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安化縣歷史沿革安化縣歷史沿革安化,古稱“梅山蠻地”,土著民族稱“莫瑤”。是名聞遐邇的梅山文化發(fā)祥地,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置縣,有近千年歷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安化境內陸續(xù)出土的大量古代文物充分證明,安化這塊地方,在我國原始社會末期,至少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定居生活,繁衍生息。歷代君王,無分南北,置官定賦,劃野開疆。安化這塊地方,在宋代置縣前,雖不為具體的郡縣所轄,但卻在一定的轄區(qū)之內。傳說黃帝登熊湘山,舜帝南巡交阯歿
2、于倉梧之野(亦日九嶷,今湖南寧遠縣境)。所轄之地“北至于幽陵(幽州),南至于交阯(交州),西至于流沙(甘肅張掖縣東北)、東至于蟠木(東海中有山焉,名日度素,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今湖南地自然為其版圖。《禹貢》,安化屬荊州之域。戰(zhàn)同時期,湖南為楚國天下,安化當屬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后分黔中郡以南為長沙郡,安化隸屬長沙郡范圍。漢代,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長沙郡為國;東漢光武時復改為郡,安化仍
3、屬長沙郡范圍。三國“赤壁之戰(zhàn)”后,荊州歸于蜀,安化屬蜀。后劉備取西川吳與蜀分荊州,安化屬吳衡陽郡范圍。南北朝時,宋分荊州置湘州,改衡陽郡為國。齊、梁、陳仍為湘州,復改衡陽為郡,安化屬湘州衡陽郡范圍。隋代,廢郡置州,改湘州為潭州,置總管府。隋大業(yè)初改潭州為長沙郡。安化屬長沙郡范圍。唐代,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復改長沙郡為潭州。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72年),分天下為十五道,潭州屬江南道。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江南為東西
4、兩道,置采訪史,潭州屬江南西道。天寶七年(公元749年),改潭州為長沙郡,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長沙郡復稱潭州。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置湖南觀察使,治衡州,大歷四年(公元769年),徒治潭州。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升欽化軍節(jié)度,光啟二年(公元886年)改曰武安軍節(jié)度。安化屬江南西道潭州長沙郡范圍。晚唐時期,由于唐朝統(tǒng)治勢力的削弱,梅山土著瑤族人民逐步興盛起來,成為一支不易征服的勢力。隨后歷代統(tǒng)治階級,視梅山瑤人為“
5、寇”,禁不得與漢民交通,其地不得耕牧。并不斷派兵征伐。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王安石遣章惇經制江南“蠻”事。惇企圖用武力征服“梅山”,但遭到了張頡、蔡煜的反對。煜言:“是役不可亟成”。神宗以為然,將開梅山事專委于煜。章惇欲奪其功,競發(fā)兵攻打梅山,失利,退軍溈山密印禪寺,乃遺長老穎詮等三人入梅山說諭其酋,瑤人愿“歸順”朝廷。自此,梅山納入宋朝版圖,得其地東起寧鄉(xiāng)司徒嶺,西抵邵陽砂寨,北界益陽泗里河,南止湘鄉(xiāng)佛子嶺,得其田二十六萬零四百
6、三十六畝,籍其民一萬四千八百零九戶,一萬九干零八十九丁,均定其稅。使歲一輸。筑武陽、關硤二城(今綏寧縣地),詔以山地置新化縣并二城同隸邵州。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分銷羊角塘鄉(xiāng)和金雞鄉(xiāng),合并設立羊角塘鄉(xiāng);撤銷三洲鄉(xiāng)和大橋鄉(xiāng),合并設立冷市鄉(xiāng);撤銷奎溪鄉(xiāng)和木榴鄉(xiāng),合并設立奎溪鄉(xiāng);撤銷樂安、浮青和思游鄉(xiāng),合并設立樂安鄉(xiāng);撤銷長樂鄉(xiāng)和上馬鄉(xiāng),合并設立滔溪鄉(xiāng);撤銷東山鄉(xiāng)和新橋鄉(xiāng),合并設立東山鄉(xiāng);撤銷南金鄉(xiāng)和將軍鄉(xiāng),合并設立南金鄉(xiāng);撤銷田莊鄉(xiāng)和
7、文溪鄉(xiāng),合并設立田莊鄉(xiāng);將國營洞市林場并入洞市鄉(xiāng);將國營柘溪林場并入古樓鄉(xiāng);撤銷大榮、青山園、中砥3個鄉(xiāng)建制。注:國營洞市、柘溪林場的行政區(qū)劃變更雖已行文,但未實施。1996年1月22日,安化縣政府根據(jù)湖南省民政廳和益陽市政府《關于安化縣奎溪等5鄉(xiāng)撤鄉(xiāng)建鎮(zhèn)的批復》,正式行文:撤銷奎溪鄉(xiāng),設立奎溪鎮(zhèn),轄2個居委、32個村。撤銷羊角塘鄉(xiāng),設立羊角塘鎮(zhèn),轄1個居委、49個村。撤銷冷市鄉(xiāng),設立冷市鎮(zhèn),轄2個居委、43個村。撤銷長塘鄉(xiāng),設立長塘鎮(zhèn)
8、,轄1個居委、44個村。撤銷連里鄉(xiāng),設立渠江鎮(zhèn),轄1個居委,16個村,鎮(zhèn)人民政府駐渠江。上述5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不變。1997年,安化縣面積4948平方千米,人口93.5萬。轄16個鎮(zhèn)、13個鄉(xiāng):東坪鎮(zhèn)、清塘鋪鎮(zhèn)、梅城鎮(zhèn)、仙溪鎮(zhèn)、長塘鎮(zhèn)、大福鎮(zhèn)、羊角塘鎮(zhèn)、冷市鎮(zhèn)、小淹鎮(zhèn)、江南鎮(zhèn)、柘溪鎮(zhèn)、馬路鎮(zhèn)、奎溪鎮(zhèn)、煙溪鎮(zhèn)、渠江鎮(zhèn)、平口鎮(zhèn)、高明鄉(xiāng)、樂安鄉(xiāng)、栗林鄉(xiāng)、東山鄉(xiāng)、滔溪鄉(xiāng)、洞市鄉(xiāng)、田莊鄉(xiāng)、龍?zhí)拎l(xiāng)、楊林鄉(xiāng)、木子鄉(xiāng)、蒼場鄉(xiāng)、南金鄉(xiāng)、古樓鄉(xiāng)??h政府駐東坪鎮(zhèn)
