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近現代建筑-第二講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外國近現代建筑史A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1,第二章,2,外國近現代建筑史課程內容,第一章:18~19世紀——工業(yè)革命時期的建筑第二章:19~20世紀初——對新建筑的探求第三章:戰(zhàn)后初期——新建筑運動高潮第四章:二戰(zhàn)后的城市建設與建筑活動第五章:戰(zhàn)后40~70年代——現代建筑派的普及與發(fā)展第六章:20世紀60年代后期——后現代主義,

2、3,建筑探新的社會基礎 歐洲探求新建筑的運動 美國的芝加哥學派與賴特的草原式住宅 法國對鋼筋混凝土的應用 德意志制造聯(lián)盟,第二章:對新建筑的探求(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4,一、建筑探新的社會基礎,由于生產急劇發(fā)展和技術飛速進步,建筑擺脫了舊技術和形式的限制,特別是鋼和鋼筋混凝土的廣泛應用,促使探索新材料與新結構結合的新建筑形式。德、法、英、美等國最具有代表性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20幾年間,房荒嚴重,建筑活動

3、興旺,傳統(tǒng)建筑受到挑戰(zhàn)。出現了新的建筑流派,產生了高層和超高層建筑,涌 現出了現代派建筑大師。,5,時代背景    西方文化出現了一場深刻、劇烈、廣泛的突變,以反傳統(tǒng)為特征的運動。在世紀轉折時期,西方社會,首先是西歐各國出現了文化方面的大震蕩、大轉變,形成反傳統(tǒng)、破舊立新的一代奇觀。這次文化變遷的浪潮席卷了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哲學、美術、雕塑和機器美學等方面的變遷對建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經過

4、這次文化變革,西方國家進入了現代文明或現代文化的新階段。世界跨進了既有工業(yè)化又有現代文化的新的歷史時期。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劇烈的社會變遷。建筑全面創(chuàng)新的外部條件已經初步具備。,6,社會背景,歐美資本主義世界在此時期,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917—1923: 房荒嚴重,建材昂貴,傳統(tǒng)建筑 受到挑戰(zhàn),出現了新的建筑流派。1924—1939: 經濟高速發(fā)展,建筑活動興旺, 美國出現了20-

5、102層高層建筑。1930—1939: 發(fā)生嚴重經濟危機,社會矛盾激化, 逐步走向戰(zhàn)爭,建筑活動持續(xù)很短。,,,即:前現代主義時期建筑(19世紀末——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后初期)這個時期是對新建筑的探索時期,也是向現代建筑過渡的時期。各種各樣的全新風格建筑涌現,流派紛紜。,7,技術前提,冶金、動力、能源、機械、電氣等工業(yè)飛速發(fā)展社會急需各類功能實用、建造快捷的建筑鋼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普遍應用新的結構計算理

6、論和方法陸續(xù)出現各種大跨度建筑和殼體結構相繼產生新型建材不斷投入使用建筑設備快速發(fā)展施工技術提高、進度加快代表作:紐約帝國大廈,8,卓別林在《摩登時代》中的劇照人類被自己創(chuàng)造的機器變成了侏儒,9,工業(yè)化生產與人類的關系,10,二、歐洲探求新建筑的運動   藝術與工藝運動 新藝術運動 奧地利、荷蘭與芬蘭的探索,11,新建筑的啟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16,流行時間: 19世紀下半葉產生背景: (1)

7、大工業(yè)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產品審美標準失落。 技術人員和工廠主一味沉醉于新技術、新材料的成功運用,他們只關注產品的生產流程、質量、銷路和利潤,并不顧及產品美學品味。 (2)藝術家不關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業(yè)產品,大工業(yè)中藝術與技術對峙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觀點: 對當時出現的缺乏藝術性的機械化批量化產品深惡痛絕,反對脫離實用和大眾的純藝術。熱衷于手工藝的效果與自然材料的形式。,12,折衷主義的復古與僵

8、化,被作為資產階級暴發(fā)戶的代表?!磳o念性的復古建筑式樣;工業(yè)產品的質量和藝術品質低劣。——反對機器大生產,提倡手工藝;強調人性的自然和生命的靈性(浪漫主義的延續(xù));對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反思?!獙τ趧趧雍蛣趧尤嗣竦馁潛P,普通的民間建筑和日用品登上大雅之堂,從Building 到Architecture成為建筑師的創(chuàng)作對象。“藝術是為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為人民服務的”;“如果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藝術的話,藝術是沒有意義的?!?(

