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正常血細胞形態(tài)學,第一節(jié) 血細胞形態(tài)演變的一般規(guī)律,血細胞從原始細胞逐漸發(fā)育為成熟細胞,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一)細胞體積原始細胞隨著細胞的逐步成熟, 其體積逐漸變小。但巨核細胞系例外,細胞由小變大;粒細胞中,早幼粒細胞比原粒細胞略大。,(二)細胞質(zhì)(1)細胞質(zhì)的量:由少逐漸增多,但淋巴細胞系例外;(2)胞質(zhì)的顏色:從深藍色逐漸變成淡藍或淡紅色(粉紅色),淋巴細胞仍保持淡藍色(嗜堿性)(3)胞漿的顆粒:從無到有,由少到
2、多。粒細胞系的顆粒由非特異性到特異性,可分為嗜酸性、嗜堿性、中性三種顆粒。紅細胞無顆粒。,(三)核形及大?。?)大?。杭毎艘话阌纱笞冃?,但巨核細胞則由小變大(2)核形:由圓形或卵圓形逐漸變?yōu)橛邪枷萆踔练秩~(粒細胞、巨核細胞),但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變化不明顯,成熟紅細胞核消失(3)核質(zhì)比例:一般由大逐漸變小。,(四)核染色質(zhì)及核仁核染色質(zhì)及核仁是衡量血細胞是否處于原始和幼稚階段的重要指標之一。核染色質(zhì):由疏松、細致到粗糙、緊
3、密,并濃縮成塊,甚至脫核(紅細胞系)。核膜:一般由不明顯到明顯。核仁:由明顯到模糊,最后消失。,全部血細胞共分六個系統(tǒng): 粒細胞系、紅細胞系、巨核細胞系、 淋巴細胞系、單核細胞系、漿細胞系每個系統(tǒng)分為原始、幼稚、成熟三大階段粒系和紅系細胞形態(tài)比較復雜, 其幼稚細胞又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血細胞發(fā)育演變規(guī)律圖,血細胞正常形態(tài)學,1. 紅細胞系統(tǒng),Morphology of Normal Hemoc
4、ytes,(erythron),原始紅細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5-22um 邊緣可見瘤狀突起胞核原形,占4/5;染色質(zhì)細粒狀,較原粒細胞色深而粗密;核仁1~5個,暗藍色胞質(zhì)量少,不透明深藍色,有時有核周淡染區(qū),(normoblast),,早幼紅細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1~20um胞核圓形,占2/3,染色質(zhì)開始凝集成小塊狀,核仁消失胞質(zhì)量稍多,不透明深藍色,,(basophilic normoblast),中幼紅細胞,圓形,直
5、徑8~18um,胞核圓形,占1/2,染色質(zhì)凝集成團塊或粗索狀,似車輪,其間有明顯淡染區(qū)胞質(zhì)量較多,呈不均勻的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polychromatic normoblast),晚幼紅細胞,圓形,直徑7~12um,胞核圓形,占1/2以下染色質(zhì)凝集成大塊狀或固縮成團,紫褐色胞質(zhì)量多,均勻的淡紅色或灰紫色,(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紅細胞系統(tǒng),(erythron),胞體由大變小,始終呈圓形,核保持圓
6、形,漸縮小,固縮,后脫核,成熟紅細胞無 核;染色質(zhì)結(jié)構(gòu)由細致疏松逐漸變?yōu)榫o密粗糙. 核仁由清晰到消失,漿由深藍或淺藍變?yōu)闇\紅由少漸多,2. 粒細胞系統(tǒng),(granulocytes),原始粒細胞(myeloblast),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1~18胞核占2/3以上,圓形或橢圓形,染色質(zhì)呈淡紫色細粒狀,均勻平坦如薄沙,核仁2~5個,清楚易見,淡藍色或無色胞質(zhì)量少,透明天藍色,無顆粒,早幼粒細胞(promyelocyte),圓形或橢圓形
7、,胞體較原粒細胞大,直徑12-22um。核大,圓形或橢圓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質(zhì)呈粗網(wǎng)狀,分布不均。核仁可見或消失。胞質(zhì)量較多,呈淡藍色或藍色,核周的一側(cè)可出現(xiàn)淡染區(qū)。胞質(zhì)有大小、形態(tài)和數(shù)目不一、分布不均的紫紅色非特異性嗜天青顆粒。,中幼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ic myelocyte),圓形,直徑10-18um。胞核內(nèi)側(cè)緣開始變扁平,或可稍呈凹陷,占細胞的2/3-1/2。染色質(zhì)凝聚成粗索狀或小塊狀,核仁消失。胞質(zhì)量多,淡
