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巴基斯坦災后教育重建規(guī)劃</p><p> 摘 要:自然災害是制約一國全民教育發(fā)展的一大障礙,災后教育重建是一項應急性與長期性并存的工作,科學合理的教育重建規(guī)劃對于災后教育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005年,巴基斯坦在地震后迅速地開展了有效的救援與重建工作,并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教育重建規(guī)劃。該規(guī)劃注重時效性、針對性與差異性;注重平等意識、權利意識和主體性的發(fā)揮;注重短期矛盾與長期矛盾的處理
2、,對于我國制定災后教育重建規(guī)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p><p> 關鍵詞:巴基斯坦;災后教育重建;規(guī)劃 </p><p> 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是20世紀末期興起的重要國際教育思潮,其核心思想是滿足所有人的基本學習需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0年在泰國召開的世界全民教育大會上正式提出了“全民教育”理念,這一理念以“每一個人――兒童、青年和成年人――都應
3、能獲得旨在滿足其基本學習需求的受教育機會”為目標,同時,大會還提出了千年發(fā)展目標 ?!妒澜缛窠逃浴肥状翁岢龅奈>辰逃‥ducation in Emergencies)理念,闡述了危機與教育的關系,將“自然災害、戰(zhàn)爭、侵略、內戰(zhàn)”視為國際社會實現基本教育權利的主要障礙[1]。自然災害具有強大的破壞力,往往使各國的教育基礎毀于一旦,使各國在實現全民教育這一目標的道路上荊棘重重。我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我國,自
4、然災害頻發(fā)且類型繁多,對各地的教育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在自然災害給人們帶來巨大損失的同時,人們應積極總結應對災害的有益經驗以獲得更好的發(fā)展[2]。如何確保教育系統能夠抵抗災害帶來的毀滅性影響,在自然災害的挑戰(zhàn)中把握發(fā)展的機遇,是我國學者一直在探討的課題。本文旨在對2005年巴基斯坦震后教育重建規(guī)劃的制</p><p> 一、巴基斯坦教育重建規(guī)劃的主體及其職責 </p><p> 200
5、5年10月8日,里氏7.6級地震發(fā)生后,巴基斯坦政府迅速組織了有效的抗震救援工作,并將教育救援與重建納入工作的重心。震前,巴基斯坦國內缺乏全國性的災難管理機構,現有的省級民防機構無法應對較大的自然災害。在災后教育從應急救援階段到恢復重建階段的過渡時期,巴基斯坦政府第一時間成立了聯邦救濟委員會(Federal Relief Commission,FRC),隨后又成立了地震災后重建委員會(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6、and Rehabilitation Authority,ERRA),并對聯邦救濟委員會進行了合并重組,在此之后,ERRA成為震后各項工作的組織與管理機構。 </p><p> ERRA采取縱向線性權利設置模式,形成了上級機構管理下級機構、下級機構對上級機構負責的管理模式。ERRA在行政等級上為聯邦中央機構,下設兩個并列機構:省地震重建與復原局和州地震重建與復原局,分別位于受災最嚴重的西北邊境省和阿扎德克什米爾
7、省。這兩個機構的主要職責包括:指導和管理地區(qū)重建計劃的實施;預備和管理財政預算;建立監(jiān)督和評估系統;進行問題進程匯報。每一個地震災區(qū)都設有區(qū)重建委,區(qū)重建委由地區(qū)重建咨詢委員會監(jiān)督。區(qū)重建委具有以下權利:制定地區(qū)重建和復原項目的工作方案和財政預算,實施通過的方案;監(jiān)督和評估計劃的實施進程;作為非政府組織和民間社會團體進行初級聯絡[3]。ERRA的機構設置與職責具體見表1。 </p><p> 同時,為加快重建與
8、復原進程,實現既定目標,ERRA與眾多利益相關者成立了教育核心團體,作為教育領域內的協調機構。該協調機構由教育核心組織、非政府組織、贊助者等一般組織組成。教育核心組織由ERRA指揮部干事,省和州ERRA總干事,兩省的首席規(guī)劃師,阿扎德克什米爾教育規(guī)劃干事,教育部人員,政府人員,以及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亞洲開發(fā)銀行(ADB)、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非政府機構的人員組成。其職權范圍是監(jiān)督和審查捐助者、贊助商、非