9、“走向我們時代的頭一步”和“現代建筑的鼻祖”)代表人物:羅斯金、莫里斯; 代表作:韋布的“紅屋”,13,新建筑的啟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17,代表人物: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 1834~1868,19世紀英國一位著名的多方面的社會活動家,就學于牛津大學,畢業(yè)后從事建筑設計工作,但他主要的事業(yè)在工藝美術設計方面。莫里斯有感于當時實用工藝美術品設計質量

10、不高,主張美術家與工匠結合,認為這樣才能設計制造出有美學質量的為群眾享用的工藝品。莫里斯一生始終厭惡機器和工業(yè),但他也反對沿襲老套,他強調藝術與實用結合。他的設計思想是“向自然學習”,他主持做出的工藝品大量采用從植物形象得來的素材。產品注意結構合理,選材精當,裝飾風格統(tǒng)一。莫里斯雖然不是建筑師,但他的工藝美術思想廣泛傳傳播并影響美國和歐洲大陸各國。,14,威廉·莫里斯對生活世界的貢獻: 首次推出“有品質的生活”的觀念

11、“不要在你家中放一件雖然你認為實用的,但是難看的東西?!边@種看法是他的功能與美觀結合的設計思維的體現。,15,16,新建筑的啟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莫里斯住宅——紅屋 Red House, Bexley Heath, Kent Philip Webb 1859~1860,18,17,新建筑的啟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莫里斯住宅——紅屋 Red House, Bexley Heath, Ke

12、nt Philip Webb 1859~1860,19,18,,廚房,,食品儲藏室,,飯廳,,客廳,19,20,新建筑的啟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莫里斯住宅——紅屋 Red House, Bexley Heath, Kent Philip Webb 1859~1860,20,21,新建筑的啟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21,22,,,23,24,紅 屋 室 內,25,工藝美術運動建筑特征

13、,受復古思潮影響以功能為中心使用地方建筑材料采用當地建筑方法英國強調歌特風格、美國側重環(huán)境融合盡量減少裝飾、裝飾與建筑及環(huán)境統(tǒng)一,26,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22,流行時間: 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產生背景: 工業(yè)產品的藝術質量問題在比利時也比較尖銳。 目的: 解決建筑和藝術品的風格問題。代表人物: 維克多.霍塔 (Victor Horta ,1861

14、~1947) 安東尼奧.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27,,,新藝術運動,概況,■ 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波及范圍 □ 法國——地鐵風格——1900年吉馬德巴黎地鐵站入口設計 □ 西班牙——高迪 □ 英國——格拉斯哥四人組 □ 德國——青春風格——1896年首次出版的《青春》雜志 □ 奧地利——分離派——與維也納藝術學院的學院派分離 ……,2

15、8,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23,代表人物: 維克多.霍塔 Victor Horta 1861~1947,比利時著名的新藝術運動代表人物,早年受學院派建筑教育,后來觀念有所感便,對金屬結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認為埃菲爾鐵塔裸露的金屬結構構架本身有很強的表現力。1892年他在為布魯塞爾一位工程師設計城市住宅(12,Rue de Turin Brussels)時即將鐵質內柱裸露于室內,鐵柱上以流暢彎曲的

16、鐵條作花飾。1899年落成的布魯塞爾的“人民之家”是霍塔設計的一座大型公共建筑,它是當年比利時社會黨建立的一個活動中心。,29,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都靈路12號住宅內景 12,Rue de Turin Brussels Victor Horta 1892,24,30,新藝術運動不否定機器文明自然主題有機、優(yōu)化的曲線,布魯塞爾的都靈路12號住宅,31,都靈路12號住宅內部(比利時),32,3

17、3,34,35,36,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塔塞爾住宅內景 Victor Horta 1898~1911,25,37,巴黎地鐵入口,38,,,39,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26,代表人物: 安東尼奧.高迪 Antonio Gaudi 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師,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出生于西班牙北部加泰羅尼亞地區(qū)的一個銅匠家庭,畢業(yè)于巴塞羅那省立建筑學校。他的建筑創(chuàng)作跨兩

