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鉤 端 螺 旋 體 病,Leptospirosis,浙江大學醫(yī)學院傳染病學教研室,重點、難點: 1.該病的敗血癥期、內臟損害期各型的臨床特點、診斷依據(jù)及治療原則。 2.肺彌漫性出血的機理。 3.赫氏反應 及處理原則。,概論,鉤體病是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動物源性傳染病。鼠類和豬是其主要傳染源,該病呈全球性分布。青霉素等抗生素療效很好。病后可獲得較強免疫力。同型疫苗有預防作用。,,,
2、,,,●,●,臨床特點,早期:鉤體敗血癥中期:各器官損害和功能障礙晚期:各種變態(tài)反應后發(fā)癥,常見死因,肺彌漫性出血、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心肌炎、溶血等,70年代以前以黃疸出血多見,70年代以后以嚴重的肺出血多見,病原學,三屬螺旋體形態(tài)模式,,回歸熱萊姆病梅毒鉤體病,病原學,革蘭陰性,形態(tài)細長,一般12~18個細密規(guī)則的螺旋狀結構,一端或兩端呈鉤狀,故稱鉤端螺旋體。,按生物學特性分,問號狀復合群(Interrogans
3、 Complex) 為致病性鉤體,雙曲復合群 (Biflexa Complex)為腐生性 鉤體,不致病,,病原學,形態(tài)特性培養(yǎng)抵抗力分型,,,,,,,,,病原學,形態(tài)特性培養(yǎng)抵抗力分型,革蘭染色呈陰性,但不易著色,姬姆薩染色呈淡紅色,鍍銀染色呈黑或褐灰色,,,,,,,病原學,形態(tài)特性培養(yǎng)抵抗力分型,微嗜氧菌,在含兔血清的柯索夫( Korthof )培養(yǎng)基生長緩慢。可接種于幼
4、齡豚鼠腹腔內進行分離。,,,,,,,,,,病原學,形態(tài)特性培養(yǎng)抵抗力分型,在水和濕土中可存活1-3個月。對干燥、漂白粉、石灰、肥皂水 、酒精、石炭酸等敏感。,,,,,,,,,,病原學,形態(tài)特性培養(yǎng)抵抗力分型,分為25個血清群,250個以上血清型,我國主要菌群:黃疸出血群:毒力最強, 為稻田型主要菌群波摩那群:洪水泛濫或暴雨后流行的主要群犬群流感傷寒群七日熱群其次為秋季群、澳洲群、致熱群、爪哇群等。,,,,,,
5、,,,,流行病學,傳 染 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1.黑線姬鼠:所帶鉤體主要為黃疸出血群,致病力高2.豬:所帶鉤體主要為波摩那群,毒力較弱3.犬:犬型鉤體毒力較弱4.病人:排菌率低 ,帶菌者少,可能性小,,,,,,,,,,流行病學,傳 染 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1、接觸傳播 帶菌動物排尿,進入周圍環(huán)境,人的皮膚接觸被污染的水。2、經消化道粘膜傳播 當喝大量水后胃液被稀釋,食用被
6、污染的食物或未經加熱處理的食物,鉤體通過消化道粘膜入侵體內。3、其他 如被帶菌動物咬傷等,,,,,,,,流行病學,傳 染 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普遍易感,病后可獲較強同型免疫力,,,,,,,,,,流行病學,傳 染 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季節(jié)性:夏秋季,洪水的發(fā)生可引起暴發(fā)流行。地區(qū)性:遍布世界各地,但以熱帶、亞熱帶及水稻種植為主的國家多發(fā)。流行性:我國有31個省(包括臺灣),平均發(fā)病率9.01/
7、10萬,平均死亡率3.11%。職業(yè)性:多為與疫水接觸的農民、漁民、下水道工人、屠宰工人及飼養(yǎng)員。,,,,,,,,,,發(fā)病機理及病理,發(fā)病機理病理改變,,,,,,鉤體,皮膚粘膜,血流(鉤體血癥),早期/流感傷寒型,,,,,,內臟,,,,,,,發(fā)病機理及病理,發(fā)病機理病理改變,,,,,,,毛細血管的感染中毒性損傷,重癥可引起內臟與組織的重度病變,內臟損害期的發(fā)病機理有三種特征:毛細血管病損是基礎:組織損傷和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毛細
8、血管損害。臨床類型以病理為基礎:由全身毛細血管病變導致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則形成了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并依據(jù)受累主要靶器官的不同,就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臨床類型。病理特征:器官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與組織形態(tài)輕微變化不相一致。如肺彌漫性出血時,其功能障礙很嚴重,但病理損傷卻較輕微。,肺病理損傷,(1)具備三大發(fā)病要素:①鉤體數(shù)量多,②致病力強, ③毒力大;(2)由于鉤體毒素與肺組織間相互反應引起肺毛細血 管功