9、政府組織和聯合國機構在教育部門實施的干預措施;促進合作伙伴及其他組織在教育部門工作中與政府的相互溝通與反饋;為所有利益相關者建立教育部門內的協調和正式報告機制;裁定所有涉及教育問題的大規(guī)模復原和重建工作;建立并持續(xù)更新所有在教育部門內工作的組織的數據庫;為其提供相關的指導和信息傳播。[5] </p><p> 二、巴基斯坦教育重建規(guī)劃的理念與指導原則 </p><p> ?。ㄒ唬┙逃亟?/p>
10、規(guī)劃理念 </p><p> ERRA重建工作的戰(zhàn)略愿景是“重建得更好”(Build Back Better)。對于教育領域而言,這不僅意味著重建之后會更好,同時也意味著教育將在新的基線上更好地發(fā)展。對于西北邊境省和阿扎德克什米爾省的教育部門來說,這一理念包含了以下五方面蘊意。[6] </p><p> 第一,更好的社會服務。 </p><p> 地震等自然災
11、害發(fā)生后,社會部門的服務配備需要被重新評估與提高,同時,重建后學校在學校布局、設施數量與質量以及服務提供方面有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優(yōu)化。要實現以上目標,必須做到如下幾點:①確保資源在不同性別、不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教育水平上的公平分配;②確保教育重建工作的現實可行性,并同地區(qū)的需求相適應,避免資源的浪費;③規(guī)劃校點,通過對適齡入學兒童人數的調查來規(guī)劃重建學校數目;④避免重建無功能的學校;⑤在滿足當地教育需求的前提下,避免私立學?;蚍钦畬W校
12、與政府學校發(fā)生沖突;⑥考慮為教育提供免費服務;⑦設立新型初級中等學校,尤其是女童教育未覆蓋的地區(qū)。 </p><p> 第二,更好的設計。 </p><p> 更好的設計意味著:設計必須考慮生理殘疾兒童的需求,并為其提供足夠的設施;提供抗震教育設施,并允許捐助者在不同層次的抗震建筑標準和設計之間進行選擇;在建筑設計時應該縮小建筑維修預算;確保建筑質量嚴格符合既定建筑標準并受到監(jiān)督;教室
13、規(guī)模的設計應符合國際生均空間標準等。 </p><p> 第三,更規(guī)范的設施。 更規(guī)范的設施提供表現為:學?;驅W院在對當前和未來招生規(guī)模的合理預測的前提下,滿足學生對教室和其他設施的需求;為各級教育機構提供合適的水源和衛(wèi)生設施;為師生設立獨立的衛(wèi)生間;每間教室應安裝兩扇門;設立圍墻,確保教育的正常進行,避免外界對學生安全的危害。 </p><p> 第四,更好的教室。 </
14、p><p> 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業(yè)成就,學校應設有更好的教室,每一所重建的教室都應包含足夠的教學材料、桌椅和教學設備,同時,省級政府和地區(qū)政府應根據財政預算確保有足夠的教育機構,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機構,使教育機構與震前相比能夠運作得更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p><p> 第五,明確的所有權關系。 </p><p> 學校是整個社會的財產,其所有權掌握
15、在人民手中。震后,應鼓勵教育受益者,尤其是家長和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重建和管理。學校的家長教師聯合會或者管理委員會在學校的重建資金上擁有財務監(jiān)督權。 </p><p> ?。ǘ〦RRA指導災后重建和復原的基本原則 </p><p> 基于教育重建和恢復工作面臨的各項重要議題,ERRA制定了指導各項工作的基本原則,包括:一切工作由省政府或州政府通過各自的地方政府在地方一級實施;在規(guī)劃、制定
16、、實施政策過程中要同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商議;通過ERRA協調所有的捐贈者;確保學生在性別、地域等方面享受平等;確保學生接受教育機會的及時性;確保學生、家長等在重建工作中的所有權;關注重建的結果和產出;對所有階層、所有人負責;明確規(guī)定,易懂會用,并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注重專家在教育重建中的作用;確保教育管理部門、捐贈者和非政府組織在學校建筑修建等重建工作中的選擇自由;確保學校或教育部門對用地的所有權;由不同主體發(fā)起的重建學校的所有權仍歸各政
17、府所有。[7] </p><p> 三、巴基斯坦教育重建規(guī)劃的主要內容 </p><p> 教育重建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要求重建規(guī)劃必須立足當前,不僅要把握當前利益,從短期需求出發(fā),更要立足長遠,進行全局規(guī)劃[8]。UNESCO認為,危境教育是整個危機(自然災害、武裝沖突和復雜性危機)期間用于初步恢復國家教育體系(教師培訓、課程設置、管理能力建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該措施從階段上可劃
