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球科學大辭典古人類學古人類學總論【古人類】fossilman對地質歷史上全新世以前(距今1萬年以上)的化石人類(fossilman)的一種泛稱。西文中無古人類一詞,通常用化石人類稱之。從猿類到人類共經過南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古人)、克羅馬努人(晚期智人、新人)等幾個大的階段。除新人外均屬已絕滅的種類。新人與現代人屬于同一亞種。一般將更新世晚期的新人化石劃入古人類范疇。全新世以來,也就是新石器時代及以后
2、的半化石,屬現代人類范疇。古人與現代人同屬(人屬)同種(智人種),但目前認為它們是不同亞種。從猿到人的不同發(fā)展階段(森林古猿、拉瑪猿、能人、猿人、現代人)【古人類學】Paleoanthropology又稱化石人類學。體質人類學的一個分支。通過地史時期遺存的高等靈長類化石(包括人類化石)研究人類起源及發(fā)展規(guī)律、化石猿猴和現代猿類及人類的親緣關系、人類發(fā)展過程中體質特征的變化及其規(guī)律等。由于它的研究對象為化石,因此也屬于古生物學的一個重要組
3、成部分。它與動物分類學、比較解剖學、人體解剖學、人類遺傳學、第四紀地質學、埋藏學等學科關系密切。古人類學還廣泛地利用古人類制造和使用的工具及其他生活遺跡及與其共生的動物、植物,結合古地理、古氣候及地質年代學的資料,探索古人類的行為、習性,進而探索古人類的社會性生活發(fā)展的規(guī)律等,從這一角度出發(fā)它與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古生態(tài)學、史前學、歷史學等有關學科也有較密切的關系。隨著靈長類(尤其是古人類)化石的不斷發(fā)現、新的人類化石地點及舊石器時代遺址
4、的不斷發(fā)現并擴大其地理分布范圍和各方面技術方法的進步,尤其是一些新興分支學科如分子生物學等的發(fā)展,古人類學研究將不斷深入?!救祟惼鹪础縤ginofMan自遠古以來,人們就關心著“我們從何而來”的問題。中外早期歷史上就有從水而來或從土而來等說法,同時各種民間傳說和各種神創(chuàng)理論也長期流傳。隨著農業(yè)、醫(yī)藥等的發(fā)展,有了一些資料積累。1578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錄了藥用植物1167種、藥用動物478種、藥用礦物275種。他將動物分為蟲、鱗
5、、介、禽、獸、人共6部。但以身上有無毛被而將人與其他哺乳動物分隔開來。1758年瑞典林奈在《自然系統(tǒng)》第10版中以雙名法記述了4235種動物,將動物分為哺乳、鳥、兩棲、魚、昆蟲、蠕蟲6綱。并以身體體質特征和智力、表情將人、猿、猴等歸并為靈長目。從而為人類起源于猿的理論建立了基礎。進入19世紀,經過學術界和教會的激烈爭辯,最終在19世紀后半葉人猿同祖論得以為人們所接受。到20世紀,在非洲、亞洲和歐洲陸續(xù)發(fā)現了大量化石證據,逐步將人類起源的
6、時間推到距今500萬~600萬年前。經過對大量化石的研究,人類學家將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進行分析論證,大體上分為南方古猿、猿人和人三個大的進化階段。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體上已經確立了兩足行走是人猿間的根本區(qū)別的意見。由于化石的發(fā)現在分布上是點狀的,時間上是不連續(xù)的,而在每一地點發(fā)現的化石只是一部分或極小部分骨骼及牙齒。從而引起人類起源進化的形式和起源地區(qū)的爭論。如最近盛行一時的夏娃假說。這些爭論至今尚無定論。與人類起源問題相聯系的
7、一個相關問題就是人種起源問題。這方面主要是單地區(qū)起源與多地區(qū)起源之爭?,F代各人種都是同一物種——智人(Homosapiensesapiense)在適應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救嗽惩嬲摗縨anapehavecommonancestry人類起源的基本論點之一。人在生物界的地位長期沒有深入論述。直到18世紀C.von林奈在進行動物分類時,把人和猿、猴歸入一類,稱為靈長目。到半個世紀以后,即19世紀中葉,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Darwin)發(fā)表
8、《物種起源》一書,指出生物經過生存斗爭、自然選擇,由低級向高級逐漸非洲南方古猿(上);【夏娃假說】Evehypothesis現代人單一地區(qū)起源說的假說之一。1987年,以威爾遜(A.C.Wilson)為首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研究組根據對祖先來自非洲、歐洲、亞洲及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土著共147名婦女胎盤細胞mtDNA的分析,提出了生活在地球上的現代人類的共同祖先是大約2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個婦女,她的后代在約13萬年前走出非洲,擴展散布