9、能改變或結構變化,肺組織無明顯結構破壞。(3)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連接處由松弛到完全開啟,形 成細胞間的“孔道”或稱窗口,紅細胞則以偽足形 式由孔道中溢入肺泡;這種出血并非血管破裂出 血,實屬肺微血管漏出性出血,故廣泛、迅速, 可致口鼻涌血。,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連接處示意圖,緊密,松動,開啟,窗口,,鉤端螺旋體病肺: 多灶性出血明顯,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腎臟:主要是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部分腎小管
10、基底膜破裂,腎小管管腔擴大、管腔內可充滿血細胞或透明管型,可使管腔阻塞。間質性腎小球腎炎是鉤體病的基本病變。肝臟 :肝腫大。肝細胞退行性變,脂肪變,壞死,肝內膽管膽汁淤積 。腦膜及腦:腦膜及實質血管損害和炎性浸潤。 心臟 :心肌纖維濁腫、溶解,灶性壞死、間質水腫,出血,單核細胞浸潤。骨骼?。禾貏e是腓腸肌腫脹,橫紋消失、出血,并有肌漿空泡、融合,致肌漿僅殘留細微?;蚣{及肌原纖維消失。,鉤端螺旋體肝病:多發(fā)性肝壞死,斑駁的外觀,多
11、灶性間質性腎炎,腎小管壞死的腎實質外觀,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2~28天,一般為7~14天。臨床表現(xiàn)常多種多樣,輕重不一。臨床分期早期:又稱為鉤體敗血癥期中期:又稱為器官損傷期后期:又稱為恢復期或后發(fā)癥期,臨 床 分 期,,,,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三癥畏寒、發(fā)熱,肌肉酸痛,軟弱無力,,,,三征結合膜充血腓腸肌壓痛淺表淋巴結腫大、疼痛,,,,,,,,,,,上述癥狀為
12、一般流感傷寒型的典型癥狀,為最常見的病型(占90%),輕者似感冒,內臟損害少,3~5天自愈。絕大部分病例此時鉤體自血液及腦脊液中消失。有些病例由于抵抗力較弱,菌型毒力較強,或因治療不當則發(fā)展為內臟損害而表現(xiàn)為相關類型。,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1. 輕度出血型 咳嗽與少量血痰,肺部可聞少許濕羅音。胸部X線陰影呈點狀或小片狀,及時治療預后好。,,,,,,,,,,,,,臨床表現(xiàn),
13、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2、彌漫性肺出血型 癥 狀 發(fā)熱及中毒癥狀進行性加重呼吸、脈搏增快,面色蒼白→發(fā)紺。 血痰增多,甚至口鼻涌血, 雙肺濕羅音增多, X線片為廣泛點片狀或大片狀融合影意識大多神志恍惚,表情呈恐懼感,甚至昏迷,,,,,,,,,,,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
14、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肺彌漫性出血型發(fā)生原因①病原菌毒力強,主要為黃疸出血群②病人免疫力下降 ③病后未及時治療④病后治療出現(xiàn)赫氏反應者機體對病原體及其有毒物質的超敏反,,,,,,,,,,,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赫氏反應 青霉素治療后加重反應,
15、一般在首劑青霉素2~4(1/4~6)小時發(fā)生,突起發(fā)冷、寒戰(zhàn)、高熱,持續(xù)0.5~2小時,繼后大汗,發(fā)熱驟退,重者可發(fā)生休克,大部分病人可導致病情加重。,,,,,,,,,,,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黃疸、肝大、肝損害,出血(鼻衄、皮膚粘膜、內臟),腎損害(蛋白尿→腎衰),4 – 5d,早期癥侯群,,,,,,,,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
16、期并發(fā)癥,,,,,早期癥侯群,2-3d,,,,,,,,,,,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各型鉤體均可有腎損害表現(xiàn),單獨腎功能衰竭型少見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尿閉,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氮質血癥、酸中毒。嚴重病例可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部分病人在發(fā)熱消退恢復期可再次出現(xiàn)發(fā)熱、眼
17、部癥狀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是由機體感染鉤體后誘發(fā)的變態(tài)反應引起。后發(fā)熱:常見于波摩那群 反應性腦膜炎:稍晚于后發(fā)熱 眼后發(fā)癥閉塞性腦動脈炎:腦基底部多發(fā)動脈炎導致腦缺血,引起偏癱、失語等,大多可恢復,,,,,,,,臨床表現(xiàn),單純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后期并發(fā)癥,眼后發(fā)癥虹膜睫狀體炎葡萄膜炎脈絡膜炎,,,,,,,,流感傷寒型 最常見,多見于我國北方;肺出血型 較多見于川、陜地區(qū);黃疸
