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免疫系統(tǒng)與免疫功能,一、免疫學基本概念,1、免疫(immune):免除疾病、源于拉?。╥mmunis),原意是“免稅”?,F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物質的功能。2、免疫性(immunity):是指機體對感染疾病具有高度的抗性。機體的免疫性既有先天(innate)具有的抗性,也有后天獲得(acquired)的抗性。實際上機體免疫性是對所有能被機體免疫識別的物質所表現的抗性,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自身的(self)和非己的(no

2、n-self)物質。所以免疫性也指機體具有保護自己免受其他物質傷害的特性。3、免疫學,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研究機體識別“自身”,“排除異己”的學科。免疫學的研究核心是機體怎樣識別“自身”和“非自身”。,二、抗原(Antigen,Ag),1、抗原:是一類能夠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并能與相應抗體或T細胞受體在體內或體外特異性結合的物質。 2、抗原的特性 (1)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一種物質免疫機體后,能

3、使機體產生或激活淋巴細胞產生免疫應答的特性。 (2) 特異反應性(specific reactivity):指抗原與相應抗體或效應淋巴細胞特異性結合的特性,也稱抗原性。3、免疫原(immunogen):同時具有免疫原性和特異反應性的物質稱為免疫原,或稱完全抗原,4、外來抗原進入體內可能產生四種不同的結果:,(1)無應答:抗原濃度太低或者宿主已經處于耐受狀態(tài),(2)抗原特異性體液和細胞免疫應答(正性應答) 宿主此后

4、的一段時間里對該抗原處于免疫狀態(tài),(3)超敏反應 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伴有較強的炎癥反應或損傷,(4)誘導免疫耐受(負性應答) 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對該抗原處于無反應狀態(tài),5、抗原類別,(1)天然抗原:指天然的生物、細菌及天然的生物產物。①細胞、細菌和病毒 ②蛋白質類抗原 ③糖類抗原④脂類抗原 ⑤核酸抗原,(2)如果按被免疫動物的親緣關系來劃分天然抗原,又可分成3類:,①自身抗原(autoant

5、igen):是機體的自身成分,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能被自身免疫系統(tǒng)識別,引起免疫應答,導致自身疾病的發(fā)生(autoimmune disease)。②同種型抗原(isoantigen):來自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 人類同種異型抗原(allogenic Ag): 血型(紅細胞)抗原: ABO系統(tǒng)和Rh 組織相容性抗原(人主要為HLA),③異種抗原(xenoantigen):來自不同物種的抗原。其中有一類是動植物、微生物

6、及人類間共有的、抗原決定簇相同的異種抗原,稱為異噬性抗原。,6、抗原決定簇—抗原特異性的分子基礎,抗原決定簇(表位): 指抗原分子中決定抗原特異性的特殊化學基團。是被免疫細胞識別的靶結構,也是免疫反應具有特異性的物質基礎。一個多肽決定簇含5~6個氨基酸殘基;一個多糖決定簇含5~7個單糖;一個核酸半抗原決定簇含6~8個核苷酸??乖肿颖砻婺芘c抗體結合的決定簇總數稱為抗原結合價,T細胞決定簇: T細胞決定簇位于抗原分子內部,必須由APC

7、將抗原加工處理為小分子多肽并與MHC分子結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識別。B細胞決定簇: BCR能與未經APC加工的抗原發(fā)生反應,其識別的靶結構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決定簇。,三、抗體(Antibody,Ab),抗體(Ab):指由B細胞受Ag刺激后所產生的、具有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其作用是中和病原微生物、通過Ig受體介導細胞免疫應答、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T細胞和NK細胞的殺傷作用、

8、補體介導的溶菌和溶胞作用等。 抗體的化學本質是糖蛋白。將含抗體的血清稱為抗血清或免疫血清。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指抗體介導的免疫應答,主要表現為B細胞的功能。,(一)抗體的基本結構,1、抗體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血清蛋白經電泳分離后,依次可以出現白蛋白、α、β、γ球蛋白組分。抗體存在于γ球蛋白組分內,但也有少量抗體存在于β球蛋白組分中。