18、分為預防、應對和恢復三個階段[9]。巴基斯坦教育重建規(guī)劃屬于危境教育的恢復階段。ERRA根據災后教育重建各項工作的具體要求,將災后教育重建劃分為兩大階段:階段一是受損建筑的重建與復原,主要任務是土木工程的興建、設備與材料的補足、教師培訓以及技術的援助;階段二是基于需求設立新學校與更新學校設備,主要任務是新學校的建立與現有學校的更新、日常支出的確保、殘存建筑的翻新。[10] </p><p> ERRA在對上述教
19、育重建階段進行廣泛磋商的基礎之上,制定了災后教育重建和復原策略,分為三個時期。[11] </p><p><b> ?。ㄒ唬┒唐陔A段 </b></p><p> 此階段預計需要3-4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西北邊境省和阿扎德克什米爾省必須對土建工程、設備、物資、家具、教師培訓和心理咨詢這些方面的需求進行詳細歸納。區(qū)政府、捐贈者、非政府組織、私立機構、西北邊境省課程和教
20、師教育理事會、阿扎薩德克什米爾省和其他地區(qū)的教育拓展中心和工程中心都要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并按照以下步驟來開展工作:對學校和學院進行逐個調查,為機構重建需求和成本預算提供數據;解決性別和地區(qū)差異問題,確保平等;為教育機構的合理布局提供標準說明;基于經濟規(guī)模制定規(guī)劃程序;基于合作者參與程度建立多種重建機制;監(jiān)督和評估計劃;建立明確的協調和溝通機制;準備詳細的責任模型。 </p><p><b> (二)
21、中期階段 </b></p><p> 此階段預計需要6個月的時間,期間有些行動可能會和短期階段與長期階段的某些行動重疊。此階段的主要行動包括:教育設施的重建,民間團體的參與以及抗震建筑的建設(該階段必須采取的行動);為所有學生和教職人員提供心理咨詢,組織教師培訓;為不適合長期使用帳篷的學校提供半固定式學校;為帳篷學校和半固定式學校提供高質量的學習物資、圖書館以及專門為其設計的桌椅;培養(yǎng)當地翻譯人員。
22、 </p><p><b> (三)長期階段 </b></p><p> 此階段預計需要3年的時間。主要行動包括:地震重建與復原局通過區(qū)重建委來監(jiān)督整個教育重建工作;業(yè)務部門將在私立團體、社區(qū)和非政府組織的幫助下專門負責提供相關服務;西北邊境省和阿扎德克什米爾省分別成立一個管理組織,為學校教學建筑抗震標準的制定和全國范圍內重建的監(jiān)督賦予強制權,這一組織由ERRA任
23、命的中央級管理機構管理;為提高工人再生產效率、加強社區(qū)引導、貫徹重建指導原則、培養(yǎng)方言翻譯人員以及延續(xù)信息共享機制提供培訓;投入使用半固定式學校。 </p><p> 重建策略是未來幾年開展教育恢復與重建工作的藍圖,也是ERRA下級機構與當地政府、各非政府組織以及其他參與者制定教育規(guī)劃必須遵循的準則。 </p><p> 四、巴基斯坦教育重建規(guī)劃的特點 </p><
24、p> 通過對巴基斯坦應對震后危機的機構設置、機構職責、權限安排、重建規(guī)劃理念、重建原則以及規(guī)劃的主體內容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巴基斯坦震后教育重建規(guī)劃具有以下五大特點。 </p><p> (一)注重實效性,強調重建工作的應急性 </p><p> 災后重建工作的首要要求便是時效性,救援工作的開展時間與人民的生命息息相關。教育重建的時效性要求參與重建工作的各組織、機構、團體和個人
25、必須迅敏、高速、優(yōu)質地針對受災群眾最迫切的需求予以基本的滿足。教育重建工作的應急性是對各類機構應對突發(fā)事件能力的考驗,要求各組織在面對危機時,能夠迅速、有序地組織救援。從巴基斯坦教育重建規(guī)劃來看,政府在災后緊急動員了軍隊參與救援工作,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門負責重建管理工作的組織――ERRA,并成立了從省級到地區(qū)的重建機構,負責重建工作的安排。同時,根據教育重建的具體需求,ERRA明確了震后教育重建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對部分或完全受損的初等學校建
26、筑、職業(yè)和技術學院建筑、大學和學院建筑進行重建和修復,保障了災后群眾的受教育權。以上措施都體現出災后救援的時效性和應急性特征。 ?。ǘ┳⒅亟逃亟ㄒ?guī)劃的針對性與差異性,確保其科學性 </p><p> 災后恢復與重建工作迅速展開,但持續(xù)的時間也很長,重建所需要的時間取決于災難的規(guī)模和嚴重程度、受災社區(qū)的恢復能力以及重建工作的規(guī)模和深度,因此,捐助者、受災政府和實施者制定的重建時間表可能暫時沒有考慮到切實的
