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頸骨折護理講課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肱骨外科頸骨折護理,主講人:馮文奕2017.12.26,解剖生理,,,肱 骨外科 頸位于解剖頸下2 ~3cm ,相當于大小結節(jié)下緣與肱骨干的交界處,又為松骨質和密骨質的交界處,是應力上的薄弱點,常易發(fā)生骨折。緊靠肱骨外科頸內側有腋神經向后進入三角肌內,臂叢神經、腋動脈、腋靜脈經過腋窩,骨折端嚴重移位時可合并神經血管損傷。本骨折以老年人較多見,亦可發(fā)生于兒童和壯年人。,臨床表現(xiàn),,,傷后肩部劇烈疼痛,腫脹明顯,上臂內側可見瘀斑、肩關節(jié)活

2、動障礙,患肢不能抬舉,肱骨外科頸局部有環(huán)形壓痛和縱向叩擊痛。外展型骨折肩部下方稍呈凹陷,在腋窩能觸及移位的骨折端或向內成角;內收型骨折在上臂上端的外側可摸到突起的骨折遠端和向外成角畸形;合并肩關節(jié)脫位者,會出現(xiàn)“ 方肩” ,在腋下或喙突下可捫及肱骨頭。x 線正位片顯示骨折內外側方移位和向內或向外成角情況。,1.手法整復固定后,抬高患肢,密切觀察患肢遠端血循及感覺運動情況,如發(fā)現(xiàn)肢端嚴重腫脹、青紫、麻木、劇痛,應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2.經

3、常檢查固定情況,及時調整夾板松緊度,保持有效的外固定。3.切開復位術后,應注意觀察患肢的末梢血循情況及傷口滲血情況,有無壓迫神經和血管現(xiàn)象,手部是否腫脹等。術后傷口疼痛,可適當給于止痛藥。,護理要點,1肢體的情況 (1)骨折體征 望診:肩部是否腫脹,上肢近段的前側和內側是否有淤血或血腫,患肢是否有內收或畸形。觸診:上肢近端是否有骨擦感。腋窩下能否觸及移位的骨折端。量診:是否有患肢縮短,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是否算小。患肢上臂的周徑是否大

4、于健肢,以判斷腫脹程度。(2)血液循環(huán)和感覺、運動狀況 患肢橈動脈搏動是否減弱或消失, 2. 外傷史  是否有跌倒、摔傷史。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即使有輕微的摔傷史,亦可發(fā)生骨折。了解受傷時的姿勢、外力作用的方向。跌倒時是否手掌撐地,上肢是處于內收還是外展,以便估計骨折的類型,判斷損傷的嚴重程度。         3. 既往健康狀況 

5、; 是否有影響骨折愈合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鈣磷代謝紊亂。 4.X 線檢查  以明確骨折的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護理評估,1.非手術治療  三角巾或前臂吊帶懸吊;手法復位,外展架固定;藥物輔助治療。        2.手術治療 (1) 骨折復位后,用1~2枚螺紋釘或克氏針維持復位,然后再用外展架固定4~6周。(2)骨折切開

6、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原則,①疼痛。②有固定部分失效的可能。③有肩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可能。④知識缺乏:功能鍛煉知識,常見護理問題,非手術治療及術前護理: 1. 心理護理  由于骨折后外固定限制了病人的活動,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病人易產生焦慮和煩躁。應向病人解釋固定的目的及重要性,讓其了解固定的時限,自覺地維持有效的外固定,配合功能鍛煉,促進骨折愈合。 2. 飲食  老年人新陳代謝降低,蛋白質合成減少

7、,又因缺鈣導致骨質疏松,因此骨折后恢復過程延長,所以飲食護理尤為重要。應限制熱量攝入( 為青年人的70 %) ,選用植物油,提供優(yōu)質蛋白( 瘦肉、魚類、蛋類、乳制品) 、豐富的維生素和高鈣飲食。牛奶富含鈣、磷、鉀,所含蛋白質和鈣易于吸收,是骨折病人最好的飲品,老年人應長期飲用。 3. 體位  無論是三角巾懸吊或手法復位后外展架固定,只要病人全身情況允許,日間均應下床活動。臥床時床頭抬高30° ~45°