9、 免疫球蛋白:1968年WHO決定,將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稱為Ig。,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四肽鏈結構:所有Ig的基本單位都是四條肽鏈的對稱結構。兩條重鏈(H鏈)和兩條輕鏈(L鏈)。每條H鏈和L鏈分為氨基端和羧基端。H鏈和L鏈之間,H與H鏈之間以二硫鍵相連。,免疫球蛋白的結構,L鏈:約有214個氨基酸殘基組成,近N端的約1/2氨基酸(100-110個)組成與順序變異較大,稱為可變區(qū)(variable region

10、,V區(qū),VL),近C端1/2的氨基酸組成與順序在同一物種的同一類Ig中相對穩(wěn)定,稱為恒定區(qū)(constant region,C區(qū),CL)。V區(qū)是抗原結合的部位H鏈:約有450-55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近N端的100-110個氨基酸組成差異較大,稱為VH,其余為CH。,高變區(qū),(二) 免疫球蛋白的類別,人類Ig根據其重鏈穩(wěn)定區(qū)的分子結構和抗原特異性的不同,分為五類:IgG、IgA、IgM、IgD、IgE,其重鏈分別為:γ、α、μ、δ、ε

11、 1、IgG 約占血清Ig總量的80%。是唯一能夠穿過 胎盤的Ig。 IgG分子為單體,有四種亞類:IgG1、 IgG2、IgG3、IgG4。 IgG是再次免疫應答產生的主要抗體,具 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占血清總Ig的10-20%,有血清型與分泌型之分。血清型IgA:多為單體,免疫作用較弱。分泌型IgA(sIgA):為二聚體或四聚體,有一個J鏈和

12、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SP)。廣泛存在于外分泌液中,特別是初乳中含量很高。 sIgA的作用:①是粘膜表面感染性免疫的主要防線,抑制病毒感染與細菌定植。②初乳中sIgA含量高,對新生兒早期抗感染十分重要(出生后4-6個合成sIgA,至青少年成人水平)。,2、IgA,約占血清Ig總量5-10%。mIgM為單體,是B細胞發(fā)育最早出現的表面標志。 血清中的IgM為五聚體,因其分子量大,又稱巨球蛋白,不易透出血管。五聚

13、體中含有一個J鏈,由漿細胞產生。 IgM是初次免疫應答產生的主要抗體,是個體發(fā)育中最早合成的Ig(胚胎晚期開始合成)。 IgM不能通過胎盤。,3、IgM,,約占Ig總量的0.2-0.5%。因其鉸鏈區(qū)長,易被蛋白酶解,故半衰期短,約為2.5d。 IgD為單體,是B細胞成熟的主要標志;不能通過胎盤;不能激活補體。,4、IgD,約占Ig總量的0.002%,但作用明顯,介導速發(fā)型超敏反應。IgE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固有層的漿細

14、胞產生,為單體。IgE的FcR主要分布在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膜上,與超敏反應有關;分布在MФ、B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膜上,分別與吞噬、IgE產生和抗寄生蟲感染有關。 約占Ig總量的0.2-0.5%。因其鉸鏈區(qū)長,易被蛋白酶解,故半衰期短,約為2.5d。,5、IgE,(三)個體發(fā)育中的抗體形成,1、胎兒3-4月淋巴和Ig達到成人水平,但以mIg為主。2、出生后,首先出現的是IgM,其次是IgG,再次為IgA,7歲左右IgG達到成人水平