8、紅色,內(nèi)含細小、分布均勻、淡紫紅色的特異性中性顆粒。,嗜酸性中幼粒細胞(eosinophilic myelocyte),胞體直徑15-20um。胞核與中性中幼粒細胞相似。胞質(zhì)內(nèi)充滿粗大、均勻、排列緊密、有折光感的桔紅色特異性嗜酸性顆粒。,嗜堿性中幼粒細胞(basophilic myelocyte),胞體直徑10-15um。胞核與上述細胞相似,但輪廓不清楚,染色質(zhì)結(jié)構(gòu)模糊。胞質(zhì)內(nèi)含有數(shù)量不多、大小不一但較粗大、分布散亂的紫黑色特
9、異性嗜堿性顆粒,顆粒也可覆蓋在細胞核上。,嗜堿中幼粒,嗜酸中幼粒,,,,,,,,原始粒細胞,晚幼粒細胞(metamyelocyte),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0-16um。核明顯凹陷呈腎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過假設(shè)核直徑的一半。核染色質(zhì)粗糙呈粗塊狀,排列緊密胞質(zhì)量多,呈淡紅色。內(nèi)含特異性顆粒。,桿狀核粒細胞(Stab Granulocyte),細胞呈圓形,直徑10-15um。胞核狹長,彎曲呈帶狀,兩端鈍圓。核染色質(zhì)粗糙呈塊狀,染
10、深紫紅色。胞質(zhì)中含特異性顆粒的不同,也可分為中性、嗜酸性、嗜堿性桿狀核粒細胞三種,顆粒特點同中幼粒細胞。,,,,,桿狀核粒細胞,分葉核粒細胞,中性分葉粒細胞(segmented granulocyte),細胞呈圓形,直徑10-15um。胞核常分為2-5葉,以分3葉者多見,葉與葉之間有細絲狀相連或完全斷開,核染色質(zhì)濃集或呈小塊狀,染深紫紅色。胞質(zhì)豐富,呈淡紅色,布滿細小紫紅色的中性顆粒。,,,,,桿狀核粒細胞,分葉核粒細胞,嗜酸性
11、分葉核粒細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segmented form),嗜酸粒細胞胞體直徑11-16um,胞核多分為近似對稱的兩葉。胞質(zhì)中充密集粗大、大小均勻的桔紅色嗜酸性顆粒。,,嗜堿性分葉核粒細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 segmented sorm),嗜堿性粒細胞胞體直徑10-12um胞核分葉不明顯,或融合呈堆集狀。胞質(zhì)中有稀疏的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呈紫黑色的嗜堿性顆粒,顆
12、粒常掩蓋在核上,致使核的輪廓和結(jié)構(gòu)模糊不清。,粒細胞系統(tǒng),胞體由大變小早幼粒細胞可比原粒細胞稍大圓形或橢圓形,粒系胞核一側(cè)漸凹陷,后成分葉狀染色質(zhì)結(jié)構(gòu)由細致疏松逐漸變?yōu)榫o密粗糙核仁由清晰到消失,由嗜堿變?yōu)槭人?顆粒由無到有,(granulocytes),3. 淋巴細胞系統(tǒng),(lymphocyte),原始淋巴細胞(lymphoblast),圓形、橢圓形,直徑10-18um,核大,圓或橢圓形,稍偏位或著邊。染色質(zhì)細致,呈顆粒狀,但較原
13、粒細胞的稍粗,著色較深,在核膜內(nèi)層及核仁周圍有濃集現(xiàn)象,使核膜清晰。核仁多為1-2個,小而清楚,呈淡藍色或無色。胞質(zhì)量少,呈透明天藍色,不含顆粒。,幼稚淋巴細胞(prolymphocyte),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0-16um胞核圓形可橢圓形,有時可有淺的切跡。核染色質(zhì)較致密粗糙,使核膜濃厚而清晰。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質(zhì)量較少,淡藍色,一般無顆粒,或可有數(shù)顆深紫紅色嗜天青顆粒。,大成熟淋巴細胞(big lymphocyte),呈圓
14、形,直徑13-18um。胞核圓形或橢圓形,偏于一側(cè)或著邊。染色質(zhì)常質(zhì)密呈塊狀,排列均勻,深染呈深紫紅色。胞質(zhì)豐富,呈透明天藍色,可有少量大而稀疏的嗜天青顆粒。,小成熟淋巴細胞small lymphocyte,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6-10um胞核圓形或橢圓形,或有切跡,核著邊,染色質(zhì)粗糙致密,呈大塊狀,染深紫紅色。胞質(zhì)量極少,僅在核的一側(cè)見到少量淡藍色胞質(zhì),有時幾乎不見而似裸核,一般無顆粒。,淋巴細胞系統(tǒng)(lymphocyte
15、s),胞體保持圓形或橢圓形,核呈圓或橢圓形,染色質(zhì)結(jié)構(gòu)由細致疏松逐漸變?yōu)榫o密粗糙,核仁由清晰到消失,胞質(zhì)透明天藍,顆粒少,漿細胞(plasmacyte),原漿細胞(plasmablast),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5-20um胞核圓形,占細胞的2/3以上,常偏位。染色質(zhì)呈粗顆粒網(wǎng)狀,呈紫紅色。核仁2-5個。胞質(zhì)量多,呈灰藍色,不透明,核的一側(cè)可有半圓形淡染區(qū),不含顆粒。,幼漿細胞(proplasmacyte),細胞多呈橢圓形,直
