。文帝這種情感的偏頗宣泄,是常人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退一步說,假設(shè)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