15、。3、新生兒6個月內,其體內抗體大部分來自母體,也可從初乳獲得高濃度的sIgA。,(四)抗體產生的一般規(guī)律及其效應,抗體產生的一般規(guī)律: 個體發(fā)育中Ig產生的規(guī)律;初次免疫應答和再次免疫應答的規(guī)律。再次應答與初次應答的不同之處:①潛伏期短;②抗體合成快速到達平臺期,平臺高且持續(xù)時間長;③下降期持久;④誘發(fā)再次應答所需抗原量?。虎菰俅螒甬a生的抗體主要為IgG,親和力高。,(五)抗體的主要作用 : 中和作用:抗體與抗原(病毒、毒素)

16、的特異性結合,直接發(fā)揮中和作用。但不能直接殺傷靶細胞,需吞噬細胞等發(fā)揮效應。調理作用:抗體促進吞噬細胞吞噬功能激活補體作用:抗體與抗原結合,使IgG或IgM的 補體結合位點暴露,激活補體的級聯反應,殺傷或溶解靶細胞。,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ADCC):,IgG與靶細胞結合后,其Fc段可與NK、Mφ等結合,促使它們釋放細胞毒顆粒,使靶細胞溶解。,BACK,四、非特異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一)非

17、特異性免疫/自然免疫性(natural immunity)/先天免疫性(innate immunity):指機體在接觸外來侵染物之前就已先天存在的免疫特性,是種系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點(1)無特異性,作用廣泛。(2)初次與Ag接觸就能發(fā)揮效應,但無記憶性。(3)是先天固有的穩(wěn)定遺傳。(4)同一物種的正常個體間差異不大。所以是機體的第一、二道防線,是脊椎與無脊椎動物共有的。,(二)起非特異性免疫機制的成分:,1、屏障

18、結構:主要位于機體表面。(1)物理屏障:由完整皮膚、粘膜組構成(2)化學屏障:機體分泌物中的脂肪酸,機體表面的正常菌落的代謝產物等。(3)內屏障(解剖學屏障):血腦屏障、血胎屏障(子宮內膜和胎兒絨毛膜滋養(yǎng)層)等。(第一道防線),2、殺菌物質,位于機體內部。如補體成分、溶菌酶、干擾素等。3、參與非特異性免疫的細胞:(1)吞噬細胞: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組織中的巨噬細胞。 單核吞噬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第二

19、道防線)。,① 中性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占WBC40-75%,2500-7500個/mm3。具有較強的運動性,化學趨向性和吞噬能力,參與炎癥應答反應。當組織發(fā)生炎癥時,中性粒細胞從血管滲出,向炎癥部位運動,吞噬抗原顆粒。該細胞表面有FcγR和CR,其中FcγR約每個細胞有135000個。主要對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②單核細胞,③巨,Mφ 由血液中的單核細胞分化而來,分布于全身各組織器官,如脾白髓中的脾Mφ、淋巴結

20、中的淋巴結Mφ、肝臟中的枯否(kupffer)細胞、肺組織中的塵細胞(Alveolar細胞)、CNS中的小膠質(microglial)細胞、腹水中的腹腔Mφ等。Mφ在發(fā)育成熟過程中,細胞的功能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溶酶體中酶的種類和數量增加,加強了Mφ的吞噬、殺傷及清理作用。Mφ的表面標記:CR1、CR3、CR4 ;MHC-Ⅰ和MHC-Ⅱ ;FC?R和FC?R;脂多糖(LPS)受體,甘露糖受體等。,噬細胞(Macrophage Mφ),,

21、Macrophage Phagocytosis,●單核吞噬細胞的發(fā)育:骨髓干細胞→原單核(monoblast)→前單核(promonocytes)→單核細胞(monocyte)→巨噬細胞(macrophage或Mφ ) ●單核吞噬細胞的功能:(?) 吞噬作用,對可溶性Ag的吞噬能力較低,但對顆粒性Ag具有強大的吞噬能力。(ⅱ)抗原遞呈作用:在細菌成分或CD4+T分泌的細胞因子等誘導下, Mφ高表達MHC-II 分子,激活效應和記憶