27、需要[12]??茖W合理的教育重建規(guī)劃是指導災后重建工作的藍圖,其科學性、合理性能為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茖W規(guī)劃、統籌安排有助于整個重建工作有序協調,形成良性循環(huán)。ERRA教育重建規(guī)劃理念在為群眾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更好的學校設計、更規(guī)范的設施的同時,強調為教育資源分配制定相應的標準,關注重建工作的現實可行性,同時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科學選擇學校地址,以滿足受災地區(qū)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學校重建工作應遵循科學的建筑規(guī)范,ERR
28、A通過指定專業(yè)的機構來負責學校建筑的規(guī)范設計供捐贈者選擇,確保了學校重建工作的科學合理性。再者,ERRA關注學生學習的基本需求,并使其符合國際標準,滿足了學生發(fā)展的需求。 </p><p> (三)注重平等,確保全納性 </p><p> 平等問題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需要時刻考慮的問題。公平問題也是教育重建的關鍵問題,否則會產生新的不平等。公平關乎重建中的群眾在工作中的歸屬感,確保機會平等
29、能喚起群眾的積極性,使工作開展具有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危境教育具有全納性,教育的全納性是實現教育公平乃至社會公平的基礎。全納教育承認所有孩子都有學習的權利,承認并尊重兒童的差異(年齡、性別、種族、語言、殘疾等),確保教育結構、制度和方法能夠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是促進社會共融戰(zhàn)略的一部分,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13]。ERRA在教育重建中強調教育資源在性別、地理位置和教育質量不同的地區(qū)的合理、公平、平等的分配,確保不同群體之間的機會平等
30、,避免學生產生受到歧視與不公正對待的心理。同時,在學校重建中,注重男女學生之間的平等,將殘疾兒童的特殊需求納入重建規(guī)劃的理念與工作原則之中,切實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權,使他們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這使得重建工作不僅是對已有教育的恢復,也是對以前未能解決的社會問題的超越,凸顯出了重建不僅是一項挑戰(zhàn),同時也可能是更好的發(fā)展的轉折點。 </p><p> ?。ㄋ模┳⒅貦嗬庾R和主體性的發(fā)揮 </p>&
31、lt;p> 教育重建工作中的援助主體具有多元性,家長、學生、教師、捐贈者、團體、非政府組織、政府都是援助主體。在震后教育重建工作中,每一個主體既是參與者又是受益者,保障不同主體的合法權利有利于發(fā)揮其主體能動性,同時確保不同主體能夠在政府的領導下共同開展教育重建工作,形成合力。為確保協調的有效性和透明性,可通過獨立的機構設置來聯系政府與其他援助主體,為雙方的溝通提供載體。在教育重建過程中,ERRA允許捐助者有權選擇不同的抗震建筑標
32、準和設計,教育管理部門、捐助者和非政府組織在學校建筑的重建中可以自由選擇,但學校建筑的抗震標準和設計以及學校的重建標準均由ERRA指定的專門機構負責設計,教育管理部門、捐助者和非政府組織可在重建標準的范圍內進行選擇。負責建筑標準設計的機構成為中間載體,為雙方需求的達成提供了中介,這在一定程度上既確保了不同主體的選擇自由,又確保了重建學校的質量標準。同時,學?;蚪逃块T對用地具有所有權,由不同主體發(fā)起的學校重建機構的所有權仍歸各政府所有。
33、這些承諾均切實尊重捐贈者的合法權利,并保障其在重建工作中的獨立性。 </p><p> ?。ㄎ澹┳⒅囟唐诿芘c長期矛盾的處理 </p><p> 規(guī)劃是立足現狀,面向未來的。它是在預測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根據規(guī)劃對象的預測信息對規(guī)劃對象未來的發(fā)展目標和途徑所做的謀劃,是對實現規(guī)劃對象未來發(fā)展目標的實踐活動所做的安排[14]。教育重建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重建工作既具有應急性又具有長效性。突發(fā)應
34、急性要求處理好受災群眾最基本的教育需求,并對師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在危機情況下迅速恢復。由于教育建設是一項周期性較長的事業(yè),因此從災區(qū)教育的長期發(fā)展來看,教育重建需要整體布局,科學規(guī)劃,把握重建機遇,實現對原有水平的超越。因此,教育重建規(guī)劃必須立足對當前災區(qū)教育現狀的科學分析,把握重建過程中的主次矛盾,科學制定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并對達成目標的各種舉措進行安排。在進行教育重建規(guī)劃時,ERRA依據本國教育特點和受災