18、個世紀,但大都集中在巴塞羅那一地。他的建筑作品帶有世紀轉折時期歐洲建筑蛻變的烙印,特別是新藝術派影響的痕跡,但更突出的是他個人的獨特風格和加泰羅尼亞德地區(qū)特點。高迪的建筑作品,無論是宅第和公寓,還是教堂和園林建筑,雖有借鑒歷史上的哥特建筑和巴洛克建筑的痕跡,但最突出的還是他別出心裁的獨特創(chuàng)造。,40,高迪,41,安東尼奧·高迪,安東尼奧·高迪出生于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師之一。他的作品突破了傳統(tǒng)雕塑的實用概

19、念,把雕塑藝術與靈魂世界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作品。高迪是一個夢想家又是一個建筑家,他的作品在建筑界是一個奇跡,無論從藝術審美的角度還是從文化價值的角度,高迪都是歷史上的一個奇跡。高迪的建筑屬于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他復興了哥特式建筑的審美取向。與傳統(tǒng)和眾多建筑風格所不同的是,高迪的建筑非常個人化,這種個人化就在于他對藝術執(zhí)著的追求與不懈的精神。藝術是帶有包容性的,高迪的建筑在建筑史上不僅是一種復興,更是

20、一種精神的開拓。拋除純粹的實用功能不講,高迪的建筑對后人可謂是最大的精神與藝術歷史財富。,42,作為一個不求名利的建筑師,高迪衣著簡樸,甚至被人誤認為是乞丐。當他74歲外出被電纜車撞倒時,沒有人想到他就是高迪,沒有路人趕快幫忙送他到醫(yī)院,后來由勞動警察送他到窮人醫(yī)院,兩天之后高迪與世長辭。,43,早期的東方風格作品,比森斯之家,高迪的早期作品,如位于西班牙北部坎達布利卡山脈海岸的科米亞隨性屋,以及位于巴塞羅那市的比森斯之家、格爾之家、格

21、爾館等,有著伊斯蘭裝飾性風格。,44,巴特羅公寓,巴特羅公寓( 1904~1906)和米拉公寓( 1906~1910)都以造型怪異而聞名于世,由西班牙建筑師高迪設計。   巴特羅公寓的入口和下面二層的墻面都故意模仿溶巖和溶洞,上面幾層的陽臺欄桿做成的假面舞會的面具模樣,屋脊如帶鱗片的獸類脊背,屋頂上的尖塔及其他突出物體都各有其怪異形狀,表面貼以五顏六色的碎瓷片。,45,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巴特羅公寓 Casa B

22、atllo Antoni Gaudi 1904~1906,27,46,巴特羅公寓,47,48,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巴特羅公寓 Casa Batllo Antoni Gaudi 1904~1906,28,49,米拉公寓,米拉公寓位于街道轉角,地面以上共六層(含屋頂層),這座建筑的墻面凸凹不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線。建筑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長期浸蝕又經風化布滿孔洞的巖體

23、,墻體本身也像波濤洶涌的海面,富有動感。米拉公寓的陽臺欄桿由扭曲回繞的鐵條和鐵板構成,如同掛在巖體上的一簇簇雜亂的海草。米拉公寓的平面布置也不同一般,墻線曲折彎扭,房間的平面形狀也幾乎全是“離方遁圓”,沒有一處是方正的矩形。公寓屋頂上有六個大尖頂和若干小的突出物體,其造型有的似神話中的怪曾,有的如螺旋體,有的如無名的花蕾、如骷髏、如天外來客……。,50,51,后期---高迪實踐自然理論的代表作,米拉公寓,建筑特點米拉公寓的屋頂高低錯落

24、,墻面凹凸不平,到處可見蜿蜒起伏的曲線,整座大樓宛如波濤洶涌的海面,富于動感。高迪還在米拉公寓房頂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軍士,有的像神話中的怪獸,有的像教堂的大鐘。其實,這是特殊形式的煙囪和通風管道。,52,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米拉公寓 Casa Mila Antoni Gaudi 1906~1910,29,53,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 Art Nouveau,米拉公寓

