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七藝”與中國春秋“六藝”的比較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古希臘“七藝”與中國春秋“六藝”的比較研究四川師范大學小學教育黃雨(指導教師:)摘要: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鑄就中國非凡的文化,而與中國文明同樣古老的希臘也有不啻于中國的文明,即使如今所遺留的不過寥寥卻也是許多國家不可媲美的?,F(xiàn)如今整理一些關于古希臘“七藝”與中國春秋時代“六藝”的異同,為您展現(xiàn)不同地區(qū)教育的異同。關鍵詞:古希臘“七藝”、春秋“六藝”緒論:地球誕生距今約46億年,而其中人類所擁有的歷史不過短短百萬年,與地球的存在相比根本不值

2、一提。但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人類文明的寶珠卻成長的十分璀璨。談到人類的文明就不得不談到中國和希臘,不得不談到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六藝”和古希臘“七藝”,現(xiàn)在我們便一起回到歷史的長河,感受古代先賢們對教育事業(yè)做出的偉大貢獻吧!正文:一、教育瑰寶——古希臘“七藝”古希臘“七藝”是教育界不變的瑰寶,它試圖表明文法、修辭學、雄辯術、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這七門學科在不同時期的主次之分,促進我們理解“自由學科之間的法展與古代和中世紀時期顯著的文化傳

3、統(tǒng)之間的關系”,有助于現(xiàn)在的人們進一步了解不同時代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之爭中所蘊含的價值觀的變化。(一)什么是古希臘“七藝”。古希臘“七藝”包括三藝(trivium)和四藝(quadrivium),前者指語法學、修辭學和邏輯學,后者包括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學,兩者相和即所謂的“七門自由藝術”(septemartesliberales),簡稱“七藝”。公元五世紀,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希臘、羅馬燦爛的古典文化迅速衰落,羅馬時代的城市幾乎完

4、全沒落,古代的各種文化教育機構也幾乎蕩然無存。羅馬基督教會成了古代文化的承擔者和傳播者。在教會的努力下,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修道院學校、大主教區(qū)學校和教區(qū)學校。僧院學校的學生分為兩種,一種是準備充當僧侶的兒童,稱為Oblati,意味自愿獻身者;另一種是學成后不準備充當僧侶者,稱為Externi,意味外來者。前者又稱為內學,后者又稱為外學。除僧院學校外,還有大主教區(qū)學校和教區(qū)學校。大主教學校設在主教的所在地,學校的性質與水平同僧院學校相當,學校

5、設備較好,學科內容比較完備。教區(qū)學校設在神職人員所在的村落,3二、教育豐碑——中國春秋時代“六藝”子曰:“六藝于治一也:禮以飾人,樂以發(fā)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義?!彪m有些過于抬高,卻也是確有其實的。(一)什么是中國春秋時代“六藝”。早期的所謂“六藝”,簡稱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是周代王子貴胄文武合一的基礎教育。說得再具體點,《周禮?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

6、,六曰九數(shù)?!绷囍?,其首為禮,即由祭祀衍生而出。禮,據(jù)《說文》:“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豐?!倍危炊斡癫茫┳ⅲ骸岸Y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故禮字從示。豐者,行禮之器也?!膘胍陨竦涝O教,禮由祀而出?!抖Y記?祭統(tǒng)》說:“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順之至也?!试患勒撸讨疽惨??!庇杉漓胙苌龅脑S多典禮儀式,即禮之所出。禮的內容非常廣泛,大至國家典章制度,即由禮而出,小至個人的行為規(guī)范,皆在其中。所以,禮為六藝之首?!吨芏Y?保氏》所教的五

7、禮,鄭玄注:“吉、兇、軍、賓、嘉為五禮?!蔽宥Y是六藝之教中,禮教的具體內容。和禮相關的樂,向來禮樂并稱?!吨芏Y?大司樂》說:“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并謂保氏以教六樂。所謂六樂,據(jù)鄭玄的注釋,即:“《云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倍际怯糜诩漓氲牡涠Y?!吨芏Y?春官》:“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贝笏緲吩诖汗?,屬于禮官系統(tǒng),所以樂順理成章

8、附屬于禮,在六藝之教中并稱禮樂。至于射御,則屬于男子之事,以培訓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的甲士。春秋時以車乘為戰(zhàn)斗的工具,以弓矢克敵,所以射御是甲士必備的戰(zhàn)技條件?!抖Y記?王制》云:“大司徒教士以車甲,凡執(zhí)技論力適四方?!鄙溆?,《禮記?內則》亦云:“成童舞象,學射御。”培訓國子貴胄為甲士,自小就開始。射御有五項內容,鄭玄注五射,是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五御則是: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等。所謂書、數(shù),《禮記?內則》里說,貴胄

9、子弟從六歲開始即“教之數(shù)與方名”,意思就是數(shù)數(shù)與識方位;九歲“教以數(shù)目”,即干支相配的計算方法,十歲入學“學書,計”,即學習六書與九數(shù)。六書,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與假借;九數(shù),則是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盈不足、旁要等。春秋戰(zhàn)國之際,戰(zhàn)爭形式改變,由車戰(zhàn)轉變?yōu)椴綉?zhàn)的短兵相接,近距離殺砍的刀劍代替弓矢,射御已經(jīng)失去其戰(zhàn)斗功能的作用(詳見顧頡剛《武士與文士之蛻化》、徐復觀《封建社會政治的崩潰及其典型專制政治的成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