22、T細胞。(iii)分泌生物活性物質,如IL-1、IL-8、IL-10等;TNF(腫瘤壞死因子)-α;GM-CSF(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G-CSF;INF等。,(2)自然殺傷細胞(nature killer cells,NK ),主要來源于骨髓造血細胞,其分化、成熟依賴骨髓微環(huán)境,不依賴胸腺,不需抗原作用,可非特異性地直接殺傷靶細胞、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的小膠質細胞;,DC分布于全身各器官,表面有指狀突起,并帶有表面分子。

23、如MHC-I、II抗原、LFA-1、3、胞間粘附分子ICMA-1、2等。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吞噬和胞飲攝取抗原,并進行加工,攜帶抗原的DC進入局部淋巴結,向T細胞遞呈抗原,促使B細胞活化。其中朗漢細胞(Langerhans’ cell)分布于皮膚上的DC,形態(tài)和功能與DC類似。,(3)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DC)和朗漢細胞,(4)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占WBC2-5%,40-440個/mm3。當寄生蟲

24、感染和I型超敏反應時,酸性粒細胞數目增加,吞噬Ag-Ab復合物,并釋放組胺酶等酶類。該細胞表面有FcεR,故對誘發(fā)IgE抗體的寄生蟲如蠕蟲的殺傷性尤強。此外可釋放多種酶破壞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的活性物質,從而對I性超敏反應起負反饋作用。,(5) 肥大細胞(mast cell),肥大細胞是一種組織細胞,類似于堿性粒細胞,廣泛分布于皮膚、粘膜下層及疏松結締組織中,有兩種亞系:①粘膜肥大細胞亞系:含顆粒少,依賴T細胞分化。 ②結締組織肥

25、大細胞亞系:含顆粒多,不依賴T細胞而分化,作用類似于堿性粒細胞。,激活后 5 分鐘,激活后 60 分鐘,靜息肥大細胞,(三)吞噬細胞的胞吞過程,五、特異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特異免疫性/獲得免疫性(acquired immunity)/適應免疫性(adaptive immunity):指機體與外來侵害抗原物質接觸后獲得的、具有針對性的免疫特性。主要由T、B淋巴細胞完成。其特點(1)特異性:T、B細胞只針對相應

26、抗原決定簇。(2)獲得性:是出生后經抗原刺激獲得的。(3)可傳遞性:免疫應答產物可直接輸注。(4)記憶性:二次反應。(5)自限性:通過免疫調節(jié),使免疫反應在適度水平或自限終止。,免疫細胞(immunocytes),免疫細胞:指所有參與免疫應答及與之有關的細胞。(1)免疫活性細胞(immunocompetent cell,ICC): T、B細胞(2)抗原遞呈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27、):指能夠捕獲、加工并遞呈抗原的細胞。如, ●DC:遞呈吸入性變應原、病毒、細菌、同種異型抗原等。 ●Mφ:具有強大的吞噬作用,攝取細菌等顆粒性抗原。在細菌或CD4+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作用下,Mφ高表達MHC-II 類分子,能夠激活效應和記憶T細胞。 ●B細胞:具有強大的遞呈可溶性抗原的能力 ,尤其在二次應答中。表達MHC-II 類分子(3)其他細胞:NK、肥大細胞、堿性粒細胞、酸性粒細胞等,●T細胞的來源 胚胎

28、期來源于卵黃囊和胎肝;成體來自骨髓干細胞。在骨髓微環(huán)境中干細胞經過基因重排,成為干細胞前體,但不分化,轉移到胸腺中發(fā)育成熟?!馮細胞的發(fā)育 胸腺的主要功能(1)是T細胞分化、發(fā)育和成熟的場所;(2)使識別自身抗原的T細胞凋亡。,1、T細胞,●外周血T細胞中,CD4+T細胞占65%,它能識別MHC-Ⅱ抗原,是T細胞輔助細胞(Th)和T誘導細胞(Tin )。CD8+T細胞占35%,它能識別MHC-Ⅰ抗原,是細胞毒性T細胞(cytot