25、(Casa Mila )Antoni Gaudi 1906~1910,30,54,西班牙巴塞羅那米拉公寓,55,強烈的塑造感和流動感,仿佛用粘土捏成,像是夢境。內部的空間卻很實用。,56,高迪對人類文化史上的最大貢獻 --圣家族大教堂,,圣家堂是一座象征巴塞羅那或加泰蘭人身份的教堂 .圣家族大教堂是一座宏偉的天主教教堂,整體設計以大自然諸如洞穴、山脈、花草動物為靈感。 圣家族

26、大教堂的設計完全沒有直線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錐形、雙曲線、拋物線各種變化組合成充滿韻律動感的神圣建筑。,57,高迪崇尚大自然,自然是他靈感的泉眼,他從不挖空心思的去“發(fā)明”什么特別的形式,只想著仿效大自然,像自然那樣去建筑,他說:“只有瘋子才會試圖去描繪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因此,在高迪的建筑中,絕少運用死板的直線,因為高迪認為自然界沒有直線存在,如果有,也是一大堆曲線轉換而成的。,58,59,60,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圣家族教堂

27、 Sagrada Familia Church Antoni Gaudi 1833~,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 Art Nouveau,圣家族教堂 Sagrada Familia Church Antoni Gaudi 1833~,74,美麗的動感——新藝術運動 Art

28、Nouveau,圣家族教堂 Sagrada Familia Church Antoni Gaudi 1833~,,75,居埃爾公園,居埃爾公園中的建筑是高迪創(chuàng)作生涯成熟時期的代表作,最充分地表現了他的美學思想。公園入口處的兩座小樓的屋頂上也有許多小塔和突出物,造型非常古怪,它的外表鑲嵌著白、線、棕、藍、綠、橘紅等色的碎瓷片,圖案怪異。多柱大廳內的柱子造型規(guī)整,排列有序,這在高迪的作品中是罕見的。屋頂平臺周

29、圍的矮墻曲折蜿蜒,墻身上貼著五顏六色的瓷片,組成怪異莫名的圖案,仿佛一條彎曲蜷伏的巨蟒。,76,■ 居里公園 THE GUELL PARK (高蒂),77,■ 居里公園 THE GUELL PARK (高蒂),78,79,居埃爾公園,80,81,82,83,84,85,86,居埃爾公園 1900年 高迪高迪創(chuàng)作成熟時期的代表作,最充分地表現了他的美學思想。造型古怪,圖案怪異。屋頂平臺周圍的矮墻曲折蜿蜒,外表鑲

30、嵌著白、線、棕、藍、綠、橘紅等色的碎瓷片,組成怪異莫名的圖案,仿佛一條彎曲蜷伏的巨蟒。,87,居埃爾公園,88,奧地利的新建筑探索,維也納學派:代表人:瓦格納代表作:維也納地鐵站分離派:同傳統(tǒng)決裂,與學院派分離代表人:奧別列、霍夫曼代表作:維也納郵政儲蓄銀行路斯建筑以實用為主以自身形體美為美認為“裝飾就是罪惡”代表作:維也納斯坦納住宅,89,維也納分離派——與傳統(tǒng)分手,35,代表人物: 瓦格納

31、 Otto Wagner 1841~1918,奧地利著名的建筑師。他早年擅長設計文藝復興式樣的建筑,19世紀末,他的建筑思想出現了很大變化。1894年,53歲的瓦格納就任維也納藝術學院教授,次年出版專著《論現代建筑》.在《論現代建筑》中他指出:新建筑要來自當代生活,表現當代生活。他的建筑作品推崇整潔的墻面,水平線條和平屋頂,認為從時代的功能與結構形象中產生的凈化風格具有強大的表現力。代表作品:維也納地下鐵道車站、維也

32、納郵政儲蓄銀行  瓦格納的觀念和作品影響了一批年輕的建筑師,在他的支持下,他的學生奧別列去、霍夫曼等人組成了“維也納分離派”。,90,奧地利的新藝術運動從曲線到直線,91,維也納分離派,維也納分離派展覽館(奧地利),92,93,,,94,95,,96,維也納分離派——與傳統(tǒng)分手,39,代表人物: 路斯 Aldolf Loos 1870~1933,維也納學派中對現代設計運動影響最大的建筑師。青年時代曾