35、地區(qū)具體實情,首先明確了教育重建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其次將重建工作劃分為三個階段,并規(guī)定了各個階段的主要行動,為指導災后教育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合理處理了應急與長效、短期與長期的矛盾。 </p><p><b> 五、結語 </b></p><p>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災害對教育系統的正常運轉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危害,做好災后教育重建工作需要科學合理的
36、規(guī)劃。巴基斯坦災后迅速有效的教育應急與重建規(guī)劃為我國在災后教育重建規(guī)劃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借鑒:災后教育重建規(guī)劃應注意教育重建的應急性與長期性,處理好短期應急與長遠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災后教育重建規(guī)劃應具有針對性和差異性,注重保障弱勢群體的利益,關注公平,確保規(guī)劃的科學合理性;災后教育重建規(guī)劃應注重維護各參與主體在重建活動中的合法權利,有效協調其與政府之間的關系。 </p><p><b> 參考文獻: &l
37、t;/b></p><p> [1]趙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5. </p><p> [2]Rabia Nusrat, Baela Raza Jamil.Earthquake and Education in Emergencies: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R].ITA
38、CEC,2007:10-14. </p><p> [3]Alison Buttenheim. Impact Evaluation in the Post-Disaster Setting: A Conceptual Discuss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05 Pakistan Earthquake [R].The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for Imp
39、act Evaluation.2009:20. </p><p> [4]Jackie Kirk. Building Back Better:Post-Earthquake Responses and Educational Changes in Pakistan[R].IIEP,2008:104. </p><p> [5]ERRA.Education Sector Core Gro
40、up[R].ERRA,2006:1-2. </p><p> [6][7][10]ERRA.“Build Back Better”: Recon-stru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y [R]. ERRA,2006:15,13-15,25-26. </p><p> [8]龔波,楊熙.關于震區(qū)災后教育重建的理性審視[J].中國教育學刊,2008(11
41、):10. </p><p> [9]UNESCO,IIEP.Guidebook for Planning Education in Emergencies and Reconstruction[R]. Paris: UNESC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2006:12-25. </p><p> [11]Edu
42、cation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EB/OL].http://www.serra.gov.pk/showpage.asp?Reconstruction Strategy, 2013/3/13. </p><p> [12]John Cosgrave.Responding to Earthquakes: Learning from Earthquake Relief and Reco
43、very Operations[R].ALNAP,2008:3. </p><p> [13]Save the Children UK.Making Schools Inclusive: How Change Can Happen.Save the Children’s Experience[R].Save the Children,2008:9-10. </p><p> [14]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