9、。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900759人,其中:東坪鎮(zhèn)95591人,清塘鋪鎮(zhèn)55633人,梅城鎮(zhèn)63769人,仙溪鎮(zhèn)46931人,大福鎮(zhèn)43442人,長塘鎮(zhèn)41040人,小淹鎮(zhèn)33732人,江南鎮(zhèn)33857人,羊角塘鎮(zhèn)59088人,冷市鎮(zhèn)33317人,馬路鎮(zhèn)33065人,奎溪鎮(zhèn)21284人,煙溪鎮(zhèn)23831人,槊江鎮(zhèn)10792人,坪口鎮(zhèn)18069人,柘溪鎮(zhèn)15082人,高明鄉(xiāng)16617人,樂安鄉(xiāng)46274人,栗林鄉(xiāng)11762
10、人,東山鄉(xiāng)13728人,滔溪鄉(xiāng)22456人,洞市鄉(xiāng)19635人,龍?zhí)拎l(xiāng)24131人,楊林鄉(xiāng)19691人,木子鄉(xiāng)19171人,田莊鄉(xiāng)30253人,蒼場鄉(xiāng)7038人,南金鄉(xiāng)10533人,古樓鄉(xiāng)人,13197人,新建橋虛擬鎮(zhèn)17750人。2004年,安化縣轄17個鎮(zhèn)、12個鄉(xiāng)。2005年,安化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作如下調整:將栗林鄉(xiāng)和梅城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梅城鎮(zhèn),鎮(zhèn)人民政府駐梅城(原梅城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將東山鄉(xiāng)和大福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新的
11、大福鎮(zhèn),鎮(zhèn)人民政府駐大福坪(原大福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將蒼場鄉(xiāng)和馬路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新的馬路鎮(zhèn),鎮(zhèn)人民政府駐馬路口(原馬路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將木子鄉(xiāng)、楊林鄉(xiāng)和東坪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東坪鎮(zhèn),鎮(zhèn)人民政府駐解放街(原東坪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將洞市鄉(xiāng)和江南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江南鎮(zhèn),鎮(zhèn)人民政府駐江南(原江南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安化縣轄17個鎮(zhèn)、6個鄉(xiāng)。2006年2月,安化縣正式調整部分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撤并栗林鄉(xiāng)和梅城
12、鎮(zhèn),設立新的梅城鎮(zhèn);撤并東山鄉(xiāng)、新橋建鎮(zhèn)試驗區(qū)和大福鎮(zhèn),設立新的大福鎮(zhèn);撤并蒼場鄉(xiāng)和馬路鎮(zhèn),設立新的馬路鎮(zhèn);撤并木子鄉(xiāng)、楊林鄉(xiāng)和東坪鎮(zhèn),設立新的東坪鎮(zhèn);撤并洞市鄉(xiāng)和江南鎮(zhèn),設立新的江南鎮(zhèn);高明鄉(xiāng)、清塘鋪鎮(zhèn)、樂安鎮(zhèn)、仙溪鎮(zhèn)、長塘鎮(zhèn)、羊角塘鎮(zhèn)、小淹鎮(zhèn)、柘溪鎮(zhèn)、奎溪鎮(zhèn)、煙溪鎮(zhèn)、渠江鎮(zhèn)、平口鎮(zhèn)、冷市鎮(zhèn)、滔溪鎮(zhèn)、田莊鄉(xiāng)、龍?zhí)拎l(xiāng)、古樓鄉(xiāng)、南金鄉(xiāng)維持行政區(qū)劃現(xiàn)狀不變。行政區(qū)劃調整后,全縣轄18個鎮(zhèn)、5個鄉(xiāng)。附:新橋建鎮(zhèn)試驗區(qū)1995年撤區(qū)并鄉(xiāng)時,將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沙歷史沿革
- 公司歷史沿革范本
- 公司歷史沿革范本
- 公安部歷史沿革
- 臺灣農會歷史沿革.pdf
- 衛(wèi)生監(jiān)督的歷史沿革
- 1、專業(yè)發(fā)展的歷史沿革.
- 東海關歷史沿革研究.pdf
- 涼州(武威市)歷史沿革
- 安化縣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應急預案
- 愛荷華州立大學歷史沿革
- 愛荷華州立大學歷史沿革
- 樂器與樂種的歷史沿革
- 探究商業(yè)圖形廣告的歷史沿革
- 安化縣教育和體育局責任清單
- 安化縣馬路鎮(zhèn)方言副詞研究.pdf
- 我國行政問責制度的歷史沿革
- 安化縣低碳煤礦建設對策研究.pdf
- 興縣道情的歷史沿革與現(xiàn)狀調查
- 安化縣旅游景區(qū)的翻譯實踐報告.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