33、在德國德累斯頓技術學院學習,從1893-1896年去美國游歷、學習,回到維也納后先追隨于瓦格納周圍,同時也在別的建筑師事務所工作過。他主張建筑應以實用為主,反對把建筑列入藝術的范疇,并竭力反對裝飾。 路斯于1908發(fā)表了他最著名的論文《裝飾和罪惡》,在這篇文章中他將對裝飾的過分使用與社會的衰敗聯(lián)系在一起,提出“裝飾是罪惡”,從而在建筑界、設計界引起軒然大波,影響非常大。   路斯本人始終勤于創(chuàng)作,以自己的實踐表明設計立場,代表

34、作品 :維也納斯坦納住宅,97,維也納分離派——與傳統(tǒng)分手,維也納斯坦納住宅 Steiner House Adolf Loos 1910,98,維也納分離派——與傳統(tǒng)分手,維也納斯坦納住宅 Steiner House Adolf Loos 1910,41,99,路斯 :“裝飾是罪惡”,,維也納斯坦納住宅,100,,,101,維也納分離派——與傳統(tǒng)分手,維也納地下鐵站

35、 S-BAHNHOF KARLSPLATZ Otto Wagner 1896~1897,36,102,維也納分離派——與傳統(tǒng)分手,維也納郵政儲蓄銀行 The Post Office Saving Bank Otto Wagner 1905,37,103,維也納分離派——與傳統(tǒng)分手,38,新建筑要來自生活,表現當代生活,維也納分離派展覽館,維也納美國酒巴間,維也納瑪約利卡住宅,104

36、,荷蘭與芬蘭的新建筑探索,荷蘭代表人:貝爾拉格提倡建筑凈化表現造型的簡潔明快和材料質感代表作: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芬蘭代表人:老沙里寧代表作:赫爾辛基火車站,105,格拉斯哥學派,42,代表人物: 麥金托什 Charles R. Mackintosh 1868~1928,蘇格蘭人,19世紀與妻子和妻妹夫婦在格拉斯哥從事家具、生活用品和室內裝飾設計。被人們稱為“格拉斯哥四人組”。麥金托什順

37、應形勢,不再反對機器和工業(yè),改用直線素材和簡潔明快的色彩,他的室內設計常用大塊白色墻面,家具以黑白兩色為主,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麥金托什的設計超出流行的風格,打破了長期以來英國設計界的沉悶氣氛。他的作品也對維也納分離派有過影響。1914年麥金托什從蘇格蘭移居英格蘭,此后建筑活動不多。,106,格拉斯哥學派,麥金托什1903年設計的扶手椅,1897年設計的第一椅子    高背椅的設計風格,是他

38、一直沿用且強調的方式,現今看來依然十分典雅。,1902年的作品。 被靠彷佛一個階梯般,而頂部的格子狀,好像烤肉架;英國傳統(tǒng)的高背椅,以現在風格呈現。,1904年的作品,是他的成名作品。 靠背部份呈現優(yōu)雅的弧形,將人很有安全感的包圍在中心。以高背椅及近乎韻律感的格子及長條架構呈現在世人面前。,107,格拉斯哥學派,海倫斯堡住宅 Charles R. Mackintosh 1903,44,108,格拉斯哥學派

39、,格拉斯哥藝術學校校舍 Glasgow School of Art Charles R. Mackintosh 1896~1909,109,格拉斯哥學派Glasgow School,格拉斯哥藝術學校校舍 Glasgow School of Art Charles R. Mackintosh 1896~1909,46,110,格拉斯哥學派Glasgow School,格拉斯

40、哥藝術學校校舍 Glasgow School of Art Charles R. Mackintosh 1896~1909,,111,· 新藝術運動:從自然中獲取紋理和圖案 維也納分離派(奧地利) Adolf Loos(裝飾就是罪惡) 德國的青年風格派 Antonio Gaudi, 1852~1926 ——都沒有找到真正適合材料的

41、形式。 沒有找到真正適合工業(yè)生產方式的形式。,112,三、美國的芝加哥學派與賴特的草原式住宅   高層建筑的發(fā)展與芝加哥學派 賴特的草原式住宅,113,芝加哥學派——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hool,流行時間: 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產生背景: (1)經濟的興旺發(fā)達、人口的快速膨脹刺激了建筑業(yè)的發(fā)展。 (2)1871年10月8日發(fā)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場毀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災