29、oxic T lymphocyte,CTL/Tc)和抑制性T細胞(suppressor T cell,Ts)。 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由CD單克隆抗體群鑒定的分化抗原稱為CD分子 。CD是人白細胞分化抗原,即在同一個體內,免疫細胞(白細胞)在其分化的不同階段或在其活化期出現或消失的抗原分子。生物學作用:①區(qū)分同一個體內功能不同的免疫細胞亞群和亞類;②是免疫細胞分化不同階段的重要標志?,F已

30、確定的CD分子約300種。,人T淋巴細胞攻擊母細胞瘤細胞,● T細胞的表面標志,(1)T細胞抗原受體 T細胞抗原受體(TCR):是T細胞對Ag識別和結合的受體蛋白,一個T細胞表面約有30000相同的TCR,它是異源二聚體。,T細胞表達的TCR不能直接識別蛋白抗原,只能識別抗原肽。 基本過程:(1)APC處理、加工抗原為T細胞能夠識別的抗原肽;(2)抗原肽與APC胞內MHC分子結合并轉運到APC表面,形成MHC-抗原肽復合物

31、;(3)T細胞的TCR識別APC表面的MHC-抗原肽復合物;(4)T細胞克隆活化、增殖。,2、B細胞● B細胞的來源 哺乳動物胚胎期的B細胞來自胎肝和胎脾與骨髓;成體中來自骨髓干細胞。 B細胞前體 (VDJC μ重排)(VJ重排) Ag淋巴干細胞 前B細胞 幼B細胞 成B細胞

32、 漿細胞 胞質內合成μ鏈 胞膜表達IgM 分泌抗體,● B細胞的發(fā)育,(1)鳥類的法氏囊是B細胞產生和發(fā)育場所。(切除法氏囊,B細胞不能發(fā)

33、育,Ab不能產生)(2)哺乳動物的骨髓是B細胞產生和發(fā)育的場所。B細胞與其它血細胞一起發(fā)育成熟。并且Ig的H和L基因的表達與重排也隨發(fā)育而分段進行。,從干細胞→幼B細胞的發(fā)育在骨髓,不依賴抗原刺激,只分泌mIg。 從幼B細胞→漿細胞和記憶細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依賴抗原刺激,漿細胞分泌sIg。,B-Cell Development in the Bone Marrow,● B細胞的表面標志:B細胞通過BCR可直接識別并結合特異性抗

34、原。,3、自然與獲得免疫的相互關系,物理屏障 皮膚/粘膜 T細胞 細胞免疫 細胞介素 細胞介素自

35、 獲然 多形核白細胞 得免 單核細胞

36、 免疫 巨噬細胞 疫 抗體

37、 細胞介素 B細胞 體液免疫 化學屏障 pH/脂類/酶等,,,,,,,,,,,,,,,,,,,,,,,體表屏障:皮膚粘膜及其附屬物

38、 屏障結構 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內部屏障:血-腦脊液屏障、 血胎屏障 非特異性

39、免疫 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 自然殺傷細胞(NK) 肥大細胞和粒細胞 正常體液中的抗菌物質:補體、溶菌酶、干擾素

40、 粘膜系統(tǒng)免疫 體液免疫:抗毒素、抗菌性抗體、抗病毒抗體 特異性免疫 Tc細胞 細胞免疫

41、 Th細胞及其釋放的淋巴因子,,,,,,,,,,,,,,,,,,,,六、 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表達于脊椎動物有核細胞表面的一類具有高度多態(tài)性、含有多個基因座位,并緊密連鎖的基因群。表達產物為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組織相容性抗原:引起排斥反應的抗原,又稱為移植抗原。包括(1)次要組