9、到亞洲和歐洲,取代了原來生活在那里的古人類,發(fā)展成現代的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群。這個理論被稱之為夏娃理論或夏娃假說。但自提出后立即引起激烈的爭論。遺傳學家中有不同意見,古人類學家也有不同意見。堪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索恩(A.G.Thne)最近從10件化石標本中取出線粒體DNA,研究結果表明,由采自澳大利亞的解剖學上的現代人的化石提取出迄今看來最原始的DNA,這證明了并非我們所有的祖先都來源于非洲。另外,在1998年于葡萄牙中西部一個地洞中
10、,發(fā)現了一具小孩的大體完整骨架,時代為晚更新世,距今2.4萬~2.5萬年前。研究結果表明該骨骼表現出尼人與智人的形態(tài)鑲嵌。而這種鑲嵌形態(tài)支持從近東遷入歐洲的智人與原住歐洲當地的尼人之間發(fā)生過多種程度雜交的假說。這一事實對尼人在歐洲被取代的假說提出挑戰(zhàn)。在中國近幾年來,人類學家們也連續(xù)發(fā)表文章反對“夏娃假說”,他們指出,在中國發(fā)現的古人類化石的一系列特征表現出是漸進的歷史性變化。一些被認為是直立人的特征在早期智人階段繼續(xù)出現,這種鑲嵌進化
11、現象,在中國古人類進化中相當普遍,這意味著東亞地區(qū)的智人是當地直立人進化來的。估計兩種理論的爭論還將持續(xù)相當一段時間。【人類進化形式】evolutionfmofman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早期人類化石發(fā)現增多,分支系統(tǒng)學方法的使用和進化理論的完善,許多科學家接受人類演化呈樹叢狀方式的觀點。在300萬年前,南猿始祖種和部分南猿阿法種以及最近又發(fā)現的350萬年前的扁臉肯尼亞人等生存年代有重疊現象。而在大約200萬~300萬年前發(fā)現的化石
12、更為豐富得多,很明顯地表示有一個以上的人類物種并存在世界上。甚至有的學者認為在大約100萬~200萬年前或者更晚仍然是樹叢狀進化。尤其是2004年在印尼發(fā)現的俗稱小矮人的弗洛勒斯人(Homoflpesiensis)更為此理論提供了依據。通過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只有一個物種繼續(xù)繁衍,其余物種遭淘汰。也有學者認為在100萬~200萬年前或更晚些的這個時代里人類已能制造石器,人的活動能力增強,交流機會頻繁,雖然不同地區(qū)的人群之間體質形態(tài)等存在
13、著差別,但這種差異不一定能發(fā)展成不同的物種,而更可能是發(fā)展成多型種,此時的進化模式更可能近似河網狀。【人類可能起源地區(qū)】probableevolutiondistrictofman到目前為止,距今2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如能人以及南方古猿化石僅發(fā)現在非洲。這樣的事實使多數學者認為早期人類起源于非洲,而亞洲地區(qū)不大可能是人類的起源地。但也有學者認為東亞地區(qū)的古環(huán)境及古氣候特征對靈長類的生存是十分有利的。另外,世界上現生的高等靈長類僅分布在
14、非洲和亞洲東部,在中國的南方又發(fā)現了豐富的中新世古猿化石,而在非洲最晚中新世與上新世(距今450萬~800萬年間)的古猿化石非常少。因此,不能說將來在中國或者東亞沒有可能發(fā)現500萬~700萬年前的能直立行走的早期人類?!救梭w測量學】anthropometry對人的活體(包括尸體)和骨骼,甚至生理機能等方面進行的度量和觀測的大量數據進行比較研究的科學。人體測量的數據常應用于人類學、醫(yī)學、遺傳學、法醫(yī)學以及體育、國防、工業(yè)等方面。例如國外
15、進口的載重汽車的座位到油門的距離偏大,部分中國人,尤其婦女感到不方便。軍用的飛機、坦克如能根據中國人的平均身高、體重和臂長、腿長設計也可提高機械的適用性和靈敏度,還可節(jié)約空間和原料消耗。甚至小學生的課桌椅和校服的設計均應依照特定年齡兒童人體測量的成果來設計。人體測量曾作為人類種族差異研究的主要手段。由于其他各種檢測技術方法的應用,人體測量的工作已更多的轉向古人類學研究領域?!撅B指數】cranialindex又稱顱長寬指數。人體測量中的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 中國古人類演化階段的劃分
- 氣候變化驅使遠古人類走出非洲
- 33834.薩拉烏蘇舊石器古人類遺址光釋光年代學
- 法醫(yī)人類學
- 歷史人類學
- 人類學課件
- 女性人類學
- 人類學ppt
- 侯家窯遺址區(qū)古河流與古人類生存環(huán)境
- 從中國舊石器時代遺跡現象初探古人類行為
- 28523.中國古人類遺址環(huán)境信息采集與初步分析
- 影視人類學概論
- 人類學研究方法
- 史學的人類學化和人類學的歷史化——兼論被史學“搶注”的歷史人類學
- 北師大版歷史七上《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word學案
- 人類學思考題
- 北師大版歷史七上《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word教案
- 《人類學概論》考試大綱
- 華東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上冊中國遠古人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