42、,更加劇了對新建房屋的需求。 建筑特色: 高層、鐵框架、橫向大窗、簡單的立面成為“芝加哥學派”的建筑特點。,5,114,主要貢獻:高層金屬框架和箱型基礎顯著特征:框架結構和空間自由劃分 古典立面與橫向網格窗戶代表人物:沙里文“形式追隨功能”,自內而外設計、立面三段處理代表作品:馬歇爾.菲爾德百貨批發(fā)商店馬奎特大廈芝加哥百貨公司大廈,115,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沙利文,沙利文是芝加哥學派的

43、一個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從功能”為功能主義建筑開辟了道路。 沙利文主持設計的“ 芝加哥C P S百貨公司大樓” 描述了 “高層、鐵框架、橫向大窗、簡單立面”等建筑特點,立面采用三段式:底層和二層為功能相似的一層,上面各層辦公室為一層,頂部設備層。以芝加哥窗為主的網絡式立面反映了結構功能的特點。,116,芝加哥學派——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hool,代表人物: 路易.

44、沙利文 Louis Sullivan 1856~1904,6,美國現代建筑(特別是摩天樓設計美學)的奠基人、建筑革新的代言人、歷史折衷主義的反對者、芝加哥學派的中堅人物。他在高層建筑造型上的三段法,即將建筑物分成基座、標準層和出檐閣樓的手法,流傳很廣,而且很久。他重視功能,提出“形勢追隨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口號。他認為裝飾是建筑所必需而不可分割的內容,但他不取材于歷史形式,

45、而是以幾何形式和自然形式為主。,117,芝加哥學派的代表建筑:布法羅的信托銀行大樓,芝加哥的信托大樓1894年,118,芝加哥學派——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hool,信托銀行大廈 The Guaranty Trust Building, Buffalo Louis Henry Sullivan 1895,11,119,芝加哥會堂大廈(1889)路易·沙利文,120,芝加哥百貨公

46、司大樓美國芝加哥學派的代表建筑,路易·沙里文設計 。高層、鐵框架、橫向大窗、簡單的立面”等建筑特點,充分體現了芝加哥學派“形式追隨功能”的設計思想。標準的“芝加哥窗”-在柱子之間全開的寬度大于高度的橫向長窗。大樓的立面采用三段式處理手法,以“芝加哥窗”為主的網絡式立面反映了功能與結構的特點。,121,芝加哥學派——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hool,代表建筑: 第一拉埃特大廈

47、First Leiter Building, ChicagoWilliam le Baron Jenney1879,,122,芝加哥學派——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hool,馬歇爾.菲爾德百貨批發(fā)商店 Marshall Field Wholesale Store, Chicago H. H. Richardson 1887,,123,芝加哥學派——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

48、hool,萊瑞斯大廈 Reliance Building, Chicago Burnham and Root 1890~1894,124,芝加哥學派——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hool,維因賴特辦公樓 The Wainwright Building, St. louis Louis Henry Sullivan 1890,10,125,芝加哥學派——

49、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hool,馬奎特大廈 Marquette Building, Chicago Holabird and Roche 1894,126,芝加哥學派——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hool,芝加哥百貨公司大廈 Carson Pirie Scott Department Store, Chicago Louis Henry Sullivan

50、 1899~1904,127,芝加哥學派——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hool,芝加哥百貨公司大廈 Carson Pirie Scott Department Store, Chicago Louis Henry Sullivan 1899~1904,128,芝加哥學派——曇花一現的建筑 Chicago School,芝加哥百貨公司大廈 Carson Pirie Scott De

51、partment Store, Chicago Louis Henry Sullivan 1899~1904,15,129,賴特對新建筑的探求,賴特 (1 8 6 7-1 9 5 9 ): 西方建筑史上最富浪漫氣質的建筑師和現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一生經歷和參與了現代建筑運動的各個發(fā)展時期。 賴特的精神氣質和建筑思想充滿了古典氣質,深受東方古典建筑哲學和建筑傳統(tǒng)的影響。,130,賴特是第二代芝加哥學派