42、織相容性抗原系統(tǒng):指引起慢而弱的排斥反應的組織相容性抗原,由次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編碼。(2)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tǒng):指引起快而強的排斥反應的組織相容性抗原,由MHC編碼。,MHC在不同動物有不同的名稱,(一) 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結構與功能,MHC分子根據結構與功能不同分為(1)MHC-I 類分子(MHC class I):分布于所有有核細胞表面。(2)MHC-II 類分子(MHC class II):主要分布于APC、B

43、細胞、活化的T細胞及部分內皮細胞。,1、第I 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MHC-I )分子,(1)MHC-I 類分子結構:由α和β兩條多肽鏈組成, α 鏈有5個結構域,從N端到C端依次為α1、 α2、 α3、跨膜區(qū)和胞質區(qū)。 α1、 α2是可變區(qū),可與抗原肽發(fā)生特異性結合,故是肽結合區(qū); α3是T細胞CD8分子(CTL)的識別部位,跨膜區(qū)含疏水性氨基酸,排列α螺旋;胞內區(qū)的氨基酸被磷酸化后,有利于細胞外信號向胞內傳遞。,(2)MHC-I 類

44、分子的功能,外來的蛋白質抗原必須經APC剪切加工才能與肽結合區(qū)結合。把抗原遞呈給CTL(Tc):與MHC-I 類分子結合后的抗原肽表位被CTL的CDR3結合,并且CTL的CD8與α3結合,從而把Ag信息遞呈給CTL,對靶細胞產生裂解殺傷作用。MHC-I 類分子主要識別和遞呈內源性抗原(如腫瘤抗原、病毒抗原)給CD8+T細胞。,2、第II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MHC-II )分子,(1)MHC-II 類分子的基本結構:由α、β鏈構成,

45、均有4個區(qū),但α鏈比β鏈重。抗原肽結合區(qū):由α1和β1組成,是可變區(qū)。與抗原肽發(fā)生特異性結合。Ig樣區(qū);由α2和β2組成,β2是T細胞CD4分子(Th)的識別部位。,(2)MHC-II 類分子的功能,外來的蛋白質抗原必須經APC剪切加工成10-3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肽段才能與肽結合區(qū)結合。把抗原遞呈給Th細胞:與MHC-II 類分子結合后的抗原肽表位被Th的TCR的CDR3結合,CDR1和CDR2與槽兩側的α螺旋結合,并且Th的C

46、D4分子與β2結合,從而把Ag信息遞呈給Th細胞。MHC-II 類分子主要識別和遞呈外源性抗原給CD4+T細胞。在同種組織器官移植或輸血中,由于MHC抗原有極強的免疫原性,它可在受體內誘導產生Ab和特異性Tc,從而攻擊移植物細胞而發(fā)生排斥反應。,MHC的主要生物學功能,1、識別和遞呈抗原:HLA-Ⅰ類分子識別和遞呈內源性抗原(如腫瘤抗原、病毒抗原)給CD8+T細胞;HLA-Ⅱ類分子識別和遞呈外源性抗原給CD4+T細胞;從而輔助T細胞

47、的TCR向T細胞傳導活化信號,促進T細胞的活化。2、MHC限制性:T細胞只能識別自身MHC分子遞呈的抗原肽,而不能識別非己MHC所結合的相同抗原肽,這種細胞間相互作用的限制稱為MHC限制(MHC restriction)。現已證明,Tc與靶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受MHC-Ⅰ類分子限制,即Tc只能識別由自身MHC分子遞呈的抗原肽;APC與Th、Th與B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受MHC-Ⅱ類分子限制,即Th只能識別APC或B細胞上的自身MHC所遞

48、呈的Ag。,3、在移植排斥反應中的作用:同種異體器官移植(allograft)時,MHC抗原既是激發(fā)同種免疫應答反應的Ag,又是被受體攻擊的靶抗原。在同種器官移植或輸血中,MHC抗原可在受體內誘導產生相應的Ab和Tc,從而攻擊移植物而發(fā)生排斥反應(移植排斥主要是T細胞的作用,因為CD4+T可產生多種細胞因子,CD8+細胞對靶細胞有殺傷效應)。在器官移植配型中,同卵雙生的同胞其HLA型完全相同,排斥反應??;家庭成員之間,常會有一個單元型相