18、出血型 較多見于廣東等地;腦膜腦炎型 較多見于福建等省。,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WBC和PMN輕度增高或正常尿常規(guī):約2/3患者有輕度蛋白尿,鏡檢可見紅細胞、白細胞或管型血沉:增快血培養(yǎng)陽性率20%~70%,應用不多顯微鏡凝集溶解試驗(顯凝試驗),以暗視野鏡檢病后7~8 d出現(xiàn)陽性,可持續(xù)數(shù)月至數(shù)年病初與恢復期雙份血清4倍以上有診斷意義其他方法:免疫熒光抗體,ELISA及PCR等,診斷依據(jù),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xiàn)實驗
19、室檢查,流行地區(qū)流行季節(jié)(6-10月)接觸疫水者,,,,,,,,診斷依據(jù),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三癥”“三征”內臟損害表現(xiàn),,,,,三癥畏寒,發(fā)熱肌肉酸痛軟弱無力,三征結合膜充血腓腸肌壓痛淺表淋巴結腫大、疼痛,,,,,“三癥”“三征”內臟損害表現(xiàn),,,,,,診斷依據(jù),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內臟,,,,,診斷依據(jù),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常 規(guī):血 WBC↑
20、,N↑尿 尿蛋白陽性,鏡檢現(xiàn)紅、白細胞及管型血培養(yǎng):陽性率20~70%顯凝試驗:病后7~8日出現(xiàn)陽性,陽性率1:400(++)以上,,,,,,,,臨床診斷口訣,寒熱“三痛”爬不起,拒絕檢查腓腸肌,眼紅出血淋巴腫,流行多在夏秋季。,鑒別診斷,流感傷寒型:流感、傷寒、敗血癥鑒別。 肺出血型:大葉性肺炎、肺結核及支擴咳血鑒別。黃疸出血型:急性黃疸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熱鑒別。腎功能衰竭型:流行性出血熱、急性腎小管腎炎鑒別。
21、腦膜腦炎型:流行性乙型腦炎鑒別。,治 療,治療原則 :"三早一就"早發(fā)現(xiàn),早休息,早治療,就地搶救。,1. 敗血癥期(1)一般支持和對癥治療及護理 強調臥床;(2)抗菌療法 首選藥為青霉素,要求起病三日內開始使用,劑量160~240萬單位/ 日。療程5~7天或體溫下降3天。青霉素過敏者,可用慶大霉素、多西環(huán)素等,療程同青霉素。首劑用量宜?。?0萬單位)或加用大劑量氫化考的松500mg/次或地塞米松5~
22、10mg VD,以避免發(fā)生赫氏反應。(3)循環(huán)衰竭的治療 按感染性休克搶救。,赫氏反應 Herxheimer,定義:是一種青霉素治療后加重反應,多在首劑青霉素治療后半個小時至4小時發(fā)生,是因為大量鉤體被青霉素殺滅后釋放毒素所致。表現(xiàn)為寒戰(zhàn)、高熱、頭痛,心率和呼吸加快,原有癥狀加重,出現(xiàn)體溫驟降、四肢厥冷??烧T發(fā)肺彌漫性出血。治療:氫化可的松200-300 mg 靜滴或地塞米松5-10 mg 靜注+鎮(zhèn)靜、降溫、抗休克治療。預防:首
23、劑用量宜?。?0萬單位)或加用大劑量氫化考的松500mg/次或地塞米松5~10mg VD。,2.內臟損害期(1)肺出血型:采取抗菌、激素、鎮(zhèn)靜、強心、給氧、止血為主的綜合措施。忌用升壓藥。(2)黃疸出血型:參考黃疸型肝炎治療。(3)腦膜腦炎型:參考乙腦的治療(4)腎 型(5)休克型3.后發(fā)癥治療一般采取對癥治療,不需抗生素治療,重者可用激素,預 后,本病預后相差懸殊,與治療的早晚個體差異、疾病類型有關。起病48小時內接受
24、抗生素與相應治療者恢復快,很少死亡。但如遷延至中晚期,則病死率增高。低免疫狀態(tài)者易演變?yōu)橹匦?,肺彌漫性出血型病死率為高達10~20%。葡萄膜炎與腦動脈栓塞者可有后遺癥。,預 防 傳染源的管理:防鼠、滅鼠。及早發(fā)現(xiàn)病人,早期隔離治療,對病人的血尿等消毒處理。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水源,用水消毒,防止接觸疫水。主動免疫:可用根據(jù)當?shù)亓餍械闹饕褐苽涞亩鄡r疫苗進行預防接種。藥物預防:對未免疫但必須接觸疫水者,可用四環(huán)素或強力霉素口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鉤體病20175
- 鉤端螺旋體病知識要點
- 鉤端螺旋體病新課件
- 附表1鉤體病個案調查表
- 全國鉤端螺旋體病監(jiān)測方案
- 全國鉤端螺旋體病監(jiān)測方案
- 鉤體病豚鼠模型的病理學改變和鉤體病出血機制研究.pdf
- 皮膚創(chuàng)口感染鉤體病模型建立及鉤體對巨噬細胞吞噬的影響.pdf
- 第一節(jié) 鉤端螺旋體病
- 治療鉤端螺旋體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 鉤端螺旋體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 15995—1995
- 鉤端螺旋體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159951995
- 鉤體病小鼠非致死性感染模型及診斷相關研究.pdf
- 鉤端螺旋體膠原酶在鉤體病中致病機制的研究.pdf
- 問號鉤體56609株基因組特征及鉤體轉化系統(tǒng)建立.pdf
- CH-001-001(鉤體).dwg
- CH-001-001(鉤體).dwg
- 頸腰椎病鉤活術后
- CH-001-001(鉤體).dwg
- CH-001-001(鉤體).dwg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