52、中最富盛名的人物。賴特吸收和發(fā)展了沙利文“形式追隨功能”的思想,力圖形成一個建筑學有機整體的概念,即將建筑的功能、結構、適當的裝飾以及建筑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并使建筑的每一個細小部分都與整體相協(xié)調,形成一種適于現代性的藝術表現。,131,132,賴特草原建筑理論,賴特在美國中部地區(qū)地方農舍的自由布局基礎上,融合了浪漫主義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富于田園詩意的“草原式住宅”草原住宅在造型上力求新穎,在住宅布局上與大自然融合,使建筑與周圍融為一個整體。

53、賴特擺脫了折衷主義的框框,走形體組合的道路,創(chuàng)造了新的建筑構圖手法,為美國現代建筑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探索作用。,133,四、法國對鋼筋混凝土的應用,背景:大工業(yè)生產為建筑技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新材料、新結構在建筑中得到了廣泛的試驗機會。鋼筋混凝土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被廣泛的采用,給建筑結構方式與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20世紀的頭十年里幾乎被認為是一切新建筑的標志。代表:鋼筋混凝土首先在法國和美國得到發(fā)展。,134,代

54、表作品:博多在巴黎設計的蒙瑪爾特教堂,是第一個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建造的教堂。接著,鋼筋混凝土結構傳遍歐美。法國著名建筑師佩雷,善于運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代表作品:巴黎富蘭克林路25號公寓 法國另一個建筑師是加尼挨,也善用鋼混機構。曾做過“工業(yè)城市”的假象方案(全部建筑均為鋼混結構)。瑞士著名工程師馬亞爾,在蘇黎世城設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無梁樓蓋的倉庫。,135,五、德意志制造聯(lián)盟,德國第一個設計組織,1907年成立,是德國現代主義

55、設計的基石。它在理論與實踐上都為20世紀20年代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其創(chuàng)始人有德國著名外交家、藝術教育改革家和設計理論家穆特休斯、現代設計先驅貝倫斯、著名設計師威爾德等人。,136,德意志制造聯(lián)盟,主張建筑應當真實,必須同工業(yè)結合。反對裝飾,表現結構,發(fā)展符合功能 與結構特征的建筑。代表作:通用電氣公司透平機制造車間德意志制造聯(lián)盟展覽會辦公樓,137,德國制造聯(lián)盟”的宗旨是促進企業(yè)界同美術家、建筑師

56、之間的共同活動以推動設計改革,目標是改進設計提高產品和建筑質量,肯定標準化和用機器大量生產的方式,而設計者的任務是把標準的定型做得盡善盡美。“德國制造聯(lián)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的活動在歐洲產生了廣泛影響,擁有貝倫斯等一大批優(yōu)秀的建筑師,同時培養(yǎng)和影響了一批年輕的建筑師和設計家,其中有后來“現代建筑”的旗手大師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另一旗手勒柯布西耶在德國考察時,也受到了“德國制造聯(lián)盟”的影響?!暗聡圃炻?lián)盟”及有關的一些建筑師

57、的活動為20年代的建筑設計改革奠定了基礎。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年代里,德國的建筑創(chuàng)新活動引起了更加廣泛的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反響。至今“德國制造聯(lián)盟”的宗旨仍在影響著德國人的設計工作。,138,代表人物,49,貝倫斯是德國現代建筑和工業(yè)設計的先驅。1886-1891年貝倫斯在漢堡工藝美術學校接受藝術教育,后改行學習建筑。1907年成為德意志制造聯(lián)盟的推進者與領袖人物,同年受聘擔任德國通用電器公司AEG的藝術顧問。1909年,貝倫斯設計了

58、德國通用電氣公司AEG的透平機制造車間與機械車間,被稱為第一座真正的現代建筑。貝倫斯在AEG中全面負責公司的建筑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及產品設計,使這家龐雜的大公司樹立起一個統(tǒng)一完整的鮮明形象,開創(chuàng)了現代公司識別計劃的先河。AEG的標識經他數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歐洲最著名的標志之一。貝倫斯還是一位杰出的設計教育家,他的學生包括格羅披烏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們后來都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建筑師和設計師。,代表人物:

59、 彼得.貝倫斯 Peter. Behrens 1868~1940,139,柏林通用電氣公司透平機工廠 AEG Turbine Factory, Berlin Peter Behrens 1908~1909,140,1909年,貝倫斯設計了德國通用電氣公司AEG的透平機制造車間與機械車間,被稱為第一座真正的現代建筑。  貝倫斯在AEG中全面負責公司的建筑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