49、同,排斥反應相對??;人群中選擇供體,應是HLA配型為同源性最高者。,七、 免疫應答,(一)免疫應答的基本概念1、免疫應答:是指APC對抗原的加工、處理和遞 呈,免疫活性細胞對抗原的識別、自身活化、 增殖、分化及產生免疫效應的全過程。 2、非特異性免疫應答:機體先天具有的對外來 抗原作出的免疫反應。3、特異性免疫應答:機體受到Ag刺激后,所誘 發(fā)的T、B細胞針對特異性抗原的免疫應答。4、體液

50、免疫應答:B細胞的抗原受體(mIg)識 別抗原,進而誘發(fā)產生Ab的免疫應答即抗體 介導的免疫應答。抵抗胞外感染微生物以及 蛋白質抗原。,5、細胞免疫應答:T細胞的抗原受體(TCR等)識別抗原,進而產生效應T細胞和淋巴因子的免疫應答即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參與抵抗胞內感染微生物和同種異體移植物排斥反應。6、主動免疫(active immunization):Ag刺激機體,使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即產生致敏Ly

51、c和Ab。7、被動免疫(passive immunization):把某種Ab轉移給未免疫的個體,使該個體獲得免疫性。8、過繼免疫(adoptive immunization):把免疫過的Lyc轉移給未免疫的個體,使該個體獲得免疫性。9、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機體由于先天因素或疾病、藥物等后天因素影響而造成的免疫缺陷,如Lyc缺失,故無抗原特異性。10、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機體免

52、疫系統(tǒng)接觸某種抗原后引起的特異性免疫無應答狀態(tài),如對自身抗原、腫瘤抗原表現為無應答。,,,正常免疫應答,異常免疫應答,正應答,負應答,體液免疫應答,細胞免疫應答,自身耐受,自身免疫,超敏反應,免疫缺陷,免疫耐受,免疫應答類型,(二)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APC對抗原的攝取、加工和遞呈(抗原識別階段)→Lyc活化、分化和增殖(分化、增殖階段)→效應T、B細胞產生細胞和體液免疫(效應階段),,特異性免疫應答基本過程 TD-A

53、g APC Th 效應T 細胞免疫(胸腺依賴性Ag)(抗原遞呈細胞) 記憶細胞

54、 B 漿細胞 Ab 體液免疫 TI-Ag B 漿細胞

55、 IgM (非胸腺依賴性Ag)三個階段: Ag識別 T、B細胞活化、 效應 克隆擴增、分化,,,,,,,,,,,,,,,,,,,APC對抗原的攝取、加工和

56、遞呈,1、外源性抗原免疫應答,①外源性抗原的加工與遞呈:抗原加工(antigen processing):蛋白質抗原在酶作用下降解成適合與MHC結合的肽的過程??乖f呈(antigen presentation):MHC分子將抗原肽遞呈于細胞表面,供T細胞識別的過程。APC吞噬外源性Ag →形成內粒體→將Ag水解成短肽(約20肽) →內質網合成的MHC-Ⅱ分子與抗原肽結合,形成MHCⅡ-抗原肽復合物→該復合物表達于APC表面,供T

57、h細胞(CD4+細胞)識別。故Th細胞識別Ag受MHC-Ⅱ類分子的限制。,② Th細胞的活化與增殖:,Th細胞表面的TCR和CD4識別APC上的MHCⅡ-抗原肽,并與之結合形成MHCⅡ-抗原肽-TCR三元體(第一信號),同時CD3將活化信號傳入Th內。Th細胞的CD28與APC的B7分子(CD80)結合(第二信號)。細胞因子如IL-2刺激T細胞(第三信號)。這三種信號缺一不可。Th在三類活化信號的作用下被激活,合成與分泌細胞因子(如I