16、徑12-16um。胞核圓形,占細胞1/2,偏位。核染色質(zhì)開始聚集,染深紫紅色,可呈車輪狀排列,核仁基本消失。胞質(zhì)量多,呈不透明灰藍色,近核處有淡染區(qū),有時可見空泡或少數(shù)嗜天青顆粒。,成熟漿細胞(plasmacyte),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8-20um。胞核圓形,偏位。核染色質(zhì)凝聚成塊,深染,排列呈車輪狀。胞質(zhì)豐富,呈不透明顯深藍或藍紫色,核的一側(cè)常有明顯的淡染區(qū)。常可見小空泡,偶見少數(shù)嗜天青顆粒。,,漿細胞,由圓形變?yōu)槁褕A
17、形,核保持圓形,胞質(zhì)由淺灰藍變?yōu)樯钏{,(plasmacytes),單核細胞系統(tǒng)(monocytes),原始單核細胞(monoblast),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5-25um。胞核較大,圓形或橢圓形。核染色質(zhì)纖細疏松呈網(wǎng)狀,染淡紫紅色。核1-3個,大而清楚。胞質(zhì)豐富,呈淺灰藍色,半透時如毛玻璃樣,邊緣常不整齊,有時可有偽足狀突起,不含顆粒。,,1000 倍,幼稚單核細胞(Promonocyte),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15-25
18、um胞核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可有凹陷、切跡、扭曲或折疊。染色質(zhì)較原單核細胞稍粗,但仍呈疏松絲網(wǎng)狀,染淡紫紅色。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質(zhì)量多,呈灰藍色,邊緣可有偽足突出,可見許多細小、分布均勻的淡紫紅色嗜天青顆粒。,1000 倍,,單核細胞(Monocyte),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12-20um,邊緣常見偽足突出。胞核形狀不規(guī)則,常呈腎形、馬蹄形、筆架形、“S”形等,并有明顯扭曲折疊。染色質(zhì)疏松細致,呈淡紫紅色絲網(wǎng)狀。胞質(zhì)豐富,
19、呈淡灰藍色或淡粉紅色,可見多數(shù)細小、分布均勻、細塵樣淡紫紅色顆粒。,單核細胞系統(tǒng),胞體變?yōu)椴灰?guī)則形,核變?yōu)橐粋?cè)凹陷,后成腎形,不規(guī)則形,有扭曲折疊.染色質(zhì)結(jié)構(gòu)由細致疏松逐漸變?yōu)榫o密粗糙, 核仁由清晰到消失,單核系呈淺灰藍,顆粒由無到有,,,monocytes,巨核細胞系統(tǒng)(megakaryocyte),幼稚巨核細胞(promegakaryocyte),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胞體明顯增大,直徑30-50um胞核開始有分葉、核形不規(guī)則并有重
20、疊。染色質(zhì)凝集呈粗顆粒狀或小塊狀,排列緊密。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質(zhì)量增多,呈藍色或灰藍色,近核處可出現(xiàn)淡藍色或淡紅色淡染區(qū),可有少量嗜天青顆粒。,顆粒巨核細胞(granular megakaryocyte),胞體明顯增大,直徑50-70um,甚至達100um,外形不規(guī)則胞核明顯增大,高度分葉,形態(tài)不規(guī)則,分葉常層疊呈堆集狀。染色質(zhì)粗糙,排列致密呈團狀,染深紫紅色胞質(zhì)極豐富,呈淡紫紅色,其內(nèi)充滿大量細小紫紅色顆粒,有時可見邊緣處顆粒聚
21、集成簇,但周圍無血小板形成。,產(chǎn)板巨核細胞(thrombocytogenous megakaryocyte),胞質(zhì)內(nèi)顆粒明顯聚集成簇,有血小板形成,胞質(zhì)周緣部分已裂解為血小板脫落,使細胞邊緣不完整,其內(nèi)側(cè)和外側(cè)常有成簇的血小板出現(xiàn)其余的細胞特征均與顆粒型巨核細胞相同。,裸核巨核細胞(naked nucleous),產(chǎn)血小板型巨核細胞的胞質(zhì)裂解成血小板完全脫落后,僅剩細胞核時,稱為裸核。,巨核細胞系統(tǒng) (megakaryocyte
22、s),正常骨髓細胞形態(tài)1,正常骨髓細胞形態(tài)2,,,正常骨髓細胞形態(tài)3,第三節(jié) 骨髓象中類似細胞的鑒別,骨髓象中有許多相似的細胞,分類時存在著一定困難,在熟練掌握各種細胞形態(tài)的基礎(chǔ)上,重點把握它們的區(qū)別要點,才能正確劃分其歸屬。下面介紹常見類似細胞的鑒別。,一、原始粒細胞與原始紅細胞的鑒別,,原始紅,二、原始粒細胞、原始淋巴細胞、原始單核細胞的鑒別,三、單核細胞與中性中幼粒細胞的鑒別,四、中幼紅細胞、漿細胞、淋巴細胞的鑒別,五、形
23、態(tài)上不典型細胞的劃分 造血細胞發(fā)育過程是連續(xù)的,階段的劃分是人為的,可以看見介于兩個階段的“過渡型”細胞。通常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的發(fā)育之間是彼此同步的,但有時也可能速度不同,稱為“核漿發(fā)育不平衡”。,一般認為無論胞核或胞質(zhì),凡出現(xiàn)下一階段細胞特征的細胞,應(yīng)歸為較成熟階段的細胞;極難鑒別介于兩個系統(tǒng)之間的細胞,在正常情況下如介于漿細胞與幼稚紅細胞之間的細胞,可劃分為紅細胞系;介于淋巴細胞與幼稚紅細胞之間的細胞,在骨髓象中歸為紅細胞系,