8、 位較為舒適;平臥位時,應在患側胸壁墊一軟枕,以免患側上肢向側方下墜,護理措施,。 (1)不舒適  ①行外展架固定前,向病人做好解釋,以取得其配合。②維持外展架固定于肩關節(jié)外展70°、前屈30°、屈肘90°,防止已復位的骨折再移位。必要時可行X線復查,了解骨折端的位置變化情況,防止畸形愈合。③固定期間,鼓勵病人做手指的握拳、伸指練習。④使用外展架后如出現(xiàn)明顯不適,如疼痛、腫脹、麻木等癥狀時,須

9、查明原因,并進行處理。 (2) 腫脹  ①損傷早期( 傷后3 ~5 日) 局部冷敷,以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出;晚期(5 日后) 可熱敷,以促進血腫、水腫的吸收。亦可進行超聲波療法、電療法、光療法、蠟療法等。②肢體腫脹伴有血液循環(huán)障礙時,應檢查石膏固定是否過緊,必要時拆開固定物,解除壓迫。,癥狀護理,①向病人解釋功能鍛煉可以預防關節(jié)僵硬,防止肌肉萎縮,有利于局部腫脹的消退,骨折復位的維持及愈合,使病人自覺地配

10、合鍛煉。②向病人強調功能鍛煉的主動性、適應性、計劃性、科學性和時間性。③指導并示范功能鍛煉的方法,尤其是肩關節(jié)的鍛煉。        復位后用三角巾將患肢懸吊頸部,保持上臂體側下垂于肩關節(jié)中立位。當日即可在三角巾內進行手指的握拳、伸指及腕關節(jié)屈曲和背伸練習。傷后2~3周,當疼痛、腫脹減輕后,練習肩部前屈后伸動作,還可用健肢托住患肢前臂做聳肩、肩關節(jié)外旋與內旋練習?;?/p>

11、動的范圍以無患肩疼痛為限。外展型骨折禁忌患肩外展;內收型骨折禁忌患肩內收。4~6周后解除外固定。,功能鍛煉,可全面練習肩關節(jié)的活動,徒手練習以下動作: (1)肩關節(jié)的環(huán)轉運動  病人彎腰 90°,患肢自然下垂,以肩為頂點做圓錐形旋轉運動,順時針和逆時針在水平面上劃圓圈,開始范圍小,逐漸擴大劃圈范圍。(2)肩內旋運動  將患側手置于背后,用健側手托扶患側手去觸摸健側肩胛骨 (3)肩內收、外旋運

12、動  患側手橫過面部去觸摸健側耳朵。 (4)肩外展、外旋運動  用患側手觸摸頭頂后逐漸向對側移動,患側手越過頭頂觸到對側耳朵及枕部。 (5)肩外展、內旋、后伸運動  反臂摸腰,用患側手指背側觸摸腰部。 (6)肩外展、上舉運動  病人正面或側身對墻而立,患手摸墻,用手指交替沿墻上爬直到肩關節(jié)上舉完全正常。 (7)肩上舉、外展、內旋運動  利用滑

13、輪,用健肢幫助患側肩作上舉、外展、內旋活動。 (8)肩上舉、外展、前屈及后伸運動  利用木棒,使健肢幫患側完成肩關節(jié)運動。,,1.體位  由于骨折端已行內固定,外展架僅用于維持患肢于外展位,只需注意外展架的正確位置。扶病人從床上坐起時,應托住其背部及健側肩部,以免引起傷處疼痛和骨折再移位。2.病情觀察  觀察患肢傷口有無出血、腫脹和疼痛情況,并予以適當處理。3.功能鍛煉  因肱骨外

14、科頸骨折處鄰近肩關節(jié),術后易發(fā)生粘連,使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因此特別強調早期的功能鍛煉。,術后護理,1. 飲食  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含鈣豐富的飲食,增強體質,促進骨折的愈合。 2. 休息  盡可能離床活動。 3. 維持外展架固定的位置  如外展架松動應及時予以調整,不能在拆除固定后將患肢長期下垂或懸吊于胸前,否則將導致肩關節(jié)外展、上舉活動障礙,并難以恢復。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