58、L-2、4、5、6),IFN-γ和受體(如IL-2R、CD40L等),其中IL-2和IL-2R 通過自分泌活化的正反饋放大,使T細胞克隆迅速擴增。T細胞每天分裂2-3次,持續(xù)4-5天。,,一、抗原遞呈細胞(APC)抗原遞呈細胞主要有:monocyte、 Mφ 、DC、B細胞、內皮細胞等。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g):指細胞外抗原,包括滅活的病毒抗原如疫苗。內源性抗原(endogenous Ag):指細胞內合成的抗原,如病

59、毒抗原、腫瘤抗原、自身突變抗原等。,③ Th細胞的效應,(1)促進Mφ的吞噬與消化功能:Th移動到Ag入侵部位,直接與Mφ (靶細胞)接觸,識別Mφ上的MHC-Ⅱ分子遞呈的抗原后,釋放IFN-γ 、β 等細胞因子,促進Mφ的吞噬與消化病原體的能力。(2)促進B細胞對TD-Ag 的應答:Th細胞表達的IL-2、4、5、6,IFN-γ 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并分泌抗體。,2、內源性抗原的免疫應答,①內源性Ag的加工與遞呈

60、內源性Ag在內質網合成,在胞漿中的蛋白酶體內被多蛋白酶復合物水解成8 ~ 11肽,再被抗原肽載體(TAP)運回內質網,并與Ⅰ類分子的α鏈和β2m裝配成MHCⅠ-抗原肽復合物,從而表達于APC表面,供Tc(CD8+)細胞識別。故Tc細胞識別Ag受MHCⅠ類分子的限制。,② Tc細胞的活化與增殖:,Tc細胞表面的TCR和CD8識別APC上的MHCⅡ-抗原肽,并與之結合形成MHC-抗原肽-TCR三元體(第一信號),同時CD3將活化信號傳入胞內

61、;APC的B7與CD28結合作為復合刺激信號;Th細胞分泌的IL-2、4、6和INF-γ作為Tc活化的刺激信號。在活化信號作用下,Tc細胞克隆迅速擴增,并在細胞內合成與殺傷有關的分子,如細胞毒素-顆粒酶(granzymes)和穿孔素(perforin);淋巴毒素-TNF; INF-γ;Fas配體(FasL)等。,③ Tc細胞的效應,●殺傷機理: ⅰ.裂解(穿孔素/顆粒酶途徑):Tc與靶細胞緊密接觸,通過胞吐作用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

62、,穿孔素的作用類似于C9,形成細胞膜孔道,使靶細胞迅速死亡(約30~40min)。顆粒酶(主要為絲氨酸蛋白水解酶),通過膜孔道進入靶細胞,破壞靶細胞的蛋白結構。一個Tc可以連續(xù)殺傷多個靶細胞,而不損傷其它細胞。 ⅱ.凋亡(Fas/FasL途徑):Tc表面的FasL與靶細胞膜上的Fas(CD95)結合,啟動靶細胞的程序性死亡,使胞內DNA降解;γ-IFN抑制靶細胞內的病毒的復制;TNF對靶細胞有直接毒性作用。,●殺傷特點:

63、ⅰ.具有MHCⅠ類分子限制性:Tc只受自身MHCⅠ類分子的限制,即TCR只能識別自身的MHCⅠ類分子,而不殺傷異體MHCⅠ分子介導的靶細胞(Ag),因此只對自身表達MHCⅠ類分子的胞內感染、突變抗原起監(jiān)視作用。 ⅱ.直接接觸:Tc到達抗原部位與靶細胞直接接觸,顆粒中的細胞毒性物質直接釋放入靶細胞內,而不殺傷其它細胞。 ⅲ.反復殺傷:Tc顆粒中的細胞毒性物質足以連續(xù)殺傷多個靶細胞。,思考題,1.抗體產生過程與細胞的膜泡運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