24、在外周血則歸為淋巴細胞。對于實在難以確定類型的細胞,可列人“分類不明細胞”,出現(xiàn)較多時,可通過電鏡、細胞化學染色、免疫學奪方法弄清類別。,血細胞的形態(tài)受涂片制備和染色的影響較大,在識別細胞時須與同一張涂片上的其他細胞作比較,切不可把單個細胞從其涂片上孤立起來,或機械地與圖譜上的典型細胞相比較;同時,應(yīng)根據(jù)細胞各方面的特征全面綜合分析,不可單憑個別特征下結(jié)論。,其他細胞 組織細胞、內(nèi)皮細胞、肥大細胞、脂肪細胞等偶見,分裂象細胞少見,不
25、見寄生蟲和異常細胞。成熟紅細胞、血小板及各種有核細胞形態(tài)正常。,組織細胞,纖維母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網(wǎng)狀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內(nèi)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㈠、低倍鏡檢查1、確定骨髓標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滿意骨髓穿刺液制成涂片后,肉眼觀察,在涂尾部見到散在的約粟粒大小呈淺肉色半透明的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在顯微鏡下見到較多骨髓特有的細胞如各系幼稚細胞及巨核細胞等,是穿刺成功的標志。如骨髓小粒較少或缺如
26、,骨髓特有成份減少,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的外周血液稀釋,為取材不良如脂肪滴增多,則表示紅髓成份減少,反映骨髓增生減低2、判斷骨髓增生程度(表4-2-7)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細胞的量來反映。采用五級法,骨髓增生程度分級,下一頁,骨髓增生程度分級(高倍鏡),極度減低1~5/HP,增生減低5~20/HP,增生活躍20~50/HP,明顯活躍50~100/HP,極度活躍>100/HP,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內(nèi)容、方法
27、和臨床意義,3、觀察巨核細胞需要注意數(shù)量、成熟程度、產(chǎn)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態(tài)(包括血小板的形態(tài))等四個方面。低倍鏡下計數(shù)全部片膜的巨核細胞數(shù)。并轉(zhuǎn)換油鏡觀察,進行分類計數(shù),注意巨核細胞及血小板的形態(tài)有無異常。4、注意有無異常細胞如惡性組織細胞病的異常組織細胞、轉(zhuǎn)移癌細胞、Gaucher細胞、Niemann-Pick細胞等。注意觀察有無散在或成堆分布的體積較大、形態(tài)特殊的異常細胞出現(xiàn),尤其應(yīng)注意涂片尾部、邊緣及骨髓小粒周圍。發(fā)現(xiàn)可疑
28、異常細胞,應(yīng)在油浸鏡下觀察加以確認。,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內(nèi)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㈡、油浸鏡檢查選擇有核細胞分布均勻、結(jié)構(gòu)清晰、著色良好的涂膜體尾交界處部位作油浸鏡檢查。1、有核細胞分類計數(shù)在油浸鏡下連續(xù)分數(shù)200個或500個有核細胞,按細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發(fā)育階段分別計數(shù)。然后計算出分別占有核細胞總數(shù)的百分數(shù)。再累計粒系和紅系總數(shù),計算粒紅比例(G:E)。分類計數(shù)時,巨核細胞及、分裂、退化細胞不計入。2、觀察細胞形態(tài)仔細
29、觀察各系列細胞的形態(tài)有無異常,包括注意成熟紅細胞的形態(tài)有無異常,有無特殊異常細胞出現(xiàn),必要時還需注意有無寄生蟲。,㈢、檢查結(jié)果的臨床意義1、骨髓增生程度,其臨床意義如表所述。2、骨髓中各系列細胞及其各發(fā)育階段的比例粒細胞系統(tǒng):約占有核細胞的50~60%紅細胞系統(tǒng):約占有核細胞的20% 粒紅比例(G/E)2.76±0.83:1(2-4:1)淋巴細胞系統(tǒng):約占有核細胞的20%單核細胞系統(tǒng):一般<4%
30、 漿細胞系統(tǒng):一般<2%巨核細胞系統(tǒng):1~133/片,平均36/片其他細胞:可見到極少量的非造血細胞成分,3、各系列細胞比例改變的臨床意義⑴、粒細胞系與紅細胞系比例(粒/紅比例)1)、粒紅比例正常:見于:①正常骨髓象;②粒、紅兩系平等增多或減少,前者如紅白血病,后者如AA;③粒、紅兩系細胞基本不變化的造血系統(tǒng)疾病,如MM、骨髓轉(zhuǎn)移癌、ITP等。2)、粒紅比例增高:指粒/紅比例大于5:1。可由粒細胞系增多,或由紅細胞系減
31、少所致。常見于:①急性或慢性粒白血??; ②急性化膿性感染、中性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yīng); ③純紅再障。3)、粒紅比例減低:指粒/紅比例小于2:1??捎闪<毎禍p少,或由紅細胞系增多所致。常見于: ①粒細胞減少,如粒缺;②紅細胞系增多,如各種增生性貧血、真紅或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等。,⑵、粒細胞系統(tǒng):1)、粒系細胞增多:見于:①各型粒細胞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以原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增多為主,CML以中性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②大部
32、分急性炎癥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細胞性類白反應(yīng)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2)、粒細胞減少:見于AA、粒細胞缺乏癥或粒細胞減少癥。⑶、紅細胞系統(tǒng):1)紅系增多:見于: ①各類增生性貧血如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等,以中幼紅及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 ②巨幼細胞,貧血,以巨幼紅細胞增多為主;③急性紅白血病,以原紅及早幼紅細胞增多為主,并常伴幼紅細胞巨幼樣變。2)、紅系減少:見于AA(包括PRCA),但部分C
33、AA,骨髓呈灶性增生者,有時可見紅系細胞比例增多。⑷、淋巴細胞系統(tǒng):1)、淋巴細胞絕對性增多:見于急淋和慢淋、惡性淋巴瘤、傳淋和傳單、其他病毒性感染、淋巴細胞類白等。2)、淋巴細胞相對性增多:見于AA、粒缺或粒細胞減少癥。⑸、單核細胞系統(tǒng):增多見于:①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急單、急粒-單、MDS、惡組、淋巴瘤等;②某些感染性疾病結(jié)核病、布魯菌病、原蟲感染、,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等;③風濕性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④其他如惡性腫瘤
34、、肝硬化、藥物反應(yīng)等。⑹、漿細胞系統(tǒng):增多見于:①MM、漿細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癥、重鏈病等;②反應(yīng)性漿細胞增多如慢性炎癥及感染性疾病、風濕性疾病、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等;③AA、粒缺等。⑺、巨核細胞系統(tǒng):1)、增多:①ITP、Evans綜合征; ②骨髓增殖性疾病,如CML、真紅、ET、IMF等;③脾功能亢進;④巨核細胞白血病。2)、巨核細胞減少:見于AA、AL及其他骨髓浸潤或破壞的疾病,以及急性感染、化學物或藥物中毒、放射病等
35、。,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內(nèi)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㈣、血涂片的觀察在檢查骨髓時,需同時進行血涂片的觀察。應(yīng)注意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及形態(tài)觀察;注意成熟的形態(tài)有無異常。估計血小板數(shù)量及注意其形態(tài)有無異常;觀察寄生蟲。㈤、填寫檢查報告單根據(jù)骨髓象和血象檢查結(jié)果,按檢查報告單的要求,逐項詳細填寫及描述骨髓象、血象表現(xiàn)的特征,結(jié)合臨床資料提出形態(tài)學診斷意見。,低倍鏡觀察(取材 涂片 有核細胞增生 巨核細胞 病理細胞)油鏡觀察
36、 骨髓有核細胞分類計數(shù)200-500個 細胞系形態(tài)學觀察 粒系 紅系 單核系 淋巴系 漿系 其他細胞 計算結(jié)果(各細胞系百分比 粒紅比值) 觀察血片 組織化學染色 填寫骨
37、髓圖文結(jié)果報告單 (骨髓細胞特征 血片細胞特征 組化特征 ) 骨髓片存檔保存,,,,,,,,,,,,,,骨髓象分析步驟示意圖,,,血細胞的細胞化學染色,有助于了解各種血細胞的化學組成及病理生理改變??捎米餮毎愋偷蔫b別,以及對某些血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療效觀察、發(fā)病機制探討等均有一定價值,過氧化物酶染色(POX,peroxidase),過氧化物酶主要存在于粒細胞和
38、單核細胞中。原粒大多呈陰性反應(yīng),部分可出現(xiàn)少量陽性顆粒。自早幼粒細胞起至成熟中性粒細胞均呈陽性反應(yīng),并隨著細胞的發(fā)育成熟陽性反應(yīng)程度逐漸遞增,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呈強陽性反應(yīng)。淋巴細胞、幼紅細胞、巨核等均呈陰性反應(yīng)。臨床意義:POX染色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鑒別最有價值,骨髓片POX染色,,,,骨髓片POX染色,APL:呈強陽性反應(yīng),AML-M4:部分呈陽性反應(yīng), 部分成弱陽性反
39、應(yīng),AML-M5:呈弱陽性,ALL:呈陰性,<3%,蘇丹黑B染色(Sudan black B,SB)各類血細胞SB染色顯示的結(jié)果與POX染色大致相同。臨床意義:白血病性原粒細胞就可出現(xiàn)陽性反應(yīng),故SB染色較POX染色反應(yīng)更為敏感。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alkaline Phosphatase,NAP)堿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階段的中性粒細胞(分葉及桿狀核)其他血細胞均呈陰性反應(yīng)。感染性疾?。杭毦?/p>
40、染與病毒感染的鑒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顯減低,積分值常為0,類白血病反應(yīng)的NAP活性極度增高。,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減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NAP積分值多增高;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一般正?;驕p低。再障時NAP活性增高;PNH時活性減低。其他血液病時NAP活性中度增高,惡組NAP活性降低。,,,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嗜酸粒細胞-,酸性磷酸酶染色(ac
41、id phasphatase,ACP)臨床意義: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幫助鑒別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TL(+),BL(-)幫助鑒別Gaucher病與Niemanm-Pick病。單核、組織、網(wǎng)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yīng)。氯化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又稱特異性酯酶(Specific esterase,SE)主要存在于粒細胞中,原粒(-)或(±),早幼粒呈強陽性反應(yīng)。急粒AS-D NCE染色呈強陽性反應(yīng);急
42、單、急淋陰性反應(yīng)。,酸性磷酸酶染色(ACP),FAB:ALL-L2,ACP染色呈陽性反應(yīng)(桔紅色粗大顆粒)提示為T淋巴細胞白血病,α-醋酸萘酚酯染色( α-NAE,NSE)此酶主要存在于單核細胞系細胞中。意義:急單呈陽性反應(yīng)。,,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s reaction,PAS)粒系中原粒cell(-),早幼粒cell強陽性,單核(±),淋巴(-),少數(shù)(±),紅細胞(-);巨核
43、、BPC均呈陽性反應(yīng)。臨床意義,,,,PAS,AML-M6幼紅細胞呈陽性反應(yīng),MA幼紅細胞呈陰性反應(yīng),骨髓鐵染色(Fe),細胞外鐵:1 ~ 2+,大多為2+細胞內(nèi)鐵:20~90%,平均值為65%,MDS-RAS鐵染色,圖中所指為環(huán)形鐵粒幼紅細胞,,,細胞外鐵觀察,陽性為藍綠色沉淀,++++血色病,+++AA、鐵粒幼貧血,++感染,+++AA、鐵粒幼貧血,+NBM,—IDA,表4-2-10 幾種常見急性白血病的細胞化
44、學染色結(jié)果,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細胞免疫分型也稱細胞免疫標記(表型)檢測,它是用單克隆抗體及免疫學技術(shù)對細胞膜表面和/或細胞質(zhì)存在的特異性抗原進行檢測,借以分析細胞所屬系列,分化程度和功能狀態(tài)的一種方法。,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一)檢測方法1、免疫熒光法(immunof luoresence technigue)2、免疫酶染色法(1)APAAP法(2)PAP法(3)ABC法(二)細胞免疫分型的臨床應(yīng)用1、有助于識別不同系列
45、的細胞。如識別髓,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系細胞的抗體有CD13、CD14、CD15、CD32、CD33、CD65、CD91、CD156、CD166等。識別淋巴細胞系列的抗體有:CD1、CD2、CD3、CD4、CD5、CD7、CD8、CD9、CD10、CD19、CD20、CD52、CD77等。識別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的抗體有CD41、CD42、CD61等。識別紅細胞系列的抗體常用血型糖蛋白A或B。2 、識別不同的淋巴細胞識別成熟T淋巴細胞的
46、抗體有CD2、CD3、CD7、CD8等。識別成熟B淋巴細胞的抗體,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有CD19、CD20、CD22等。識別NK細胞的抗體有CD16、CD56等。識別不同的淋巴細胞除檢測細胞表面的抗原外,還可以檢測細胞表面的受體及細胞表面其他分子,如TCR、MHC等。3、用于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臨床上常用CD3、CD4和CD8單抗檢測全T(CD3)細胞,并可將外周淋巴器官和血液中T細胞分為TH(CD4+,CD8-)和TS(CD4-、
47、CD8+)兩個主要亞群,計算TH/TS比值作為,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機體免疫狀態(tài)、某些疾病診斷、病期分析、監(jiān)測治療和判斷預后的參數(shù)。4、用于識別不同分化階段的細胞CD34+、CD90+、Lin-被認為是造血干細胞的主要標志;CD34+、CD33+為造血干細胞向髓系定向的標志;CD34+、TDT+、CD10+、CD7+為T淋巴細胞系祖細胞標志;CD34+、CD19+為B淋巴細胞系祖細胞標志。根據(jù)不同抗體組合可T、B淋巴細胞區(qū)分為不同
48、分化階段。(參照表),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5、有助于識別不同功能狀態(tài)的細胞,如記憶T細胞高表達CD45RO、不表達CD45RA?;罨疶細胞不表達CD45RA,而CD25、CD2、CD45RO、CD54、CD58等均強表達。6、有助于對不同系列和不同分化階段的細胞進行分離和研究。用免疫熒光法標記和活細胞可經(jīng)流式細胞儀或免疫磁針珠法將其分離出來,并使對他們的研究成為可能。,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7、可用于各種白血病細胞的免疫表型分析(見“急
49、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點”一節(jié))。8、可用于白血病微小殘留病的檢測一個完全緩解的白血病病人骨髓細胞中,若出現(xiàn)CD19、CD22、CD10、CD7、CD5、CD13、CD37、CD34等任何一種抗原陽性同時伴有TdT+則診斷微小殘留病存在。敏感性可高達10-4水平。(三)急性白血病細胞免疫表型特點1、ALL與AML細胞免疫表型特點,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LL)免疫表型特點3、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點4、
50、免疫學分類對于雙表型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LL)、毛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細胞的分類和診斷也具有重要作用。,ALL和AML的免疫表型,注: a. CD7對少部分(10%)AML可陽性 b. <10%T-ALL病例HLA-DR可陽性表達 c. TdT在少數(shù)(20%)AML(M1)陽性 d. TdT對大多數(shù)成熟B-ALL是陰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點,
51、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點,免疫組織化學染色,AML-M2(CD33陽性,呈棕黃色沉淀),免疫分型(流式細胞儀),AML-M0(CD5、7、10、19、14、36、GlyA陰性) ( CD13、34、38、33、MPO、HLA-DR陽性),五、細胞遺傳學分析,細胞遺傳學分析,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染色體分帶技術(shù)的出現(xiàn),尤其是高分辨顯帶技術(shù)的應(yīng)用,細胞遺傳學研究在血液學領(lǐng)域內(nèi)才得以迅速發(fā)展,特別是
52、在惡性血液病的研究中不但確定了某些染色體異常與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診斷、治療及預后有密切關(guān)系,而且染色斷裂點也往往成為尋找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標志。因此血細胞染色體的檢查與分析對遺傳性血液病和惡性血液的診斷、分型及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的研究有重要價值,也為遺傳咨詢、優(yōu)生優(yōu)育提供依據(jù)。,(一)染色體檢查方法,見第十章分子生物學檢查中第三節(jié)染色體檢查。,(二)染色體分析,通常有兩個或兩以上的細胞分裂相中檢出同一條染色體增加或結(jié)構(gòu)異常;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細
53、胞分裂相中有同一條染色體丟失才能作為一個染色體異??寺?。1、染色體命名人體正常細胞有46條染色體,根據(jù)人類細胞遺傳學命名的國際體制(ISCN),按其長短和著絲粒的位置編為A~G 7組,包括1~22號常染色體及X和Y性染色體;根據(jù)顯帶特點,將染色體劃區(qū)分布,一般用4個符號表示特定區(qū)帶,如“8q22”則代表8號染色體長臂2區(qū)2帶。,(二)染色體分析,2、核型分析及書寫核型是指中期分裂相的全部染色體按Danvers體制排列而成。其格式書
54、寫順序是:染色體數(shù)目、性染色體、染色體異常。各項之間以逗號隔開,性染色體以大寫的X與Y表示,各染色變異以小寫字母表示,見表5-1。一個完整核型書寫方法如下:47,XY,+8,t(9;22)(q34;q11)。表示47條染色體,增加了一條8號染色體,第9號與第22號染色體之間易位,斷裂點分別在第9號染色體長臂3區(qū)4帶和第22號染色體長臂1區(qū)1帶。,(二)染色體分析,3、染色體畸變包括數(shù)目畸變和結(jié)構(gòu)畸變二類。 正常人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
55、其中23條來自父方,另23條來自母方,即含有兩個染色體組或稱為二倍體(2n)。,(三)臨床常見白血病的染色體改變,臨床常見白血病的染色體改變見表。,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MIC分型,48,XY,+4,t(9;22),+Ph,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MIC分型,謝謝大家,極度活躍(Extreme hyperplasia),>100N:E 1:1,明顯活躍(Marked hyperplasia),50~100N:E 1:10,增生活躍
56、(Active proliferation),20~50N:E 1:20,增生減低(Hypoplasia),5~20/HPN:E 1:50,極度減低(Marked hypoplasia),1~5/HPN:E 1:200,骨髓標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骨髓標本的分類部位,正常骨髓象(低倍鏡),正常骨髓象(高倍鏡),正常骨髓象(油鏡),急性白血病骨髓象(ALL-L2),增生性貧血骨髓象,再生障礙 性貧血骨髓活檢,急性再障骨髓象,骨
57、髓造血島成空網(wǎng)狀,僅見成纖維細胞、淋巴細胞、網(wǎng)狀細胞和大量網(wǎng)狀纖維,未見造血細胞,慢性再障骨髓象,可見較多成纖維細胞和網(wǎng)狀纖維,組織嗜堿細胞及漿細胞增多。但仍可見部分中晚幼紅等造血細胞,缺鐵性貧血骨髓象,以中晚幼紅增生為主,核小而濃染,胞漿嗜堿,呈“漿幼核老”現(xiàn)象。,溶血性貧血骨髓象,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易見核分裂象,可見Howell-Jolly小體,表明幼紅細胞增生活躍,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象,幼紅細胞可見巨幼樣改變,可見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床血液學檢驗造血檢驗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檢驗
- 臨床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血象和骨髓象檢驗
- 骨髓血液細胞診斷圖譜正常骨髓象
- 缺鐵性貧血骨髓象特點
- 臨床常見血液病骨髓象
- 精元康膠囊對化療致骨髓抑制患者外周血象的影響.pdf
- 硫化氫促進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象的改善及其機制探討.pdf
- 急性白血病骨髓象的共同特點
- 巨貧、缺鐵、溶貧、再障骨髓象特點
- 兒童造血和血象特點
- 小兒造血和血象特點一
- 兒童造血及血象特點
- 血小板及骨髓象變化與危重病人預后的關(guān)系.pdf
- 精元康膠囊對化療致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象及骨髓有核細胞中p53蛋白含量的影響.pdf
- 兒童造血和血象特點本科
- 手象針與足象針
- 《與象共舞》
- 小兒的正常舌象與異常舌象
- 巨幼細胞貧血血象-精品課程首頁
- 象與幻象.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